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山,海拔1693米,為廣東省第六高峰,它位於韶關乳源縣與清遠陽山縣交界處,山勢巍峨高聳,素有「廣東屋脊之稱。
(下圖從廣東第一峰遙望天井山,直線距離超過50公裡)
天氣晴朗的時候,從廣東第一峰往西南方向眺望,天井山猶如天邊的一條長長的屋脊線;每當雲海翻騰的時候,天井山又像是大海中的一座仙山,顯得特別縹緲、神秘。
天井山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擁有面積廣闊的原始森林,素有「廣東西雙版納」之稱。天井山主峰附近有一處天然形成的小湖泊,形似天井,當地人把此湖稱之為「天井」,天井山因此得名。
天井山擁有水泥公路直達峰頂。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駕車直到山頂電視微波站,隨著海拔高度的逐漸提升,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南嶺山脈彎蜒的山脊線象一條巨龍般,一直延伸至遠方。
由於地勢很高,天井山也是欣賞日出日落、雲海星空的絕佳地點。站在天井山主峰向北遙望,廣東一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廣東第二峰石韭坑(海拔1888米)和黃泥峽頂(海拔1654米)盡收眼底,視野所及,是整個廣東省最壯麗的山嶽風光。
(下圖最遠處左面最高峰為廣東第一峰,右側最高峰為廣東第二峰,稍近處的山峰為黃泥峽頂,再近一些為G323國道分水坳,最近處為天井山))
向西眺望,只見陽山縣秤架鄉境內喀斯特峰叢連綿不絕,直指蒼穹的峰叢下面是世外桃源般的五元坑。
(下圖近處為天井山,遠處為秤架峰叢)
向東望去,一望無際的是鬱鬱蔥蔥的原始叢林,這邊屬於韶關市乳源縣境內,從洛陽鎮G323國道上有一條水泥公路直達天井山峰頂,前幾年允許遊客自駕車上山遊玩,但從去年開始,已全面禁止遊客駕車上山。
天井山屬於面積廣闊的國家森林公園,佔地共5564公頃。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造就了天井山極為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在這一帶,還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自然秘境。
傳說,在天井山一處人跡罕至的山麓上,隱藏著兩個碧波蕩漾的湖泊。湖泊周邊是碧草如茵的草地,各種野生動物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由於這兩個湖泊緊緊相連在一起,所以人們把這個地方取名鴛鴦湖。
對於很多人來說,天井山鴛鴦湖是一種特別神秘的存在。有人說她是被群山託舉在天上的天池,湖水清澈見底;也有人說她是一處美麗的山間草甸,根本見不到湖水。由於天井山屬於自然保護區,這些年來已經很少有人進山,所以有關鴛鴦湖的傳說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為了揭開天井山鴛鴦湖的神秘面紗,2020年8月份的某天,《發現清遠》團隊來到了陽山縣秤架鄉。熱心的愛全旅業龐老闆聯繫了本地人阿國和阿凱兩人擔任嚮導和協作,我們一行四人向鴛鴦湖發起了挑戰。
(秤架鄉愛全旅業訂房電話:13553941895)
與愛全旅業龐老闆一樣,阿凱是一個狂熱的戶外愛好者,對秤架鄉一帶的自駕穿越線路了如指掌。他經營著一個農莊,名叫「食發黃家莊」,是廣大自駕遊愛好者特喜歡聚餐的地方。這個農莊選用的陽山雞和青頭鴨都由自家散養,味道特別鮮美。
(食發黃家莊訂餐電話:18718555328)
我們一早駕車10公裡,抵達五山埂村和五元村之間的無名山埡,然後左拐,沿著砂土公路繼續行駛2公裡,抵達一處海拔850米左右的小水電站,然後開始徒步。秤架鄉到這個電站大約12公裡。
這個小水電站不知道名字,它位於天井山西麓的峽谷之中,海拔高度為850米。如果遇上好天氣,在這裡把無人機升至500米高空,就可以見到氣勢磅礴的天井山全貌了。
不過,我們這次出行的天氣不太理想,天空籠罩著厚厚的雲層,還時不時下起小雨。收拾好行李,我們沿著一條隱秘的羊腸小道向大山深處進發。
剛開始,上山小徑路況清晰,看得出時常有人走過或維護。小雨時斷時續,山路有些溼滑,峽谷裡的溪流特別清澈,遇到懸崖就跌落成瀑布,發出譁譁譁的聲響。
羊腸小道隱沒在鬱鬱蔥蔥的原始叢林之中,呈之字形向上延伸。天井山山體特別龐大,人跡罕至,時常有野生動物出沒,絕對不建議在沒有嚮導帶路的前提下擅自進山,否則很容易出現各種意外。
小路鋪滿了厚厚的枯葉,行走其上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阿國告訴我,在這樣的大山裡行走,要特別注意旱螞蟥,一不小心腳脖子上就會粘上幾條,旱螞蟥趴在皮膚上拼命吸血,不一會全身就腫漲得像圓球一樣。
為了預防旱螞蟥的叮咬,大家都在小腿上抹了一層風油精,據說風油精特殊的氣味能夠驅趕旱螞蟥。但即便如此,阿凱的腳脖子上還是粘了兩條黑褐色的山螞蟥在拼命吸血,而且吸血過程不疼不癢,不留意的話連本人都不知道。
天公不作美,雨勢時小時大,空氣中溼度很大,似乎可以擰出水來。腳下的羊腸小道時而明顯,時而被厚厚的雜草掩沒,需要用鐮刀開路方可繼續前行。
在大山行走的艱辛自不必說了。對於我們來說,不走尋常路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每當發現人所未知的大美風景時,我們總會覺得旅途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走了大約40分鐘,我們見到了一段水渠,水渠的海拔高度大約1100米,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跨過這段水渠,沿著羊腸小道繼續前行,身前身後都是鋪天蓋地的原始叢林,不知道身在何處。時不時,一道白色的瀑布從山坡上懸掛下來,發出譁譁譁的聲響,在峽谷中傳得很遠。
阿國告訴我,十幾年前他時常來天井山採山貨,每次都會有收穫。自從這一帶開闢成自然保護區後,就很少上山了。他還說,早些年前往鴛鴦湖可以走一條環線,但估計另外那段穿越線路早已荒廢,無法再走了。
山路變得越來越陡。沒多久,又一條水渠橫亙在面前,站在水渠上,視野十分開闊,連續不絕的群山盡收眼底。
一看手機GPS,這條水渠的海拔高度為1300米左右。這意味著從小水電站計算,我們的海拔高度已經提升了450米,可惜今天雲層太厚,能見度不高。
在無人機的鏡頭中,可以清晰地見到山坡上有一條高約100米的瀑布,宛若一條白色的絲帶。
跨過這條水渠,我們再次鑽進茂密的樹林。詩云: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南嶺山脈水汽大,雨水充沛,這一路走來,我們身上的衣服早就已經溼透了。
在山下一身溼透倒還沒什麼,但在超過1300米的高山上,就會感到特別寒冷。因為海拔高度每提升1000米,氣溫就會相應下降6度。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氣溫已經比山下低了大約8度。
所以,有經驗的驢友在攀登高山的時候,都會在背包裡塞一件雨衣,不僅是為了防雨,更重要的是,雨衣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人體失溫。
穿過一段密密的竹枝,眼前豁然開朗,我們此時已經身處一條光禿禿的山脊上,大塊大塊的花崗巖展露出來,呈現出鮮豔的赭紅色。
回頭一望,我們身後就是秤架東嶺和竹坪一帶連綿不絕的喀斯特峰叢,峰叢之間是幽深的秤架—嶺背大峽谷,峽谷之中有雲海在不停翻騰。
這條山脊海拔高度已經達到了1400米,但傳說中的鴛鴦湖依然不見影蹤。接下來,我們繼續前行,道路變得越來越平緩,變得越來越好走了。
隨著海拔的逐漸提升,我們已經進入雲裡霧裡。雲霧時聚時散,遠山看不真切。突然,一陣清風吹過,濃霧散開,一個長滿了青草的平壩展現在我們面前,阿國指著這片草地說,這裡就是傳說中的鴛鴦湖!
阿國還說,這樣的草壩一共有兩個,它們緊緊連接在一起,夏天多雨的時候,就會積水成湖;如果雨水不多的話,就是兩片平緩的草地。
由於雲層太厚,無法升起無人機進行航拍;再加上山上實在太冷,我們無法堅持太長時間等候雲開霧散。所以在這裡用完乾糧後,我們立即原路返回。
這次鴛鴦湖探索發現之旅,似乎並沒有特別驚豔的發現。說它是湖嘛,但見不到碧波蕩漾湖水;說它是草地嘛,可這個地方的確叫鴛鴦湖。我只能說,或許在很多年以前,這裡的確是一處山間湖泊,但由於人為幹預和破壞,原本美麗的湖泊最終變成了兩塊平整的草地。
本次天井山鴛鴦湖探索之旅,來回總共用了大約5個小時,體能消耗並不算很大。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收穫是探索了一條徒步登頂天井山的絕佳線路,遇上合適的機會,我們可以帶上帳篷在鴛鴦湖露營,然後輕鬆登頂天井山拍攝日出日落和雲海星河。
只不過,這條徒步登頂線路全程沒有手機信號,沿途分叉路口較多,建議聯繫好嚮導方可前行,否則很容易迷路。另外,鴛鴦湖一帶屬於天井山自然保護區範圍,請愛護好這裡的一草一木,千萬不要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