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2020-12-13 驅動中國

共享電單車正在形成新的戰場。

中國有2700多個縣,加上260個左右的地級市,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居住著數億有共享電單車出行需求的居民。電單車續航能力強,成本低,所謂「一度電穿行一座城」,便捷實用,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選。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更好滿足公共運輸需求、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同時,也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構建了城市的綠色出行系統。

而且,從共享單車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車的過程看,共享電單車替代普通電單車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將個人購買使用行為,轉換租賃的商業模式。

2019年4月開始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為這一商業模式成為可能掃清了障礙。

新國標規定,一款符合國家標註的電動自行車必須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電機功率不大於400W、電池電壓48V。缺少以上任意一條,將會被視為「超標車」。

再加上其他一些規範化的條款,新國標的實施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業以及原本佔據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正規市場由此出現大量用戶需求,共享電單車也由此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迎來巨大利好。

機遇來了

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向社會公布了其會同多部門起草的《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條是「不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

而在此之前,上海、北京等地交通委已經先後出臺針對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分別明確提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等。

因此,第一批吃螃蟹的共享電單車運營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2017年1月,7號電單車在深圳上線僅1天就被叫停;同年2月,小蜜公共電動單車出現在北京市海澱區街頭,僅兩天後就被海澱區交通支隊約談;同年3月,共享電單車小鹿單車在天津上線僅12天便停止了用車服務,退出天津市場。

而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中國其實是兩輪出行大國,每天有約5億人通過兩輪出行的方式解決日常0-10公裡的出行,共享單車只解決了1-2公裡內的出行需求,更大的產業機會是兩輪交通出行的電單車。

並且除了C端用戶,還有千萬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等B端市場。整個市場是中國現有存量的3.5億臺電單車以及每年大約4000萬臺電瓶車增量。

不過由於之前對共享電單車政策不明朗,整個市場也充斥著不確定。隨著新國標正式開始執行,共享電單車迎來利好信號。

2018年1月,滴滴出行街兔電單車開始試運營,隨後的9-10個月時間裡,被美團收購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車,哈囉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投放助力車,ofo也完成了對多項電單車的專利申請。

與此同時,一些創業公司的共享電單車項目也在低調運營,比如小遛共享、小蜜、松果等等。

不走共享單車覆轍

共享單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治理,行業如今集中在幾家大型平臺,城市管理和地面運維也逐漸進化到合規合理,平臺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精細化運作,不僅提高了運轉效率同時也對此前暴露的諸多弊端進行了糾正。

於共享電單車而言,這些都是助力。比如,因資本催化而導致的金屬垃圾現象就能避免。

同時,無序、違規停放,妨礙城市治理現象也能大幅減輕。新型技術的創新和使用,以及城市準入標準的提高,都在提高共享電單車的行業門檻,促使整個行業去偽存真。

此前我們提到的小遛共享,2017年其是最早一批引入電子圍欄技術的出行平臺。近日,小遛共享又宣布,其自主研發的90°停車智控技術已經投入使用。

採用90°停車智控技術,用戶用完車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90°)路緣石進行擺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結束計費,否則會提醒用戶90°擺放停車。

再者,兩輪出行市場遠未飽和。共享單車的大爆發催生了兩輪出行,但其所能滿足的出行需求有限,同時,新國標的出現也迫使大量不合格企業和佔據原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逐漸被淘汰,可以說這是雙重需求空白。

業內人士預計,共享電單車將會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未來3-5年內,將產生一個千億級的共享市場,並將孕育數家巨頭型企業,這也正是小遛共享們著力加速搶佔的藍海市場。

在小遛共享的大本營,杭州寧波,小遛有一組數據:基於共享模式以及基於城市大數據信息平臺和智能算法實時調度、提高配置效率,每一輛小遛共享電單車投放,可減少私人電單車5--6輛,用戶通勤效率提高60%以上。

小遛們如何突圍

由於此前在共享單車市場的積累,滴滴、哈囉等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對以小遛共享為首的創業選手來說,將是一場並不輕鬆的突圍賽。

與共享單車不同,資本趨於理性之後共享電單車出行平臺近年來發生的融資案例較少,更多要靠企業自身的運營管理和技術水平。

其中,技術水平又是關鍵所在。共享電單車不同於自行車,對中控系統、電機和電池管理、位置停放等有著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旦用戶騎行之後違規無序停放,不僅對當地環境治理造成影響,也會增加地面運維人員的工作難度,進而拖累整體的運營效率。

因此,類似小遛共享自主研發的90°停車智控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也可以看作是給整個行業提供的一個案例模板。

對比其它出行平臺只採用電子圍欄技術,小遛共享首創的90°停車智控技術可以說是針對電子圍欄的一種有效補充,規範騎行用戶停車以及杜絕城市環境治理難題,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另外,據我們了解小遛共享還開發出了車輛智能中控、電機和電池管理、遠程管控、集中式智能充電倉管理等諸多技術系統。為此小遛共享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000萬元,並申請了10項軟體著作權、12項發明專利和8項其他專利。

技術之外,出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考驗的是企業精細化運營能力。

所謂精細化運營,可以歸納為幾點,比如車輛的使用年限和體驗、整體調度效率、規模化運營程度等等。這些細節綜合決定了出行平臺的用戶體驗、車輛利用率以及整體營收。

小遛共享與雅迪是戰略合作關係,車輛採購、質量和體驗都有較好的保障。並且隨著小遛逐步擴大運營範圍,車輛投入也會增多,規模效應下的邊際成本也就隨之降低。

目前小遛共享在全國60個城區投入10萬輛車,註冊用戶人數達千萬,累計投入4.8億元,2019年服務費收入已達2億元。小遛計劃2020年投放車輛達到47萬輛,覆蓋用戶5000萬、城市160個,營收15億元;2022年投放車輛達到600萬輛。

與此同時,通過自主研發降低運維成本。90°停車智控技術的投入使用,就大大降低了地面運維的人工成本。

而且,小遛共享同哈囉一樣,先由小城市發展逐漸向大城市滲透。避免了企業前期與巨頭的競爭,低調蟄伏緩慢進階。

根據小遛提供的數據,其在寧波的日出行量已高達16萬人次,為覆蓋區域全部計程車載客量的1.3倍、公共運輸體系載客量的35%,超過75%的的小遛用戶騎行集中在3千米以內。

結語

哈羅出行CEO楊磊曾經說過,如果是一個真實存在需求的生意,且用戶需求如此之大的行業,能幹不好嗎?

共享單車如此,共享電單車也是如此。

小遛共享創始人朱波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理論——聚焦項目成敗關鍵點並深耕它,即「聚焦在一個核心點上,把它鍛造得足夠長,等項目長板樹立起來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之後,其他短板的問題在這一進程中隨之迎刃而解。」

亂停亂放是共享行業最大的問題,雖然大出行裡的最後1—3公裡,共享電單車是最優解,但是它的誕生,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它帶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憂的是——超量投放和亂停亂放。

超量投放的問題,可以通過政府發放牌照總量控制解決, 但亂停亂放,需要企業自身發力攻克技術難關。

小遛共享及其掌舵人朱波創業伊始,就直奔主題。歷時兩年多,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小遛共享為行業亂象與治理頑疾,開出了一劑良方:90度規範停車技術+亞米級精準定位。

採用了這項90°規範停車技術後,用戶騎行之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90°)馬路牙子(路緣石)進行擺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並結束計費。否則,隨意碼放,就無法成功還車。

而亞米級定位停車,則是通過集成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定製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務,消除衛星定位的各種誤差,從而實現亞米級精準定位停車,可控制車輛精準停放在P點(電子圍欄)內,誤差不超過1米。

經過共享單車的慘烈戰爭之後,共享電單車市場顯得異常冷靜。滴滴、哈囉、美團等大的平臺都在謹慎推進相關業務,創業公司也是低調運營。

不過,這也恰恰是創業公司的機會所在。整個行業都在等風來,那麼此時蟄伏蓄勢,等到風起時即可一飛沖天。

相關焦點

  • 小遛推出90°停車,承德就要這樣的共享電單車
    當人們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城市展現出繁忙景象,共享單車也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而在一些城市,很多市民有了新的選擇——共享電單車。目前市場上首批獲得批准的有三家品牌,分別是美團、青桔和小遛。青桔是出行巨頭滴滴旗下的子品牌,美團是國內本地生活平臺,2018年巨資吃下了摩拜,而小遛則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企業。
  • 城市出行新選擇!小遛共享電單車來了
    ,加上小遛類似90度停車與亞米級技術的運用,能從根本上解決家用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停放不規範、超速行駛、充電自燃等安全隱患、以及盜搶等治安問題,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城市治理與交通管理,使電動車出行也能成為城市街頭一張靚麗名片。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把共享玩成了海底撈,汕頭這家叫「小遛」的共享電單車品牌服務很遛
    共享電單車大家不陌生,以前年輕人習慣出門騎單車,現在都改成了共享電單車。相比較於共享單車,電單車不僅在速度上更快,騎行也相對舒適。目前汕頭街頭就出現了很多不一樣的電單車。比起共享單車,品牌也都加強了對車的維護。
  • 90度規範停車,小遛實力逆襲,撬動共享電單車千億出行市場
    城市展現出繁忙景象,共享單車也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而在一些城市,很多市民有了新的選擇——共享電單車。今年3月10日,山東泰安宣布引入了共享電單車,首批獲得批准的有三家品牌,分別是美團、青桔和小遛。青桔是出行巨頭滴滴旗下的子品牌,美團是國內本地生活平臺,2018年巨資吃下了摩拜,而小遛則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企業。
  • 共享單車7天騎1次 小遛電單車1天騎7次 大數據有哪些啟示?
    同樣投一輛車共享單車7天騎1次,小遛電單車1天騎7次這份大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寧波交通部門接入監管的共有7家共享單車、電單車平臺,備案車數量近28萬輛,其中共享單車數量接近26萬輛,電單車數量接近2萬輛。
  • 共享電單車北上廣「遇冷」 為何能在二三線城市迎來曙光?
    相關監管部門表示,約談的原因是相關共享電單車企業違規投放車輛,且未按照要求對電動車進行登記和信息披露等,擾亂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秩序。天目新聞記者發現,此次被約談的共享電單車品牌包括考拉出行、筋鬥雲出行、小遛共享、芒果電單車、蜜步出行、騎士出行等中小品牌。
  • 小遛在杭發布兩項黑科技,攻克共享電單車亂停放難題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記者調查」「小遛」電單車是「黑車」?
    「小遛單車」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最近,合肥市經開區街頭出現了不少名為「小遛」的黃色共享電單車。沒過幾天,有細心的市民發現,這些單車不見了。「小遛共享」app中提示押金充值探訪:長期使用需交押金充值可騎行4月23日,本網記者來到合肥市高新區共享單車的一個存放點。現場,粗略計算有三十多輛共享電單車,其中三輛是「小遛」電單車。
  • 共享電單車編入綠色產業,小遛90°停車技術或成「關鍵一招」
    相比於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單車的騎行更加省力、速度更快、通勤距離更遠,同時依然保持共享單車的綠色、環保、便捷,有助於城市交通通暢,可以說是現代城市通勤的又一有效方案。當然,作為共享單車2.0方案,也必須切實解決共享單車行業面臨的管理維護成本高、擺放雜亂等問題,才可以得到市民和政府的認可。特別是電單車的體積相比於自行車會更大更重,在停靠擺放時的要求也會更高。
  • 5分鐘1元錢 續航80公裡 小遛共享電單車在蘭州開啟測試
    讀者大道上的小遛共享電單車每日甘肅網4月3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皮質加寬加厚軟座椅,雙腳踏板,電動助力無需踩踏,寬輪胎……「豪華版」共享電單車悄然登陸蘭州,你發現了嗎?4月29日,記者聯繫到這款新型共享電單車——小遛共享電單車蘭州城市經理許先生了解到,小遛於4月20日在蘭開啟測試,測試期先在城關區範圍(東至東崗,西至西關十字,南至火車站,北至鹽場堡)投放使用100多輛共享電單車。「從測試10天的效果來看,目前蘭州地區用戶已達5654人,車輛活躍率98%,平均每輛車每天被騎行次數11.2次。」
  • 共享電單車「攻守道」,如何運維停放才是燃眉之急
    在這場角逐中,一個新生的品牌依託科技與本土優勢,悄無聲息地崛起,壯大,一躍成為了國內共享電單車日均騎行頻次第一的共享電單車平臺,並逐步演化為出行領域的一張城市名片,而這一匹黑馬就是——小遛共享(Liubike)。
  • 小遛共享品牌全新升級,探索90度青年計劃!
    作為國內騎行頻次最高的共享電單車平臺,小遛電單車目前已在寧波投放超過1.5萬輛電單車,覆蓋鄞州、海曙、江北、餘姚及杭州灣新區等區域,亮黃色小遛已成為寧波城市街頭一景。除寧波外,小遛電單車目前已投放了超過100個城區,覆蓋北京、天津、杭州、長沙、南昌、合肥等一線及省會城市,總投放數量接近10萬輛。
  • B2B優選:三明豪華款共享電單車排名
    他盲作和生活在地級市、縣級市或者縣城中,活動半徑一般在3-10公裡,在這些小城市中,計程車不夠正規,公共運輸不夠普及,共享汽車對和成本的要求太高,而自行車對3公裡及以上的路程來說又太過辛苦,電單車就成為自然之選。豪華款共享電單車。
  • 小遛共享: 「兩個輪子」跑出網際網路經濟加速度
    近日,在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園內,小遛共享副總經理王力宏信心滿滿地說。 短短三年,「小遛」以寧波為起點,將一抹亮黃向全國各地發散,成為國內騎行頻次最高的共享電單車品牌。總部辦公室的電子大屏幕上,跳動的數字顯示著全國100餘座城市被「小遛」點亮,有近20萬輛「小遛」正在運行。
  • 小遛共享推出90°停車黑科技,停車難的承德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小黃車!
    目前市場上首批獲得批准的共享電單車有三家品牌,分別是美團、青桔和小遛。青桔是出行巨頭滴滴旗下的子品牌,美團是國內本地生活平臺,2018年巨資吃下了摩拜,而小遛則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企業,承德人口中的小黃車就是小遛電單車。
  • 共享電單車「下縣城」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共享電單車在下沉市場崛起,與政策的鬆動不無關係,也得益於資本的加持。下沉市場就這樣成了共享電單車的一個新賽道。但是,共享電單車馳騁下沉市場的同時,有用戶卻擔憂,它會不會重蹈共享單車的覆轍?燒錢、押金、運維仍是繞不開的話題。6月22日,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城街頭的共享電單車,吸引著好奇的路人駐足觀看。
  • 池州共享電單車平臺運營品牌
    比如開頭提到的山東泰安,小遛的價格標準是每5分鐘1元,而美團和青桔均為3元/半小時,起步價格略高。推測很可能為了避免與自有共享單車業務競爭,有意定價較高,但這不是主流。比共享單車更快更舒適,比公交地鐵靈活有效率,比打車便宜、不堵車,共享電單車的價格具有競爭力。在同等條件下,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共享電單車並不意外。而城市合伙人就來的簡單一些了,無需加盟,只需一個購車費用即可!
  • 長沙共享電單車,下一步怎麼騎
    雖然在當時,共享電單車競爭已逐漸顯露,但由於政策「不鼓勵、不發展」,因此基本處於穩定階段。    2019年4月,被譽為電動自行車行業「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出臺,該政策明確了電動自行車的標準,屬於標準之內的電單車將被歸為非機動車,上路並不需要駕照。    艾媒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 紹興勁爆點|紹興街頭驚現小遛共享電動單車 你騎了嗎?
    要掃碼用車,首先得下載小遛科技的一個APP,下載註冊完後,進入頁面就可以在地圖上查抄附近的車輛了。在地圖上記者看到,目前附近有3個地方停放著大量的小遛電動車。和一般共享單車APP不同,目前小遛電動車仍舊要先充值299的押金,才能掃碼用車。在完成一系列註冊、充值操作後,記者成功掃碼解鎖,此時APP提示車輛5分鐘內,收費為1元,超出後每5分鐘,再加收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