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林區道路 盤活林區資源

2020-12-21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6月24日電 近日,雅安雨城區孔坪鄉李壩村2組2018年修建的林區公路迎來了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組,在工作人員測量後,李壩村2組這條1公裡的林區道路無論是長度、寬度還是道路狀況都符合標準,通過驗收。

至此,雨城區2018年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工作全部結束。

近年來,雨城區林業局加大林區道路建設力度,一條條林區道路從林區延伸出去,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也促進了當地林業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嚴格驗收

確保資金發放

要修林區道路,最積極的是村民們。道路暢通後,種植在林區的竹木就更加方便運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然而林區道路建設也有規劃和標準,區林業局從鄉鎮申報之初就要做合理的安排。

按照貧困村優先,先易後難,急用先建,資源富集、群眾資源、積極性高優先的原則,鄉鎮根據村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摸底篩選,填報當年新建林區道路的相關信息。

「林區道路的建設主體是村、組,村組通常會採用一事一議等方式,村民們自願集資修建,修建完成之後等待驗收組去驗收。」雨城區林業局林政資源科副科長羅懷攀介紹。

李壩村2組的這一條林區道路,就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決定修建的。

12日,李壩村2組迎來了道路驗收的日子。只有符合了所有標準的林區道路並通過驗收,修建林區道路的補助資金才會撥付。根據補助標準,每一公裡林區道路,有4萬元的經濟補貼。

「實測公裡數為1公裡,達到申報標準,合格。」林政資源科工作人員楊琴通過GPS定位測量後說。自2015年起,林區道路長度的測量一改之前手拿標杆捲尺測量的方式,換成了使用這個「高級貨」。

「這樣的測量避免了傳統測量的人為誤差,測量結果更為準確,同時也讓驗收標準變得更加嚴格。」楊琴說。

當然,僅僅一次的測量並不能保證數據準確,於是工作人員採取「三步法」:首先利用衛星地圖進行測量,得出第一組數據;然後再步行測量,利用手機記錄數據;再次利用行車記錄裡程表,通過汽車行走的距離得出數據。多組數據覆核評定,確保得到的數據精準、合理。這樣既能保證村民不吃虧,同時也保證了資金的合理運用。「假如測量結果不夠申報標準,那麼我們就按照實際測量的公裡數進行驗收。」

不但實際長度與申報長度要一致,林區道路的建設還有許多條標準:路基寬度不低於3.5米;泥結碎石路面;可供車輛通過;每公裡設置不少於3個會車道點;還有擋防結構工程、安全設施、排水工程……

驗收組定位測量長度之後,又採用步行實地觀察的方式,對道路狀況進行了評估。

「這條路修建得非常不錯,符合林區道路驗收標準。」評估結束後,驗收組作出了結論。

修建道路

突破產業瓶頸

李壩村2組的這一條道路總長1公裡,雖然路並不長,卻讓當地村民看到了希望。

這1公裡的道路,輻射周圍竹林350畝,村民的運輸成本將大幅度降低。

「林區道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節省生產費用,讓竹木的利潤增高,從而增加林農的收入。」羅懷攀說。

林木生長區域道路狀況普遍較差,車輛運輸困難,高昂的運輸成本使得一些優質木材無人問津。曾有林農算過一筆帳:2016年,一立方米木材售價400元左右,但人工費就佔去一半,實際收入僅200元左右。時間若再往前,一立方米木材的價格,基本上就全投在了運輸成本上,而林區道路的修建,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2012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雅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將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建設作為解決「三林」(林區、林業、林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自工程實施以來,雨城區利用市上補助和自籌資金推進建設,從2015年開始,更是以每年150公裡的建設計劃推進。在剛結束的2018年區級驗收工作中,雨城區驗收合格的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共78條129.27公裡。截至目前,雨城區累計修建了1200多公裡林區道路。

盤活資源

帶來長足效益

雨城區森林覆蓋率達71.94%,森林面積115.8萬畝。換言之,雨城區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林區。鬱鬱蔥蔥的樹林是生態優勢,但是如何才能讓生態優勢轉化成為生態價值?

在過去,林農想要出售木材,只能靠人工先搬運到公路邊,再由車輛運輸。一些偏遠林區,需要人工搬運的路程少則3、4公裡,多則8到10公裡。當時的林農曾經計算過,1公斤竹子,7公裡的路程一天跑兩趟,每趟扛50公斤,累死累活也只能掙幾十元錢,遠不如外出務工划算。在外出務工和在家發展林業產業之間,絕大部分農民選擇了掙錢多、勞動強度小的外出務工。林業產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大量的林木資源不但無法轉化為經濟效益,反倒是成了林農們的累贅。

林區道路的修建則從根本上突破了這一瓶頸。

一條條看似不起眼的碎石路,成為支撐林業生產發展的「脊梁骨架」,也是聯通山區和山下市場的「血脈通道」。這批林區公路還聯通了鎮、村、組,形成路網環線,盤活了沉睡的資源,解決了林區資源運輸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

「產業發展到哪裡、基礎設施跟進到哪裡」,這是雨城區提出的林區道路建設目標。隨著一條條林區道路的建設,雨城區已經找到了打開山區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要致富,先修路。這不是老生常談,道路先行是我們在實踐中得出的林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雨城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魯妮娜)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修建林區道路 盤活林區資源——雨城區林區道路建設帶動林業產業發展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21日訊(魯妮娜 楊波 圖/文)6月12日,雨城區孔坪鄉李壩村2組2018年修建的林區公路迎來了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組,在工作人員精心測量後,李壩村2組這條1公裡的林區道路無論是長度、寬度還是道路狀況都符合標準,通過驗收。至此,雨城區2018年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工作全部結束。
  • 打通林區道路 盤活林業資源
    雨城區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驗收林區道路林區蘊藏著有巨大經濟價值的林木資源,但通往林區的道路往往泥濘、狹窄。所以,要想把林木資源利用起來,建出一條條標準合格的林區道路就必不可少。雨城區作為雅安市林木資源豐富的縣(區)之一,林區道路的修建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
  • 林區道路現狀及策略探究
    隨著林業經營方向的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林區道路的功能已經大大拓展,除了木材、林產品、生產資料的運輸外,在森林資源管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區治安、森林旅遊、林農出行等方面的功能與作用日益凸現。它不僅僅對林業產業的發展有直接的作用與影響,而且覆蓋了山區全體林農的生產與生活,事關山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安吉縣持續推進高標準林區道路建設工程
    現場,縣資源規劃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利用平板電腦中的移動GIS軟體,對林道長度進行測量,隨後又對林道厚度、寬度、建立區域等方面進行核查。據了解,義士塔村竹林資源豐富,擁有2800多畝的竹林,是100多戶百姓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林道直接影響到竹農砍伐毛竹的積極性,修建林道能有效降低毛竹砍伐成本,這樣毛竹林不會荒廢,林農也更有信心。」
  • 市林業局加強林區道路建設
    為有效加強森林資源利用,降低林業生產運輸成本,凸顯林業在林農增收、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近年來,市林業局大力推廣以獎代補扶持政策。林區道路立項、佔用林地審批和林木採伐審批三項工作實現「最多跑一次」。
  • 景寧縣開展林區道路硬化項目驗收工作
    林區道路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林農的經濟效益。近日,景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各鄉鎮(街道)、國有林場的林區道路硬化項目進行驗收。  在景南鄉忠溪村,工作人員利用測距儀,對林區道路硬化長度進行測量,隨後又對厚度、寬度、建立區域等方面進行核查。
  • 衢州市江山實施千裡林區道路建設的主要做法
    工程總投資6300餘萬元,規劃修建林區公路373條,總長1000公裡,其中,橋梁202座,大彎道601個,錯車道1480處,匯車場(兼堆物場)400處,林區道路密度為1公裡/890畝林地。工程完成後,受益山場以竹林為主的將有106條270 公裡,受益面積將達88萬畝,每年可為林農節省運費1600多萬元,增加收入1900多萬元。目前止,該市已在峽口、保安、碗窯等鄉鎮建造林區道路58條150多公裡。
  • 抓好林區道路建設 實現林竹產業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雅安日報訊 為更直觀地了解全市林區道路一年來的建設情況,分析當前林區公路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市災後科學重建和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建設,昨(9)日,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伊林帶隊的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一行克服山路的顛簸、崎嶇難行,先後前往天全縣、滎經縣,就我市林區道路建設工作開展視察。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對關於協調解決樂業縣雅長林場林區產業道路...
    〔2020〕810號 XXX等8名代表: 你們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協調解決樂業縣雅長林場林區產業道路建設的建議》,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交由我局辦理,經研究,現答覆如下: 一、雅長林場近年來支持樂業縣建設通過林區道路的情況
  • 武威市爭取到位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資金近7千萬元
    原標題:我市爭取到位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資金近7千萬元中國甘肅網1月13日訊據武威日報報導(記者張尚梅 見習記者李政陽)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我市爭取到位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資金近7千萬元,用來修建林區道路,有效改善林區出行環境
  • 甘州區2020年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高效推進
    (記者 王健 王娜 宋眾娜)今年,甘州區積極落實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完成實地勘測、施工設計、審批、招投標等程序,高質量、高效率打造精品化林區道路,實現了林區道路的功能拓展。
  •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國有林區防火應急道路建設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國有林區防火應急道路建設。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過「推進林區森林防火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2013年10月21日,國家林業局組織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國家發改委交科院、交通部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等單位的專家,評審通過了國家林業局規劃設計院編制的《國有林區防火應急道路建設試點方案(2014-2016年)》。
  • 王成軍主持召開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協調推進會議
    5月26日,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局長、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指揮部總指揮王成軍主持召開圖強林業局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協調推進會議,研究解決在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逐項梳理存在問題,研究部署推進措施,圍繞今年的項目建設目標,確保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順利推進。
  • 四部門共促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
    本報訊 記者劉倩瑋報導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近日聯合下發《關於促進國有林場林區道路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國有林場林區出行條件顯著改善,林下經濟交通服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森林防火應急道路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分工明確、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養護體制機制基本形成。
  • 武威我市建成國有林場林區道路130公裡
    近年來,武威市搶抓政策機遇,將林區道路建設作為林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爭取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資金7276萬元,在古浪縣北部縣界、十二道溝,市石羊河林場大灘、泉山等分場完成林區道路建設130公裡,極大地提升了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的通暢能力。
  • 涼山州國有林區改革驗收工作組到木裡林業局檢查驗收國有林區改革...
    近日,由涼山州國資委、州林草局、州人社局組成的涼山州國有林區改革第四驗收工作組到四川省木裡林業局檢查驗收國有林區改革工作。驗收工作組組織召開匯報會,聽取了木裡林業局國有林區改革工作開展情況,開展了職工(代表)滿意度調查,並對照驗收評分表,針對國有林區改革中建立健全國有林保護機構;界定單位屬性;優化國有林保護布局;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設置崗位及修訂完善薪酬管理辦法;剝離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妥善安置林區富餘職工;建立健全與改革相適應的相關制度;社會保障工作;轉換林區經營管理機制;加強國有森林資源保護和資產管理
  • 張學勤代表:加快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白建平 實習生 陳立庚)「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保護建設的實踐當中,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特別是道路建設嚴重不足的現實已經成為制約林區生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亟需研究解決。」
  • 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截至2017年4月14日,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總共有2877個,其中包括市轄區980個、縣級市366個、縣1372個、自治縣117個、旗49個、自治旗3個、特區1個、林區1個。其中唯一的1個林區,就是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1970年經過國務院批准而建立,隸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一個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劃。
  • 張掖市甘州區建成國有林場林區道路76.9公裡
    甘州建成國有林場林區道路76.9公裡 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甘州報導 日前,記者在甘州區黑河生態園林區道路建設項目現場看到,各類工程機械加緊作業,技術員、施工員配合有序。區林草局項目辦主任謝小龍告訴記者,至目前,所有道路建設項目的路基、水穩、路面工程全面完成,剩餘道路的附屬工程、標識線工程和交通安全工程將於11月上旬全部結束。
  • 甘肅省獲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資金16億元
    12月27日,記者從省林草局獲悉,經過多方努力,我省從中央爭取到建設裡程2494公裡、投資金額近16億元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項目。據悉,這是全省國有林場自建場以來林場基礎設施投資金額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林業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全面提升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的通暢能力,必將對全省國有林場持續穩步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