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突破轉型升級「拐點」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蘇州9月23日電 (周建琳) 中國醫療器械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裡?日前結束的2014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上,與會者把此問留在了蘇州美麗的獨墅湖畔。

  趙毅新、汪建、施晨陽等業界知名人士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答案有望在這裡找到。因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指南針已指向了蘇州。

  400餘家高科技研發企業,近8000名高層次研發人才,新藥創製、醫療器械(含體外診斷)、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產業集群已形成。這是與會者眼中的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園。

  就在這裡公眾看到了,蘇州工業園區已成功轉型。並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突破低附加值製造業的發展瓶頸、向高價值產業鏈轉型的一個示例範本。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 早在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就以「一天產出1億GDP、上繳1260萬元財政收入、引進400萬美元外資」的奇蹟,令世界矚目。

  然而,蘇州工業園區的決策者並沒有自我陶醉,反而在快速發展中看到了種種危機:追兵的壓力,現實的壓力。

  在日益開放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前,決策者意識到,必須轉型升級。 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制訂了「新十年目標」; 2005年,正式實施「產業升級」、「科技跨越」、「服務業倍增」三大行動計劃,2009年,又提出「生態優化行動計劃」……

  在蘇州工業園區20年的成長路途中,蘇虹路、仁愛路兩條普普通通的道路卻被賦予特殊的含義。

  2005年1月,一篇 《蘇虹路標——一條路劃下的園區IT足跡》把讀者的視線帶到了蘇虹路。彼時,世界500強企業雲集的蘇虹路已經成為蘇州工業園區製造業的代名詞,

  此時,蘇虹路附近那個高炮廣告上「轉型升級,智造未來」的標語,卻清晰地表明了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新訴求。

  鬥轉星移,現在蘇虹路的「風頭」越來越多被仁愛路給蓋過了。仁愛路就是今日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型經濟的新標誌。

  走在仁愛路上,周邊看不見密密麻麻的工廠,也看不到忙忙碌碌的工人,但這面積25平方公裡的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卻可稱為蘇州工業園區的「智庫」。

  這裡,吸引了中科大、人大等25所中外知名高等教育機構入駐園區辦學。這裡還有國內首屈一指的蘇州納米城、生物醫藥產業園、創意產業園、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載體。在這裡,政府牽頭,企業找到新技術,學校培養產業人才,科研人員找到施展技術的天地,實現產、學、研「門對門」的合作模式。

  以領軍人才、智慧財產權為特徵的創新型經濟,正是眼下蘇州工業園區所努力追逐的。

  數據顯示,在蘇州工業園區的外籍人才1.5萬名,海外歸國人才5000餘名。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蘇州工業園區的案例成了最好的印證。這裡已累計引進和扶持科技領軍項目606個,註冊資金總額超40億元。

  「現在雖然剛剛起步,但我相信未來會有大的發展。」「80後」的李超宏年輕頗具文藝範,身為蘇州微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當他介紹起公司產品的那一刻,這位光學博士沉靜內斂卻不乏權威。

  蘇州微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蘇州工業園區政府引進海外歸國人才合作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研發國際領先的眼科光學成像儀器和生物醫學高解析度成像設備,在眼科高解析度成像領域,擁有多項核心技術發明專利,2013年8月公司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放眼生物納米園內,像蘇州微清醫療器械這樣的企業比比皆是,同樣「個頭」雖小,能量卻很大。

  不光生物納米科技園,在整個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型科技企業的順利成長,對園區轉型起到關鍵支撐作用。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局局長張東馳介紹,去年園區專利申請量突破13000件,中小型科技企業功不可沒。

  「技術是最好的效益」,在一場中小企業融資路演上,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聖作了這樣的開場白。這家專注於高速光模塊研發與生產的高科技公司,目前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大批量交付40G光模塊的企業。

  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從大而全到多而優、小而強,因注入了「科技」的分量,產品的附加值有了更大的含金量,產業的特色規模效應在呈幾何級數的放大,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得以成形。

  與此時同,另一臺引擎也在加快更新換代。西門子、三星、飛利浦……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園區設立了研發中心。統計顯示,9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50多個項目,擁有經省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27家。

  正是在蘇虹路、仁愛路的風頭轉換中,蘇州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方式悄然轉型。

  「蘇州工業園區可以成為中國其他地區發展與轉型的實驗區」,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但他強調,轉型升級是一項持續工程。(完)

相關焦點

  • 「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歷經轉型陣痛突破瓶頸再開放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面對土地資源瓶頸的制約,園區沒有關上開放的大門,而是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大騰籠換鳳的力度,做效果最佳的「加減法」,提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速度和效率。
  • 三星電腦轉型發展外資持續看好蘇州工業園區
    7月31日下午,蘇州三星電子電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三星電腦」)公布了因公司轉型升級發展受影響員工的勞動關係處置方案。記者第一時間來到蘇州三星電腦工廠現場進行了實地採訪,了解到企業員工對蘇州三星電腦轉型升級表示早就知道了,有心理預期。
  • 重慶西彭工業園區:轉型升級與生態文明實現新突破
    6.5億美元,是2015年全年的3倍;成功籤約引進項目34個,合同引資總額33億元;以鋁產業為支柱,智能製造、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等主導的多元產業加速發展……實現了轉型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新突破。   瞄準戰略新方向 擴大招商引資   7月26日,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封裝廠——重慶市嘉凌新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彭工業園區開業投產,這是西彭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 蘇州工業園區轉型標杆項目籤約 攜手印尼金光集團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
    1月23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印尼金光集團同時籤署了金光科技產業園合作協議書和中國-印尼「一帶一路」科技產業園合作備忘錄兩大重量級協議。據了解,金光科技產業園項目是蘇州工業園區實施騰退盤活發展空間的標誌性項目。
  • 460億大項目吹響蘇州工業園區轉型集結號
    園區慶祝開發建設18周年   蔣宏坤周乃翔出席蘇州中心、新光三越項目開工典禮  蘇州中心,居蘇州市域CBD核心位置,軌道交通1號線和規劃中的5號線貫穿整個項目區域,總投資約285億元。項目將於今年底基本完成樁基施工,力爭2017年完工。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當下的蘇州工業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據介紹,蘇州頂尖人才(團隊)是指處於世界科技前沿和國際頂尖水平,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夠為蘇州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重大突破的戰略科學家、學術帶頭人、卓越管理者等國內外一流人才(團隊)。
  • 蘇州工業園區在火車站查控疫情再升級
    築牢疫情防控最外圍防線,蘇州工業園區在火車站查控疫情再升級  隨著春節後復工日期的臨近,防控春運返程疫情成為重中之重,2月7日起,蘇州工業園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管控組在重點疫情查控點——蘇州火車站、高鐵蘇州北站防疫查控再升級,增派黨員力量,延長查控時間,嚴防死守
  • 蘇州工業園區: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初顯優勢
    作為本屆跨投會的承辦方和舉辦地,蘇州工業園區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臺備受關注,向世界展示了蘇州工業園區的實力和風採。  「通過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的國家境外投資服務平臺,截至2016年9月,我們已經批准中方協議對外投資額達到82.7億美元,共有239家企業赴境外投資了372個項目。」這是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在昨天的大會上披露的一組數據。
  • 360入選蘇州工業園區首批服務商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2月14日消息,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經發委指導下,360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研究院入選蘇州工業園區首批服務商,針對蘇州本地實際應用需求,為工業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成熟度評估服務。在360提供的數位化轉型成熟度評估服務中,包含線上評估和線下評估兩個階段。線上評估階段,360搭建了專業的線上評估平臺,併入駐蘇州工業園區一網通辦平臺。該評估平臺能對批量企業進行線上評估,並基於結果生成數字圖譜,形成不同行業、區域的排名情況,方便對比評價與直觀展示。
  • 憑什麼蘇州工業園區排在全國前三甲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工業園區
    在2014年中國的產業園區一百強中,蘇州工業園區排名第三。到了2017年,蘇州工業園依然亮眼,佔據著前三甲。經濟總量上看來,蘇州在江蘇是老大的地位,蘇州的經濟靠的是什麼呢?就是蘇州工業園。那麼蘇州工業園為什麼能一直在國內遙遙領先呢?
  • 蘇州工業園推動製造工廠向總部轉型、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型
    蘇州工業園區如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邁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新階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擺在園區面前。但調研中發現,園區落戶企業雖然多,但大多以加工、裝配為主,產業低端,土地利用率低。為此蘇州工業園區在江蘇率先推出一套產業轉型監管平臺對企業的產出能耗算出畝均效益然後打分排座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朱雲磊(打分排座)前50%的,應該今後是鼓勵或者支持,後50%的要區別對待,後40%的排名企業應該是作為今後要改造或者是要幫助他提升的
  • 蘇州工業園區19年上半年GDP增長6.6%,那麼今年經濟運行如何?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在蘇州排名靠前,19年該園區實現生產總值(GDP)約2743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名義GDP增量突破17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升,而第二、三產業仍為拉動該園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 突破瓶頸,蘇州不甘只做「最強地級市」
    因此,蘇州製造業轉型已是當務之急。蘇州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三年前,時任蘇州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偉明指出,蘇州代工企業的轉型升級從2010年就已在推進,但效果不甚明顯。傅偉明調查發現,由於對現有經營模式的強依賴,代工企業普遍顯現出轉型升級願望不強、動力不足的情況。而即便「大難臨頭」,由於人才儲備、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不足,他們通常存在戰略性迷盲,對轉型方向不清、方法不明。根據蘇州現有安排,生產性服務業將有效賦能製造業,解決因長期代工而產生的「後遺症」。
  • 加速轉型升級 華潤萬家蘇州地區首次嘗試生鮮餐飲化
    近日,華潤萬家蘇州園區店生鮮區完成升級改造工作,重點打造實體零售+生鮮堂食項目,試營業期間,就以親民的海鮮價格圈粉了不少路過的吃貨。  傳統的超市,並不出售海鮮類產品,升級改造後,市民們在華潤萬家蘇州園區店不僅可以買到新鮮的海鮮,還可以選擇代加工服務,當場就能享用美味熱食。
  • 蘇州工業園區再度複製 18個項目落戶相城區
    本報訊 記者李佳霖報導:3月20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在京舉行「典型江南 非常新城」蘇州工業園區—相城區合作經濟開發區投資說明會,重點推介蘇相合作區投資環境及其發展潛力。
  • 蘇州工業園區2020上半年外資外貿開新局
    蘇州工業園區打通供應鏈、引入旗艦型項目,創新服務貿易機制,上交了一份亮眼的外資外貿「成績單」:2020年1—6月,全區完成註冊外資20.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2%;實際使用外資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97%,戰略新興產業佔比約75%;1-5月,園區外貿「逆勢上揚」,進出口總額同比增加1.8%。
  • 蘇州工業園區歲末盛事已經啟動企業...
    今年以來,面對創新格局所帶來的新機遇挑戰,面對長三角經濟共融的協同破局,面對企業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面對企業發展賦能的實踐創新,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將於11月24日主辦2020企業賦能創新發展峰會暨第五屆蘇南股權路演中心聚合大會,主題為「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創新服務」
  • 中新合作再出發:蘇州工業園區打造自貿區建設「蘇州樣板」
    11月29日,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運營主體花落蘇州工業園區。繼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獲批後,時隔三個月,蘇州工業園區再次成為焦點。 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建設的主陣地。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三個月,各項工作火熱推進,成績單不斷刷新。
  • 參天製藥將在蘇州工業園區建立第二座工廠
    參天製藥株式會社宣布,已經在蘇州工業園區選定產業用地,用於參天製藥(中國)有限公司第二座製藥廠的建設,以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日本參天製藥株式會社籤署了《關於參天製藥建設第二工廠投資備忘錄》,參天製藥(中國)有限公司將在蘇州建第二座眼科製藥工廠,園區將為工廠建設及後續運行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過程的服務。
  • 韓國大力助推老工業園區轉型
    原標題:韓國大力助推老工業園區轉型  科技日報首爾9月18日電 (記者薛嚴)17日,韓國工業園區建設50周年慶祝活動在首爾九老區G谷商業廣場舉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活動中公布了關於實現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的計劃,旨在讓工業園區走上智能、綠色的新型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