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有道理嗎?

2020-12-25 三個老農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而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支,成為了農民們生活的向標。自古以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最大的願望,便是年年能夠風調雨順、大獲豐收,所以很多俗語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方向,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很多俗語歷經時間的磨礪,流傳至今,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這些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濃厚的哲理,但是有些俗語也充滿了迷信色彩,例如:「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就是人們把運勢和身材,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來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說到這句俗語的由來,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話說一日,曹操見到孫權時,看到孫權騎在馬上,上身修長,下身較短。便和旁邊的下屬說:「這個人是一個有福分的人,必成大業,肯定不能為我所用,也不會做我的屬下,以後不要再接見他了」。

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有多犀利,後來果然孫權成了吳國的君主,治理一方。但是,古人是怎麼根據身材來判斷這個人的運勢的呢?為什麼看到上身長,就會覺得這個人有福氣呢?下面就來詳細說說古人是怎麼想的?

上身長,福分長

在古時候人們的思想裡,認為用腦子成就事業的便是有福之人。而在他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頭腦聰明的人,往往上身比較長。當他們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時,因為上身修長的緣故,看起來往往比別人略高一等,在氣勢上就已經壓過人一頭。

而且上身長的人,辦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坐著,不用受那奔波勞碌之苦,什麼事情只要動動腦子就可以解決,必是有官祿命。再看看《三國志》中的劉皇叔,就是典型上身修長之人,他在稱帝的一路上受到了很多賢才貴人相助,最終成為了蜀國一方霸主。

下身長,走忙忙

在古代老百姓的眼中,下身長不是一種有福氣的象徵。古代以力氣活為生的壯漢大多數都是下身修長,行動靈活之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完成田裡沉重的農活。而這些人雖然滿足現在人們口中的「大長腿」的美學觀念,但在當時很多老人的眼中,長著大長腿,便標示著今生都要為生計而忙忙碌碌。

說到這兒,相信很多人也理解了這句俗語的含義,但是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只是當時的人們根據自己看到的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一些說法。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今人們在美學觀念上的一些差異。

古代人大多數都以上身修長為美,而現代人都崇尚「長腿」時尚。當然,福氣和人的身材之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一個人有福分的方法只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雙手去創造自己的一切,不努力的人就算上身長得修長也是無濟於事的。

這也說明了一點,時代在改變,人類在進步。俗語中是有很多深厚的道理,但是我們還要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判斷這些俗語所說的道理是不是適合這個時代,適合自己。「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大家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在下方評論說出你的想法吧!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熟悉的一句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就是描寫天氣的俗語,如果中秋佳節雲彩遮住了圓月,那麼在正月十五那天就會天降大雪;農閒時,村裡老人們就會常說些俗語來告誡我們後輩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看人還是要看人心,表面上總是批評你的人不一定是壞人,而經常在你面前誇你捧你的人也不一定是真心的,要辨別出真正對你發展有用的人
  • 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什麼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其實我們今天講的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的生活經驗之談,這句俗語就是「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有道理嗎?上身長的人,往往比較安逸,在古代這種人往往都是不出苦力之人,坐在家中動動腦子就可以衣食無憂。而上身長於下身的人,其實就是人體的骨頭所決定的,這些都是先天之相,人為是無法改變自身比例的。下身長走忙忙下身長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大長腿,下半身腿很長,超過了上半身。
  • 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什麼意思?你上身長嗎?
    導語: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什麼意思?你上身長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就是將人的運勢和身材結合在了一起,那麼這句話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古人為何這麼說?現在還行得通嗎
    俗話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就是說啊,上身長的人,更有福分,而下身長也就是大長腿的人,往往會是勞碌命。那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這句俗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在《裴注三國志》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這是曹操第一次見孫權時候說的話,意思是孫權上身長可是下身卻比較短,這樣的人是不會做別人下屬的,我以後不能再見他了。
  • 俗語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真的嗎?多數人不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農村的日子雖然有些枯燥無味,有著許多的活計要幹,但一大家子能團團圓圓的在一起,也是充滿喜悅的生活。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閒暇時最喜歡走向田間低頭,和叔伯兄友們打科插渾。記得在我尚且懵懂時,年幼的我被爺爺背在身上,向遠處的田地靠攏。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這個也不能說全是迷信的說法,有些確實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在大概率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多長?有多少分鐘?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啥意思,「一線」到底有多長?在民間一直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在南北方地區冬至節氣還有著不一樣的習俗,比如在北方有冬至節氣流行吃餃子、餛飩、麵條的習俗。估計不少人都聽說過「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句老俗語,那你可知道「一線」到底有多長呢?是多少分鐘呢?(1)「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指什麼?到底多長?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此話真理嗎?
    甚至古人把幸福觀編纂成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難道腿毛和幸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到底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一、為何有福之人兩腿毛?古代社會中,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從事於農業生產,一年四季都有幹不完的農活。農民只有通過種田才能獲得收益,不種田的話,家就不能維持,畢竟沒有收入來源。
  • 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是什麼意思?有講究嗎?
    俗語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是什麼意思?有講究嗎?俗語,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俗話,這些語言大多都無跡可尋,不知道是從誰的口中說出來的,更多的是先輩們一代代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雖然通俗卻也不乏哲理,其每一句話都有它自身的道理,而這些俗語涉獵之廣,範圍之大,怕是我們這輩子都記不完了。
  • 農村俗語「院牆大門長一頭,久住家敗主斷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夕陽西下,常來到農村的大槐樹下,聽老人們將一些有趣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細細的品味這些俗語,你會發現俗語中蘊含著哲理,人生,習俗和生活。俗語在數千年的傳承中,雖說有些被人們漸漸淡忘,但遺留下來的俗語仍然煥發著燦燦金光,而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關於房屋類的俗語了。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的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說的有道理嗎?這句老話很容易理解,也是一種堅持、持久永恆的含義,在農村有「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其實從側門也說明即便父輩給予留下金山,自己不爭氣沒有上進心,隨意的霍霍,註定是不會長久的,「針尖挑土日月長」做事不在於多,而在於勤,即便針尖這麼渺小的物品,不間斷的挑土,也會有見日月的那一天,在農村也有一句俗語「誰家門口的騾子大馬
  •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的智慧不可不知。有些俗語在農村很流行,特別是有關娶妻生子、房屋風水方面的俗語,更是廣為流傳。一是因為在農村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男孩是勞動力,幹活還得靠男孩;三是有男孩父母就像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外人不敢欺負;四是沒有男孩,家族的遺產就得外姓人來繼承。這是老人不願看到的。另外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以前在農村很被認可。
  • 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什麼意思?眉毛越長越有福氣嗎
    從古代開始,文人雅士有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比如說去參加詩詞大會。一些普通的百姓,也有他們自己的樂趣,比如八卦討論,講一些俗語。而一些俗語中,有的可信,有的是不可信。比如說審美,從古至今,我們人類的審美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古代,人們喜歡長得比較豐滿的,說胖人有福。他們還認為小腳好看,所以就流行裹腳。而現代人卻喜歡瘦瘦的,講究骨感美,也解放了腳的天性。
  • 不忙的日子,到無錫南長街逛逛
    不忙的日子,到無錫南長街逛逛。橋上橋上皆是景,橋東橋西多故事。粉牆黛瓦水弄堂運河人家從這裡走一走,你就曉得無錫人為什麼對運河的感情這樣深。房子都是臨水而建,一些人家的埠口還留著,那裡曾是他們淘米洗菜擔水的地方吧。有多少少男少女,面對南來北往的船隻而浮想聯翩。
  • 老一輩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
    正所謂「相由心生」,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雖然很多都已經不適用現代了,但是這些依然很有道理,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而「無福之人毛兩腿」中也反映出了一個社會現象,那就是舊時代很多窮人家連衣服都買不起,因此只能用粗布料進行簡單裁縫,遮住上身跟隱私部分就滿足了,所以這腿露不露的都不重要了。
  • 碧艾香蒲處處忙,粽葉飄香詩意長
    碧艾香蒲處處忙,粽葉飄香詩意長 2020-06-25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祖宗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什麼意思
    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所謂相由心生,古人們總結了經驗得出一句古話叫:「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北宋時期,有一位學道的文人叫陳希夷,他窮盡一生以所見所聞跟領悟,創下了《心相篇》,當中很多語句都是叫人如何通過相貌觀人,並且能預測一些人所做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而這些俗語多少都被人應證過,所以古人總結出來的俗語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道理。像我們要說的這一句:「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出自《增廣賢文》,其主要是用來分辨一個人到底有沒有福氣的。
  • 女人這3個部位越長一輩子享福,旺夫旺子長命百歲!
    俗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所以我們的相貌不要去輕易的改變,每個人長相的不同也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如果改變了自己的容貌,命運也會隨之改變,女人身上的3個部位越長,就代表有旺夫運,會一輩子幸福,下面就跟隨風水觀天下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老話「有福兩腿毛,無福毛兩腿」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有時候就會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後面老人就說了這句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呢?這一句話聽起來好像和上半句有點前後矛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後半句和前半句的這個意思完全不同。這句農村俗語的上半句的意思就是說,就是有福氣的人的腳毛是很茂盛的,也就是腿毛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