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告慰祖先和亡靈 以啟後代和來者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告慰祖先和亡靈 以啟後代和來者

  清明節留給中國人的記憶,不僅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畫風。「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說的是清明時節到郊外踏青;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則是古人在清明前後開展的文娛活動。現如今,與清明節相關的家族傳統、宗族觀念,正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慢慢消解,與此同時,如何以國家名義紀念英雄先烈,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命題。

  清明本為自然屬性的節氣,是古代中國指導農事的曆象參考,卻因後來生發而出的文化意涵,成為國人凝結情感、「統一行動」的重要節日。在清明當天或前後祭祀先人和逝者,已是這個國家法定節假日的題中應有之義,更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

  中國是文化大國,以文「化」人,在現實生活中依靠的正是禮俗和風俗。由於階層和文化背景、生活環境的自然差異,早期中國的管理者尤為注意和強調階層間的「別異」與階層內的「和同」,因此制禮作樂,用以規範階層行為的界限,同時凝聚人心。《左傳》中提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裡的「祀」指的正是祭祀之禮,執政者以這種具有強烈儀式感的祭典向人們提示或宣告: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來之不易;我們向哪裡去,我們一往無前。所謂「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就是在承襲天命、政統、福祉的同時,探討延續與傳嗣的方式和確定其重要性。

  中國的家庭或家族類似國家的全形縮微,家祭的意義也在於慎終追遠,重新溫習祖先積累留存的精神遺產,用以規範、調整我們和後代的行為和思想。這對於家庭和家族的現實而言,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契機,平素在外奔忙的家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裡得以團聚溝通,回到思想與生活的「起點」上,正心誠意,刷新重啟,再度懷抱「初心」入世,身心亦得清淨澄明。

  從文字的形態和意義來看,「祭」「祀」都從「示」,「祭」是以手持肉在祭臺供奉,「祀」則如小兒曲身跪拜於祭臺之前,可見無論公祭家祭,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具體的行為和活動,一定要身在其中、躬親而行。古人在注《孝經》的時候解釋祭祀二字,認為「祭」就是「際」,意為人神在此時要交接際會,而「祀」的意義在於「似」,「似將見先人也」,這與孔子對祭祀的態度如出一轍:「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在孔子看來,如果他不親自參加祭祀而由別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或沒有祭祀一樣。

  歷史文化的傳承在於體認,體察、體會、體悟,由此產生共識和認同,清明作為一個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和道德倫理意涵的重要節日,也需要我們以適當的方式和態度去體認。現代社會與古典時代的生活方式相去甚遠,我們固然不能要求全盤復古,依照周秦漢唐的禮法來過節,那樣既不現實,又勞神費力,也不見得真正傳承了文化。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當且可以做到的是「抽象繼承」——抽離出其中最精核的要義,以新的形態來呈現和保護。事實正如前述,清明祭祀是為了告慰祖先和亡靈,以啟後代和來者,儀式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可以豐富多樣,目的並非為了熱熱鬧鬧地表演給所有人看,只要懷著誠意表達心意,即便是「撮土為香」,或在室中案頭置放一杯清水,都未嘗不是一種對文化更顯文明理性的尊重和傳承。

(責編:董曉偉、文松輝)

相關焦點

  • 中青報:告慰祖先和亡靈 以啟後代和來者
    原標題:告慰祖先和亡靈 以啟後代和來者   清明節留給中國人的記憶,不僅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畫風。「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說的是清明時節到郊外踏青;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則是古人在清明前後開展的文娛活動。
  • 宋朝中元節:煙火集市、祭祀祖先,唱大戲目連救母,告慰陣亡軍士
    因為在「七月半」這一天我們要祭祀祖先,告慰亡靈,所以關於「中元節」有著很多傳說,它又被稱為「鬼節」,既肅穆又神秘。宋朝,中國封建時代中的高光朝代,作為承上啟下的朝代,宋朝有很多風物習俗既延續前朝往代,又適當「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雅「宋」。
  • 宋朝中元節:煙火集市、祭祀祖先,唱大戲目連救母,告慰陣亡軍士
    因為在「七月半」這一天我們要祭祀祖先,告慰亡靈,所以關於「中元節」有著很多傳說,它又被稱為「鬼節」,既肅穆又神秘。宋朝,中國封建時代中的高光朝代,作為承上啟下的朝代,宋朝有很多風物習俗既延續前朝往代,又適當「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雅「宋」。
  • 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靈時,切切記住這三個字
    中國人尊崇傳統,敬仰祖宗的文化由來已久,一年裡就有三個跟祭奠故人亡靈有關的節日:春天有清明節,秋天有中元節臨近寒冬有十月一的寒衣節。這三個節,被稱之為中國人的「祭祖三大傳統節日」。清明的祭祖是「春祭」,中元節的祭祖是「秋祭」。
  • 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靈時,切切記住這三個字!
    中國人尊崇傳統,敬仰祖宗的文化由來已久,一年裡就有三個跟祭奠故人亡靈有關的節日:春天有清明節,秋天有中元節臨近寒冬有十月一的寒衣節。這三個節,被稱之為中國人的「祭祖三大傳統節日」。清明的祭祖是「春祭」,中元節的祭祖是「秋祭」。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收穫的時候,更加加思念逝去的親人,中元節的秋祭,就是與先人一同分享收穫的日子。
  • 臺灣原住民高金素梅將赴靖國神社討回祖先亡靈
    她說,她是在和祖先對話,呼喚他們的靈魂回歸。  要回祖先的靈魂  去過日本靖國神社的人,都會對「正殿」前的第三重「鳥居」印象深刻——圓潤堅挺、有幾人高的門柱筆直地佇立著。  高金素梅說,靖國神社最引以為傲的這兩根門柱,是樹齡2000年以上的臺灣檜木製成,是日據時期掠自臺灣阿里山。
  • 《以案釋法》第339期:緝兇26年終有果 東川警方抓獲嫌犯告慰亡靈
    《以案釋法》第339期:緝兇26年終有果 東川警方抓獲嫌犯告慰亡靈 2020-11-03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祖先與後代命運的秘密--為什麼要在寺院供奉永久祖先牌位
    在緣起的層面,祖先和子孫之間,存在著血緣之連結和傳承,現代科學或許認為是DNA方面的傳遞。而結合風水學的觀點,哪怕祖先轉世了,他的屍骨猶存,他的墳墓還在時空緣起中,就對後人產生影響。儒家講究的是慎終追遠,從佛法之視角,你的祖先、爺爺奶奶若生天成為了具大福報和神通威力之天神,子孫皆受庇蔭,世代昌盛繁榮。古時候世間人考取功名,考取舉人或者考取進士,第一樁大事,回家去拜祖宗,報祖宗的恩德。反過來,若是祖先墮入惡趣,受極大苦,子孫也可能不好過,在世間家庭不和,事業破敗等。過年和清明,要祭祀祖先。
  • 在家我們也可以告慰逝者,以表思念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每到這一天,我們總會帶著心裡的思念祭拜逝去的故人,但今年的清明又和往年有所不同。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清明來臨之前,政府官網也早早發出通告,宣傳鼓勵百姓在家祭拜、網上祭拜,減少出門聚眾。
  • 當年此日,山河悲鳴,而今公祭,告慰亡靈!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侵略者的暴行難以言盡他們背離了人類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以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摧殘、屠戮、毀滅日軍將被殺害的南京市民投入長江。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等9家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遇難的親人和同胞
  • 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寒衣節到來,不忘祖先,祭奠亡靈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新收時節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祖先,不忘根本。古人們每年都會在農曆的十月初一這一天,用黍矐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道教宮、觀一般都會舉行攝招安靈超度法會,超度過往孤魂。這一天,民間特別注重祭奠已亡先人,謂之「送寒衣」,體現對亡靈的關懷。
  • 你知道祖先祭祀祖先亡靈的目的是什麼嗎?
    人們對山水的崇拜,在我國遠古時代就己經存在,在萬物有靈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為對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小山川,產生了感激與敬畏的本能崇拜,並開始了較為原始的祭祀。漢代的山水崇拜加入了人格化的要素,已經不止是對自然物本身的敬畏,更多的是對其所依附的山水神的祭祀,此時的山水神附有更多和人相似的特徵。對於山水的祭祀最早的記載是傳說中的舜,《尚書·舜典》載:「肆類於上帝,櫻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殷人認為山水可以控制雨水影響年成的好壞,因此對山水的祭祀非常重視,甲骨卡辭中有很多相關佔卡信息。
  • 你的祖先是誰?看看你的姓氏,是不是這些上古大神的後代?
    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那些上古大神的姓氏,對比一下你的姓氏,也許自己就是他們的後代呢!黃帝黃帝本姓姬,對,就是周朝的國姓姬,我們後代成為炎黃子孫,所以很多的姓氏,其實都是姬姓的演化或發展版本,其演化過程如下圖。
  • 宋朝中元節:煙火集市、祭祀祖先,唱大戲目連救母,祭奠陣亡軍士
    因為在「七月半」這一天我們要祭祀祖先,告慰亡靈,所以關於「中元節」有著很多傳說,它又被稱為「鬼節」,既肅穆又神秘。中元節放河燈自古時起,人們便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告慰亡靈、舉辦燈會、放河燈熱鬧的街市潘樓及城內的東西的瓦肆裡,卻是和七夕節一樣的熱鬧,到處有賣瓜果、蜜餞、種生
  • 清明:祖先受祭,後代轉運
    這些,可能都與你的祖先有關。馬上就要清明了,今天貧道想和大家聊聊祭祖那點事。祖先和我們的關係當我們帶孩子第一次跪拜在祖先墓前,孩子會不會滿臉疑惑:裡面埋著誰?祖先和我們的關係,好比一棵大樹。我們的祖先是樹根,我們是樹幹,而我們的孩子孫子,便是那些枝葉花果。樹根埋在地下,看不見聞不著,卻是這棵大樹最重要的給養部分。祖先若是積累了大量功德(營養),就能傳承給他的後代,令枝葉長青、開花結果。祖先若是行為不端、惡人惡語,不僅沒有功德存款,還可能拖欠一屁股債。
  • 日本人的祖先是徐福?經過基因研究證實,日本人祖先遍及世界
    日本對於祖先的追溯一直沒有停止,有的說是繩文人後代,也有的說是彌生人的後人,也有的說是徐福和秦人後人,更有甚者說是雲南人後人,尚未有定論。徐福秦始皇起源說徐福東渡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說法。意思是外來者取代了天皇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這種思維邏輯也是聞所未聞。雲南人的後人在日本的史學圈內,還有一種觀點,那便是日本人祖先來自於雲南。這是日本人經過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日本人類學教授越憲三郎發表「日本熱的發源地在中國雲南」的論點。
  • 亡靈和重甲亡靈卡牌分析
    在《皇室戰爭》中,每張卡牌都有相對獨特的定位和作用,但其中也不乏較為相似卡牌的存在,例如新卡牌重甲亡靈就一度搶走了亡靈的風頭。這兩張卡牌都是3費的消耗,看名字就知道他們有一些親戚關係,不過兩張牌還是各有千秋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深度探討下兩張牌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吧。
  • 琉球王族後代要京都大學返還先人遺骨:為能祭拜祖先
    據日本《朝日新聞》5日報導,現居衝繩的琉球王族後代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都大學返還其祖先的遺骨。90年前,京都大學的前身京都帝國大學研究人員曾將這些遺骨從衝繩墓穴中拿走「做研究」。琉球王族後代表示,這導致他們一直無法祭拜祖先。據報導,提起訴訟的5名琉球王族後代均出生於衝繩,他們是曾在1406年至1469年統治衝繩的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