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菜,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江蘇菜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其中金陵菜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金陵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
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菜的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烤方、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金陵丸子、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金香餅、雞湯煮乾絲、肉釀生麩、鳳尾蝦、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陸稿薦醬豬頭肉等。
1.清湯火方清湯火方是一道江蘇的名菜,屬於蘇菜系。以火腿為製作主料,清湯火方的烹飪技巧以燉菜為主。特色:湯清見底,味鮮汁醇,火腿酥香而膾炙入口。清湯火方是揚州的傳統名菜,以火腿為主要原料烹製而成(火腿以浙江金華火腿為最佳,雲南宣威火腿,江蘇如皋的北腿質量亦屬上乘),也有用冬瓜作配料,因雞湯清鮮,火腿成方,故而得名。
主料:火腿腰峰500克,火腿腳爪75克。
輔料:淨母雞一隻(重約600克),水發冬菇25克,冬筍片150克。
調料:精鹽25克,紹酒75克,蔥結20克,味精15克,薑片25克。
初加工:火腿選用中鋒部位一塊,修切整齊,放入溫水浸泡後取出,去毛修去夾黃部分,再用清水洗淨。光母雞2隻剖腹去內臟洗淨。水發冬菇去根蒂洗淨。蔥,姜洗淨。
切配:取用1隻雞,取下雞脯肉,去皮斬茸成白吊。取下雞腿肉去皮斬茸成紅吊。剩下的雞骨架,斬去頭尾,撕去雞皮,連同另一隻雞的雞頸(去皮)斬碎成茸為骨吊。
做法:1、取另一雞同豬爪入沸水鍋內燙洗一次後取出洗淨,放入砂鍋中,加紹酒15克及薑片,蔥結,蝦子等調料,放滿清水後,置中火上燒沸,撇去浮沫,換小火燜兩小時左右,撈出雞,豬爪(作別菜用)。2、將湯倒入炒鍋中,燒沸,同時用清水將骨吊調攔成厚糊狀,徐徐倒入湯中,用手勺輕輕攪動,待湯微沸時,將炒鍋半邊挨近火,撇去浮沫,用細眼漏勺撈出骨吊,用手捏成圓餅形再放回湯內燒沸,撇去浮沫,撈清骨吊。此謂第一道吊湯方法;第二道用紅吊吊湯;第三道用白吊吊湯。方法均同第一道吊湯,但不再加姜蔥酒。雞湯經三次吊湯後,再用中火燒沸,加精鹽,撇去浮沫,或用濾器將湯濾清,即成鮮美清澈的清雞湯。3、取竹墊一隻,放入砂鍋內,將火腿放入,加紹酒10克及薑片、蔥結等調料,清水漫過腿肉,置中火上燒沸,移小火燜至七成熟取出。待冷後,用刀修齊四邊成長方形,並在肉麵上剞成邊長3釐米的正方格,肉皮一面淺劃成同樣花紋。4、火腿放燉盅內(皮朝下),加清水、紹酒10克,上籠蒸30分鐘,取出潷去湯水,換水復蒸一次後,再換清雞湯,復蒸兩次,直至火腿肉酥爛。同時,將冬菇、筍片用盤裝好,上籠蒸熟。5、從籠內取出火腿,皮朝上,裝入大湯碗內,上覆冬菇、筍竹,舀入燒沸的清雞湯即成。
"清湯火方"是揚州傳統菜餚,與蘇州傳統名菜"蜜汁火方"合稱"南北二方",以湯清味醇、火腿酥香而膾炙人口。其制湯方法能反映出揚州廚師高超的"吊湯"技藝。採用多種原料,經3次吊制,湯清見底,味鮮汁醇。火方則需選用金華火腿或如皋火腿的上腰峰部分。由於所制清湯鮮美,所選火方考究,此菜一直是揚州美食中的名撰。2.鴨包魚翅鴨包魚翅是江蘇揚州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揚州菜。湯鮮肉爛,味道醇厚。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其蛋白屬不完全蛋白,烹製時應與肉類、雞、鴨、蝦等共烹,以達到蛋白質的互補,又能賦味增鮮,能滋養、柔嫩皮膚。凡身體虛弱,患病初愈,體內有熱,時常上火的人,尤其是-些低燒、食少、口乾、大便乾燥和有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效。
老人、兒童常常陰虛,故應常吃點鴨肉為好。魚翅含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及抗凝成份,對心血管系統疾患有防治功效;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其蛋白屬不完全蛋白,烹製時應與肉類、雞、鴨、蝦等共烹,以達到蛋白質的互補,又能賦味增鮮,能滋養、柔嫩皮膚。
魚翅泡發:魚翅先入開水浸泡,再用刀刮去上面的沙子;同時修掉邊緣不規則的部分及毛邊。如翅較老,宜反覆泡、刮兩次,直到沙淨。將收拾乾淨的魚翅投入冷水鍋燒開,加少許鹼,沸後用文火煮一小時左右,用手掐得動時出鍋,然後換水漂洗一二次,除去鹼味即可。3.松鼠桂魚松鼠桂魚是江蘇蘇州地區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餚,在海內外久享盛譽。這道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讓人感興趣的還有聲。當炸好的猶如"松鼠"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滷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活像一隻真松鼠。
食材:鱖魚200克,料酒2克,松子10克,胡椒粉少許,番茄醬10克,植物油 500克,溼澱粉 40克 (實耗50克),食鹽適量,食醋 15克。
製作步驟:
1. 將鱖魚去鱗、鰓、鰭、內臟,去掉頭上的皮衣,洗淨,把魚頭斬下,攤開、拍扁。用刀把魚背部的魚骨切掉(不要把魚腹切破),在尾巴處留約1雨的脊骨。桂魚去骨後,皮朝下攤開,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達肉的4/5,不要切破魚皮,在尾巴處開一個口,將尾巴從刀口中拉出。2. 將魚身撒上食鹽、胡椒粉、料酒、溼澱粉(少許)塗勻。3. 炒鍋上火,燒熱後倒入植物油,油熱至七成,將桂魚蘸少許澱粉,放油鍋中炸數分鐘,再將魚頭蘸上澱粉,放入油鍋中炸,炸至呈金黃色撈出,將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擺在魚盤中,裝上魚頭。4. 將松子放在油鍋中,待熟後撈出,放小碗中。 5. 炒鍋中留少許油,放入少許清湯,加食鹽、糖、番茄醬、食醋,燒沸後,用溼澱粉勾芡,加入熱油少許推勻,出鍋澆在魚肉上,撒上松子即可。
鱖魚又叫鰲花魚、桂魚,屬於分類學中的脂科魚類。鰲花魚是"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
1.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 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2.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3.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