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歷經轉型陣痛突破瓶頸再開放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近日,商務部完成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工作,蘇州工業園區從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脫穎而出,登上綜合排名榜榜首,並在產業基礎與對外貿易的單項排名中位列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蘇州工業園區綜合水平已連續三年在國家級經開區中名列前茅。目前,園區內集聚了4500多家外資企業,包括8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的130多個項目,註冊外資達426.8億美元,形成半導體、光電、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3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被譽為中國科學發展的示範區。

然而,上個世紀90年代蘇州工業園區只是蠻荒之地。蘇州城東的金雞湖畔,28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長滿茭白和蓮藕,呈現出一片「爛地泥塘路草荒,空房宿鳥鼠囂張」的景象。

一位蘇州大型房企投資發展中心總監向記者回憶,在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早期,由於入駐人員不足,一些房地產公司只能與工廠籤訂「包銷」合約。「建設的很多房屋都團購給了園區的公司。」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之下,「秋褲樓」蘇州東方之門、水上摩天輪等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蘇州工業園區充分發揮中國改革「試驗田」功能,開啟了一座非凡新城的騰飛。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面對土地資源瓶頸的制約,園區沒有關上開放的大門,而是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大騰籠換鳳的力度,做效果最佳的「加減法」,提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速度和效率。

「洋蘇州」進階之路

1月份,正值江南水鄉蘇州的寒冷季節,金雞湖畔的行人都裹得嚴嚴實實抵禦寒風。而位於蘇州市工業園區翠園路151號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卻相當溫暖,中午12點半,前來辦事的市民相繼離去,服務臺的諮詢窗口還有工作人員留守,接待企業主的問詢。

和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先行者相比,蘇州工業園區的啟動晚了10年,於1994年2月才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園區內下轄四個街道,常住人口約80.78萬。

提起20年前的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教授沈健說,以前是蘇州人最不願意去的地方,一片農田。然而經過20多年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吸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和務工人員到來,並且逐漸受到熱捧,成為蘇州房價最昂貴的區域。本地人稱之為「洋蘇州」,與老城區的「老蘇州」相對應。

蘇州工業園區啟動的兩年後,馬來西亞人黃琬淩(Stephanie)來到金雞湖畔工作。她先後在不同的企業擔任財務總監,見證了園區的發展,把自己形容成蘇州工業園區最早一批「拓荒者」:「印象很深刻,園區當時很荒涼,沒有計程車,沒有酒店和公寓,很多同事每天早上騎自行車來園區上班。在剛入職的那段時間,工作強度很大,壓力也很大。」

來自歐美、日本和韓國的企業也將目光瞄向了曾經的這塊農田,蘇州工業園區一度成為世界知名製造業企業、代工廠的優選地。根據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1994~1996年,註冊在園區的中外資企業達到100多家,入駐企業包括韓國三星、美國BD、新加坡康福和日本百佳等。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1994年以來,園區累計創造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出口額、8000多億元稅收,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經濟密度、創新濃度、開放程度居全國同類地區前列。

此外,截至2018年9月,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超 4000個,實際利用外資3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投資項目超130個;擁有各類省級外資研發機構超過50家,近千家企業開展研發、配送、保稅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

目前,轄區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科技創新型企業40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多家,中外知名高等院校達32家,「國字號」科研院所10餘家,中外合作創新中心20多家,各類新型研發機構近500家,躋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有記者問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是哪裡?我說沒有。來到蘇州工業園以後大吃一驚。園區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模式。」著名學者易中天在《讀城記》中這樣描述。

親商樣本

實際上,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之間最大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993年,首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來到蘇州考察,決定在蘇州城東打造另一個「新加坡城」。第二年2月,中國就和新加坡政府正式籤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拉開了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序幕。

隨後,蘇州工業園區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藍本,借鑑新加坡發展經驗,實現方式方法本地化、成果制度化,投入3000多萬元,從高水平規划起步,並以規劃引領建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標準基礎設施等等,幾乎成為全國開發區遵循科學開發規律的範本。

園區規劃展示館裡陳列有兩張規劃圖,一張為1994年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時,設計師手繪的金雞湖遠景圖,另外一張則是2014年的實景圖。值得一提的是,兩張圖的相似度竟然高達90%以上。

「城市建設做得出色,規劃圖是塊寶,一旦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變,要給各界吃下定心丸。」沈健分析指出,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政府在服務方式上進行了改革,提供保姆式親商服務。

蘇州浩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陸翔至今仍感到幸運,他介紹說,公司之所以得到發展,在產品研發和版權保護等方面都享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做CAD軟體門檻很高,當初如果沒有這些支持,公司活不到今天。」

蘇州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光寶科技;證券代碼:870027)創始人郭勇從2005年開始,在蘇州艱苦創業,公司開發的高速噴射機器人是唯一可以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

據其介紹,蘇州工業園區對企業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房租、水電優惠和強有力政策扶持力度,還整合創新要素引導技術向高尖端攀爬。蘇州工業園區強調人才是創新的主體,給創業者非常大的支持。

眾人拾柴火焰高。十八大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從1738.22億元增長到2388億元,人均GDP從3.3萬美元增加到超過3.9萬美元。到2017年底,9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園區共投資了156個項目,累計吸引外資項目40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303億美元。內資企業也發展強勁,增長到了5000多家。

歷經轉型陣痛

在沈健看來,任何一個新區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蘇州工業園區也克服了多重困難。早年入駐的外資或者臺資企業多是看中蘇州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和臨近上海的優勢。近年來,蘇州的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也在提高,蘇州工業園區經濟轉型升級面臨很大壓力。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從2004年開始,外資企業進入「陣痛期」,低端和密集型製造業等將不再是園區青睞的對象。此後幾年,不斷有外資企業撤離園區,撤資企業也多以生產製造業和電子生產製造業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蘇州工業園區初建時新加坡方持股65%,中方持股35%。後從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實施股份比調整,由中方承擔公司的大股東責任,雙方股權佔比調整為65%與35%。前述蘇州本土某大型房企投資發展中心總監表示,園區當時因此面臨過發展壓力,好在後來蘇州歷屆政府重視園區的發展,支持其建設,包括吸引各家大型銀行入駐。

2018年,蘇州工業園區將特色新興產業定為引資的主要增長點,生物醫藥產業在近年的新增外資中位居第一。另一方面智能製造加快推進,研發中心、功能機構加快集聚,製造業加快向「製造+研發+營銷+服務」轉型。

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時,注重項目質效的提升,園區作出了新的探索。2018年8月,園區投資促進局揭牌成立,職能從原先單純的招商向促進企業更好地在園區發展轉變。

2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構建起特色產業體系和創新生態。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兩大主導產業正在邁向中高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三大特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年均增速30%左右。

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沈健表示,蘇州工業園區還需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效益,堅持「畝產論英雄」,進一步改革開放,接軌上海自貿區,把其的發展思路複製到蘇州,促進蘇州工業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門檻,既要發展製藥業也要促進現代服務業壯大。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相關焦點

  • 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南京7月16日電 題: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陳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拉開建設序幕2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域之一
  • 蘇州工業園區突破轉型升級「拐點」
    這是與會者眼中的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園。  就在這裡公眾看到了,蘇州工業園區已成功轉型。並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突破低附加值製造業的發展瓶頸、向高價值產業鏈轉型的一個示例範本。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 早在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就以「一天產出1億GDP、上繳1260萬元財政收入、引進400萬美元外資」的奇蹟,令世界矚目。
  • 蘇州工業園區轉型標杆項目籤約 攜手印尼金光集團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
    1月23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印尼金光集團同時籤署了金光科技產業園合作協議書和中國-印尼「一帶一路」科技產業園合作備忘錄兩大重量級協議。據了解,金光科技產業園項目是蘇州工業園區實施騰退盤活發展空間的標誌性項目。
  • 突破瓶頸,蘇州不甘只做「最強地級市」
    因此,蘇州製造業轉型已是當務之急。蘇州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三年前,時任蘇州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偉明指出,蘇州代工企業的轉型升級從2010年就已在推進,但效果不甚明顯。正如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教授沈健所說,蘇州的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在提高,蘇州工業園區經濟轉型升級面臨很大壓力。
  • 三星電腦轉型發展外資持續看好蘇州工業園區
    7月31日下午,蘇州三星電子電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三星電腦」)公布了因公司轉型升級發展受影響員工的勞動關係處置方案。記者第一時間來到蘇州三星電腦工廠現場進行了實地採訪,了解到企業員工對蘇州三星電腦轉型升級表示早就知道了,有心理預期。
  • 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排名公布 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四連冠」
    今天上午,國家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蘇州工業園區再次以優異成績蟬聯考核第一名,實現了在該項考核上的四連冠。從商務部公布的考評結果來看,在綜合排名方面,由於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等五大方面發展成效突出,引領作用明顯,大部分指標都進入全國前列,有力保障了區域競爭力。在商務部的考評中,園區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多年進入全國前10強。
  • 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排名公布 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四連冠"
    今天上午,國家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蘇州工業園區再次以優異成績蟬聯考核第一名,實現了在該項考核上的四連冠。   從商務部公布的考評結果來看,在綜合排名方面,由於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等五大方面發展成效突出,引領作用明顯,大部分指標都進入全國前列,有力保障了區域競爭力。   在商務部的考評中,園區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多年進入全國前10強。
  • 蘇州工業園區在新加坡舉辦文化周活動
    新華社新加坡5月26日電(記者王麗麗)「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活動26日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蘇州市評彈團的青年演員為觀眾帶來了《楓橋夜泊》《太湖美》等經典曲目,講述了蘇州評彈的歷史。
  • 蘇州工業園區舉行「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
    本報訊(記者 趙焱)昨天,蘇州工業園區舉行「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誓師大會。過去的一年,園區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的進步、新的進展和新的突破。藍紹敏指出,蘇州工業園區引領開放再出發,要落實到新的目標追求上。要勇當高質量發展的標杆。爭第一、創唯一是園區改革發展永恆的主題,勇當引領全國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園區責無旁貸、捨我其誰,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自加壓力、快馬揚鞭,跑出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好速度」。要勇當全方位開放的標杆。
  • 中新合作再出發:蘇州工業園區打造自貿區建設「蘇州樣板」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在11月25日召開的自貿片區工作推進會上也表示,要以自貿片區建設為「第一抓手」,在制度創新、產業創新、自主創新、綜合改革方面發揮試驗示範作用;要把蘇州自貿區的定位和標杆再提高,要推進思想再解放、開放再出發、目標再攀高。
  • 通訊:蘇州工業園區引領中國的三個「第一」
    但自從李光耀把推廣新加坡經驗的地點確定在蘇州工業園區後,這裡的江蘇人開始看著新加坡人怎麼幹。這一下把目光放遠到國外後,蘇州工業園區開始憑著借鑑新加坡經驗的政策優勢,不斷出現「中國第一」。  在許多的「中國第一」中,被中國各地廣泛借鑑的有三個「第一」,不但是蘇州工業園區自身發展的標記,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階段性標誌。  一站式服務:打開中國服務型政府的第一個窗口  一九九五年,蘇州工業園區從新加坡裕廊工業園「搬」來一站式服務模式。  此時,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剛剛開始,政府職能轉變成為當務之急。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當下的蘇州工業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據介紹,蘇州頂尖人才(團隊)是指處於世界科技前沿和國際頂尖水平,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夠為蘇州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重大突破的戰略科學家、學術帶頭人、卓越管理者等國內外一流人才(團隊)。
  • 2020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校園招聘公告(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古城區東部,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是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是中國發展速度最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是全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
  • 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的蘇州工業園區
    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在蘇州工業園區合作創立了西交利物浦大學,被稱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標杆」。2010年,蘇州大學與蘇州工業園區、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聯合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協同單位組建了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為世界納米產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改革開放催生「試驗田」兩份文件帶來發展巨變是改革開放造就了園區的發展奇蹟。園區人給出答案:十年如一日,對新加坡經驗學習借鑑和再創新。從填進第一方土、打下第一根樁開始,園區就把認真學習借鑑新加坡經驗當成自己的「必修課」。到過蘇州工業園區的客人總會稱讚,園區的戰略起點高,規划水平高,建設標準高。
  • 迎中新建交30周年 蘇州工業園區攜兩份「大禮」走進新加坡
    洪小勇在致辭中表示,2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園區建設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對中新雙方的重要意義。歷經2500多年城址未曾改變,文脈綿延、名人輩出。   蘇州是一座開放繁榮、活力無限的現代新城。傳統和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東方與西方在這裡交匯共榮,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創造了「最強地級市」的奇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的生動縮影。   蘇州是一座非凡之城,也是一片創業熱土。
  • 聚焦新零售、新消費,蘇州工業園區召開中國泛零售2020年度峰會暨...
    ,釋放園區產業潛能,多元開拓電商新業態峰會開幕現場,蘇州工業園區電子商務協會會長、極易電商CEO王珊致辭中表示:蘇州工業園區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歷經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在文化、經濟、建設、服務等多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為了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
  • 全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蘇州工業園區迎來首家金融...
    2015年12月28日,蘇州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開業暨合作籤約儀式在蘇州工業園區隆重舉行,這是蘇州工業園區獲批全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後,首家入駐的金融租賃公司。蘇州市政府、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以及監管部門相關領導出席儀式。會上,金龍客車、久保田等5家企業與蘇州金融租賃進行戰略合作籤約。
  • 蘇州工業園區19年上半年GDP增長6.6%,那麼今年經濟運行如何?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在蘇州排名靠前,19年該園區實現生產總值(GDP)約2743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名義GDP增量突破17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升,而第二、三產業仍為拉動該園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 460億大項目吹響蘇州工業園區轉型集結號
    園區慶祝開發建設18周年   蔣宏坤周乃翔出席蘇州中心、新光三越項目開工典禮  蘇州中心,居蘇州市域CBD核心位置,軌道交通1號線和規劃中的5號線貫穿整個項目區域,總投資約285億元。項目將於今年底基本完成樁基施工,力爭2017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