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水
春節貼春聯,是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最早的春聯,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春聯最早的雛形,是桃符。相傳它可以闢邪,人們經常在桃符上寫一些祝福的吉祥語,所以才慢慢發展成後來的春聯。五代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吉祥語,而就是這兩句話,被稱為是最早的春聯。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漢字更有著悠久的歷史。當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比鄰國家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因此,有許多傳統也成為鄰國的傳統,春節、春聯就非常典型。本文我們所講的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居——越南。
現在的越南已經不用漢字了,但是,漢字在越南卻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西漢的時候,漢字就已經是越南的官方文字了。一直到16世紀,漢字在越南的地位才受到衝擊。因為西方傳教士的出現,給當時的越南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文化,尤其是醫學方面的知識。越南人為了能獲取先進的西方文化,迎合傳教士們的教化,只得學習拉丁字母文字。而這些文字是當時的傳教士結合越南的語言特色自創出來的。其中,又以後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德編撰的《越南語-葡萄牙語-拉丁語字典》最為經典。
再後來,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人為了更好的統治這塊土地,對越南人的語言和文字,進行了強制性要求。而上文所講的「國語字」也逐漸發展成為越南的官方語言和文字。畢竟此刻的漢字已經成為殖民者的障礙。漢字也隨即退出越南的歷史舞臺。但是,上千年的漢字文化卻早已深入越南人的精神基因。日常書寫換成「國語字」雖然沒問題,但是有許多傳統,卻離不開漢字,春聯就是其中之一。
春節貼春聯,作為一種良好祝願的表達,在越南早已成為歷史。可是此刻已經不再用漢字了,春聯該怎麼寫呢?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寫春聯這件事竟發展成一種職業。因為春聯的創作還是十分講究的。越南的春聯和我國的春聯一樣,有上聯、下聯,還有橫批。如果用漢字寫,有許多的經典祝福語可以表達,而且對仗平仄都十分工整。但是,換成越南語寫的話,就十分困難了。其次,我國的春聯也是漢字書法的一種呈現,除了內容豐富多彩,春聯的書寫也十分講究,不是隨便人能完成的。就這樣,在越南就產生了一群專門寫春聯的人,他們被稱為「圖翁」。
圖翁們每寫一副春聯,都要先找一些優美的越南語,並經過修改,最後通過書法的形式將它們寫出來。但是,大體上看,越南的春聯內容,還是和我國的傳統春聯差不多。因此,許多圖翁乾脆就借鑑我國的春聯書寫,直接用越南語、越南文字翻譯過去。只可惜,越南的「國語字」是字母文字,寫出來的春聯怎會有漢字的韻味?
這些越南春聯,在我們看來,可能都很「奇葩」!因為它們就像是用拼音字母隨意寫出來的!儘管如此,越南的老百姓還是十分喜歡。不過,恢復漢字的使用,近些年在越南的呼聲卻越來越大。其實原因很簡單,看看他們寫的春聯就懂了。
越南的這些春聯,你覺得好看嗎?你能看懂嗎?
本文就到這裡,祝您鼠年吉祥,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