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運博會|向勇:去得了遠方,也回得了故鄉——新基建視角下的文旅融合

2020-09-05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在第二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上,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向勇以「新基建背景下文化旅遊業的融合創新與共生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向勇現場提問道:「大運河文化帶跨越七省一市,3200多公裡,這樣巨大體量的文化資源,如何通過文化創意形成一條文化發展帶、文旅消費帶?」

讓商品具有人品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下半場,新基建是新的驅動力。這個驅動力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文化價值、審美價值,這就要求供給側要讓「商品」具有「人品」。向勇表示,以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關注的是物的生產效能,主要模式是物質經濟和時間經濟。現在變成以人的生命體驗、生命感知,以文化力為核心的新經濟。這種新經濟有兩個範式,一個是符號經濟,一個是場景經濟。大運河IP的維護、開發、運營是符號經濟的重要的載體,場景經濟則有三種體現:多業共享的價值觀,大運河屬於全中國,屬於每一個行業;多元敘事的故事性,千百年來的喜怒哀樂要能講述出來,並且是多種手段表達;通感場域的體驗性,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都能體驗,這就是文旅消費正在進行的迭代升級。

硬基建+軟基建=巧基建

新基建視野下的新經濟,數位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5G、新能源都是推動我們社會發展的基礎,也為人的進步提供了重要範式。 硬基建之上還要有軟基建,內容、專利、數據要與硬體結合在一起,它們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數位技術、智能技術的消費應用和生產應用在文旅消費領域發展得蓬蓬勃勃,這裡面核心就是我們的數據資產。網際網路平臺、大數據、新基建會帶來思維方式的改變,而人類那些偉大的頭腦已經貢獻出了非常重要的思維範式它們包括:蔡元培先生的美善思維、愛因斯坦的批判性思維、貝聿銘的設計思維、馬斯洛的生命思維。

新基建時代的新4P管理

所謂「4P管理」,向勇認為,首先是Property,它指的是數據資產、文化產權、文創IP。值得注意的是,文創IP不同於文化IP,它本身是一個共享的資源,一個公共版權,大家都可以開發,就像大運河文化帶,本身是一個文旅IP。

第二個是Platform,平臺。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連接、賦能、共享。 第三個是Partner,大家要形成一個共享價值觀,形成命運共同體。 最後就是Power,價值,這是一種影響力、輻射力。 對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所謂的數據領導力,對個人也要不斷地塑造和提升我們叫數字智商和數字情商。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們要重新塑造一種新文創的生態思維,賦能,連接,共生。

從創意資本到創意旅遊

文旅融合現在需要發展創意旅遊,全過程都在創意和體驗過程中。向勇說,大運河文化帶沿線不僅是有城市,還有更漫長的鄉村,在鄉村如何營造這種場景美學? 村落的價值連接一般來說一是尋找鄉愁,二是去遠方,前者是我們生活空間的故鄉,那裡有生活場景的記憶,後者是精神的鄉愁和靈魂的鄉愁,大運河就承載著中國人的精神鄉愁,成為信仰和價值的依託。號稱日本畢卡索的岡本太郎說:「傳統應當由活在當下的我們重新創造。」傳統即創造,他沒有說原汁原味,所有的文化尤其是活的文化,非物質文化一定是當下要重新創造的。 用這樣的新文創思維看新文旅,旅遊目的地一定是全生態的兼容體,我們去一個地方看那裡的天地人,及其構建的審美感,民眾在生產、交往中積累的風土人情,這種消費意的最終指向就是價值,尤其是文化價值。 大運河的文化價值我們可以借鑑村落美學分三個層次:一是美學膜拜價值,二是美學展示價值,三學美學體驗價值,它們構成了文化旅遊的創意資本。 創意旅遊是一種可持續的新型旅遊形態,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創新產物,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積極參與地方文化,包括主動學習地方手工技巧,體驗地方文化氛圍,激發自身創意潛能,實現自我的創新提升。創意旅遊促進了一種轉變,即從地方高雅文化旅遊(以古蹟、博物館、藝術、音樂等為目的旅遊)旅遊向地方娛樂文化旅遊(以娛樂、休閒、宗教、生態、節慶、活動等為目的旅遊)和地方日常文化旅遊(以習俗、養生、生活方式、手工藝等為目的旅遊)的轉向,增強了文化的體驗價值,開拓了文化旅遊的藍海市場。

把巴山村莊變成世界村落

向勇介紹,他的老家在四川達州白馬鎮一個村落裡,還保留著傳統的巴文化。2015年,父輩想把老家的舊房子重修一下,藉助網際網路思維,一場把小家重修變成國際鄉村創意園地的實驗開始了。

想再造巴文化高地,有自然山水也有歷史遺產,還有民俗公園。「我們做了詳細的規劃,希望藉此來表達美麗鄉愁,讓我這樣的人既去得了遠方,也回得了故鄉,還要讓更多的人來了之後覺得這就是我自己內心的故鄉。比如我們建了一座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整幢建築融合巴山民居和民國建築風格,內部有創作空間、展陳空間、社交空間和研習空間,這個小小的文化綜合體讓建築融于田野,給村落賦予文化。這還不夠,怎麼撬動自下而上的運營?我們建立了白馬花田村的網際網路善行平臺,行善有積分、有回報,居民參與性非常高,現在很多大學,包括英國、韓國等國家的大學,都把這個作為他們的文創研學的基地。我們還辦藝術節,請鄉民一起來策劃、執行和營銷,讓他們建立自豪感。我們還對農產品和老手藝進行設計,把它們變成文創產品,當你到村裡時,每家每戶都是文創的實體展示窗口,它們都用『花田』這個統一的品牌。我們今年通過藝術展會、藝術景觀、公共藝術對地這個IP進行展示,我們在全國招了800多個志願者,現在已經去了100多個,還請各路藝術家在這裡辦展覽、搞創作,留下了一批景觀作品。在這裡,可以見到和北京、上海一樣的各種人才。」

通過新技術開拓文創思維,通過新文旅開展創意旅遊,這對大運河同樣適用,實現了文化連接、教育連接、人才連接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行場景賦能、文創賦能、產業賦能,最後達到效益共生、價值共生、生態共生。 交匯點記者 王宏偉 攝影 邵丹 圖片來源 嘉賓演講PPT

相關焦點

  • 去得了遠方,也回得了故鄉——新基建視角下的文旅融合
    硬基建+軟基建=巧基建 新基建視野下的新經濟,數位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5G、新能源都是推動我們社會發展的基礎,也為人的進步提供了重要範式。
  • 聚焦第二屆運博會,「運河+」時代未來已來|運河特刊薦讀
    新基建、文旅融合、IP賦能、特色小鎮……當現代文明和發展潮流與千年文脈、傳統文化相疊加,大運河將爆發出怎樣的發展動能?9月3—5日,第二屆運博會在無錫舉行,在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合作論壇、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兩大論壇上,學界、業界大咖激蕩思想、砥礪觀點,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為大運河文旅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 聚焦第二屆運博會,「運河+」時代未來已來|運河特刊薦讀
    新基建、文旅融合、IP賦能、特色小鎮……當現代文明和發展潮流與千年文脈、傳統文化相疊加,大運河將爆發出怎樣的發展動能?9月3—5日,第二屆運博會在無錫舉行,在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合作論壇、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兩大論壇上,學界、業界大咖激蕩思想、砥礪觀點,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為大運河文旅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 運博會|2億人關注10萬人在現場,第二屆運博會精彩亮點全解讀
    9月6日下午,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成果發布會召開。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經聖賢發布第二屆運博會重要成果,無錫市政府副市長周常青通報第二屆運博會具體組織承辦情況,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常勝梅主持。
  • 運博會|第二屆運博會精彩亮點全解讀,2億人關注,10萬人在現場!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經聖賢發布第二屆運博會重要成果,無錫市政府副市長周常青通報第二屆運博會具體組織承辦情況,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常勝梅主持。本屆運博會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跨省團隊遊重啟後,江蘇舉辦的文旅行業最大規模專業展會,圍繞打造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江蘇樣板」,緊扣高水準、專業化、大眾化目標,成功搭建起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和美好生活共享平臺,彰顯了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新風採,展現了江蘇文旅融合的新格局,展示了江蘇對外開放的新形象,注入了經濟社會轉型的新動能。
  • 大洋灣作為鹽城代表亮相第二屆運博會,向世界展示自己
    第二屆運博會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9月在無錫舉辦。古運河、開幕儀式、主題演出、展覽展示、主題論壇、非遺分會場和互動聯動等7大板塊、15項重點活動,傾力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和美好生活共享平臺。
  • 第二屆運博會9月舉行,「全息5G大運河」、運河宴等將驚豔亮相
    △第二屆運博會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第二屆運博會將於9月3日至7日舉辦,主會場設在無錫,分會場設在淮安。他說,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第二屆運博會延續首屆運博會的目標定位和「融合•創新•共享」主題,同時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旨在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享平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第二屆運博會的開幕式便是放在無錫的清名橋舉行。
  • 鐘樓文旅產品「搶鏡」第二屆運博會
    >9月3日至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此次運博會以「融合、創新、共享」為主題,已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文旅融合品牌。運博會上鐘樓區整合各類特色文旅資源展陳內容精彩紛呈
  • 江蘇文旅頭條·運博會|9月3日至7日,第二屆運博會與你相約無錫淮安,活動亮點先睹為快
    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第二屆運博會延續首屆運博會的目標定位和「融合•創新•共享」主題,同時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旨在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享平臺。
  • 第二屆運博會,邂逅揚州元素的不完全「秘籍」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精品推廣,美好生活共享,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於9月3日正式在無錫拉開帷幕。揚州與眾多國內運河沿線城市一同參展。(第二屆運博會宣傳片)本屆運博會於9月3日至7日舉辦,主會場設在無錫市,分會場設在淮安市。
  • 運博會|從展館走向世界,第二屆運博會精彩全面展開
    9月4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全面展開。日行千裡,在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打卡;精美絕倫的運河文化旅遊創意展讓人忍不住「剁手」;在運河美食文化展體驗美好生活。思辨交流的主題論壇,弦樂鏗鏘的交響合唱,運河攜科技、人文、美食、風光而來,交織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浩蕩風光。
  • 在無錫遇見運河|第二屆運博會精彩開幕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9月3日晚,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外辦、省文聯、無錫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無錫清名橋隆重開幕。副省長馬欣、中國僑聯副主席齊全勝出席開幕式。
  • 第二屆運博會受眾突破2億!下一屆移師蘇州
    9月6日下午,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舉行成果發布會,發布會上,江蘇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每年舉辦一屆運博會的工作要求,根據蘇州市人民政府的申請,明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將作為第三屆運博會主會場活動承辦單位。
  • 千年文脈奔湧不息,明年運博會不見不散!|我蘇特稿
    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成果發布會在無錫舉行,組委會介紹了第二屆「運博會」取得的成果。本屆運博會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獨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時代特徵。
  • 第二屆運博會開幕 江南古運河迎來「高光時刻」
    古詩詞吟誦、民俗音畫歌舞、絢麗多彩「燈光秀」……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無錫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下簡稱「運博會」)9月3日晚在江蘇無錫拉開帷幕。
  • 第二屆運博會「音舞詩畫」中開幕 古運河畔「好戲連連」
    (下簡稱「運博會」)在江蘇無錫拉開帷幕。孫權 攝當晚,海內外嘉賓乘坐「江南畫舫」,從無錫運河公園出發,穿過千年古運河,行至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稱的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參加在這裡舉行的第二屆運博會主會場開幕式活動。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貫通南北、聯通古今的大運河,留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 第二屆運博會|美團陳榮凱:數位化,怎樣構建文旅消費新格局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在第二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上,美團點評副總裁陳榮凱以「數位化構建文旅消費的新格局」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大家肯定會有一個疑問,美團不是一個送外賣的公司嗎?一家送外賣的公司為什麼要來講這個旅遊的題目呢?」
  • 第二屆運博會精彩落幕 科技激活文脈 線上受眾突破2億
    9月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落下帷幕。本屆運博會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獨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時代特徵。【科技激活文脈 線上受眾突破2億】本屆運博會創新性開啟兩個「雙展」,即主分會場「雙展」和線下線上「雙展」,探索後疫情時期文旅展會的全新模式,舉辦了夜遊
  • 在無錫遇見運河|第二屆運博會精彩開幕
    9月3日晚,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外辦、省文聯、無錫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無錫清名橋隆重開幕。副省長馬欣、中國僑聯副主席齊全勝出席開幕式。當晚的古運河,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 10萬人次走進現場,2億人次線上逛展 第二屆運博會無錫主會場落幕
    本屆運博會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獨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時代特徵。運博會大力拓展了文旅產業「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積極拉動文旅消費,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截至記者發稿時,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超過10萬人次走進運博會現場,線上受眾突破2億人次。昨天,在運博會無錫主會場三大展會閉館前,逛吃嗨購的市民依然絡繹不絕。運河文化創意展上,5G大運河、非遺體驗區、博物館展等多個網紅打卡點人氣頗旺,具有江蘇特色印記的高陶、水晶、刺繡、紫砂等售賣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