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新出爐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乳腺癌放療過程中使用止汗劑是安全的。
據報導,依據以往的經驗,大多醫生都會建議患乳腺癌的病人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不要使用止汗劑,因為止汗劑可能會導致皮膚副作用增高。4/5的患者也表示,儘管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但醫生都曾告誡不要在治療期間使用止汗劑。
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鮑曼(Brian Baumann)博士指出,止汗劑通常之所以在乳腺放化療期間被禁止使用,主要是由於醫生擔心單次劑量效果(bolus effect)或活性成分鋁的電子散射導致腋窩區域皮膚毒性增加。但現代放化療通常是採用高能或高壓X射線束進行的,這些類型的射線不像過去使用的低能量X射線束,並不會向皮膚表面提供大量的輻射。而對於超強電壓輻射,在進入最大劑量前,輻射進入機體組織需要一個「啟動」緩衝的過程,而任何添加到皮膚表面的物質都意味著最大劑量會沉積在皮膚表面附近,同時一種更高劑量的輻射被傳遞到皮膚本身。
研究人員此次採用了在線癌症服務網站Oncolink上的數據,該網站由佩恩(Penn)放射腫瘤中心創建。
鮑曼指出,雖然一些隨機對照試驗報告顯示,使用非鋁除味劑或含鋁止汗劑的患者,其皮膚毒性並未呈現明顯增加,但82%的臨床醫生仍堅持傳統的做法,禁止患者在放化療期間使用止汗劑,而此次調查中有相當數量的患者(79%)表示,她們從醫生那裡得到了這樣的建議。此外,臨床試驗也未能顯示,在乳腺癌放化療治療過程中使用止汗劑會導致較高的皮膚副作用。
最後,他指出,此次研究表明,在放射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讓患者更自由地使用止汗劑,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