前一陣子騰訊因為《王者榮耀》負面消息股價回調,我就想買進一些,於是就去申請港股通,被要求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這讓我對騰訊等國內大公司不在A股上市而是選擇港股有了一定的理解——他們不要小魚小蝦,他們需要的是大額資金的注入。
所以,真相不是網上那些小白說的,騰訊等大型公司去境外上市,利潤賺讓外人賺,肥水全流外人田,只是因為利益,也一點都不愛國。那麼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讓阿里、騰訊、工商銀行、中石化等大公司紛紛選擇去香港或者美國上市呢?
這裡我將以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為例,從上市公司自身需求、上市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以及投資者三大方面來分析這些公司選擇境外上市的原因。
一、公司自身需求。
像工商銀行這些大型企業融資的數額肯定是巨大的,如果一開始在國內融資會引起股市暴跌,因為國內股市池子太小,只好去香港向國際投資者融資。而香港股市是連接全球的自由體系,世界任何地方的公司都可以投資到香港,香港也可以接受世界任何地方的投資,無疑,在這裡,公司可以融到理想數額的資金。而且,香港證券市場的再融資能力非常強。市場可以靈活配合企業的需求,在投資銀行幫助下,一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籌到所需要的資金,幫助企業發展。
打個比方,一小片草地,剛好能滿足常在這裡吃草的幾頭羊,突然有一天一頭牛說要參與進來,吃這裡的草以滿足自身成長和產奶的需要,很顯然,這草的量和生長周期並無法滿足這頭牛,甚至會威脅到羊和草的生存,所以它只好輾轉去到更大的草場,香港股市就是這個更大的草場。
另一方面,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資訊中心和商業中心的地位,公司在此上市及宣傳,將有利於大幅擴大其影響力以及提高公司國際形象。並且為了與國際接軌,上市公司會在企業體制、轉換經營機制、採納國際標準的財務和會計制度等方面進行優化。而考慮到國際股東的期望和監督,公司的股權結構、經營管理、金融投資、行政模式等也都得按國際標準的程序進行,這種要求對加速內地企業的成長、提高競爭力,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的體制改革和轉型有很大的幫助。
更大的草場對應的是更多的牛,要在這裡吃到草,牛就要提高自身實力來競爭了,同時這裡面向的受眾更廣,所以牛會主動或者被動的提高自己的產奶能力,同時它的知名度和影響也提高了。
二、香港股市的機制、政策和上市環境。
首先,在香港上市是使用港幣交易,港幣是自由兌換貨幣,與全球任何一種貨幣自由兌換(人民幣至今為止都不能自由兌換)。且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還可以通過香港股市將資金投資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這是大陸股市無法做到的。
其次,香港是註冊制。註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交由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註冊制是市場說了算,股票市場自身起決定性作用,註冊後上市失敗帶來的後果與損失由註冊企業自負,且發行效率高,一般是3-6個月。而A股上市依然為審批制,需要經過層層審批方可最終擁抱資本市場。流程繁瑣且時間不可控,況且目前積壓的IPO項目眾多,一時間消化不來,以至於企業紛紛外逃。另外,政府承擔著審批帶來的擔保責任,還有過度幹涉市場經濟之嫌,更不用說跌停、漲停以及熔斷機制等認為控制市場的行為了。
打個比方,註冊制就是你跟對象談好戀愛了,覺得可以結婚了,帶上戶口本去民政局登記,民政局只負責審核你該交的資料交齊沒,不是已婚就蓋章了。而審批制就是除了叫戶口本以外,民政局還要判斷你是不是相愛,是不是合適,能不能天長地久,別過兩天就離婚了,如果是這樣,就不給你倆蓋章。因為審核的周期過長,結婚的都排著很長的隊,甚至一個證辦下來要一兩年,就醬。
另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規模龐大,沒有政府干預、完全市場化,相比內地市場更加成熟和規範,制度也更加完善。且香港沒有任何外匯管制條例,也不會對股息及任何售股的利潤徵稅,政策環境明顯優於內地。
三、投資者差別。
最後,作為開放成熟的資本市場,香港擁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資者,海內外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各類機構投資者、高淨值個人等豐富的投資主體,且佔總體份額較高(香港為6成),有利於完善企業自身的股權結構,並且這些投資者更加專業的成熟。而A股散戶化情況嚴重,整體投資者偏好易受民粹影響和投資者偏好等其他因素影響,且因為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干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所以很多企業願意到香港上市。
很多人都在問柳傳志,為什麼選擇香港而不選擇A股。
柳傳志說,聯想今天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我相信市盈率會高得多。因為國內朋友們可能會更加了解聯想,知道聯想的品牌,股價也會高。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上市?因為我們覺得在香港股市上更加規範、更加透明,使我們工作,我們業績會和股價有密切聯繫,而不會由於其他的因素使得我們的業績和股價脫鉤。這說明我們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現在國內的投資人跟香港是相通的,人民幣和港幣相通,同時深港通、滬港通等等,都能夠讓了解我們的投資人在香港進行投資。
知友「天上掉下一個金融逗逼」對此解析說:
第一,柳傳志這種實力的企業家是明星中的明星,不可能去搞歪門邪道,如果比說假話還真玩不過A股這些公司。按照當下A股的表現,未來一段時間的股價可能完全沒有保障,很可能還落個圈錢上市的罵名,對於有著中國企業家教父之稱的柳傳志來講,實在是有點low。
第二,香港股市完全可以像美國股市那樣,走出牛長熊短的行情,這讓包含了眾多投資業務的聯想控股更加方便進行增發的再融資,時刻保持著直接融資的可能。而A股一旦進入熊市,這個功能可能很快就喪失掉了。而且可能還會受到各種監管部門政策的掣肘。聯想控股要打造成為一家長久的企業,長久的把事業做下去,而如果放在10年、20年這個周期裡面,A股混亂的局面,顯然不如香港更加有利。
第三,聯想志在國際化,聯想控股底下的實業基本都是賠錢的買賣,而真正掙錢的都是聯想之星,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他們是典型的投資業務,特別是聯想之星,除了在國內投資43億元以外,還在國外投了16個項目,總投資額也有6170萬元。所以志在國際化的聯想控股必須通過上市來給自己再次樹立形象!而對於資本來說,香港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無論對於全球資本還是內地的投資人,香港都是一個身邊的選擇。
言辭之間可能有些許偏激(真話都是刺耳的),但是更加通俗化的解釋了文章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現在的A股就是中國政府調控金融的工具之一,只是一個半市場化的市場,所以,要真正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就要從完善股票市場開始,希望我們能看到國內的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不會再是天天遇見黑天鵝,年年虧得欲哭無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