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2020-12-13 騰訊網

牛奶是傳統快消品,在快消品這個市場上,從來是只有第一第二吃肉,行業小玩家湯都喝不上。比如啤酒,經過了一輪一輪的收購兼併,國內只剩下百威、華潤和青島,大部分被兼併的中小玩家連牌子都沒剩下。

雖然大家都知道,高溫殺菌的利樂奶難喝、保久乳(臺灣叫法的利樂)不香不鮮,光明的「紙房子」好喝。

但常溫奶無敵的優勢就是皮實又便宜。

6 個月的保質期 4 個月以上的貨架期,不會有多少報廢。

常溫運輸保存,不需要冷鏈車

成本低售價低,每盒只要 2 塊錢。

這些特性非常適合我國當前粗糙的供應鏈,全國絕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之低,根本容不下保質期 7-21 天的低溫奶。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廣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國性的廣告。最近五年的電視節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兩家公司堪稱廣告王。

酸酸乳、金典、特侖蘇、純甄、安慕希、穀粒多、舒化奶,哪個沒有冠名過?還會投更大規模的奧運會和世界盃廣告。

因為蒙牛伊利的市場大,他們把錢砸貼片廣告還收得回來。這種全國乃至全球規模的廣告,光明很難投的。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這種廣告語只有蒙牛 / 伊利 / 新希望可以說,光明的低溫奶只能在華東喝喝。

把所有的渠道鋪滿,再大手筆的投廣告,就是快消公司的常規玩法。這種投放,不科學不精準也不分眾,但十分有效。廣告打的出去,利潤收得回來。

包括光明自己破局的爆款產品,也是一支常溫產品——「莫斯利安」。

2012 年光明推出莫斯利安向全國鋪貨,這是國內首款常溫酸奶,非常受歡迎,也是當年的超級爆款。次年光明財報就反映出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大幅增長。

莫斯利安一個單品年銷售額突破 10 億,三年後,2015 年莫斯利安銷售超過 50 億。當時一直有說法莫斯利安要做成一支百億單品。

但是蒙牛伊利來了,帶著同樣的常溫酸奶純甄和安慕希來了。

後面的故事就很簡單了,蒙牛和伊利在他們最擅長的戰場擊敗了光明。常溫酸奶裡面的百億單品是安慕希,莫斯裡安變成了行業第三。

之前光明財報不好看,大家紛紛都說要救救光明,很大原因也是因為莫斯利安這款產品的衰退。

光明本來還是有兩個很好的出路。其一出路是做高端奶。

可這麼多年實際上也就只有「光明優倍」品牌還可以,更高端的「光明致優」既沒有品牌優勢,口感優勢也不夠明顯,恐怕一些外省市的朋友都沒有見過致優。

也沒有認真去做餐飲渠道。餐飲渠道其實是很認高端產品並且願意付出高價的,因為他們要做出「你在家做不出來的味道」,比如「一點點」奶茶就是味全最大的採購商之一。

但光明並沒有把餐飲渠道做好,現在高端咖啡館、高端奶茶店用的鮮牛奶,都是「朝日綠源」「明治」「味全」,或者就是澳奶。有少量一些用優倍,可我從來沒見過使用致優的。

還有個出路是做本地零售渠道商,因為牛奶的配送鏈路要求時效性和冷鏈,要求非常高,把這部分復用起來效果會很好。

光明也確實做了,但做得都不好。

比如「光明裡」便利店,缺乏店鋪開發能力也缺乏自有產品開發能力,店數很少目前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在上海便利店競爭極為激烈,便利店本來就是一個艱難的業務。

後來光明又做了 o2o 項目「光明菜園」,水果蔬菜的品質都極好,當然也是做一單虧一單。虧損是生鮮 o2o 行業普遍情況,但是光明不敢像每日優鮮一樣去燒錢拼估值。後來業務也無疾而終了。

其他的有時也能看到光明做的無人售貨機,最近也聽說光明要把所有的奶站做改造。光明也在很努力的探索出路吧。

差點忘了,乳製品還有一塊業務就是冰品,這個渠道會用很多奶。很多人對光明的感情也來自於冰激凌,鮮奶冰磚又便宜又好吃,之前也有過網友求光明漲價的新聞。

但仔細一想,光明冰品已經很多年沒有過有存在感新產品了,我印象裡至少十年裡沒有看見過光明冰品打過任何廣告。它們只是靜靜的躺在零售商的冰櫃裡,等待著別人的購買。

而蒙牛伊利的巧樂滋、隨變、甄稀、綠色心情,都是有自己專屬冰櫃,是可以直接和雀巢和路雪競爭的。(嘆口氣,明明可以做得很好)

結個尾吧。

但如果不進行大的改變,我認為光明未來大概率會退到一個地區性乳業品牌。

不過低溫奶還有一定的區域效應,光明的品牌會長久的生存在華東市場上,就像三元牛奶在北京一樣。

光明曾經是乳業第一股,光明也曾經創造了無數經典好產品,到現在光明的品質仍然在我心中是最佳的。

但如果你有注意,你會發現「先農村後城市,農村包圍城市;先低端再高端,低端支撐高端」的經營戰略在中國屢試不爽。

OPPO 是例子、美團是例子、 伊利蒙牛也是例子。

很多結局都是在一開始就寫好了的,其中再努力也很難改變這個結局。光明的產品從來沒有輸,光明只是輸在了當初選擇發展低溫奶的戰略上,輸在了一開始就做品質的路子上。

有點唏噓。來源:知乎

相關焦點

  • 光明牛奶武漢提價 伊利蒙牛三元暫沒動靜
    今年下半年陷入多重質量門的光明乳業近日在武漢提價,涉及多款鮮奶和酸奶製品。對此,昨天伊利、蒙牛、三元均表示暫時沒有提價動作。  部分產品武漢提價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武漢當地多款光明乳業生產的鮮奶和酸奶產品紛紛提價,其中460ml的優倍牛奶從6.6元漲至7.8元,460ml的光明鮮奶屋牛奶從5.8元漲至6.6元。以此推算,光明此次零售價提價幅度高達18%。
  • 國產牛奶不如進口牛奶?看看蒙牛伊利的蛋白質含量就知道了!
    七月初,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自媒體文章在全網引起軒然大波,同時也讓消費者對國產牛奶產生了質疑。但國產牛奶真的就不好嗎?其實只要我們冷靜下來去查詢國產牛奶品牌的一些參數指標,我們會發現國產牛奶真沒那麼差,國產牛奶在關鍵環節的營養指標上,沒有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很多指標還優於歐美國家的指標。
  • 伊利、蒙牛、光明、旺仔牛奶……都開起了線下實體店
    04 南小貝蒙牛第一家線下實體飲品店牛奶飲品與茶飲店本是同根生,一個屬於零售業,一個屬於餐飲業,如今餐飲與零售的界限逐漸被打破,許多牛奶品牌也開始打起了茶飲的主意,南小貝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大多數乳業走向線下開始會先採用聯名、快閃、或蹭大品牌開店中店的形式,而像蒙牛這樣以直營形式跨界尚屬少見,南小貝也幾乎沒有宣傳推廣。值得一提的是,南小貝的地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隔壁就是瑞幸。能不能留住因獵奇而來排隊的消費者,是否能持久經營,筆者打一個問號。
  • 為什麼伊利牛奶和蒙牛牛奶味道會有差別呢?看完算是漲見識了
    為什麼伊利牛奶和蒙牛牛奶味道會有差別?看完算是漲見識了每家的產品雖然名字一樣,都是牛奶,味道不一樣,有人就尋思,是不是哪家的摻和啥東西了?先不說伊利和蒙牛的差別,就說說伊利自己家的產品,金典牛奶和純牛奶的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牛都是伊利的牛,為什麼產出來的東西不是一個味呢?金典就是逼格高,對牛的管理把控更嚴格一些,吃的飼料必須是非轉基因草料,玉米的生長過程是不可以用化肥的,牛生病了也不會打抗生素,營養價值比普通的牛奶高出10%。從這幾點就看出牛奶為什麼味道不一樣了吧。
  • 非常花錢的牛奶公司——伊利股份
    ,因為低溫奶營養比常溫奶高但由於低溫奶低溫奶區域龍頭比全國龍頭有優勢,並且競爭強,我不知道誰最後能活下去目前低溫奶蒙牛做的比伊利好整體兩個巨頭液態奶市佔率是55%常識看,新的牛奶公司成立,需要鋪天蓋地的宣傳,而且我們也不敢買沒聽過牌子的牛奶
  • 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伊利限定新品、光明優焙……乳企紛紛發力...
    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伊利限定新品、光明優焙……乳企紛紛發力烘焙麵包領域2020/9/17 16:22:3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近來,乳業三巨頭伊利、蒙牛、光明紛紛瞄準了烘焙行業:伊利聯手六大品牌推出了蛋糕等產品;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打造新的短保烘焙供應鏈模式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文/Kinki來源/熔財經談及中國牛奶,兩家乳業品牌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均從90年代開始起家,兩者「相愛相殺」20餘年,如今都已是千億市值的企業了。目前,中國常溫奶市場當中,「蒙伊」兩企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45%之多,其餘46%是各區域的地產奶品牌,剩下的10%,由光明、君樂寶和新希望三家乳業集團瓜分。
  • 營收比伊利少一個蒙牛 光明乳業中報業績下滑 莫斯利安商標敗訴
    截至9月10日,光明乳業的收盤價為17.50元/股,股價下跌的趨勢愈發明顯。 光明比伊利少了一個蒙牛 縱觀上半年乳企營收表現,上半年伊利股份(600887.SH)實現營收473.44億元,蒙牛乳業(02319.HK)錄得收入375.33億元,而光明乳業則實現營收121.46億元。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
  • 消費- 伊利好還是蒙牛好買牛奶要選擇哪一個牌子好
    相信喜歡喝牛奶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國內市場上,伊利跟蒙牛這兩個品牌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的,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應該都曾有過關於伊利好還是蒙牛好的疑問吧。尤其是那些更加注重健康的人來說,更會執著於伊利好還是蒙牛好這樣的問題了,今天就一起來說說伊利好還是蒙牛好,看看究竟買哪一個牌子的牛奶是比較好的。
  • 千萬別扔了,伊利、蒙牛等任意品牌牛奶紙盒都可換光明牛奶!這可是...
    來源:胡說有理這可是全行業第一家,你喝的任意品牌牛奶紙盒,集齊10個達到回收標準後,就可以兌換一盒光明高端鮮奶。6月15日,光明乳業牛奶紙盒回收綠色大行動在江蘇全省13個地級市,濟南市、杭州市等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全面啟動,與全國人民攜手為綠色光明未來一起行動。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這是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對2020年上半年乳製品行業的總結。買買買的主力軍之一是伊利蒙牛兩大乳製品公司。 今年7月底,蒙牛以3.9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5億元)收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新股,合計持股17.8%的蒙牛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中國聖牧的董事長邵根夥。 一周之後,中國最大的乳製品公司伊利也宣布了新的上遊投資。
  • 中國乳業真正的壟斷者:伊利蒙牛為它「打工」,1盒奶攫取75%利潤
    說起利樂,大多人覺得陌生,但是它的客戶確是家喻戶曉,比如伊利、蒙牛、光明、旺旺等知名品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乳業的發展,中國人均牛奶消費近40公斤,雖然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對於20年前人均年消費不足一公斤的中國來說,這已經是巨大的飛躍了。
  • 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雀巢,達能,貝因美,恆天然,新乳業……本周...
    昌吉市與新疆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1日,蒙牛集團旗下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蒙牛乳業有限公司考察團來到昌吉市,考察調研奶業產業發展情況,並就相關合作事宜進行對接洽談。
  • 2017年中國酸奶品牌排行榜:蒙牛、伊利最受大眾喜愛
    據數據統計, 從品牌力指數檢測情況來看我國酸奶行業中蒙牛、伊利和光明品牌的酸奶分別以519.1、512.4和414.4的品牌力指數成為最熱銷的三大品牌酸奶。總體來看,蒙牛和伊利品牌的認知度比較高。2017年度中國酸奶品牌排行榜具體排名如下: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原標題: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貝因美漸落下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隨著最後一家乳企光明乳業半年報的亮相,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上市乳企的上半年成績單出齊。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孫伊萍來到蒙牛之際,正是蒙牛喪失乳業老大地位之時。資料顯示,2007-2010年,蒙牛一直領先於伊利,是中國乳業的「帶頭大哥」。2011年,蒙牛則以0.5億元之差,惜敗於伊利。2012年孫伊萍上任第一年,蒙牛交出了361億元的成績單,與伊利的420億元,相差近60億。
  • 曾一年營收200多億,今被蒙牛、伊利碾壓
    而在牛奶行業,曾經風靡一時的「光明」,現如今已經「跌落神壇」了,市場份額已經營收均被蒙牛、伊利碾壓,那麼,本是國內一線大牌的「光明」是如何衰落的呢?其實,光明成立了1950年,截止到目前,已經在國內市場生存了70年了,起初,光明僅僅只是一家牧場,但憑藉自身的優勢,很快就成為了國內乳業的第一股。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02-巨頭的困境與區域乳企的優勢 如今,低溫奶品牌中的前三分別是光明、三元和新希望,為什麼伊利、蒙牛這兩個乳品巨頭沒能上榜?
  • 2014年10大牛奶品牌排名 伊利金典位列第一
    牛奶是目前為止最具營養的飲品之一,也是中國人早餐最喜歡的飲品。那麼,現在都有哪些好的牛奶品牌?什麼牌子的牛奶好?  1、金典SATINE(伊利集團高端品牌,國內健康生態有機乳品市場領導者,中國十大牛奶第一品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特侖蘇(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民族品牌,蒙牛乳業有限公司)  3、伊利(中國馳名商標,北京2008年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4、蒙牛(中國馳名商標,
  • 蒙牛伊利三元終端漲價
    宋亮認為,年內原奶價格將會突破3.8-4元/公斤。  作為應對,國內多數乳品企業均紛紛提價應對。蒙牛部分產品提價幅度在4.9%,光明、伊利等中低產品也做了提價。  奶荒再來襲  這次奶荒主要原因是由於夏季高溫、奶牛淘汰率增高、乳牛存欄量不足  在國內正在大力整合乳業和奶粉行業之際,「奶荒」加重行業整合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