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一年一度的臺灣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追思慰靈大會在臺北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
今年的秋祭以「不忘初心 改造社會 砥礪前進;國家統一 民族復興 勝利在望」為主題,前來參加者有白色恐怖死難者的家人、白色恐怖的倖存者和各界代表。
「歷史能看多深,未來才能走多遠。」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林燿呈致辭說,今天我們一起在馬場町緬懷先輩們的犧牲奉獻,要繼承他們的精神,追求他們的理想,放開視野與格局,為實現兩岸人民共同的美好願景而奮鬥。
△林耀呈帶領各分會會長,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一同向犧牲烈士行三鞠躬禮悼念。
上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籠罩寶島,許多懷抱愛鄉愛國情懷和改造社會理想的兩岸進步人士被當時臺灣的獨裁統治者逮捕,他們慷慨赴義,魂斷馬場町刑場,後被草草掩埋在臺北六張犁的荒山中,犧牲時大都正值青壯年。
可以說,他們是臺灣反共戒嚴體制的犧牲者,也是國共內戰、國際冷戰與兩岸對抗的歷史見證者, 更是終生追求兩岸統一的行動者、愛國者。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上臺高唱《青春戰鬥曲》併合影,照片中許多受難人都已高齡。
據舉辦秋祭的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介紹,該團體經多年尋找,1993年終於在六張犁發現4個棄葬區,之後連年持續在馬場町公園舉辦秋祭。通過秋祭致敬他們用不屈的青春熱血染紅的旗幟,弘揚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要呼籲堅決反對「臺獨」,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實現包含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89歲的王錦松發言,1953年他因追求社會主義信仰加入地下黨被捕,遭判處15年有期徒刑。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代表王錦松致辭表示,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愛國志業後繼有人,中華民族正在邁向偉大復興,臺灣同胞不會缺席。
△犧牲烈士家屬代表陳甲。
在白色恐怖中犧牲的陳見烈士之子陳甲致辭時說:「每年秋祭,我都從高雄來臺北參加,每次看到現場掛出的寫有『民族統一』『走向富強』的對聯,都會對當年包括我父親在內的犧牲者與受難前輩一生堅持的理想而感動不已。」他希望兩岸中華兒女共同繼承先賢先烈的精神,攜起手來,為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奮鬥。
主辦方呼籲,民進黨當局不要成為美國「挾臺抗中」的棋子,讓臺灣陷入經濟困局、滑向戰爭邊緣。
由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參與籌組創黨的臺灣勞動黨在秋祭典禮上呼籲:「反萊豬、護藻礁、拒當美霸權反華工具。」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發來祭文,其中寫道:「兩岸休戚與共,臺灣之明天必融匯於民族之明天方光明燦爛,臺灣之人民亦必擁依於祖國之懷抱才得真正幸福尊嚴!」
秋祭儀式上,全體與會者在烈士紀念碑前肅立、默哀、獻花、行三鞠躬禮,並獻唱了《安息歌》《青春戰鬥曲》等歌曲寄託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