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長城」被發現,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為何現在才發現?

2020-12-16 騰訊網

長城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國古代建造出來的防禦軍事系統,能夠把外族人隔離在國土在外,在受到襲擊的時候也能及時燃起烽火,給國家和人民報信。在宇宙中也有「長城」,它指的是用宇宙中的星體、氣體和星塵圍成的一個巨大的空洞,宇宙中最大的長城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跨度高達100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在地球附近還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城。

這個長城被科學家命名為「南極長城」,因為它處在地球最南端附近,距離也很近,只有5億光年,這是人類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宇宙超結構天體了,它的長度是14億光年,由上萬個星系和星塵組成。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每個星系不都是獨立存在的嗎?為什麼還能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長城」?其實不然,宇宙中的物質分布雖然有一定的隨機性,但是因為引力,天體和天體之間還是有像是蜘蛛網一樣的細小的互相作用的,大的天體吸引較小的天體,然後以此類推,直到周圍再沒有能受到引力作用的物質,它們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巨大的天體結構,科學家覺得它很像我們地球上一段一段築起來的長城,為了讓人能更形象的理解它們的關係,所以就取名叫「長城」。

我們的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最遠的距離是130億光年以外的星系,那區區5億光年以外的天體結構為什麼以前沒發現,現在才看到呢?而且它這麼大,難道它是突然出現的?這當然不是,主要是我們的觀測技術還是有限,只能觀測到一些有較大亮度的天體結構,而那些被更亮的恆星和黑暗的氣體遮蓋住的天體結構我們還是沒辦法觀測到的,之所以發現了這個星系,不是看見的,而是推算出來的。

我們雖然看不見這些天體結構,但是可以通過紅移和藍移現象計算出一定的宇宙背景下星系運動造成的引力,科學家在計算的時候發現我們周圍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還被另外一個更大的天體結構的引力影響著,科學家通過觀察大量的星系運動,再慢慢排除我們已知的天體物質,最後就得出了這個天體結構的位置和大小,大家常說為什麼我們明明只觀測到了130億光年的位置,卻說宇宙中可觀測的直徑是920億光年,都是這麼一點一點算出來的。

研究這些巨大天體結構之間的引力對於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有很積極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這些引力,慢慢知道引力是如何影響宇宙的膨脹的,可能還能知道宇宙會以何種方式膨脹下去。

相關焦點

  • 「南極牆」被發現,遮擋住地球外面的宇宙,我們為何會被「囚禁」
    研究人員研究宇宙的3D地圖,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該結構是一堵巨大的牆,綿延14億光年,包含了數十萬個星系。它被稱為南極牆,一直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科學家們說,它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是因為它的大部分位於5億光年之外,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面。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南極牆」,跨越14億光年!
    來源:新浪科技「南極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正如它的命名,它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觀測視線中,直到前不久才證實它的大部分位於銀河系後方5億光年的位置。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壯觀的宇宙三維地圖揭曉了迄今發現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南極牆」,跨越14億光年,包含著數萬個星系。「南極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正如它的命名,它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觀測視線中,直到前不久才證實它的大部分位於銀河系後方5億光年的位置。
  • 距離地球六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真的有地外生命存在嗎?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同樣圍繞著恆星運轉的行星,並把它命名為Proxima Centarui 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僅僅4光年,雖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但很多科學家仍然確信這顆星球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 天文學家發現了「南極牆」,這是一個綿延14億光年的巨大結構
    壯觀的宇宙三維地圖展示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一堵幾乎不可思議的「牆」,這堵牆橫跨14億光年的距離,包含了成千上萬個星系。這個被稱為「南極牆」(The South Pole Wall)的宇宙結構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中,直到現在才被發現。因為,它的大部分都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面5億光年之外。
  • 銀河系後面發現了巨大的宇宙南極牆,我們是被包圍住了嗎
    科學家最新製造的宇宙三維地圖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宇宙結構,它橫跨14億光年,是一個壯觀的、不可思議的牆,其中包含了成千上萬個星系。這個牆被稱為「南極牆」,在過去的時間裡,它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中,直到現在才被發現,因為它的大部分結構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5億光年之外。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移民太空或不是夢,在距離地球的90光年處,發現宜居新星球!
    移民太空或不是夢,在距離地球的90光年處,發現宜居新星球!人類發現新「地球」從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後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人類遲遲不能飛出太陽系,仿佛一切被其他事物限制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找到其他幾顆適宜生存的星球,不過都被宇宙中光速和空間所限制,根本無法進行星際移民,這讓很多科學家比較沮喪,難道真的沒有一顆星球和地球的距離比較近嗎?
  • 「南極牆」被發現,它的另一面是什麼?人類一直身處「實驗室」?
    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像是一部電視劇,現在僅僅只有一集便已經「卡住」了,剛進入宇宙內被各種空間速度困擾,伴隨而來的是地外生命的理論,按道理說宇宙之大,不可能僅僅只有人類文明,一定會存在其它文明,霍金老先生曾經說過人類不能過於向宇宙內發射信號,這導致人類在探索的過程中更加謹慎。目前宇宙已觀測的空間是960億光年,它仍在不斷擴張,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最終會去到那裡。
  • 「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僅六光年,能否成為人類未來的移居地?
    「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僅六光年,能否成為人類未來的移居地?但是在近期有媒體曾經說出一個消息,那就是科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六光年具有一顆超級地球,這一顆超級地球,它的質量有可能達到了地球的三倍,而他地表的溫度可能達到零下150℃左右,而且它的地下非常有可能存在液態水,所以就可以判斷出在這顆超級地球上面,非常有可能具有生命的存在。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流浪行星 距地球80光年/圖
    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據鳳凰網報導,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 距地120億光年,「第二銀河系」被發現,科學家卻因此感到困惑
    多年來,伴隨著天文觀測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越來越多,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據報導,日前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科學家們,利用智利境內強大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20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第二銀河系」,不過這個星系卻讓科學家們紛紛困惑不已。
  • 宇宙不尋常區域被發現,5億光年的巨大空洞是什麼?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科學家在宇宙內發現一個巨大虛空,寬度達到5億光年,星係數量遠低於相關理論想定。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天文學家喬治·貝克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我們在宇宙內發現的最不尋常的區域。」橙色區域為星系,深藍色為「虛空」正常情況下,每立方米地球空氣擁有大約25乘1000的8次方個分子,足以填滿我們的肺,讓我們保持正常的身體機能。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公轉速度加快7千米,距離黑洞只有25000光年
    最近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速度加快了7千米/秒,距離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僅有約25800光年,額,莫恐慌哦,不是說你即將升仙了啊,是基於新觀測數據建立的更好銀河系模型的結果,這些數據裡面包括一些日本射電天文學項目Vera的天體目錄。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看得更遠,能夠看到地球之外一部分天體的真面目,這個時候,我們終於明白原來地球之外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如何走出地球,這個飛天的夢想也很快被我們實現了。當我們走出地球的那一刻,才真正看到了浩瀚的宇宙,在宇宙面前,地球渺小如一粒塵埃。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其中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報導。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超級地球的確非常有誘惑力,因為它們不僅暗示著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孕育系外生命,也可以當作人類的下一站,為我們衝出太陽系提供契機。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
  • 「南極牆」被發現,它另一面究竟是啥?人類一直身處「實驗室」?
    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宇宙的奧秘,「南極牆」被發現,它另一面究竟是啥?人類一直身處「實驗室」?在我們銀河系內,可能存在6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推算出,在我們銀河系內,可能至少存在36個類似我們人類這樣的外星文明,當然這也只是猜測。據了解,天文學家們早就注意到,星系並不是隨機地散布在整個宇宙中,而是在所謂的宇宙網中聚集在一起。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在天文學中,天體(如恆星和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大。舉個例子,地球和它最近的衛星,月亮之間的距離約有385 000公裡。而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裡,我們和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40萬億公裡。通過年復一年地積累數據,他發現,當地球靠近木星時,測量出的時間較短,而當地球遠離木星時,時間較長。1675年,法國天文學家讓·多米尼克·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提出,這種差異是由於光從木星到達地球需要一定時間造成的。然而,他很快改變了主意,放棄了這個假設。而奧勒從這個假設下手,並估計出光需要22分鐘來走過地心軌道的直徑(我們現在知道,準確的值是約16分40秒)。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磷」的發現揭開地球生命的起源,或來自數十億光年外
    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地球生命到底來自哪裡,是小行星撞擊還是地球自然循環的產物,眾說紛紜,難有統一的答案。但一項新的研究稱,我們今天之所以在這裡是因為磷,這是一種對人類DNA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在大約40億年前來到地球。
  • 南極大陸發現月球碎片,地球曾經有四個月亮?
    美麗的南極大陸是地球最後一片「淨土」,月球是陪伴地球數億年的衛星。二者似乎是兩個平行世界不會有交集,但是南極大陸發現月球碎片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