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無人便利店都已經跌落風口,日本羅森怎麼才剛開始

2020-12-14 騰訊網

相比之下,零售基礎設施薄弱,便利店市場遠遠未飽和的中國。便利店是一個經營範圍廣、客單價低、管理成本很高的商業體,創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問題。

便利店文化最為盛行的日本,總算颳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潮。

2月18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Lawson)在日本川崎市開設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這家便利店將於2月26日開始試營業,顧客下載app、選購商品後就可以直接離店,商品會自動通過app裡綁定的信用卡結算。

圖片來源:環球網

要知道早在四年前,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的藍圖就公布於眾了,而在三年前,Amazon Go的中國學徒也掀起過一陣無人風潮。作為日本便利店三大巨頭之一的羅森,直到2020才開出真正的無人零售門店,為什麼如此姍姍來遲?此前它又做過怎樣的探索?

零售越發達,創新成本可能就越高

一個不難想到的解釋是,由於日本的便利店體系過於發達,數位化水平較低,整體創新和替代成本就更高昂。「在一些便利店,保質期只有1天的鮮食到晚上打折,需要手動貼標籤,去收銀臺人工手動按下『20%-』的按鈕。」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留學生告訴36氪。

事實上,2018年,羅森就曾在東京的三家店鋪推出自助掃碼結算服務,進行收銀無人化試驗。2019年,羅森聯合松下電器,採用RFID技術進行自助收銀。商品貼上了電子標籤後,智能購物籃可識別價錢,顧客可自助結帳。2020年,羅森又試水了Amazon Go的無人零售方案。

頻繁的無人售貨嘗試背後,是人口紅利衰減、勞動力短缺的壓力。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今年1至7月出生人數同比減少5.9%,為30年來最大降幅。而日本的勞動力短缺更是由來已久——2018年10月,日本PERSOL綜合研究所和中央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3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或將達到644萬。

人力短缺導致人工費用水漲船高,日本便利店行業開始縮短營業時長、調整24小時營業制度。2019年3月,7-Eleven首先開始在十家直營店中進行縮短營業時間的首次嘗試,並逐步將其制度化。而到了10月,全家和羅森也開始加入:據共同社報導,截止2019年10月,全家有632個店鋪、羅森有98家店鋪實施短時營業。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羅森2019年計劃關掉約700家門店。羅森社長竹增貞信也曾對媒體表示,為保證24小時營業,羅森將加大在數位化改造和自助支付上的投入。

具體而言,線下無人售貨方案可分為四類:自助掃碼結算(Scan and GO),自助收銀機,RFID和買了就走(Just Walk out)。

圖片來源:36氪整理

前兩者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也很好理解。但這兩種模式的推廣,非常依賴於消費者的自覺。否則,節省的人力成本很容易被盜損拉平,甚至後損失更大。由於盜損率過高、結帳效率低等原因,沃爾瑪的「Scan & Go」於2018年4月宣告失敗。

7-Eleven也曾嘗試過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App 7Pay,可惜僅僅3個月就宣告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二維碼推廣難度大。這是因為在日本,無現金支付方案有信用卡、交通IC卡(Suica、ICOCA等等)、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這四種,而前三種已經相當普及。不僅是7-Eleven的7 Pay不成功,全家和羅森的Fami Pay和Lawson Pay的使用體驗也不佳。

RFID就有些技術含量了。RFID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縮寫,通俗來講,就是給商品貼上電子標籤,智能購物車可以自動識別價格。2019年,羅森也曾與松下電器一起嘗試這一方案,但成本較高,難以大規模推行。據36氪了解,一個電子標籤的成本在0.5元左右,如果超市大部分商品單價在10元左右,光是標籤成本就高達5%,更不用說智能購物籃等設備。

圖片來源:網絡

而羅森此次嘗試的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的「買了就走」方案,則是通過攝像頭、紅外或重力感應器來判斷顧客的購買行為。但它的成本依然不菲,且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商品的包裝必須完整,感應器才能判斷購買行為,而散裝商品,如蔬果、穀物、麵包烘焙等等,還難以適用。

零售巨頭亞馬遜的全力以赴,讓這種方案看起來最有複製潛力。到2019年年中時,美國共有10家Amazon go,分布在西雅圖、舊金山等大城市。亞馬遜也宣布,計劃在 2021 年在全球開設超過 3000 家Amazon go。這可能也是羅森選擇這一方案的原因。

不過,羅森首家無人售貨商店的進店說明中也強調,「將不需要的商品放回原處,不要和其他客人傳遞商品」。這說明在現有技術下,它的良好運轉離不開顧客的配合,甚至顧客也要參與到維護的過程中,大範圍推行可能還為時尚早。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新零售彎道超車?

相比之下,零售基礎設施薄弱,便利店市場遠遠未飽和的中國,似乎給了「新零售」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此前國內諸多「無人零售」實驗,都算不上成功。早在2017年,無人零售就曾站上風口。無人貨架、無人便利櫃、無人超市三種形態遍地開花,彼時猩便利、繽果盒子等創業公司風光無兩,每日優鮮、京東、蘇寧、順豐等大手筆玩家也紛紛入場。

據界面新聞報導,僅2017年,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超市累計落地200家,該賽道累計融資超40億人民幣。

然而僅僅不到兩年,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2018年初,GOGO小超停止運營;5月,猩便利裁掉60%BD人員;7月,鄰家便利關閉北京的160餘家無人超市。

很顯然,簡單粗暴地追求「無人零售」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問題——關注特定的公眾號、註冊帳戶,再加上網絡卡頓,大家操作不熟練,結帳仍免不了要排隊。對於顧客而言,有沒有收銀員並不重要,保質期是不是新鮮、商品質量好不好、價格是不是便宜,結帳要不要排隊,才是大家最關注的。

更進一步說,便利店是一個經營範圍廣、客單價低、管理成本很高的商業體,創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問題。

便利蜂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或許值得參考。創始人莊辰超曾表示,提高毛利率是便利店競爭的關鍵所在,而這就涉及到員工職能、訂購陳列、動態定價等各個方面的自動化。 便利蜂就十分強調大數據和算法的作用,把員工技能列出了訂購、生產、排班、定價幾個維度,用機器部分代替人。

比如,便利店商品的訂購和陳列,需要綜合考慮保質期長短、天氣地域差異等因素,人工做出決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便利蜂的訂購決策都是則由系統進行,並提供相應的商品陳列圖。對於24小時、48小時過期的短保商品,便利蜂則用了航空公司採用的動態定價方法。莊辰超稱,如此系統性地培養店長只需要6個月的時間,而7-Eleven則需要兩年。

圖片來源:混沌大學 莊辰超演講

不過,便利蜂能放手做這些實驗,也必須依賴大資本的支持和長期不盈利的預期。無論是Amazon Go、羅森,還是便利蜂,創新從來都不容易。

頭圖來源:pexel

相關焦點

  • 中國無人便利店已跌落風口 日本羅森怎麼才剛探索?
    便利店文化最為盛行的日本,總算颳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潮。2月18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Lawson)在日本川崎市開設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這家便利店將於2月26日開始試營業,顧客下載app、選購商品後就可以直接離店,商品會自動通過app裡綁定的信用卡結算。
  • 羅森中國張晟:無人便利店有未來,但現在還是早產兒
    火極一時的便利店,近期不斷的傳出關店、倒閉的消息。億歐採訪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便利店的風口就這一兩年,它一個彎下腰撿鋼鏰兒、慢工出細活的行業,不能一蹴而就搞大躍進,隨著這些便利店的倒閉,大家會慢慢地進入冷靜期。
  • 從日本全家、羅森、711,理清未來「無人便利店」的發展脈絡
    2018 年將要過去,關於「無人便利店」 的已經遠遠不像之前那麼熱鬧了,但是,這個事兒總要給出一個答覆,或者是推論。  日本擁有「無人便利店」的最佳土壤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 Yokado) 與美國南方公司籤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日本第一家7-ELEVEn在東京都江東區正式開業,標誌著日本便利行業的正式開始。
  • 日本政府想推出「無人便利店」,先找了羅森做試點
    (原標題:日本政府想推出「無人便利店」,先找了羅森做試點) 本文來自
  • 嘉興便利店遍地開花 全家、羅森為何也瞄準嘉興市場
    10月30日,便利店知名品牌全家進駐嘉興的第一家門店在市區頤高廣場開始營業。自此,世界便利店三大巨頭中有兩家已經正式落子嘉興。放眼街頭,羅森、全家、可的、好德、快客、十足、喜士多、易捷等眾多便利店品牌在禾城遍地開花,大有「星火燎原」之勢。放眼國內,線下新型連鎖超市、便利店可謂巨頭密集布局。
  • 日本傳統便利店盛景不復存在:「無人零售」引領日本便利店迭代潮|...
    這項改革處於探索階段,能否在全日本推行尚不能確定。  日本藥店和生鮮超市對便利店的衝擊不大,日本活得好的知名連鎖便利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王牌」產品。有的強項是賣麵包,別家就不可能在麵包品類上與之競爭;有的強項是賣炸雞,這種炸雞全日本就只有這家才能買到。日本連鎖便利店的品類取勝,也是值得中國便利店行業學習的競爭策略。
  • 嘉興便利店遍地開花 全家、羅森為何也瞄準嘉興市場?
    10月30日,便利店知名品牌全家進駐嘉興的第一家門店在市區頤高廣場開始營業。自此,世界便利店三大巨頭中有兩家已經正式落子嘉興。放眼街頭,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全家、可的、好德、快客、十足、喜士多、易捷等眾多便利店品牌在禾城遍地開花,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放眼國內,線下新型連鎖超市、便利店可謂巨頭密集布局。
  • 9000億無人便利店 風口還是坑口?日本罕見引進中國技術背後
    2017年,中國最大電商企業阿里巴巴集團開設了無人便利店,引來眾多網際網路公司追隨。中國的無人零售店鋪利用國內已經普及的手機支付服務,收款實現無人化,同時收集消費動向的大數據。此外,由人工知能(AI)通過數據來判斷銷售情況和消費動向,優化店鋪的運營和物流。這是各家企業共同的商業模式。無人店鋪的進出店管理系統主要有3種。
  • 支付寶進駐日本羅森便利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道格拉斯·費金在日本的一家羅森便利店試用支付寶付款。
  • 全家、羅森便利店的「新零售」變形記
    「新零售」的概念一被喊出,創業風口、零售產業就瞬間成了所謂「新零售」的天下。貨架改叫無人貨架,貨櫃變身智能貨櫃,便利店都成了「無人」。蜂擁而至的巨頭們紛紛做起了小賣部的生意,技術、網際網路思維等概念不斷入侵,似乎有幹掉傳統便利店之勢。已經感覺到危機的便利店「正規軍」,正在試圖重刷存在感。
  • 羅森華東地區門店達千家 老對手全家在中國有1333家
    羅森計劃在 2020 年完成華東地區 2000 家門店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維持每年增長 1.3 倍的速度。「便利店不是簡單的開店,要建立在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才能慢慢擴大規模。」日本株式會社羅森社長竹增貞信在慶典上表示,去年曾猶豫是否要放緩拓店速度,在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的一再堅持下,竹增貞信認為羅森華東的條件已經趨於成熟。
  • 一窺便利店王國三巨頭7-11、全家、羅森的「秘密」
    編者按:湧向中國便利店市場的「狂熱」,已經不能用簡單的「風口」一詞來描述。看上去更像是颶風來襲。但是,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普及,資本加持下的中國便利店湧現出眼花繚亂的各式新概念之前,我們覺得,看看成就便利店王國的三巨頭的成功秘訣,或許大有裨益。本文分三部分介紹日式便利店三巨頭如何對待店鋪創新、產品創新和眼下熱鬧的新技術應用。
  • 武漢便利店緊跟新零售風口 各大品牌加速擴張
    各大便利店品牌加速擴張有調研機構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傳統零售遭遇困境的大背景下,便利店業態異軍突起,年均增速超過9%。這表示便利店業態已經處於零售行業的風口,無論是品牌方還是資本方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最佳時機佔領市場,武漢市場也不例外。
  • 日本羅森全境1.3萬家便利店接入支付寶
    1月23日,便利店巨頭羅森與支付寶宣布,日本近1.3萬家羅森便利店將全線接入支付寶,這是首家在日本全境接入支付寶的連鎖便利店。以後,中國消費者不僅可在日本商場用支付寶「爆買」,連買便當小吃也可以刷支付寶了。
  • 711羅森便利店「履新」忙,但不宜跟風
    在疫情期間,便利店行業和超市一起,成為被很多地方政府「要求必須開業」的零售業態。曾經被視為風口、又被質疑到國家部委發文件大力推廣的便利店,今天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態勢? 虎嗅根據與業內人士的廣泛交流發現,這仍舊是一個高門檻須謹慎經營的行業。
  • 特寫:羅森便利店開始日本首個手機自助掃碼結帳試驗
    新華社東京4月23日電 特寫:羅森便利店開始日本首個手機自助掃碼結帳試驗  新華社記者錢錚  日本大型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集團23日開始在下屬三家門店進行日本首個手機自助掃碼結帳試驗,顧客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就能完成從掃描商品條形碼到支付的整個過程。
  • 專訪張晟:揭秘2017年羅森現象以及便利店下一步
    只有羅森做到這兩條,就可以了。便利店本身就是一個多方合作的行業,在日本,92%的羅森門店就是加盟店,我們也都是和當地的大企業合作開店。 剛開始在浙江杭州,羅森完全是自己在做自營開店的,我們當初也面臨很大的痛苦。團隊報上來的門店選址,我們都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位置有什麼特點和缺點。位置周邊的人口、交通、環境,沒辦法判斷好壞。
  • 日本便利店看好自動售貨店 7-11、全家、羅森紛紛引入
    聯商網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連鎖便利店7-11近日表示將在日本國內設置能夠販賣飯糰、麵包等商品的自動販賣機。而近期就會在東京市內放置5臺這樣的機器進行試運營,本周將在東江的辦公商務樓中首先試點投入自動販賣便利店,預計到2018年2月末將其增加至100臺,2019年2月末達到500臺以上。據了解,不同於簡單的自動售貨機,7-11自動販賣機兩臺並排放寬度約2米,高1.8米,內部會分成4檔溫度,可以保持商品的新鮮度。銷售飯糰、三明治、零售和飲料等約75種商品。
  • 日本羅森便利店遇到了哪些壓力?下一步如何打算
    日本羅森便利店社長竹増貞信在6月初到上海的時候說,中國便利店市場空間非常大,僅上海周邊就大約可以有10萬個店,羅森未來可以發展2萬個店。竹増貞信是到上海參加羅森第1000個店開業儀式,對日本媒體說這番話的。羅森5年前在中國有400家店,到今年6月已經突破1600個店。2020年在中國本土計劃達到3000個店。
  • 羅森張晟:前兩年便利店投資熱,都掉坑裡爬不出來了
    越是經濟不景氣,人們傾向於收縮開支,便利店的生意就會越好。7-11的神話,正是從1992年日本經濟泡沫崩潰開始,一直持續到了2016年。但是2016年後,日本經濟開始上行,人們的消費意願復甦,便利店的生意就開始下滑了。這不是7-11一家的問題,日本羅森也同樣出現了業績下滑。可見,「便利店指數」是反映宏觀經濟形勢的一個另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