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歐洲史上有很多男爵,而中國歷史上卻很少

2020-12-10 騰訊網

我們在描寫歐洲的小說或者影視中,經常能看到男爵這個詞。在歐洲可以說爵位就是貴族的代表,比如著名的索爾茲伯裡女伯爵,德庫拉伯爵,都是當時的大貴族。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有威尼斯公爵,提修斯公爵等等。而中國古代同樣有著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組成,為什麼很少在作品中看到呢。

實際上,爵位制度在我國自古已有,只是因為西方的爵位也恰好分成了五級,所以就這麼翻譯了。在歐洲,這些爵位的意義和中國不一樣,擁有的權力也相差很大。簡單來說他們的爵位都是有封地而且世襲的,而且在各自的領地上有著極高的自治權。英國首相老威廉·皮特在演講中形容這些貴族的領地:「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

古代歐洲的爵位制度

爵位是歐洲封建君主國內分封貴族的等級制度。根據記載在中世紀就已經出現了爵位制度,近代很多歐洲國家也繼續沿用。古代歐洲的爵位高低一般通過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可以分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

公爵是貴族中的最高級,在拉丁文裡有統帥的意思。初期的公爵都是日耳曼或者羅馬的軍事首長,後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和中央集權集中,公爵開始作為國家的最高層部分。以英國為例,14世紀之前的公爵只有王室有資格被封,15世紀後才出現了少數非王室公爵。

侯爵是僅次於公爵的貴族階級,初期就相當於中國的藩侯。在查理曼帝國分裂後,侯爵成為了大領主的代稱。伴隨封建王權的加強,侯爵地位也跟著增加。直到14世紀後才確定侯爵地位在公和伯之間,在羅馬帝國時期,伯爵指的是皇帝的隨從,也有的在地方做官。

羅馬帝國崩潰後,伯爵也可以成為一個世襲的大領主。隨著封建等級制度完善,它的地位慢慢降低,最終作為侯爵之下子爵之上的第三階級。實際上伯爵是西方最早出現的爵位,13世紀之前一直是最高的等級。

公元八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冊封了第一位子爵,並在之後慢慢傳到了歐洲其他國家。一開始的子爵只是伯爵的副官,之後才作為封建等級的其中之一獨立存在。男爵是封建貴族中的底層,1387年查理二世冊封了當時第一位男爵後,它才成為正式的爵位。

這五個爵位都分為可繼承和不可繼承,世襲的貴族可以由自己的兒子繼任,終身貴族則不能傳給別人。歐洲歷史上,伯爵出現的最早,子爵出現最晚。有說法指出在公元九百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伯爵的稱呼,而直到1440年子爵才被確定。由於在很長的時間裡,男爵佔據了貴族中的大部分,因此也常常用男爵一詞來代表貴族。

古代中國的爵位制度

中國的爵位制度,從夏商時期開始,一直到中華民國時期結束。中間貫穿了三千多年,在不同的朝代也有著不同的改變。

先秦時期

《通典》記載,「自堯、舜以及夏朝,置五等爵」。

商朝分為三等,也就是公、侯、伯,最早的實物資料也出自商朝。周朝則是再次分成五等,都可以傳給後代並且擁有封地。

之後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相互兼併,國土越來越大,大多開始採用郡縣制。諸侯國們廢除了之前的等級制度,開始採用一些新的爵位,比如徹侯和君。這些等級權力相較之前變小了許多,但也都有不同大小的食邑,並且有的可以世襲。

秦漢時期

商鞅變法後,秦開始推行軍功制度,分二十等爵。人們只有通過戰場上的軍功才可以獲得爵位。其中徹侯和關內侯可以擁有自己的食邑,其他爵位則和普通官員一樣領取俸祿。

那時候的爵位雖然權力不一定很大,但是給了百姓一個明確的上升空間。秦國就是通過包括二十等爵在內的新法,國力逐漸變得強盛,最終統一了全國。

西漢初期沿用秦的爵位,另外還有專門的封王。開國封了幾位異姓王,在漢高祖時期將他們都除去後,為了確保家天下的穩定,防止地方叛亂,規定之後的王爵只能分給皇族。推恩令後,這些封的諸侯王只能在一個郡的範圍內,只有一部分經濟權力,從此失去了作亂的資本。

漢武帝時期,為了籌集軍費,曾經賣官賣爵,導致爵位水分太大,二十等爵已經沒有了權威。因此後來建立了十一級爵位制度,權力同樣不高並且允許購買,因此作用不大。

魏晉南北朝

曹操廢除了之前失去公信力的二十等爵、十一等爵。魏文帝黃初年間,將爵位分成九個等級,除五等爵增加了王、縣侯、鄉侯、關內侯。其中上三等有自己的封地和稅收,下六等則只有稅收,沒有封地。魏制中規定皇子封王,王的庶子封鄉公,公的庶子封亭伯。

西晉爵位又變成了十八級,包括開國郡公、開國侯等等。其中王只封給皇子,公侯伯子男專門分給宗室,制度與之前發生了很大改變。西晉封的諸侯王擁有獨立的軍政權力,鄉侯以下沒有封邑。

之後的南朝基本沒有變化,陳時增加了郡王爵、藩王爵。北魏初期實行五等,景明後實行十一等,允許功臣封王。北齊實行五等爵和封王,北周同樣是先實行五等爵,後改為十一等爵。

隋唐宋元

隋文帝時期設立九等爵位,隋煬帝時只保留了王、公、侯三等,將其他等級全部廢除。唐朝分成親王、國公、縣侯等等共計十等。大多數的爵位僅是虛職,只擁有食邑,沒有政治權力。只有小部分實封可以獲得封地的賦稅。

宋朝的爵位制度和唐基本相同,但是宋朝沒有世襲罔替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只能跟隨個人,身死即消。除此之外,宋朝的食邑相對前朝比較低。遼的制度與唐相同,金將爵位分為九等。

成吉思汗建國之後,政治制度比較粗糙,實行分封制度。蒙古人在中原劃佔領區,對中原經濟造成巨大傷害,之後不得不廢除分封,採取封爵。元朝爵位分八等十級,其中王只能封給蒙古貴族,親王和國王分給宗親。

明清時期

明朝初期繼承五等爵制,之後改成三等,廢除子、男,規定只有軍功才能封爵。明朝的三等爵位只有名號和俸祿,沒有食邑。王只能給皇族,並且世襲罔替,也有部分爵位名額專門給忠臣和前人福澤的。明朝除了爵位制度,還有四等鐵券起著類似作用。

清朝爵位分成宗室、功臣、外藩蒙古三種。其中宗室分為十四等二十級,並且分為功封、恩封、襲封、考封四種方式。功臣共分二十七等,有的世襲,有的只能個人。外藩蒙古分成十七等,主要是給蒙古等少數民族的。

兩種五等爵位制度的差別

歐洲的爵位其實就類似我國古代分封的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有著至高的權力,他們只需要在國王有困難的時候接受徵召。西方由於沒有科舉制度,階級固化,各個貴族之間幾乎都有一些血緣關係,所以可以看到幾個國家的爵位是通用的,甚至還有這個國家的貴族去別的國家當國王的現象。

而在中國,由於分封制早早廢除,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爵位更多只是作為一個稱號。秦漢、魏晉時期的爵位幾乎只有武人能憑藉軍功獲得。唐朝時期常常把爵位的分封作為拉攏臣子的手段。宋朝重文輕武,爵位泛濫,比如司馬光是公爵,王安石甚至封王,但是實際權力沒有多少。

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男爵非常多,大公爵大伯爵則只有幾個。相反中國高級爵位很多,開國功臣幾乎人手一份,而中等爵位卻不大常見。歐洲的爵位就代表了社會資源的分配,因此基本呈現金字塔型,男爵作為普通貴族的最高端,代表了貴族階級。中國的爵位則變成了榮譽,只封不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亞洲的爵位制度已經消散了,而歐洲的爵位制度沿用至今。除了爵位,它代表的等級制度也依然存在。今天的西方階級固化的現象依然嚴重,除了那些男爵、子爵,普通人依然在自己所處的等級下,按照所處的規則生活。

中國和歐洲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通過兩種五等爵位的比較,我們能看出封建制和中央集權的巨大差別。歐洲有大量男性群體,中國對這個群體完全不重視,這其實就是權力架構的不同導致的結果。這兩種制度沒有好壞的差別,都是符合當時時代背景而產生的。

相關焦點

  • 為何亞洲的黑人很少,而歐洲和美國卻很多呢?什麼原因?
    【千古浪】在當今世界上,除了南極和北極之外,其餘地方都已經有人類居住,無論是炎熱的撒哈拉地區,還是冰封萬裡,寒風刺骨的西伯利亞等地。在工具與高超智慧的幫助下,人類的生存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因此人員分布非常廣泛。
  • 中國幾乎沒有哪個朝代,歷史超過300年,為何日本和歐洲卻不一樣
    中國幾乎沒有哪個朝代,歷史超過300年,為何日本和歐洲卻不一樣中國歷史傳承久遠,經歷了很多的朝代,我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朝代能夠超過300年,為何日本和歐洲卻不一樣呢?裡面到底有什麼貓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歐洲歷史上,同樣有過重男輕女的思想,為何近代歐洲有很多女王?
    然而歐洲的很多國家,例如,西班牙和英國,都曾產生過許多著名的女王,像俄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更是號稱讓全歐洲匍匐在她的腳下,這些女王在重男輕女的歐洲,所產生的原因是複雜的。到了後世的奧地利的特蕾莎,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性和旁支在無子王位繼承上的分歧甚至戰爭貫穿了整個歐洲歷史。這其中基督教對婚姻和繼承人的態度,女性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這些都是女王產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將歐洲區別對待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法國這個傳統歐洲強國就從來沒有產生過什么女王。
  •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中國人卻很少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為何外國人很重視自己的血統,中國人卻很少提,難道血統不高貴?有一件才發生不久的事情,很值得回味。話說肖先生的鄰居劉某是一個特別愛吃狗肉的人,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得不說這個鄰居確實是在與愛狗人士對著幹。這嘴饞了之後,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肖先生本來是一個生意人,而且特別喜歡養狗,遇到一個愛吃狗肉的鄰居,這可謂是冤家路窄了。
  • 歐洲人來中國的疑惑:為什麼很多中國家庭都有?我們那都沒有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旅遊業的大火,更是讓很多人開始到處到世界去旅遊,去體驗其它國家的風土人情,其實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中國都是很神秘的,旅遊不僅讓中國人走出了國門,也讓很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遊玩學習,尤其是中國的美食,更是徵服了無數的外國吃貨。
  • 歐洲的夏天一點都不熱嗎?為何歐洲人的家中很少安裝空調?
    如今伴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基本上空調也都普及了,不過讓人想不到的一點則是,在歐洲,明明普遍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可是在歐洲卻鮮少有人家會安裝空調,在夏天,歐洲人都會吹風扇,難道歐洲的夏天一點都不熱嗎?歐洲的夏天多少度?
  • 歐洲歷史上的「中國熱」:歐洲宮廷充滿中國元素
    歐洲歷史上的「中國熱」:歐洲宮廷充滿中國元素 2015-01-21 10:07:56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紀前後,歐洲也盛行過模仿中國產品的熱潮。  仿造品註明「中國製造」  早在公元前1世紀時,中國很多產品就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歐洲,與當時歐洲落後的工藝技巧水平比擬,中國產品是真正的「巧奪天工」,無論是絲綢、瓷器、漆器和其他工藝品,都讓西方人大開眼界。
  • 為何中國的建築,很少有歐洲教堂那樣,高聳雲端的拉風建築呢?
    不管是在旅遊博主的照片裡,還是在歐洲電視、電影的鏡頭當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高聳入雲的尖頂建築,這些精美宏偉的石制建築,其高大迥異的風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這些在西方倍受推崇的建築,再回過頭來看看本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如故宮、頤和園、蘇州園林等。
  • 法國人為何很少來中國旅遊?
    很多隻知道中國遊客喜歡出國旅遊,卻不知道其實外國遊客,也是很喜歡來我們中國旅遊的,特別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特別是歐美遊客,經常來到我們中國這邊旅遊。因為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那時候我們這邊的物價比較低,所以他們來中國旅遊並沒有什麼經濟壓力!
  • 說男爵:周代男爵地位很低?除了許國還有哪些男爵國?
    西周有哪些侯爵國,這個史書和金文上有很多記載,無需多說;而甸爵國有哪些,目前文獻和金文上還幾乎一片空白,可能因西周以後畋獵在生產中的重要性降低而逐步消失。至於西周有哪些男爵國,絕大多數讀者僅知道一個許國,因此本篇筆者唐封葉就來試著簡單介紹一下文獻和金文中出現過的周代男爵國,以及男爵國在西周時期的地位。
  • 鬼舞辻身上有很多JOJO元素,臨死前化身齊貝林男爵
    在鬼舞辻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的JOJO元素,包括四大BOSS和齊貝林男爵。因為鱷魚老師也是JO廚之一,所以致敬JOJO並無不妥。鬼舞辻一生都在尋找目標,臨死前才大徹大悟,化身齊貝林男爵,把最後的力量傳承給了炭治郎。
  • 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為何很少修建高樓大廈?原來是這幾個原因
    眾所周知,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無論在經濟水平、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在歐洲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地方,卻很少有象徵繁榮的高層建築,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畢竟,像美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這樣的國家有很多高層建築。
  • 蒙古國在中國發展中為何很少被提起?和過往歷史有不小的關係
    蒙古國在中國發展中為何很少被提起?和過往歷史有不小的關係中國有塊地叫內蒙古,而它的北方就是一個很少被中國人所提起的國家——蒙古國。蒙古國其實在歷史上和中國還是有不小的淵源的,但是因為一些近代的歷史原因,蒙古國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好,即便只是鄰國。蒙古實質上是前蘇聯的附庸國,這限制著蒙古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沙皇俄國也好,後來的蘇聯也罷,現在的俄羅斯聯邦也好,俄羅斯人對於領土的貪婪始終沒有變。在大清,沙皇俄國對於我國的新疆和外蒙地區就一直垂涎三尺。
  • 為何很多中國人選擇去日本旅遊,而日本人卻很少來中國旅遊呢?
    文/仗劍走天涯 為何很多中國人選擇去日本旅遊,而日本人卻很少來中國旅遊呢? 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態勢非常好的,所以中國人也在這種前提之下,紛紛的去國外旅遊了,日本就是中國人選擇出國旅遊的選擇之一。
  • 在中國有很多騎電動車的人,但在日本卻很少見到,為何?
    如今發達國家成了倡導世界環保主義的積極分子,每年他們對中國都指指點點。他們會覺得中國的高速發展是當今世界環境遭受破壞的最主要的原因,但他們居然不知道他們成為發達國家也是因為在過去用同樣的方式。中國一直對環境破壞嚴重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了節約資源和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我國在環保方面也是進行非常高度的一個重視,不但為了保護環境,設立法律條規。
  • 發達的歐洲國家,為何很少建高樓大廈?原來是這幾個原因
    近幾年中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人均GDP比不上發達國家,但這幾年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和變化,也讓世界上其他國家刮目相看。除此之外中國的各個城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則是身邊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每個城市都有標誌性的現代化建築。
  • 歐洲最低調的世界一線城市,身為歐洲首都,卻很少有中國遊客知道
    歐洲最低調的世界一線城市,身為歐洲首都,卻很少有中國遊客知道說到中國的一線城市,那我們肯定會想到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廣州,而說到外國的一線城市,我們也是可以說出幾個來的,像是倫敦、巴黎等這些地方,可是中國遊客境外遊的打卡聖地,但如果說到布魯塞爾,相信很多的人並不知道這是哪裡,也沒有聽說過
  • 為何中國古代的士兵普遍穿薄甲,而古代歐洲兵為何大多著厚甲?
    為何中國古代士兵普遍著薄甲?我以前曾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清朝時期,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已經給士兵配上了板甲,為何我堂堂大清,大多數士兵卻依然穿著薄甲,穿著布甲,這是為什麼?十五世紀的歐洲,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出現了共和國,而中國在十五世紀還是封建社會,還是家天下,還是王朝專政,這樣的政權,社會的剝削肯定是更嚴重的,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的權利也更難保證,因此作者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是全部嗎?我覺得另有原因。
  • 中國人想不通,為什麼歐洲國家這麼發達,卻很少能看到高樓大廈?
    中國人想不通,為什麼歐洲國家這麼發達,卻很少能看到高樓大廈?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歐洲的一些國家旅行。大家都知道歐洲有很多的發達國家,像英國、法國、德國等都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旅遊資源都是非常豐富,加上當地獨特的歐式建築,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旅遊。
  • 歐洲被遺忘的發達國家,擁有1240年歷史,人均GDP一萬多美元
    歐洲被遺忘的發達國家,擁有1240年歷史,人均GDP一萬多美元歐洲作為世界八大文明之一在世界人類發展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航路沒有開闢之前世界上的各個板塊兒都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鮮少有其他文明的打擾使得西方文明純粹而又真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正確反映歐洲大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