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整治P2P平臺超百家,已有19省市全部取締網貸(名單)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增長研習社

監管重拳整治之下,各地區取締P2P機構的步伐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國內31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19個省市地區對P2P網貸業務進行了全部取締,分別為:湖南、山東、重慶、河南、四川、雲南、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蘇、寧夏、湖北(按取締時間排序)等。

據銀保監會消息,7月30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組織召開2020年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年中工作座談會,分析當前非法集資形勢,安排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監管再次表態,強調始終將追贓挽損作為風險處置的核心要求,千方百計依法合規拓寬可清退資金來源。加大對網貸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懲戒力度,切實提高資產處置效能,最大限度挽回群眾損失。

此前的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曾召開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當前形勢,安排下半年重點任務。其中,內容包括確保如期完成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實現風險出清。

更早之前的2020年2月,央行召開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在2020年徹底化解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建立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國內各地針對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都在加快推進,行業完成全面出清的目標也進入了倒計時。

當前,國內各地針對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都在加快推進,行業完成全面出清的目標也進入了倒計時。截至目前,國內已19個省市宣告全面取締P2P網貸業務。

今年,5月16日,重慶金融監管局表示,重慶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網貸機構已實現全部出清。而江蘇省方面近期也表示,216家法人P2P網貸機構全部終止新增業務,實現了行業性的全面退出。

當然,作為網貸重鎮,關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有關P2P整治的動態尤為備受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北京各區針對有關P2P整治的工作進展均有披露。

其中,2019年,海澱區13家網貸機構完成退出,全年對12家出險網貸機構予以立案打擊,累計達26家。平谷區4家逾期P2P網貸平臺全部立案處置。門頭溝區的龍貸在線已經於2月底完成業務清退並公告退出,中興財富通平臺則因未能順利清退其高管被申請採取邊控措施。

據了解,去年12月12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為更好地處置屬地金融風險,及時回應投資人訴求,北京市城六區均成立了金融風險應對及處置專場專班,受理轄區內P2P網貸機構的投訴舉報,並負責相關風險處置工作。投資人可根據城六區專班的地址和聯繫方式投訴維權。

今年以來,北京深入開展P2P、網際網路理財、虛擬貨幣等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存量風險有序化解。持續加大對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打擊力度。

海澱區公布的2019年度績效工作報告顯示,海澱區網貸機構行政核查工作已全部完成,覆蓋率100%。截至去年5月22日,實際入場行政核查26家(其餘5家中,3家平臺不再從事P2P網貸行業,自願申請不參與行政核查;2家平臺已由經偵立案偵查)。

1月17日,海澱區金融辦在2019年工作總結中提到,堅持退出和打擊並舉,網貸機構數和網貸餘額數實現雙下降,其中13家網貸機構完成退出,全年對12家出險網貸機構予以立案打擊,累計達26家。此外,根據海澱區金融辦網貸領域風險應急處置工作專班績效目標,2020年,推動大部分網貸機構退出,部分符合條件網貸機構轉型,違法網貸機構配合予以打擊。同時,配合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受理出借人合理訴求。

豐臺區公布的2019年度績效工作報告則顯示,2019年,豐臺區紮實推進金融風險整治工作,積極開展P2P網貸機構專項整治,對9家小額貸款公司和36家典當行開展檢查,網貸機構行政核查覆蓋率100%。

1月21日,平谷區財政局局長在關於平谷區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提到,2019年加強金融風險防範,採取疏堵結合、防治並舉思路,對2677家類金融企業進行全面拉網排查,落實高風險企業「一企一策」,4家逾期P2P網貸平臺全部立案處置。

3月31日,順義區金融服務辦公室2019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顯示,在依法履職過程中,積極發揮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力量,提供非法集資、網貸領域專業服務。2019年以來,協助對重點場所進行現場檢查6次,對網絡借貸政策法規提供諮詢4次,協助對網貸機構進行項目核查2次。

7月,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公告披露匯中財富、銀信私人財行等20家P2P網貸機構在朝陽區內已無實際辦公地,並已被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截至目前,朝陽區公示列入經營異常的P2P平臺累計已達88家。

7月21日,通州區人民政府官網的通州年鑑2019金融欄目概述中提到,2018年,配合做好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風險防控。加強十億元規模以上網貸平臺的監督管理力度,通過約談企業負責人、下發警示通知書等手段,督促納入整改範圍的3家網貸機構採取有效手段持續控制平臺借貸餘額、當前出借人數和借款人數等關鍵性指標,加強P2P網絡借貸行業數據統計與報送,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落實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要求。

今年5月份,新京報報導,北京地區在推動P2P網貸機構退出或轉型中,但前提是風險可控。報導指出,雖然北京目前沒有就轉型網絡小貸或小貸的業者發過批覆,但對既有的130家京籍小貸公司,北京正在加強管理中。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31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19個省市地區對P2P網貸業務進行了全部取締。

監管重拳整治之下,各地區取締P2P機構的步伐明顯加快。2019年10月16日,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取締轄區內所有P2P業務,此後山東、重慶、河南、四川、雲南、河北、甘肅、山西省先後在2019年底前發布公告取締。進入2020年,從3月份至今,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蘇、寧夏、湖北(按取締時間排序)等省級行政區接連公告或表態取締轄內所有網貸機構。

來源:金融虎

相關焦點

  • 互金播報:綠化貸平臺有新進展 山西取締P2P網貸業務
    (來源:新浪科技) 2、北京P2P合眾金服案二審宣判:非吸1.4億 實控人獲刑六年半 12月27日消息,近日,新金融探案獲悉,北京P2P平臺合眾金服涉嫌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經二審宣判。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全國僅剩的3家P2P是誰一平臺官宣P2P業務清零
    11月10日,美股上市公司嘉銀金科旗下網貸平臺你我貸發布網貸業務清零公告。根據公告內容顯示,平臺已完成所有網絡借貸存量業務的化解工作,目前在貸餘額已經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戶的本金和預期收益均已得到兌付。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帶您一同回顧本周的熱點新聞。一、監管動態:全國僅剩的3家P2P是誰關注!
  • 河北省宣布取締省內全部P2P業務 開元大廈老總被立案
    三則公告內容主要涉及:主動申請退出開展P2P網貸業務機構名單、已經完成清退的P2P網貸業務機構名單、對河北省內開展P2P網貸業務機構的行政核查結果的公告。至此,全省清退P2P網貸業務的名單中又添一省。這93家已實現退出的網貸業務機構中,有65家分布在石家莊,7家分布在衡水,9家分布在張家口,5家分布在唐山,4家分布在邯鄲。另有3家分別分布在秦皇島、廊坊、承德。河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河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擇機對完成市場退出的機構名單分批次進行公告。
  • 匯旺寶展露鋒芒 國內首選P2P網貸平臺
    近日,深圳市匯旺寶投資有限公司(匯旺寶網貸平臺)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內迅速引得各大媒體的熱切關注,有關匯旺寶的消息在各大金融門戶網站上不脛而走,掀起了一股史無前例的浪潮。這都源於匯旺寶網貸平臺憑藉其獨樹一幟的品牌優勢與無獨有偶的競爭力,立足融市場的漩渦中心,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 深圳P2P平臺「小牛在線」宣布良性退出 網貸轉型難度不小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網絡小貸、消費金融公司、助貸機構是目前網貸平臺轉型的主要方向。又一家網貸平臺宣布良性退出近日,深圳網貸平臺小牛在線在其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平臺網貸業務良性退出公告》(下稱《公告》),稱決定退出網貸行業,逐步結清存量網貸業務。
  • 寧夏取締18家機構P2P業務 多家平臺股東系老賴
    來源:藍鯨財經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取締18家機構P2P網絡借貸業務的通告》(第一批),取締轄區內18家機構的P2P網絡借貸業務,要求不得再從事P2P網絡借貸業務,需主動註銷公司或變更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並申請關閉平臺網站,下架APP,涉及平臺包括中大財富
  • 網貸天眼10月60家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排行榜
    2019年11月14日,網貸天眼研究院發布了《10月60家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排行榜》。報告顯示:廣州e貸、宜人貸、杉易貸、洋錢罐、博金貸、PPmoney網貸、人人貸、有利網、投哪網、積木盒子分別位於信息披露榜單前十。以下為報告全文: 10月,已有多地陸續開展網貸清退工作。
  • 北京第二家!這家P2P網貸宣布提前完成全額兌付!
    在11月的最後幾天,北京P2P網貸整治工作又傳來好消息: 11月25日,北京朝陽區P2P平臺彩麒麟發布公告稱: 根據《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綜合考量企業自身經營發展方向,決定啟動平臺轉型工作,
  • 集利財富建設本土首家全面合規網貸平臺
    合規完成度走在當地行業前頭  2015年,國家重拳出擊整治網際網路金融不規範經營亂象,網際網路金融進入監管元年。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整治,集利財富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形成了目前以風險較低的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等優質資產端為主的業務格局,上線標的全部符合小額分散的監管要求,深得投資人喜愛。  另外,集利財富不斷提升網站安全技術,嚴控金融風險。
  • 北京P2P兌現速度緩慢,為何大多P2P紮根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
    P2P行業已成為了過去,這個曾經叱吒金融行業P2P,終於在監管之下徹底消失,而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借款人不用受到網貸的高息了,憂的是出借人的本金應該怎麼辦,當P2P清退的最後很多平臺都在共同一個地方那就是北京。
  • 2020年底,監管「零容忍」全面取締網貸平臺?專家解答!
    眾所周知,8月14日銀保監會郭樹清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今年有望提前結束網貸工作,而對於當前的狀態上可以看出監管的力度不小,自2019年3月份開始就有不少網貸平臺開始良性退出,即使不退出的也在嚴厲的監管之下被取締,2020年有10個城市全面取締,而恰巧也沒有任何一家平臺正規,可想而知10個城市的網貸平臺沒有一家正規。
  • P2P網貸行業現狀、轉型及前路展望
    最近,監管部門多次發聲表示網貸平臺整治仍將以出清為主要目標,引導平臺退出和轉型。在這較為嚴厲的政策大背景下,網貸行業目前的現狀究竟如何、行業會有何變化,下文主要從數據等方面呈現目前網貸行業的現狀、轉型和前路的展望。
  • 最新消息,2020年加強全面取締P2P,帶給出借人三種福利
    不過在監管的加嚴重,今年整治網貸達到最高,並且在取締的過程中將違法的P2P高管直接走司法的程序,使得今年的P2P得到一個更直接更透明的體系,現如今已經已經有19個省市全年取締,不過在8月份銀保監會主席提到P2P,2020年有望全面取締P2P。在提到全面取締P2P帶給了出借人三種福利,下面一起來看看!
  • P2P小牛在線退出網貸業務 幕後老闆持206家公司實控權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千億級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清退網貸業務,進入兌付清償環節。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實際還在運營的網絡借貸機構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貸餘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機構退出。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中國首家網貸平臺官宣完成清退玖富等多家平臺...
    10月12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對外發布的關於「投之家」平臺案件的情況通報顯示,投之家專案保證金專戶新增回款852萬元,目前共歸集資金2.2431億元。10月13日,一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近114億元,造成9700名出借人損失超25億元的立案平臺,終於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帶您一同回顧本周的熱點新聞。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P2P平臺收尾工作將至長租公寓暴雷危機持續
    本周,深州互金整治小組公布了第14批P2P清退名單,累計已經清退205家;蛋殼公寓暴雷危機持續發酵,量辦理分期貸款的租戶面臨著退租難退貸難的情況,相關銀行也被波及,租金貸風險再度引發市場輿論和監管層的關注。一、監管動態:P2P整治持續 全面註冊制為期不遠重拳出擊!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央行發布支付新規小牛在線等P2P平臺案情通報
    目前,廣東省正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穩妥有序推進P2P網貸風險整治,未有一家機構(含外地平臺在粵分支機構)完成整改驗收並通過備案登記。(來源:中國經濟網)深圳公布老賴失信人名單:包括298名個人和企業6月8日,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對外發布了第三十五批失信人公示名單,此次名單共包括298名個人和企業。其中,最長逾期天數為1530天,最短逾期天數也達到了193天。
  • 五種易落入的套路貸陷阱,律師談所涉法律,五省全部取消網貸業務
    全國五省市宣布全部P2P網貸業務繼湖南、山東、重慶、四川之後,12月13日,河北省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河北省網絡借貸風險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稱:「全省未有一家開展P2P網貸業務的機構完全符合有關規定。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一P2P良退三天被立案小牛在線等平臺有新進展
    網貸「大限」日益臨近,網貸行業的清退和轉型也進入到最後的加速期。日前,網貸存量風險化解再現新進展,重慶已實現網貸機構全部出清。與此同時,安徽近日也表示,截至4月末,全省94家P2P網絡借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存量風險有序化解。金融監管部門為P2P網貸關上一扇門,同時又為其轉型打開了一扇窗。
  • 盤點2019:P2P網貸各月大事件一覽
    1月:175號文明確清退旋律 1號文主提數據報送1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俗稱《175號文》),明確進行名單制管理,對網貸機構作出分類處置指引,主要分為已出險已立案、已出險未立案、殭屍類機構、高風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