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蘇州工業園區又上央視啦!
央視《新聞聯播》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特別報導聚焦蘇州工業園區
新聞聯播點讚園區
不僅回顧了園區24年的發展歷程
更詳細地展現了
園區近年來轉型創新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歷程
大氣視頻展示園區「升級版」開發建設2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憑藉「勇於爭第一、敢於創唯一」的精神,從蛙聲陣陣的農田變身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從「世界工廠」加速邁向「東方慧湖」,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園區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潛力,向創新要活力,全力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
「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理念當時全國已有了包括深圳在內的5個經濟特區,和他們相比,蘇州工業園區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政策上都沒有明顯優勢,如何贏得發展?
園區向新加坡取經
學來「親商」理念
用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
為此提出一個口號
「不特有特,比特更特」
蘇州工業園區原黨工委副書記 潘雲官大家都知道這個中新合作的區域是當時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我們在這裡摸索,我們在這裡創新,我們在這裡就是要跟國際上接軌,所以我們要給其它地方做出樣子。不特有特的話就是說不叫特區但是有特區的政策,我們有一些政策可能會比特區更加厲害。
蘇州工業園區如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邁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新階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擺在園區面前。但調研中發現,園區落戶企業雖然多,但大多以加工、裝配為主,產業低端,土地利用率低。
為此蘇州工業園區在江蘇
率先推出一套產業轉型監管平臺
對企業的產出能耗算出畝均效益
然後打分排座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朱雲磊(打分排座)前50%的,應該今後是鼓勵或者支持,後50%的要區別對待,後40%的排名企業應該是作為今後要改造或者是要幫助他提升的,最後面10%不到的,那這一塊的土地資源,就要把它儘快地騰退出來。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加快「高端高新」轉型步伐,以實招、硬招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開闢出「1+N」製造業向中高端升級的新路徑,即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品牌化發展方向,推動製造業向「製造+研發+營銷+服務」轉型、製造工廠向企業總部轉型、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型。
為此,園區出臺了《鼓勵總部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從「頂層設計」上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描繪清晰路線。同時,建立了產業轉型升級監管平臺,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深化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試點,從政府層面對產業轉型給予引導。
堅持引進和培育並舉,園區近年來大力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形成了「2+3」特色產業體系:「2」即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兩大主導產業;「3」即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等三大特色新興產業。
人均GDP約4萬美元的園區有多牛2016年以來,轄區新增國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1家、省示範企業32家;新增省級以上跨國公司總部及功能性機構5家,經認定的省級總部機構36家、佔江蘇省20%。
目前,園區擁有7個智能工廠(車間),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累計達65家,各類外資研發機構161家。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1%。
R&D投入佔GDP比重達3.48%。
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3件
目前,園區人均GDP約4萬美元,工業用地畝均稅收42.6萬元,其中,中新合作區畝均稅收72.8萬元,萬元GDP能耗為0.254噸標煤。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發布
本文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到底有多牛?央視《新聞聯播》這樣說……》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