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療患者必讀:常見8大副反如何「解」?

2020-12-26 彭淑蓮主任

放療是通過放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殺滅腫瘤細胞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在乳腺癌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與外科手術相輔相成。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加全乳放療,使其局部復發率從10%降到2%;

對於腫塊較大或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後放療可使5年局部復發率降低到原來的1/4~1/3。

為讓每位乳腺癌患者安度放療期,本文整理了放療前的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的應對之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乳腺癌放療如何進行?

放療前準備:醫生會在放療前介紹放療目的、治療安排和治療計劃,首先要進行放療定位,確定放療部位的準確位置和範圍。

定位時,醫生會在患者身體上用記號筆做一些標記線,這些標記線用於保證放療準確性,十分重要。

在整個放療期間,皮膚上標記的紅色十字線不可以擦掉或洗掉。這些標記線的顏料在患者出汗、衣服摩擦、洗澡等情況下容易消失。

所以,在放療中儘量不洗澡,並且每天自己觀察標記點線是否清晰可辨。如標記線變淡,應主動找負責醫生加線。

放療體位:患者應牢記定位時的體位(兩臂上舉時雙手的姿勢),每次放療時的體位和姿勢應與定位時保持一致。

定位和掃描模擬CT後,由醫生進行放療靶區勾畫,物理師進行放療計劃制定,放療計劃完成後開始放療。

放療時間:一般為每周一至周五,因保護正常組織需要,患者休息兩天。

2. 常見不良反應如何「解」

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採用先進的精密設備在精確的治療計劃下實施。因此,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情況少見。

但是,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對正常組織產生一定的損傷和副作用。放射治療造成的副作用大體上分為:

治療中,立刻產生的急性副作用(如皮膚變化、喉嚨痛、白細胞下降等);

治療後,經過幾個月才出現的慢性副作用(如上肢水腫、肺纖維化等)。

一般都是輕微症狀,治療後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恢復。

(1)皮膚變化

放射治療進行2-4周以後,照射部位的膚色可能會加深,皮膚可能會變得乾燥、瘙癢。如果繼續加重,可能會像燒傷一樣出現皮膚泛紅或表皮脫落、糜爛、滲出。

大部分急性皮膚變化,在治療結束7-10天後慢慢恢復正常。

對策

放射區域出現瘙癢、紅斑、刺癢時,可用手輕輕拍打局部皮膚。保持放射區皮膚透氣、乾燥,忌用手抓,以免加重皮膚損傷。日常護理時要注意,放療照射區域的皮膚要保持清潔,避免物理或化學刺激;

儘量減少塗抹肥皂和用力擦洗;

應穿著柔軟的棉質寬鬆服裝,不要穿得過緊,衣領不要過硬;

治療部位避免摩擦、日光照射、強風、熱敷或冰敷等刺;

外出時避免陽光直射,做好物理防曬;

避免過熱或過冷鹽水,避免外出遊泳;

保持照射區域皮膚的清潔乾燥,防治潰瘍感染。禁用酒精擦。皮膚破潰合併細菌感染,症狀較輕時可外用紅黴素、氯黴素軟膏。

總的來說,放療的皮膚損傷以預防為主,在還未發生反應前,可以使用正規的藥膏進行塗抹,以保障放療的順利進行。

(2)喉嚨痛或吞咽時胸骨後疼痛

如果腋窩或鎖骨上淋巴結陽性,照射靶區要包含鎖骨上區域,這可能會使臨近的食管被部分散射劑量照射。

一般來說,在乳腺癌患者中,這個反應會在放療兩周左右時出現,吞咽唾液時會有異物感或疼痛感。有些患者的修復能力較強,不做任何治療,到第三個星期後,症狀會有所改善。

當然,也會有一部分病人喉嚨痛持續時間比較長,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一般會用一些對症治療:

喝金銀花露、口服牛黃丸或西瓜霜含片。

吃質軟易吞咽的軟食物,爛糊面、粥,不要太熱。

飲食主要選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清淡食物。

(3)白細胞、血小板或者血色素下降

放療時,骨髓內的造血細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導致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晚期出現貧血的症狀。

乳腺癌患者一般症狀輕微,骨髓抑制程度並不顯著;放療期間,患者要每周檢查血常規,醫生會根據查血結果對症處理,給與口服藥物或針劑治療。

(4)疲勞感

放療最常見的副反應是疲勞,一般在治療2-3周就會開始出現,疲勞感的程度因人而異。

提倡放療病人一定要 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時間 來緩解疲勞,要配合輕度鍛鍊,適度的勞逸結合更有助於緩解疲勞感。

均衡、適量攝取豐富多樣的飲食。不推薦高熱量飲食中單純攝入大量高糖飲食。

(5)食慾減退、噁心

放射治療可能會引起食慾減退,目前其產生的原因尚不明確,通常症狀輕微,治療結束後1-2周內症狀就會消失。噁心可能是由於放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食欲不振可服用 開胃藥或開胃食物(如山楂等);

建議可常備健康小吃,以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證營養攝入充足。

多吃高蛋白食物、及富含維生素B和C的蔬菜水果,同時注意食物應該便於吞咽、消化。

(6)對放射線的焦慮情緒

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時,會產生焦慮,恐懼放療,擔心自己會患上非常嚴重的放射性疾病。

這種擔心都是由於對放射線認識不足造成的,臨床上對放射線劑量的掌握是非常嚴格的,只要準確地控制射線劑量及照射靶區,就可以在不引較大損害的情況下,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7)手臂浮腫

手臂浮腫的發生可能與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有關。當出現浮腫時應積極尋求康復治療, 使症狀得到控制和緩解。

積極進行手臂運動。這是為了使手臂充分伸展,最大限度的滿足放射治療的體位要求,保證治療效果,同時還可以預防運動能力降低造成的肩膀僵硬。

注意預防手臂浮腫。對於進行了腋窩淋巴結清掃的患者,應避免患側手臂受傷;避免蚊蟲叮咬;在休息和睡眠時避免壓迫患側手臂;日常勞作時避免使用該側手臂提拿重物。

(8)肺部纖維化

放療引起的肺部問題,最常見的肺部一些炎症性纖維化改變,這些改變在放療後半年內常見,但乳腺癌患者肺纖維化發生率極低。

3. 放療與全身治療的時序配合

對於用曲妥珠和帕妥珠單抗靶向治療的患者,只要在放療前心功能正常,就可以與放療同時使用。

對於內分泌治療與放療的時序配合沒有統一意見,可以與放療同時進行或者在放療結束後開展。

相關焦點

  • 乳腺癌患者在放療中使用止汗劑是安全的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乳腺癌放療過程中使用止汗劑是安全的。這項研究發表於《放射治療和腫瘤》7月版(the July edition of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期刊。
  • 乳腺癌患者放療期間可以使用止汗劑
    7月26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新出爐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乳腺癌放療過程中使用止汗劑是安全的。據報導,依據以往的經驗,大多醫生都會建議患乳腺癌的病人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不要使用止汗劑,因為止汗劑可能會導致皮膚副作用增高。
  • 乳腺癌切除後隆胸,如何才能不復發?
    隨著乳腺癌診療手段的進步,乳腺癌患者治癒率與生存時間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乳腺癌的年輕化趨勢也愈發明顯,57.4%的中國女性乳腺癌患者確診時年齡不到50歲,病人們希望恢復健康的同時,保持美麗,享受美好人生。
  • 疫情期乳腺癌專家患教活動精彩回顧
    2020年春節,新冠病毒席捲中國,對廣大人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嚴重衝擊,也影響了乳腺癌患者的正常就醫。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面臨如何平衡就醫感染風險與延期就醫疾病進展風險的抉擇,如何更好的進行自我防護也是他們需要直面的問題。
  • 隱藏在血液檢查中的秘密,乳腺癌患者不容錯過!
    血液檢查是乳腺癌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常見的檢查項目,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血常規和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了。篩查確診、住院前後、用藥期間、複查隨訪,哪個環節都少不了他們來「把關」。
  • 乳腺癌會導致整個乳房被切除嗎?多了解這類疾病,做健康美麗女人
    而乳腺癌(breast cancer)這類疾病,就是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女性的乳腺中,包含著能夠產生乳汁的乳腺小葉和輸送乳汁的乳腺導管。這類疾病的發病對象基本都為女性,男性只佔了1%。據世衛組織的調查,美國每8名婦女,可能就有一名婦女患有乳腺癌這類疾病。
  • 乳腺癌患者:別吃燕窩雪蛤蜂王漿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曾青山    由於放、化療等治療方式的副作用,乳腺癌患者跟其他癌症患者一樣,通常會食慾低下,從而導致營養得不到補充,抵抗力也會下降。因此,膳食調理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 感動常在 醫暖人心|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放療三科獲患者贈送錦旗
    近日,放射治療中心採用先進的三維後裝放療技術,成功為一位宮頸癌患者進行三維後裝放療。患者家屬介紹,患者因「絕經後陰道流血2月」在外院診為宮頸癌,於2020年11月來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先給予外照射放療,後行三維後裝放療,經過曲晨慧大夫和科室全體人員的精心照顧,症狀明顯好轉。
  •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此外,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大、缺少運動、肥胖等因素,飲食上過多攝入高熱量食物、脂肪類等的食物,以及放射線、化學藥品、化妝品、吸菸等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得乳腺癌患者增多。「事實上,乳腺癌並非不治之症,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甚至達到臨床治癒。」江明表示。
  • 【坐診信息】9月26日(周四),原307醫院放療科史三忠主任來我院坐診
    9月26日(周四),我院將邀請原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307醫院)放療科史三忠主任來院坐診。 副主任醫師,原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307醫院)放療科專家。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精確放療學會,委員。 從事腫瘤放療工作二十餘年,對加速器,伽瑪刀,射波刀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發表論文十餘篇。
  • 乳腺癌五年生存期超七成 中醫藥輔助加強了患者治療依從性
    的科普演講,擊碎在乳腺癌病人中的一些「流言蜚語」,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一般認為得了乳腺癌就進行乳房切除,這樣更能將腫瘤清除乾淨,可以「保命」。但是會上許銳主任指出這是「認識誤區」。「現有大數據顯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似乎比乳房切除術還「保命」,這個結果似乎與我們的常識相背,但多個大數據的結果確確實實顯示了這一點。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1、什麼是放療現代醫學的發展使人類控制和徵服癌症逐步變成現實,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手術、放療及化療是三種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放療因其適應症比較寬泛,選擇性較大,70%以上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治療的某個階段都需要接受放療。
  • 全面掌握放療常識,讓腫瘤治療更放心
    本文對放療患者、準備放療及諮詢放療的患者所關心的問題、放療中會遇到的問題做了梳理。文章分為四部分:1. 為什麼選擇放療?2. 哪种放療最適合?3. 放療時患者怎麼做?4. 放療期間常見問題處理文章內容較多,患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性閱讀。
  •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CIVCO乳腺託架為乳腺癌患者定製方案
    患者張女士,52歲,乳腺癌術後3個月,需做術後放療,放射物理技術科接到定位醫囑後,經過討論,決定使用新引進的CIVCO MT350乳腺託架為該患者定位。由於該患者的體位普通CT難以完成掃描(孔徑小、FOV小),放射物理技術科配備的西門子Confidence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孔徑為80cm,擴展後HFOV可達80cm,使定位CT掃描順利完成。
  • 跟隨姚貝娜治療過程一同了解乳腺癌
    【醫學知識】乳腺癌有哪些常見治療方法?   當前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和免疫治療等7種。   手術治療對於較早期的乳腺癌來說,是一種根治的方法。
  • 孫蔚莉主任:為腫瘤患者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江蘇省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孫蔚莉沒有休息,她和她創建的《蔚藍講壇》公眾號當天參與了一場特別策劃:「乳腺腫瘤術後護理&康復」在線答疑公益活動,孫主任說: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解除,腫瘤患者的治療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通過網絡與患者溝通,幫她們解決一些問題,也是對廣大患者的一種幫助。
  • 超力抗癌三千問:乳腺癌早期可以治癒嗎?
    ,但是很多人對於乳腺癌能不能治癒並不是很了解,專家表示,早期乳腺癌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我國因為乳腺癌死亡的人數卻仍是年年遞增。事實上,我國早期乳腺癌治癒率也已經高達9成以上,而且多數都可以保住乳房。死亡人數不斷增多的原因是由於受經濟文化發展的限制,乳腺癌病人就診時的病期相對偏晚,III、IV期病人的比例約為30%,而同期美國僅約為15%。  乳腺癌早期能否治癒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治療方法和患者身體情況。
  • 「芙仕得慈善援助項目」首位乳腺癌患者獲得藥品援助
    活動現場,這位與癌症抗爭了整整17年的王女士難掩心中的喜悅,緊緊握住了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的手。 2015年8月,王女士的主診醫生向她推薦了 「因愛得芙——芙仕得慈善援助項目」,在了解情況後,王女士第一時間向項目組提交了援助申請。經過經濟與醫學條件的評估,她幸運地成為全國首例項目獲益者。藥物的療效不僅有效地緩解了病痛,治療費用的降低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 乳腺癌患者學學五音療法
    原標題:乳腺癌患者學學五音療法 華龍網12月28日12時訊 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很大,中醫更強調這一點。現代人工作壓力很大,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乳房是情緒的晴雨表,不管是乳腺癌的發生,還是乳腺癌的復發轉移與康復,情緒的變化在乳房上都能夠反映出來。乳腺癌患者來就診,我們往往會詢問患者是否有情緒及心理方面的問題,一般都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 乳腺癌紫杉醇耐藥患者聯合應用生血湯加減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紫杉醇耐藥患者聯合應用生血湯加減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探討有效療法,以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後。【關鍵詞】乳腺癌;紫杉醇;耐藥;生血湯加減;療效;安全性乳腺癌是一種發生於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患者以女性為主。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是女性第二大惡性腫瘤,發病率在女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佔比約8%,僅次於子宮癌[1]。乳腺癌同時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是全球癌症的第二大致死病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