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正紀念堂「去蔣化」 威權紀念品被下架

2020-12-12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文/李東堯綜合】每年2月28日臨近,臺灣不少地方總會掀起「去蔣化」行動,今年是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的第一個「二二八」,當然更加不會例外,從在野到執政,「二二八」仿佛一直被認為是民進黨的一張狙擊國民黨的重要牌。

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70周年,近日,蔡當局以「轉型正義」為名,對臺北中正紀念堂「去蔣化」,臺「文化部」宣布禁止紀念堂售賣有關蔣介石的商品。

中正紀念堂售賣的蔣氏父子公仔

對於二二八事件,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日前表示,發生在70年前的這一事件是臺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一個正義行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個部分。

他表示,長期以來,這一事件被島內的一些「臺獨」分裂勢力別有用心的加以利用,他們歪曲歷史事實,挑撥省籍矛盾,撕裂臺灣族群,製造社會對立,為開展「臺獨」和分裂活動進行彰目,我想他們背後的用心是十分卑劣的。

臺「文化部」:去除威權文化 非「去蔣化」

據臺灣《聯合報》消息,臺「文化部長」鄭麗君25日稱,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中正紀念堂有必要轉型,將推動「修法」,逐步讓空間回歸中性使用,目前商店也已下架停售威權統治者意義鮮明的商品,開閉館也停播蔣介石紀念歌。

中正紀念堂

臺「文化部」這一表態隨即引發爭議,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副主席郝龍斌、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蔣家第四代)、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則紛紛譴責當局這一「去蔣化」行動。

鄭麗君25日卻否認這是「去蔣化」,她說,「轉型正義不是要『去蔣化』,相反的,是要『面對他』」,「重建正義,就須先去除威權文化。」

臺「文化部長」鄭麗君(資料圖)

據報導,臺北中正紀念堂商店包括公仔、文具、生活用品等在內的有關蔣介石商品,目前已下架停售,同時停止播放蔣介石紀念歌,紀念堂的蔣介石個人剪影logo也不再使用,紀念堂還停止發放被認為涉及威權崇拜的宣傳品及簡介,另外部分展廳也已改名。

藍營批蔡英文當局「去蔣化」:掩蓋執政無能

對於臺當局的這一行動,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中正紀念堂「去蔣化」,會引發社會對立、仇恨與分化,是不智之舉。

蔣家第四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疑,要對蔣(介石)的「功過」有更全面的呈現,過去威權時代只講功,現在卻只講過,都只是用主觀的意識形態來呈現歷史,現在的做法跟過去有什麼不同?

蔣萬安(資料圖)

蔣萬安認為,應該全面呈現蔣介石的史料,要客觀的去面對過去。他說,現在政府的作法並不是很客觀地去還原過去的歷史,只呈現過的部分,如果功過能夠真實呈現,才能真正客觀的還原歷史,而不是自我主觀詮釋這段歷史。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則批評道,民進黨執政對於現在的問題無力解決,對於未來的方向又茫然無知,只好不斷操弄過去、扭曲歷史,可悲!

郝龍斌(資料圖)

郝龍斌指出,陳水扁此前執政後期,自己在剛就任臺北市長時,陳水扁就因要轉移施政無能的焦點,而動中正紀念堂的腦筋。想不到蔡英文才執政九個月,民進黨就要搬出同樣的一招來挽救自己(執政無能)危局。

郝龍斌認為,中正紀念堂是臺灣這幾十年發展歷史的一部分,是臺北市民重要的記憶與休憩場合,也是臺北著名的的旅遊景點。「文化部」該做的事,是保存臺灣的每一個時期的歷史和文化,而沒有權力憑自己的意識形態去刻意抹殺某些歷史。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也諷刺道,中正紀念堂蔣介石商品下架,「文化部」是要拍馬屁改賣「小英(蔡英文)公仔」、「貪汙紀念扁(陳水扁)帽」嗎?

他指出,民進黨當局上任後持續以意識形態治臺,上至「追殺國民黨黨產」下至「(蔣介石)公仔下架」,都只是掩蓋施政的無能,想用意識形態換回死忠支持者的回歸。

民調:過半數民眾認為此舉撕裂社會

據臺灣《中國時報》26日報導,臺民調顯示,超過半數(55%)民眾不贊成蔡當局把蔣介石相關展示、商品移除,另外更有高達57%的民眾,認為此舉造成社會對立,而認同蔡當局這一做法對社會有幫助的僅為21%。數據顯示,蔡當局採取的「轉型正義」手段,對臺灣多數人而言只是在撕裂社會。

中正紀念堂展廳已更名

作為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則對「去蔣化」似乎並不關心。據《中國時報》報導,柯文哲表示,他對中正紀念堂唯一建議的就是圍牆,因為作為公園,圍牆應該可以拿掉。至於「去蔣化」,他說,歷史就是歷史,「有時候留著,也可以提醒我們有過那段歷史」,要不要去蔣,他沒有那麼強的想法。

「去蔣化」 從凱達格蘭大道開始

《聯合報》26日報導稱,第一波「去蔣化」浪潮發生在1996年。當時擔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下令將臺「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另外,陳水扁執政後身陷貪腐醜聞,國民黨為還以顏色,也曾提議改為「反貪腐大道」,但雖未成功,卻被認為是國民黨反將一軍。

陳水扁於1996年改名「凱達格蘭大道」

據了解,中正紀念堂曾多次更名,此前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中正紀念堂曾於2007年改名「臺灣民主紀念館」,後來國民黨重新執政,2009年改回原名。

中正紀念堂於2007年改名「臺灣民主紀念館」

2007年堪稱「去蔣化」運動的高潮。當時的陳水扁當局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此後引發了臺北市政府與臺「教育部」的大戰。當時正是郝龍斌任臺北市長,其要求控告「教育部」(觀察者網註:中正紀念堂原由臺「教育部」管,2012年改臺「文化部」轄),而當時的「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則稱,「有種的話,他(郝龍斌)自己到法庭出庭,我會讓他哭著回去找媽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二.二八」臨近 「去蔣化」終於對「中正紀念堂」下手了
    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25日宣布,初步將「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商品下架停售,開閉館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
  • 臺中正紀念堂停售蔣介石紀念品被「轉型」,綠營「去蔣化」升溫
    據臺灣《中國時報》26日報導,臺「文化部長」鄭麗君25日宣布,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的目的,「中正紀念堂」有必要轉型,目前商店已下架停售「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包括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等,並且在開閉館時停播「蔣公紀念歌」,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的簡介和其他宣傳品。
  • 全面"去蔣化"?臺當局宣布中正紀念堂每年228閉館1天
    原標題:全面"去蔣化" 臺當局宣布中正紀念堂每年228閉館1天   「二二八」事件今年屆滿70周年,綠營「去蔣化」行動再起。27日中正紀念堂有許多遊客在此搶拍照。
  • 全面"去蔣化" 臺當局宣布中正紀念堂每年228閉館1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二二八」事件今年屆滿70周年,綠營「去蔣化」行動再起。27日中正紀念堂有許多遊客在此搶拍照。(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2月27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二二八」事件將屆滿70周年,民進黨當局為推動所謂的「轉型正義」,將中正紀念堂全面「去蔣化」,引發正反論戰。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27日宣稱,為尊重「二二八」紀念活動,避免社會對立,中正紀念堂每年2月28日都將閉館1天。
  • 臺「文化部」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蔣介石有關商品遭下架停售
    2·28事件將屆滿70周年,民進黨當局藉機再拋「去蔣化」議題。臺「文化部」2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目前已初步將「中正紀念堂」商店內有關蔣介石的商品下架停售,且開閉館也要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
  • 【新聞】中正紀念堂"去蔣化" 民眾質疑觀光為何扯上政治? 難道中正路、硬幣也要改?
    蔡英文當局以"轉型正義"為名,對中正紀念堂進行"去蔣化",引發民眾質疑,觀光為什麼也要政治化?
  • [海峽午報]臺灣:中正紀念堂重演「去蔣化」
    [海峽午報]臺灣:中正紀念堂重演「去蔣化」 臺灣:中正紀念堂重演「去蔣化」。
  • 臺灣「文化部」宣布中正紀念堂「228」閉館 稱為避免對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2月27日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鄭麗君27日宣布,中正紀念堂2月28日閉館一天,在轉型修法未完成前,未來每年2月28日都循此模式辦理。鄭麗君表示,這是為了尊重二二八紀念活動,避免社會對立。「文化部」會持續促進社會討論,提案修法,正式推動轉型。
  • 臺當局等不及要對中正紀念堂下手 不排除將蔣介石銅像摧毀
    對此,楊翠表示,「文化部」與「促轉會」都認為「中正紀念堂」「轉型」非常重要,「促轉會」還沒成立之前,「文化部」已著手進行規劃,為避免多頭馬車,兩「部會」會開始密切溝通,「文化部」會在今年內提出草案。  楊翠並聲稱,「中正紀念堂」的「轉型」須扣緊過去歷史記憶及「威權體制」內涵,不會朝向觀光化、商品化的模式。
  • 蔡當局對中正紀念堂"去蔣"被斥學扁舊招掩施政無能
    臺當局「文化部」又要推行中正紀念堂「轉型」。(臺灣「中時」報系資料圖)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 繼昨天(24日)民進黨13名「立委」提案呼籲臺當局「行政院」、「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後,島內綠營勢力繼續借「二二八」事件70周年發動「去蔣」浪潮。
  • 蔡當局對中正紀念堂"去蔣" 被斥學扁舊招掩施政無能
    (臺灣「中時」報系資料圖)  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繼昨天(24日)民進黨13名「立委」提案呼籲臺當局「行政院」、「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後,島內綠營勢力繼續借「二二八」事件70周年發動「去蔣」浪潮。據臺媒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今表示,中正紀念堂有必要「轉型」,紀念堂商店將停止販賣涉及「威權崇拜」文宣品,開、閉館將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
  • 臺「促轉會」等不及要對中正紀念堂下手 不排除將蔣介石銅像摧毀
    對此,楊翠表示,「文化部」與「促轉會」都認為「中正紀念堂」「轉型」非常重要,「促轉會」還沒成立之前,「文化部」已著手進行規劃,為避免多頭馬車,兩「部會」會開始密切溝通,「文化部」會在今年內提出草案。楊翠並聲稱,「中正紀念堂」的「轉型」須扣緊過去歷史記憶及「威權體制」內涵,不會朝向觀光化、商品化的模式。
  • "綠委"叫囂改中正紀念堂為菜市場:幽默地去除威權
    繼「臺獨」分子鄭自才叫囂「拆除中正紀念堂後可改建為公園或種樹」後,民進黨「立委」姚文智24日受訪時聲稱「中正紀念堂可以轉型成臺北故宮二館或菜市場」,讓「轉型正義」趕快實現,他還稱這是「最幽默的威權祛魅方式」。
  • 今天上午,中正紀念堂被「臺獨」潑漆,蔣介石「染紅」
    這次居然是臺北中正紀念堂裡的蔣銅像。這應該是該銅像第一次「流血染紅」。今天上午,多名「臺獨」分子進入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潑漆,並在現場拉起內容極其聳動的橫幅:「去除支那威權,創建臺灣共和」。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0日報導,臺北市中正一警分局上午9時許接報,有2人前往中正紀念堂,持紅色顏料彩蛋丟擲蔣介石銅像。
  • 臺灣「獨派」突襲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遭潑紅漆
    在開庭前不久,臺北的中正紀念堂又遭一劫。 據臺媒消息,今日(20日)上午,多名「獨派」分子前往臺北中正紀念堂,對蔣介石銅像潑灑紅漆。 視頻製作/觀察者網 範唯 現場圖(圖源臺媒)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今日上午9時,臺北市中正一警分局接到報案,有人在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投擲紅色顏料彩蛋。
  • 臺當局擬放寬周邊限高擠壓中正紀念堂 被諷形同空間解嚴
    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當局頻頻頒布「去蔣化」措施,其中包括檢討臺北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定位。臺北市政府為此計劃放寬中正紀念堂的周邊限高,有島內媒體稱此舉形同「空間解嚴」。   中正紀念堂1976年興建,1980年落成,主樓標高76米,是當時臺北市的最高建築物。
  • 臺當局:避免對立中正紀念堂每年228閉館
    【觀察者網 綜合】今天(28日)是臺灣「二二八」事件70周年紀念日,臺當局利用此推動「臺獨」不遺餘力。臺灣「文化部」27日宣布,為避免社會對立,臺北中正紀念堂將從今年起,每年2月28日閉館1天。 就在幾天前,以「轉型正義」為名,臺當局對臺北中正紀念堂大規模「去蔣化」,,給這些商品冠以「威權統治者意義鮮明」。
  • 「綠委」叫囂改中正紀念堂為菜市場:這是「最幽默地去除威權」
    繼「臺獨」分子鄭自才叫囂「拆除中正紀念堂後可改建為公園或種樹」後,民進黨「立委」姚文智今(24日)受訪時聲稱「中正紀念堂可以轉型成臺北故宮二館或菜市場」,讓「轉型正義」趕快實現,他還宣稱這是「最幽默的威權祛魅方式」。
  • 臺北中正紀念堂「空間解嚴」 輿論擔憂會被徹底抹去
    中正紀念堂於1980年落成,主建築物標高76米,曾是全臺北市最高建築,當時基於「尊敬蔣公」、維護周邊景觀,1978年劃定周邊50米為特定專用區,限制建築物高度不能高過53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擬放寬維持39年的周邊建築高度限制,全案11日首次進入臺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多數委員表示認同,最後決議信義路一段、愛國東路從53米的「絕對高度」,放寬到65米。
  • 臺當局「去蔣」肥了集郵社 中正紀念堂郵票價格大漲
    臺當局「去蔣」肥了集郵社 中正紀念堂郵票價格大漲 2007年12月09日 11:2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