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2021-01-07 晃州赤子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漢音的來源。

現在我們以【魚初書居渠餘胥】這組字來捋一捋它們的來龍去脈,這組字在《廣韻》中屬於九魚韻,《廣韻》是北宋時期根據隋朝《切韻》及唐朝《唐韻》的基礎上增補修訂的韻書,這些韻書反應的是南北朝到宋這段時期漢語語音特徵。

魚韻的中古擬音為i

吳音方面

魚:中古擬音平ngi,聲母ng變為g;韻母丟失介音i,變為o,最終為ご。

初:中古擬音平chri,聲母chr為拼音ch,日語是不存在這樣的塞擦音,中古塞擦音在日語中全讀為s;韻母丟失介音i,變為o,最終為そ。

書:中古擬音平sji,聲母sj即為拼音的x,ch一樣屬於塞擦音與對應日語s,但日語與漢語類似si多變為xi,變為o,最終為しょ。

居:中古擬音平ki,聲母k即為拼音的g對應日語k;韻母丟失介音i,變為o,最終為こ。

渠:中古擬音平gi,聲母g在現今的普通話中已經清化消失了,日語吳音依然保持為g;韻母丟失介音i,變為o,最終為ご。

廣韻影印版
廣韻影印版

漢音方面

漢音方面介音i多數保持完整,變為o,韻母為io,搭配聲母後變為拗音。

魚:中古擬音平ngi,聲母ng對應為g,讀音變為ぎょ。

初:中古擬音平chri,日語中s+i時會變成與漢語讀音一樣的xi,讀音變為しょ。

書:中古擬音平sji,日語中s+i時會變成與漢語讀音一樣的xi,讀音變為しょ。

居:中古擬音平ki,讀音變為きょ。

渠:中古擬音平gi,聲母g清化為k,讀音變為きょ

由這些字的讀音變化來看,漢字在日語中的變化其實非常整齊且有規律,與中古漢語的聯繫非常密切,可以看作是漢語方言的表兄弟,這就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日語中的漢字讀音會與普通話與方言讀音相似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日語中的吳音和漢音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不過日本的漢字不能照現代漢語去讀,日語漢字的讀法分成音讀和訓讀:音讀就是吳音、漢音、唐音這些原初從古漢語傳去的讀音;訓讀就是用日語去讀漢字,像「櫻」念sakura,基本跟漢字原來的讀音沒啥關係。由於對馬島自古以來就是朝日兩國之間的津梁,連《三國志》倭人傳中記錄當時曹魏帶方郡冊封邪馬臺國的路線,都標明對馬島是海上必經之路,吳音之被稱為「對馬音」,絕非偶然。而日本學者,如江戶時代的太田全齋,在研究日本吳音和漢音的分別時,一開始就注意到了朝鮮語中保存的漢字讀音對確定吳音音形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 現代漢語劃分7個方言區 誰能當古漢語的「活化石」
    現代人沒哪個曾經聽過「古人」說話,特別是古人的語音,因為漢語沒有注音的特點,我們也很難找到史料來推斷古漢語。可實際上,語言學家們卻總是能告訴你這個字古代怎麼讀,那個字古代怎麼讀。漢語語言學家是怎麼尋找古漢語的蹤跡的呢?方言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從學術意義上而言,方言的確是古語考證的一個「活化石」。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千萬別和廣東人一起學日語,他們有「自帶日語」技能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上面這個場景不是巧合,如果你同時對粵語和日語有一定了解,就會發現,它們兩個確實是非常相似。你以為你們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但其實人家已經偷偷提前跑了一圈了—— 粵語是至今為止保留古漢語發音最多的一個語種,而日語自秦漢起就流入了大量古漢語發音,它們之間發音的相似之處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常用詞如「行李」、「砂糖」、「簡單」,大部分數詞如「二」、「十」、「千」,浙江話聽起來都更接近日語發音。此外,日語中常用的形容詞接頭詞「お」與浙江話的「阿」、接尾詞「し」與浙江話的「希」在用法和發音上也非常相似。
  • 最神奇的字,千年來全國方言讀音都一樣,恐怕你的發音也不對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的一個,漢語也從遠古傳承至今。由於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和沉澱,漢語的複雜程度是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中文有多複雜?光是拾起一句方言,就能讓無數外國友人折腰。中國的方言體系確實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中最難的,更別說外國人了。在「十裡不同音」的南方,連我們自己人都聽不懂。
  • 哪裡的方言才是正宗的古漢語?小測試還原真正的歷史
    由於古代沒有留聲機,不能完整的保留古人的音容笑貌,關於古人發音像哪裡人的想像一直是個熱門話題,所以現在有了關於哪裡的方言才是「正宗」古漢語之爭,最常見的參賽選手就是粵語、閩南語、吳語以及官話。陳小春撐粵語為古漢語其實不一定要有留聲機才能確定漢語正音來自哪裡,往往歷史中不經意的小發現也能帶來出其不意的收穫。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日語的文字:日語有兩套表音字母: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時也可以用羅馬字(ローマ字)書寫成拉丁字母。日語書寫多使用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羅馬字多被用於招牌或廣告,日語漢字的注音一般不用羅馬字而用平假名。和日語相近的有琉球語。
  • 日語中漢字我們為什麼聽不懂?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日語文字的分類日語受漢語的影響非常大。在日語裡,有語法實意的詞都含有漢字且大部分與實意相關。所以通常即便是不懂日語的朋友看到一個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過因為影響日語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所以有些詞也不能以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還有一些詞語雖然也含有漢字(而且有的不是日本人自造的漢字),不過意思卻相差很多。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文字的發音按照歷史進程來看的話都是存在一些變化,一方面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歷史變遷和使用途徑的影響。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漢語與日語有什麼樣的關係?相同的日語漢字發音、詞義是否相同?
    除了平假名與片假名,日語中還保留了大量繁體漢字,除了繁體漢字,日本人為了適應需要別出心裁地根據日本文化本土性創造了一些日本本土漢字,簡稱「日本漢字」。因此日語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三種符號構成的混合型文字,簡單的來說其實日語就是漢字與假名混合在一起構成的「拼音文字」與「漢字」的組合體。除此之外,由於古代日本人向曾經的中原王朝歷朝歷代派遣過「遣華使」,因此在日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發音。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讓一個沒學過日語的中國人聽日語,可能除了「哈依」和「八格牙路」,什麼都聽不懂。由此可以判定漢語和日語是不同的兩種語言。那粵語和普通話的相互理解度如何呢?在廣東生活過的北方人對此肯定深有體會。如果身邊的廣東朋友突然由普通話切換為廣東話模式,那他們很可能在說你壞話。不特意學習的話,有人在廣東生活好幾年,廣東話水平還停留在「雷好」的水平。
  • 為什麼日語聽起來那麼像江浙地區方言?
    不少江浙滬包郵區的小夥伴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迷之既視感,這個單詞我好像是學過的……冷靜思考片刻過後怒拍大腿,這不是我老家話嗎?進而思考人生,懷疑自己在楚門的世界裡(戲真多)。然而這是真實的世界哦~不過這並不是什麼錯覺,江浙滬的方言確實與日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首先我們得從日語與漢語的關係開始說起。
  • 零基礎學習日語_可以從中文漢字入手嗎?
    日語學習對中國人有一定的優勢,怎麼說呢,因為日語中有許多漢字,但是它們的含義與漢字有很大不同。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從漢字入手學日語怎麼學的!小編認為「日語漢字」與中國漢字相比具有以下重要特徵:一、日語中的「漢字」不等於中國的漢字這是日本人長期使用漢字的經驗,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需要,按照象形文字以創建非中文的「日語漢字」的方法。這種「日語漢字」是土生土長的,無論其形狀,發音和含義如何,在中文詞典中都找不到。
  • 日語中一個漢字兩個讀音,究竟是音讀還是訓讀?不要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還在為日語漢字,音讀還是訓讀而煩惱,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音讀和訓讀其實很簡單。音讀 (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就是日本語中漢字的兩種讀音。為什麼日語中漢字有兩種讀音呢?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日本人知道某樣事物怎麼讀,但不知道它怎麼寫,於是就來中國求教,中國漢字的發音和日本人認知的事物的發音不一樣,所以這才導致了一個漢字有兩個讀音。音讀(おんよみ):從文中演變而來的發音。
  • 古漢語發音,究竟是像粵語還是越語?
    說起古漢語發音問題,很多陝西一帶的朋友和廣東一帶的朋友就要起鬨了,都認為自己地區的語言都更接近古漢語的讀音許多從事古漢語研究的人士也比較認同這種說法,我個人也比較認同。大家可以來看幾個例子:古代日語和韓語朝鮮語,都是借鑑唐朝語言,之後經過自己本民族加以改造,流傳至今。在我們看的很多韓劇,涉及古代場景時,用的字我們都可以看的懂,因為和我們的字相同。日語在明治維新之後,又發生了相對較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