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6月24日電 近日,雅安雨城區孔坪鄉李壩村2組2018年修建的林區公路迎來了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組,在工作人員測量後,李壩村2組這條1公裡的林區道路無論是長度、寬度還是道路狀況都符合標準,通過驗收。
至此,雨城區2018年林區道路建設區級驗收工作全部結束。
近年來,雨城區林業局加大林區道路建設力度,一條條林區道路從林區延伸出去,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也促進了當地林業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嚴格驗收
確保資金發放
要修林區道路,最積極的是村民們。道路暢通後,種植在林區的竹木就更加方便運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然而林區道路建設也有規劃和標準,區林業局從鄉鎮申報之初就要做合理的安排。
按照貧困村優先,先易後難,急用先建,資源富集、群眾資源、積極性高優先的原則,鄉鎮根據村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摸底篩選,填報當年新建林區道路的相關信息。
「林區道路的建設主體是村、組,村組通常會採用一事一議等方式,村民們自願集資修建,修建完成之後等待驗收組去驗收。」雨城區林業局林政資源科副科長羅懷攀介紹。
李壩村2組的這一條林區道路,就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決定修建的。
12日,李壩村2組迎來了道路驗收的日子。只有符合了所有標準的林區道路並通過驗收,修建林區道路的補助資金才會撥付。根據補助標準,每一公裡林區道路,有4萬元的經濟補貼。
「實測公裡數為1公裡,達到申報標準,合格。」林政資源科工作人員楊琴通過GPS定位測量後說。自2015年起,林區道路長度的測量一改之前手拿標杆捲尺測量的方式,換成了使用這個「高級貨」。
「這樣的測量避免了傳統測量的人為誤差,測量結果更為準確,同時也讓驗收標準變得更加嚴格。」楊琴說。
當然,僅僅一次的測量並不能保證數據準確,於是工作人員採取「三步法」:首先利用衛星地圖進行測量,得出第一組數據;然後再步行測量,利用手機記錄數據;再次利用行車記錄裡程表,通過汽車行走的距離得出數據。多組數據覆核評定,確保得到的數據精準、合理。這樣既能保證村民不吃虧,同時也保證了資金的合理運用。「假如測量結果不夠申報標準,那麼我們就按照實際測量的公裡數進行驗收。」
不但實際長度與申報長度要一致,林區道路的建設還有許多條標準:路基寬度不低於3.5米;泥結碎石路面;可供車輛通過;每公裡設置不少於3個會車道點;還有擋防結構工程、安全設施、排水工程……
驗收組定位測量長度之後,又採用步行實地觀察的方式,對道路狀況進行了評估。
「這條路修建得非常不錯,符合林區道路驗收標準。」評估結束後,驗收組作出了結論。
修建道路
突破產業瓶頸
李壩村2組的這一條道路總長1公裡,雖然路並不長,卻讓當地村民看到了希望。
這1公裡的道路,輻射周圍竹林350畝,村民的運輸成本將大幅度降低。
「林區道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節省生產費用,讓竹木的利潤增高,從而增加林農的收入。」羅懷攀說。
林木生長區域道路狀況普遍較差,車輛運輸困難,高昂的運輸成本使得一些優質木材無人問津。曾有林農算過一筆帳:2016年,一立方米木材售價400元左右,但人工費就佔去一半,實際收入僅200元左右。時間若再往前,一立方米木材的價格,基本上就全投在了運輸成本上,而林區道路的修建,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2012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雅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將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建設作為解決「三林」(林區、林業、林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自工程實施以來,雨城區利用市上補助和自籌資金推進建設,從2015年開始,更是以每年150公裡的建設計劃推進。在剛結束的2018年區級驗收工作中,雨城區驗收合格的通組公路(林區道路)共78條129.27公裡。截至目前,雨城區累計修建了1200多公裡林區道路。
盤活資源
帶來長足效益
雨城區森林覆蓋率達71.94%,森林面積115.8萬畝。換言之,雨城區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林區。鬱鬱蔥蔥的樹林是生態優勢,但是如何才能讓生態優勢轉化成為生態價值?
在過去,林農想要出售木材,只能靠人工先搬運到公路邊,再由車輛運輸。一些偏遠林區,需要人工搬運的路程少則3、4公裡,多則8到10公裡。當時的林農曾經計算過,1公斤竹子,7公裡的路程一天跑兩趟,每趟扛50公斤,累死累活也只能掙幾十元錢,遠不如外出務工划算。在外出務工和在家發展林業產業之間,絕大部分農民選擇了掙錢多、勞動強度小的外出務工。林業產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大量的林木資源不但無法轉化為經濟效益,反倒是成了林農們的累贅。
林區道路的修建則從根本上突破了這一瓶頸。
一條條看似不起眼的碎石路,成為支撐林業生產發展的「脊梁骨架」,也是聯通山區和山下市場的「血脈通道」。這批林區公路還聯通了鎮、村、組,形成路網環線,盤活了沉睡的資源,解決了林區資源運輸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
「產業發展到哪裡、基礎設施跟進到哪裡」,這是雨城區提出的林區道路建設目標。隨著一條條林區道路的建設,雨城區已經找到了打開山區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要致富,先修路。這不是老生常談,道路先行是我們在實踐中得出的林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雨城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魯妮娜)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