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促脫貧

2020-12-11 央廣網

經過多年的治理和保護,瀾滄江源頭的玉樹雜多縣段呈現山清水秀、水天一色的美景。馬玉宏 攝

玉樹州囊謙縣乃嘉瑪唐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裡,在非遺傳承大師桑買的指導下,一批年輕的農牧民唐卡繪畫藝人在成長,同時也拓寬了他們增收致富的渠道。申維祖 攝

夏至,青海迎來最美季節。記者驅車趕赴玉樹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進草原、入帳篷、訪社區,感受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取得的積極變化。我們看到,兩州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多措並舉,持續發力,堅決有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減貧成效加速顯現。

生態扶貧——

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變為生態管護者

對於「80後」牧民爾金仁增而言,放牧之餘,每天或騎馬或騎摩託車巡山護草、觀河看天,還擔負救護野生動物的職責……這些成了日常生活。

爾金仁增是玉樹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人,現在的身份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村裡像他這樣吃上「生態飯」的牧民已超過百人。

麻多鄉被譽為「黃河源頭第一鄉」。「我當生態管護員每月能拿到1800元工資。」牧民扎西是典型的無畜戶,他說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生態管護員的收入加上採挖蟲草的收入,讓他們家實現了穩定脫貧。而十多年前,鼠害泛濫、黑土灘蔓延的草原一度讓他對脫貧失去了信心。

如今,麻多鄉16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成為生態保護員,實現了全面脫貧。

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管理辦法(試行)》,青海省將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設置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科學實施,整合草原、溼地、林地管護員制度,制定出臺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相關政策,建檔立卡戶實現了「一戶一崗」,穩定就業。持證上崗的生態管護員每人每月可獲得政府發放的1800元報酬,戶均年收入可增加2.16萬元。

牧民尼瑪說:「現在草場禁牧了,我們能享受到禁牧補貼,還能參與生態管護,拿一份工資,牲畜在合作社裡統一管理,提高了成活率、出欄率,收入有保障了,生活也穩定了。」

讓牧民擔任生態管護員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項探索。2016年3月份,中辦、國辦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目標是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按照《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的規定,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制度,合理設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聘用國家公園內符合條件的居民為生態管護員。生態管護員經培訓持證上崗,協助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對生態環境進行日常巡護和保護,報告並制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監督禁牧減畜和草畜平衡執行情況。

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江源地區推進山水林草湖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組建了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構建了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使牧民逐步在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管護者的同時增收致富。

資料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立後,按照精準脫貧的原則,先從園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手,截至2019年,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按月發放報酬,實行動態管理。3年中,青海省財政共投入4.34億元資金,極大地促進了牧民群眾充分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及保護生態的積極性,探索出了一條以生態保護促進脫貧攻堅的綠色發展之路。

 項目扶貧——

推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站在海南州一望無際的塔拉灘草原,200平方公裡的光伏產業園區(規劃建設609平方公裡)蔚為壯觀。

在園區最大的光伏基地——青海黃河光伏維檢有限公司(下稱維檢公司)門前,保潔員正在給綠化帶澆水。

「在園區打工每個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大家早都脫貧啦。」來自共和縣龍羊峽鎮的張生蓮快人快語,她家裡4口人,除了小兒子在讀初中,丈夫、大兒子都在外面打工。

「光這個公司,就吸收了我們15位農牧民當保潔員。」「住在縣城恰卜恰鎮的同伴,每天上下班還有通勤車接送,和電廠職工一樣的待遇……」牧民卓瑪、萬措插話道。

維檢公司運營著271.5萬千瓦的光伏電站,佔整個光伏產業園區超過60%的裝機容量。其中,總裝機容量50.5兆瓦為光伏扶貧項目。

維檢公司中心副主任宦興勝在談到光伏扶貧產業發展時,充滿了自豪。根據《海南州光伏扶貧項目收益管理使用工作的指導意見》,海南州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018年8月26日開工建設,同年12月31日併網發電,是青海省集中建設的3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中最早實現併網發電的電站。

2017年12月29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於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海南州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在共和縣塔拉灘光電園區投資3.44億元,建成總裝機容量50.5兆瓦的5縣1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佔地1515畝,帶動全州17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72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塗新彭介紹,今年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村級光伏扶貧發電收益的80%用於貧困戶增收,20%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截至5月底,已累計發電1.2億千瓦時,總收益8892.75萬元,全州173個貧困村平均每村收益達51.4萬元,農牧民分紅可連續收益20年。

「通過發展光伏扶貧項目,村集體經濟『破零』,推進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具有裡程碑式意義。」塗新彭認為,通過扶貧產業發展解決貧困群眾及村集體長遠收益和收入,是「三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健康扶貧——

建立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綠色通道

在玉樹州藏醫院碰見前來做複查的貧困牧民巴德扎西時,他對現在的醫療政策讚不絕口:「冬天幹農活時我摔斷了胳膊,住院花了1萬多元,住院時醫院也沒有讓我交押金,出院時我個人只出了1000多元,直接在醫院的結帳窗口就辦好了,方便又花錢少。」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醫療服務半徑大,玉樹州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較弱。然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貧困群眾的健康問題絕不能成為脫貧攻堅的「絆腳石」。

近年來,玉樹州以全面深化醫改為抓手,加強對全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費用的監測力度,州政府與縣(市)政府籤訂目標責任書,嚴格醫療控費考核,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繼續推行藥品「兩票制」、集中招標採購、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等制度及惠民政策。

治多縣立新鄉牧民索南班久患有肝血管瘤,過去每個月的治療花費在1500元左右。得益於玉樹州大力推進的醫療控費政策,索南班久的醫療費用下降到了每月600元,家庭經濟負擔明顯減輕。

玉樹州將農牧區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提升了重特大疾病救助水平,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大病救治擴展到30種,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率達100%。同時,建立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綠色通道,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就醫「六減免」政策和「先住院、後結算」「一站式服務」。

為使患者在青海省內各地享受國家統一的醫療救助,玉樹州政府還與青海省人民醫院、省慈善醫院、省第四人民醫院等五家省級醫療機構,州人民醫院、州藏醫院、州婦幼保健院三家州級醫療機構以及11家市縣級醫療機構籤訂了醫療救助定點協議,解決了過去醫療救助難,無統一定點醫療救助機構的問題。258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部完成。全州共籌集城鄉醫療救助資金2533.86萬元,累計救助8545人次,支付醫療住院救助資金2025.9萬元,資金使用率達到79.95%。同時,加大對貧困家庭患有特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防止了農牧民群眾因病致貧,為贏取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以「院長+改革+團隊」的醫療援青模式成功促成玉樹州人民醫院創建全州首個三級醫院,全州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和疾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惠及群眾40多萬人,極大滿足了玉樹百姓的健康需求。(記者 馬玉宏 申維祖)

相關焦點

  • 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
    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供圖中新網西寧7月7日電 題: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作者魯丹陽蒲積芳7月初,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進入了冬蟲夏草採挖末期。27歲的雜多縣莫雲鄉達英村脫貧戶尕松揣著挖蟲草賺的3萬多元錢帶著妻子來到省會西寧看病。「我和妻子阿吉都有結核病,以前家庭條件不好,我們就在當地的醫院看病,吃些藏藥。」
  • 三江源頭摘「窮帽」——青海高原脫貧攻堅掃描
    原題 三江源頭摘「窮帽」——青海高原脫貧攻堅掃描  新華社西寧4月25日電 樹染新綠,花香漸濃,青海高原春天來了。脫貧攻堅戰場傳來捷報:位處三江源頭的青海省,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
  • 屹立在三江源頭的脫貧攻堅英雄群像
    >生動地浮現不朽的豐碑永遠屹立在三江源頭各族群眾的心中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代表州委州政府,致在脫貧攻堅一線獻出生命的逝者家屬的慰問信中寫道:「扶貧不易,原以為脫幾層皮老百姓就可以脫貧,掉幾十斤肉攻堅的任務就能完成。
  • 傾力保護三江源頭的綠水青山|青海玉樹州農牧部門積極整改中央生態...
    本報訊(記者 才仁當智)11月9日,青海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玉樹州工作匯報會上,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組就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第一輪、第二輪督察反饋的原採礦區的修復、冬季供熱煤改電、垃圾填埋廠改擴建、汙水處理達標以及局部地區牲畜超載和載畜量「空轉」、圈窩種草數字「注水」等問題的整治情況,
  • 三江源頭聖水「會水」儀式在玉樹舉行
    央廣網青海4月10日消息(記者劉澤耕)備受關注的2019青海文化旅遊節暨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開幕在即,作為這一大型活動的序曲,三江源頭聖水「會水」儀式於4月9日上午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文化廣場舉行。
  • 三江源頭聖水在玉樹「會水」
    2019青海文化旅遊節開幕在即,作為活動序曲,4月9日,三江源頭聖水「會水」儀式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文化廣場舉行。  當天的玉樹市晴空萬裡,格薩爾文化廣場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當護送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水樣的三支馬隊進入廣場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
  • 標準化助力廣西三江侗寨精準脫貧顯成效
    為幫助三江縣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和三江縣人民政府籤訂了「推進高質量發展 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框架),將質量強縣戰略納入三江縣域發展戰略核心,開展綜合質量服務「一站式」服務,充分發揮標準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質量標準為基礎、質量檢測為支撐、質量品牌為載體、質量治理為保障,做優做強三江茶葉、三江油茶和三江林木(兩茶一木)及高山魚稻和高山稻魚
  • 廣西三江:茶葉和油茶成為群眾脫貧的「搖錢樹」
    人民網三江12月2日電 (記者 龐革平)連日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生產業發展喜訊頻傳。11月16日,三江早春茶品牌發布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在第十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三江榮獲「2020年度茶業生態建設十強縣」「2020年度茶業百強縣」等獎項,三江特色生態產業再次名揚神州。
  • 【脫貧攻堅】「黃河源頭」奏響脫貧凱歌
    脫貧了……「黃河源頭」傳遞著黨和政府對貧困群眾的真情實感、悉心關懷,瑪多廣袤土地上的各族群眾也在新時代的召喚中,正沿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昂首闊步前行。  村子所處的地理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後,村民思想陳舊……面對這樣一個要實現脫貧的「問題村」,縣委組織部派原來瑪多縣「兩新」工委副書記楊永智擔任「第一書記」。  初入卓讓村,抱著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促脫貧的想法,楊永智首先想做的是走訪牧戶。卓讓村地理位置偏僻,牧戶居住相對分散、且交通不便,雖說只有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足足花去了楊永智一個半月的時間。
  • 光彩行動耀高原 三江源頭綻熠彩——青海省光彩事業三江源行活動在...
    省直有關部門、部分金融機構負責人,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青海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負責人,省光彩會理事、省內民營企業家代表,玉樹、果洛、黃南州州委、州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共100餘人參加活動。省工商聯專職副主席、省光彩會副會長李青主持活動。
  • 三江源頭
    黃河、長江和瀾滄江:源頭地理坐標正式確定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成果日前通過專家組評審,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理坐標被正式確定。據考察,根據以河源為遠的原則,當曲的且曲源頭應為長江源頭;卡日曲的那扎隴查河源頭為黃河源頭;扎阿曲源頭應為瀾滄江源頭。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由青海省政府組織,青海省測繪局負責實施,在2008年9月6日啟動。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此次考察是我國首次進行的三江源頭大規模科學考察活動,歷經41天,行程7300多公裡。
  • 中國首次對三江源頭大規模科考 建國家地理標誌
    中國首次對三江源頭大規模科考 建國家地理標誌 2008年09月06日 18:15 來源:新華網 青海省政府在西寧市舉行隆重的授旗儀式,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一行冒雨向青海南部高原挺進。  此次科考活動將歷時45天左右,總行程約8000公裡,探尋並確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地理位置,準確測定其坐標和高程,建立國家地理標誌,並對這一地區進行地球空間信息變遷的監測與研究。  飲水思源。
  • 三江侗族自治縣牙己村:共建聯創助力脫貧攻堅
    牙己村「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牙己村古茶示範基地。三江縣委組織部供圖人民網三江12月24日電 桃花紅山頭,茶葉綠山腰,稻穀黃山腳,溪水潺潺繞園林……走進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牙己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徐徐舒展。
  • 看效果 | 「舞動」三江水 合川交出水生態答卷
    如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擔起「上遊」責任,在保護好三江水生態的基礎上「舞動」三江水?合川交出了一幅水生態答卷。近年來,合川區以河長制為抓手,從源頭加強水汙染治理,在全市率先啟動了農村25戶以上重點聚集區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第一批32個點位已經基本建成,第二批正在啟動。」合川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何華說,汙水處理點通過複合生物濾池+高負荷活性生物濾床工藝進行處理,使農村生活汙水也能達標排放,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 青海溼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 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中新社西寧9月19日電 (孫睿)「青海溼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湯宛峰19日在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表示。
  • 廣西三江:茶葉和油茶成為群眾脫貧的「搖錢樹」
    人民網三江12月2日電 (記者 龐革平)連日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生產業發展喜訊頻傳。11月16日,三江早春茶品牌發布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在第十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三江榮獲「2020年度茶業生態建設十強縣」「2020年度茶業百強縣」等獎項,三江特色生態產業再次名揚神州。
  • 為了三江源頭亮明燈——青海「三區兩州」電網建設攻堅掃描
    5月,位於三江源頭的青海省乍暖還寒。但脫貧攻堅現場,「三區兩州」電網建設在一座座高山峻岭間拔節延伸,大山裡正在生長新的希望。作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區域,青海省是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地區,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中,青海佔據了6個,而這裡也是「三區兩州」電網建設的主戰場之一。
  • 「三江源頭」的「老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報導)提起玉樹,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句介紹——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本文要說的「三江源頭」是一家名為玉樹三江源頭的農貿有限公司,老松是公司總經理,本名就叫「老松」。
  • 三江源頭 萬象更新
    青海瞄準「精」「真」,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打好生態、旅遊、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扶貧組合拳,強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率先開展「精神脫貧」行動,「控輟保學」經驗在全國推廣,33個縣市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青海涉藏六州進入了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歷史新階段,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形成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態勢。
  • 「三江源頭」的「老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報導)提起玉樹,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句介紹——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本文要說的「三江源頭」是一家名為玉樹三江源頭的農貿有限公司,老松是公司總經理,本名就叫「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