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七旬老人何錦山為母還債演繹「誠信無價」

2020-12-21 人民網江西頻道

原標題:萬安七旬老人何錦山為母還債演繹「誠信無價」

2014年6月6日,萬安縣寶山鄉東坪村七旬老人何錦山在無意翻找東西時,發現了兩張已經泛黃的紙,他小心翼翼地把這兩張紙攤開鋪平,仔細辨認著紙上早已模糊不清的字跡,發現原來是60年前贛州市立醫院寄來的催款通知單。

何錦山凝視著手裡的這兩張催款單,回想起母親臨終前的那一幕。母親在臨終前握著他的手說:「兒啊,我走了之後,你一定要去做一件事。我在贛州市立醫院治療後出院時,還欠著人家醫院23元錢醫藥費,你一定要記得把這個錢還上,咱不能做沒有良心的人。」

童年的何錦山經歷了太多不幸,1歲時,父親去世,幾年後,母親又患上水腫瘤。母親知道自己患上絕症後,不願意治療,在親戚朋友的再三勸說下,才前往贛州市立醫院治療。由於家庭經濟實在太困難,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母親便提前出院,中斷了後續治療,出院時還欠下了醫院23元醫藥費。一個月後,母親不幸離世,丟下年僅10歲的何錦山一個人生活。雖然他時刻銘記著母親臨終前的囑託,但年幼的他,連生存都是一個大問題,更不要說去償還這筆「巨債」。

1955年和1957年,贛州市立醫院分別發來催款通知單,忙於生計的何錦山,實在有心無力,只能保管好催款通知單。這樣一拖就是60年。當這兩張催款單再次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何錦山老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趕緊償還這筆欠款。於是,他當即找人幫忙查找到贛州市立醫院的地址,找到當地信用社的工作人員,請他們按照現在的利息折算出60年前的23元錢到現在總共是多少錢。第二天,他就到郵政所將這筆欠款連本帶息共672.9元錢匯給了贛州市立醫院。匯完款之後,何錦山的心裡依然覺得愧疚。為表歉意,他當即給贛州市立醫院寄了封道歉信。在收到何錦山的匯款和來信後,贛州市立醫院全院上下都被他的行為感動。

為弘揚何錦山這種講誠信的優良品質,專門召開了學習何錦山誠信精神的座談會,並專門組織了一支醫療隊到寶山鄉開展義診,這支醫療隊特意去看望了這位講誠信的老人。醫院還專門聘請他為醫院的行風監督員,希望將這種優良品德繼續傳承下去。而何錦山老人的感人舉動也成為當地村民的一段美談。老人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誠信之歌,老人的精神淨化了社會,也淨化了人們的心靈。

相關焦點

  • [德耀廬陵——我市道德模範先進事跡巡展]替母還債演繹「誠信無價...
    2014年6月6日,萬安縣寶山鄉東坪村的七旬老人何錦山在家中翻找東西時,無意發現了兩張皺巴巴且泛黃的紙張。他小心翼翼地將這兩張紙鋪平,經過辨認發現,原來這是60年前贛州市立醫院寄來的催款通知單。看著這兩張催款單,何錦山慢慢回想起母親臨終前的一幕。「兒啊,我走後你一定要幫我去做一件事。
  • [感動吉安人物]何錦山:誠信無價義還欠款
    何錦山:誠信無價義還欠款  □本報記者林益民  面對兩張已無人催討的60年前的贛州市立醫院催款單,他沒有選擇不以為意,而是較真地連本加息歸還並向對方致以深切歉意。誠意感動醫院向他學習,到他老家進行義診並看望他。
  • 替去世兒子還債98萬 泰州「誠信老爹」淮劇獲全國銀獎
    最終,在演職人員的精彩演繹下,《父還子債》打動了眾多評審,獲得此次大展銀獎。小淮劇《父還子債》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其實,它就來自我們身邊,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家住姜堰張甸鎮,以誠實守信、替兒還債被評為「中國好人」的李開誠。
  • 離鄉打工只為還債 55歲老人譜寫誠信讚歌
    55歲老人唐某遵守諾言主動履行借款糾紛案還款義務,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譜寫了一曲誠信之歌。  2006年唐某承辦了一個煤炭加工廠。10月,唐某因購買煤炭缺少資金,向蘭某與李某分別借款5497元和4500元,並出具借條。後唐某因做生意虧本,便離鄉外出。2008年蘭某和李某追要煤款未果,將唐某告上法院。
  • 【最美家庭】誠信之家——靳賀梅家庭:七年還債路 一首誠信歌
    【最美家庭】誠信之家——靳賀梅家庭:七年還債路 一首誠信歌 2020-06-24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潞城人靳賀梅家庭:七年還債路 一首誠信歌
    當今時代,誠信已成為一種資源、一種工具、一種生產力,具有真金白銀般的價值。黃牛蹄鄉南桃村村民靳賀梅用誠信積累財富,用誠信換取尊嚴,在七年的還債路上,用實際行動唱響了一首充滿時代精神的誠信之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誠信之家。
  • 溫州誠信老爹撿破爛替子還債
    該片以「誠信老爹」吳乃宜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古稀老人吳乃宜用自己的生命固守「誠信」二字,堅持子債父還,他言必行行必果,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六年間以最傳統最淳樸的勞動方式為三個死去的兒子還清債務。打撈上的漁船變賣了30萬元,吳乃宜一分未留,又全部拿去還債。這一舉動,令債主們驚訝不已。有好心人對他說,3個兒子都死了,你不還錢,別人不會要你怎麼樣。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說:「做人要有良心,借錢還債,天經地義,我一定要還!」過著清苦生活堅持拾荒「子債父還」因背上重債,吳乃宜家庭生活十分艱辛。
  • 代傳華:八年還債路 一首誠信歌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然而,為人厚道的代傳華並不在乎眼前的困難,他帶著一份執著、一份責任踏上了一條漫漫的還債路,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誠信之歌。  擔當為詞寫大義。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自古以來,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對代傳華而言,自己所要償還的債務與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 蒙城法院:誠信父母替子還債4400元
    蒙城法院:誠信父母替子還債4400元 2020-06-05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正直誠信本無價
    這些行為被一些留學生當成家常便飯,但在這類國家,一旦不誠信被抓到,則可能招來滅頂之災,這讓人們無比珍視自己的信用與信譽。正直與誠信,本是我文明之邦千百年引以為傲的優秀品格,不僅是留學生,我們每個人都需時時自省,別讓老外一再警醒我們。這正是:  八千學子被開除,  考試欺詐遭起訴。  正直誠信本無價,  休待處罰悔莫及。
  • 七旬「無腿老人」登頂珠峰令全場起立致敬 蔡琴與李清照隔空對話
    譚維維攜手七旬「無腿老人」夏伯渝演繹汪國真的《山高路遠》,激動表示:「他就是比山更高的人!」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老先生再次來到節目舞臺,一曲《牛背上的小孩•回鄉偶書》唱出自己年邁返鄉時對故土的深情;蔡琴與李清照隔空共吟《如夢令》,朱哲琴再現天籟嗓音,讓人「悠然見南山」。
  • 七旬老人自建免費開放博物館
    有這樣一個老人他叫李東海,今年70歲,2010年60歲退休,退休了以後的生活早晨讀讀書,看看報,澆澆花,剪剪枝,種種菜,過著跟大部分老年人一樣的生活。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老人卻有他的不平凡之處,自己創辦了一個博物館。
  • 吳俊:踐諾還債的大學生將「信義」生動詮釋
    原標題:吳俊:踐諾還債的大學生將「信義」生動詮釋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學學生許濤通過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並承諾3~5年內還款。時隔3年,曾經給許濤捐過款的某公司集團戰略規劃部經理曾鵬宇5月12日在微博發文表示,收到許濤匯過來的錢款——在原來捐款的基礎上,還多出10%利息。
  • 淮陰北吳集供電所:七旬老人送雞蛋的故事
    淮陰北吳集供電所:七旬老人送雞蛋的故事 作者:卜平 孟兆清 發布時間:2017-02-24   來源:中國電力網
  • 網上溫州誠信館 為誠信故事點讚
    溫州網3月11日訊(記者 應忠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誠信標杆。上網點點滑鼠,就可以為誠信故事點個讚!3月11日下午,溫州晚報、溫州網、溫視經濟科教頻道聯合舉行「誠信是金•溫商潮商特別對話會」活動,在活動上同步啟動了由溫州網開發製作的「網上溫州誠信館」項目。
  • "千萬負翁"變賣家產誠信還債 二次創業打響信用保衛戰
    原標題:"千萬負翁"變賣家產誠信還債 二次創業打響信用保衛戰 他從一名教師到下海經商,一路磕磕碰碰,欠下了1000多萬元的債務。為了躲避債務,他曾嘗試過跑路,想過輕生,但最終他選擇了「誠信」。
  • 經開區法院:「子債母償」——母親為兒子再補「人生誠信」課
    民間都有「父債子償」的說法,但近日,一起「子債母償」案件卻在經開區法院「上演」,但是這並不是倫理道德上的捆綁,而是現實版關於誠信的言傳身教。3月4日一早,承辦法官便接到景某之母羅某的電話,她稱將帶一直未現身的兒子來法院,並堅持自願代兒子景某償還債務,以此教育兒子「回歸」做人本分,做個敢於擔當、誠實守信的人。申請人在收到羅母當場給付的四萬餘元現金後,也由衷地為年邁的羅母點讚,並表示感謝。被執行人景某在一旁則羞愧欲泣。法院對景某的強制執行也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