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南京7月16日電 題: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陳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拉開建設序幕2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域之一。如今,順應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園區面向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和創新等目標,加速前進。

  從窪田密布到產業新城

  1994年,四個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在蘇州成立了一家名叫寶時得的公司,從貿易、代工起步,發展成為電動工具行業的品牌跨國公司。目前,這家總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企業,已擁有十多個海外分公司和研發子公司,創造了十多個世界第一的領先技術。

  正是1994年,中國和新加坡政府正式籤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24年來,從窪田密布、阡陌縱橫到現代化產業新城,蘇州工業園區構建起特色產業體系和創新生態。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兩大主導產業正在邁向中高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三大特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年均增速30%左右。

  今年5月,商務部公布2017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在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列綜合排名第一位,科技創新、對外貿易等關鍵指標也居於榜首。

  多年來,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特徵的工業化快速啟動,到以產城互動並進為特徵的先進位造業加速集聚,再到促進內涵提升為特徵的產業轉型升級,蘇州工業園區的每個發展階段,都顯示出嶄新的氣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從1738.22億元增長到2388億元,人均GDP從3.3萬美元增加到超過3.9萬美元。到2017年底,9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園區共投資了156個項目,累計吸引外資項目40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303億美元。內資企業也發展強勁,增長到了5000多家。

  開放創新匯聚全球高端資源

  以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是蘇州工業園區的不變追求。

  「園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前期更多通過開放促進改革發展,到三年前提出雙向開放,就要承擔更多全球責任了,要走出去,也希望引進更高端的資源。」參與園區籌建、從開園之際就到這裡工作的黃建明,如今是園區經濟發展委調研員、企業發展局局長。

  2015年9月,國務院批准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並提出了三大發展目標: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提升國際化開放合作水平。當年12月,首個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臺落戶園區,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集成化、專業化的一站式服務。「這為海外發展提供了平臺金融和風險防範等多方面幫助。」蘇州旭傑建築科技董事長丁傑說。

  這僅是當地完善雙向開放機制的舉措之一。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效益,堅持「畝產論英雄」;積極推進中新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累計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50項……一系列探索和舉措在這裡落地。

  蘇州工業園區還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這裡已引進「國字號」科研院所十餘家,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合作創新平臺20多家,微軟、華為等研發機構近500家,集聚科技創新型企業40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多家,形成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研發投入、科技成果「四個90%在企業」的良好局面。

  「園區經驗」啟發中國

  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展示館有兩張規劃圖:一張是1994年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時設計師手繪的金雞湖遠景圖,一張是2014年的實景圖,兩者相似度竟高達90%以上。

  借鑑新加坡經驗,園區投入3000多萬元從高水平規划起步,並以規劃引領建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標準基礎設施……幾乎成為全國開發區遵循科學開發規律的範本,

  24年來,園區實現了新加坡經驗本地化、借鑑成果制度化,形成了以「借鑑、創新、圓融、共贏」為基本內涵的園區經驗。在注重規劃先行、突出先行先試、強化親商服務等方面,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鑑。

  從首創全國首批出口加工區、全國首家中外合作辦學試點,到首個國家級股權投資基金等,眾多「第一」在這裡誕生。僅近兩年多來,在雙向開放合作、產業優化升級、行政管理體制、城市綜合治理領域,已累計實施130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國家級先行先試任務24項。

  在園區眾多幹部看來,親商服務實現了「企業追求與政府支持的同頻共振」。園區招商局信息資源處副處長陳柳穎說,這裡打造了專業化、精細化招商親商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設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圍繞投融資、項目申報、智慧財產權等事項打通了政府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表示,園區將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戰略,爭當改革開放、國際合作的先行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相關焦點

  • 「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歷經轉型陣痛突破瓶頸再開放
    一位蘇州大型房企投資發展中心總監向記者回憶,在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早期,由於入駐人員不足,一些房地產公司只能與工廠籤訂「包銷」合約。「建設的很多房屋都團購給了園區的公司。」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之下,「秋褲樓」蘇州東方之門、水上摩天輪等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蘇州工業園區充分發揮中國改革「試驗田」功能,開啟了一座非凡新城的騰飛。
  • 「愛評論」蘇州工業園區:「隔空對話」跑出精準招商加速度
    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 經濟之聲人物對話專欄《愛評論》本期推出: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對話蘇州工業園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肖雪。陳愛海(左)對話肖雪(攝影 陳靈嬌)陳愛海: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改革開放先導者,也是中外技術開發區合作的成功典範。
  • 蘇州工業園區舉行「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
    本報訊(記者 趙焱)昨天,蘇州工業園區舉行「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誓師大會。在講話中,藍紹敏對蘇州工業園區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視察江蘇時,明確要求蘇州工業園區在開放創新、綜合改革方面發揮試驗、示範作用。多年來,園區勇擔探路尖兵的歷史重任,創造了許多令世人矚目的全國「唯一」和全國「第一」。「園區經驗」與「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共同成為蘇州砥礪奮進、一往無前的「三大法寶」。
  • 蘇州工業園區在新加坡舉辦文化周活動
    新華社新加坡5月26日電(記者王麗麗)「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活動26日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蘇州市評彈團的青年演員為觀眾帶來了《楓橋夜泊》《太湖美》等經典曲目,講述了蘇州評彈的歷史。
  • 蘇州工業園區「搶」出復工「加速度」
    2月18日,凱斯庫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員工王秀芹與三名同事一起乘坐中巴車從淮安返回蘇州,住進了由蘇州工業園區安排的臨時隔離點。「吃住行都有著落,七天後一切正常,我們就可以出來上班了,非常期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蘇州工業園區集聚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就業人口近80萬。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儘快復工,不僅關乎企業發展、家庭生計,更關乎全球不少產業鏈的有序運轉。「復工復產,用人優先。」凱斯庫總經理黃兆斌說。
  • 2020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校園招聘公告(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古城區東部,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是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是中國發展速度最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是全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超1900個;20多家科技領軍人才
  • 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排名公布 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四連冠」
    今天上午,國家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蘇州工業園區再次以優異成績蟬聯考核第一名,實現了在該項考核上的四連冠。從商務部公布的考評結果來看,在綜合排名方面,由於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等五大方面發展成效突出,引領作用明顯,大部分指標都進入全國前列,有力保障了區域競爭力。在商務部的考評中,園區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多年進入全國前10強。
  • |相城區|蘇州市委|管委會|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園區...
    吳慶文強調「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衝刺」,全面深化蘇相合作區改革創新發展,是市委交給園區和相城區跨區深度合作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命題,更是如何立足現在、決勝什麼樣未來的時間命題。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各項工作調整到位、磨合到位,開創蘇相合作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 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排名公布 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四連冠"
    今天上午,國家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蘇州工業園區再次以優異成績蟬聯考核第一名,實現了在該項考核上的四連冠。   從商務部公布的考評結果來看,在綜合排名方面,由於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等五大方面發展成效突出,引領作用明顯,大部分指標都進入全國前列,有力保障了區域競爭力。   在商務部的考評中,園區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多年進入全國前10強。
  • 海安: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海安: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來源:海安市 發布時間:2020-09-15 字體:[ 大 中 小 ]
  • 「幫代辦」服務升溫 蘇州工業園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政務服務事項「幫代辦」,以靠前、貼心的高效服務為企業贏得「發展時間」,蘇州工業園區持續展開探索。今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在靠前服務、精準服務上打出「組合拳」,通過政策引領、設局布點、強化隊伍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政務服務「幫代辦」,為企業、居民按需提供百餘項免費「幫代辦」服務,不斷提升園區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為園區高效推進自貿區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又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舉辦講座:以自貿區理念促進高質量發展
    4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據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官方網站消息,近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辦了「以自貿試驗區理念促進蘇州工業園區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專題講座,深入剖析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 蘇州工業園區,用25年給世界一個精彩回答
    25年前,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第一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籤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25年後,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之一。有人說,這還是一座後來居上的「典範之城」、一個名副其實的「開放之城」、一個著眼未來的「創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蘇州工業園區?它的未來之路又將如何走?北京西路瞭望為此發布觀察。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蘇州古城東側,當年那片水田密布、阡陌縱橫的「白地」,已蝶變成一座開放包容、活力無限的現代化國際化新城——蘇州工業園區。有專家說,25年間,這座新城拔地而起,其豐富的創新實踐和非凡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書寫了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 吳慶文:蘇州工業園區基金小鎮 已匯集超過2000億基金
    他表示,在蘇州工業園區有一個基金小鎮,已經匯集了超過2000億的各類基金,並且絕大多數基金都是支持生物領域的創新發展。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以下為演講實錄:吳慶文:昨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進博會上講到要倡議建設「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中國現在有沒有這樣的樣本?當然有,樣本就是蘇州工業園區。
  • 跑出資本市場發展「加速度」:上交所鎮江基地落戶丹陽
    他表示,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鎮江基地落戶丹陽,是丹陽產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丹陽經濟發展中的一件喜事。自此,丹陽優秀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多了一份更專業的助推力,增加了一個就近的資本市場高速入口。丹陽市將秉持誠信合作、共贏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做好對接協調,積極推薦優質項目和企業,為上交所業務發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努力實現共同發展、互利雙贏!
  • 回憶白手起家的燃情歲月——訪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公司首任首席執行...
    ,園區發展讓雙方都十分滿意,「這讓我覺得非常欣慰」,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公司首任執行長曾士生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1994年2月26日,中新兩國籤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中新政府間第一個合作項目,也成為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學習借鑑新加坡經驗的試驗田。1994年3月,曾士生接到新方任命後,第一時間趕往中國蘇州。
  • 乘風起航,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胚胎幹細胞等科學前沿斬獲重大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建成運行;載人航天、移動通信、高速鐵路、能源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5G、自動駕駛、無人快遞等加速走入百姓生活……中國創新跑出「加速度」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集眾智匯眾力
  • 修通高速路 跑出加速度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修通高速路跑出加速度&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國人大代表毛有碧、黃惠玲、陳衛東、王偉和楚海濤圍繞《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