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而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支,成為了農民們生活的向標。自古以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最大的願望,便是年年能夠風調雨順、大獲豐收,所以很多俗語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方向,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很多俗語歷經時間的磨礪,流傳至今,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這些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濃厚的哲理,但是有些俗語也充滿了迷信色彩,例如:「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就是人們把運勢和身材,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來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說到這句俗語的由來,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話說一日,曹操見到孫權時,看到孫權騎在馬上,上身修長,下身較短。便和旁邊的下屬說:「這個人是一個有福分的人,必成大業,肯定不能為我所用,也不會做我的屬下,以後不要再接見他了」。
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有多犀利,後來果然孫權成了吳國的君主,治理一方。但是,古人是怎麼根據身材來判斷這個人的運勢的呢?為什麼看到上身長,就會覺得這個人有福氣呢?下面就來詳細說說古人是怎麼想的?
上身長,福分長
在古時候人們的思想裡,認為用腦子成就事業的便是有福之人。而在他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頭腦聰明的人,往往上身比較長。當他們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時,因為上身修長的緣故,看起來往往比別人略高一等,在氣勢上就已經壓過人一頭。
而且上身長的人,辦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坐著,不用受那奔波勞碌之苦,什麼事情只要動動腦子就可以解決,必是有官祿命。再看看《三國志》中的劉皇叔,就是典型上身修長之人,他在稱帝的一路上受到了很多賢才貴人相助,最終成為了蜀國一方霸主。
下身長,走忙忙
在古代老百姓的眼中,下身長不是一種有福氣的象徵。古代以力氣活為生的壯漢大多數都是下身修長,行動靈活之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完成田裡沉重的農活。而這些人雖然滿足現在人們口中的「大長腿」的美學觀念,但在當時很多老人的眼中,長著大長腿,便標示著今生都要為生計而忙忙碌碌。
說到這兒,相信很多人也理解了這句俗語的含義,但是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只是當時的人們根據自己看到的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一些說法。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今人們在美學觀念上的一些差異。
古代人大多數都以上身修長為美,而現代人都崇尚「長腿」時尚。當然,福氣和人的身材之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一個人有福分的方法只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雙手去創造自己的一切,不努力的人就算上身長得修長也是無濟於事的。
這也說明了一點,時代在改變,人類在進步。俗語中是有很多深厚的道理,但是我們還要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判斷這些俗語所說的道理是不是適合這個時代,適合自己。「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大家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在下方評論說出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