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綠色產業活力足(綠水青山就是...

2020-12-10 北方網

曾經的東山縣,生態脆弱,發展滯後。如今的東山縣,生態改善,走上綠色發展新路。

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帶領下,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歷經14年,種下8.2萬畝木麻黃。經過幾十年接力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已從0.12%增長到27.86%。

綠起來的東山縣,堅持生態優先,探索「生態+」發展路子,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生態+漁業

海上牧場煥發生機

前樓鎮下西坑村,養殖戶許波山指著自家的養殖區,邊比劃邊算帳:「過去用的是泡沫浮球,一粒15元,使用壽命一般3年。現在改用塑膠浮球,一粒53元,政府補貼35元,使用壽命10年以上,更加環保了。」

2018年,下西坑村辦理海域使用權證書後,將村集體的5000多畝海域分成6片,通過採取清理航道、建設新型塑膠漁排等措施,逐步升級海上生態養殖。

在自家承包的800多畝海域,許波山進行了龍鬚菜、海帶、鮑魚等多元化養殖,「過去以海蠣養殖為主,年收入很少達到10萬元,現在戶均年收入約30萬元」。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

海洋環境向好,東山縣「生態+漁業」的發展之路也越走越寬。如今,東山縣擁有漳州市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2019年產量3.4萬噸。由129家電商企業、近千家網店、3500多人組成的水產電商隊伍,今年上半年交易額突破11億元,逆勢增長33.98%。

生態+工業

退城入園集約發展

舊廠房在東山縣城,位於居民住宅區。不搬,海產品加工的噪音和腥味影響附近居民,企業發展空間也受限;搬,面臨高額投資與長達數年的搬遷周期——作為一家水產品加工公司的負責人,林東寧一度面臨兩難選擇。

林東寧的困境亦是東山縣發展的必答題。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東山縣以「生態+工業」破題,在主島東北、西北部布局海洋生物科技園、玻璃及新材料產業園,實施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為城市綠色發展騰出空間。

產業園配套設施日漸完善,優惠政策實實在在,促使林東寧下定決心入園發展,2019年10月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以『退城入園』為契機,我們淘汰了落後的生產設備,建設了安全環保的標準化生產線。」林東寧說,今年銷售額預計達2000萬美元,「下一步打算再引進兩條生產線,全力開拓國內市場。」

步入東山縣玻璃及新材料產業園,擁有8條生產線的旗濱玻璃項目引人注目。漳州旗濱玻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明介紹,在東山,一個以光伏玻璃加工為主體、玻璃新材料製造為先導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已現雛形。

2019年,東山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73.8億元,同比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1.2億元,同比增長9.5%。

生態+旅遊

全域旅遊增收富民

漫步東山島,長達10餘公裡的海灣公園串起沿海景點。「這樣的美景,從前想都想不到。」目睹家門口的變化,康美鎮東沈村村民沈海燕感慨。

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東山縣推動生態與旅遊深度融合。2013年起,縣裡實施金鑾灣生態修復工程,將海灣高潮位內側200米劃定為限建區,沈海燕家的鮑魚場按規定拆除了。

沈海燕起初有些不理解,但沒多久就嘗到了甜頭。遊客越來越多,沈海燕一家轉型開起了民宿。

在東山縣,像沈海燕這樣吃上旅遊飯的村民多起來了,當地成立漳州市首家村級旅遊合作社,打造集民宿預定、餐飲服務、特產銷售等於一體的平臺。2019年,合作社收入200多萬元。

隨著海灣公園、魚骨沙洲綜合體、串島登島遊等一批「生態+旅遊」項目實施,近年來,東山縣遊客人數、旅遊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7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92億元。

「我們將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為發展注入綠色動能。」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相關焦點

  • 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綠色產業活力足
    曾經的東山縣,生態脆弱,發展滯後。如今的東山縣,生態改善,走上綠色發展新路。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帶領下,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歷經14年,種下8.2萬畝木麻黃。經過幾十年接力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已從0.12%增長到27.86%。
  • 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綠色產業活力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人民日報記者 鍾自煒    曾經的東山縣,生態脆弱,發展滯後。如今的東山縣,生態改善,走上綠色發展新路。  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帶領下,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歷經14年,種下8.2萬畝木麻黃。經過幾十年接力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已從0.12%增長到27.86%。  綠起來的東山縣,堅持生態優先,探索「生態+」發展路子,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
  • 呼倫貝爾:綠水青山一幅畫——呼倫貝爾市持續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作為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呼倫貝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啟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動實踐,積極探索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子。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武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廣松  「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湧翠亭記》中的詩句生動詮釋了江西武寧縣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和優美生態。
  • 綠金城鎮產業論壇熱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地有奧妙
    新時代,需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9月9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召開的2019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萬裡智庫聯合中國國際商會、呼倫貝爾市政府、絲綢之路城市聯盟舉辦了「綠金城鎮產業論壇」,來自智庫的專家學者與來自地方、企業的代表共聚一堂,熱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觀,深入探討基層實踐攻略。
  • 習近平擘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劃定生態紅線 推動綠色發展
    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越來越清晰認識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決不能以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為代價。面對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早在12年前,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通過實地調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將理論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在實踐中化為現實,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綠色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0多年來,浙江人民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續整治環境汙染、不斷提升生態優勢、接續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耀眼、最動人的色彩。一條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綠色之路,蔚然鋪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進生態省建設,打造「綠色浙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
  • 發揮地域優勢 福建東山縣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產業
    發揮地域優勢 福建東山縣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產業2015-11-13 07: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11月12日,第三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清新福建海絲行」隊伍前往東山紳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馬養殖基地進行了探訪。海馬有「南方人參」之稱,為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藥材和觀賞魚類,而備受國內外市場青睞,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建東山:厚植生態底色 賦能富美海島建設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彭建軍 漳州臺記者陳細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年來,福建東山縣把生態環境治理作為放在統籌全縣發展的引領位置,結合行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探索走出一條獨具東山特色和海島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好生態帶來好生活。
  • 海島縣變成「小廈門」 福建東山縣的綠色實踐
    海島縣變成「小廈門」  福建東山縣的綠色實踐  ( 2020-12-22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家 園  新華社福州12月20日電(記者王任遠、鄧倩倩)閩南漳州的東山縣,是全國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島縣。
  •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開平大沙積極探索「兩山...
    近日,開平市入選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大沙鎮作為開平市重要生態發展區和水源保護區,在爭創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麗鄉村的背後,是一個山區生態鎮全力推進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經濟全面發展、生態品質全面提升的主動作為與擔當,更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河北省井陘探索縣域綠色發展的「井陘...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孟曉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河北省井陘縣地處太行東麓,曾是全國最大的鈣鎂產業聚集區,有全國最大的煤炭二級交易市場,因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受極大破壞。
  • 綠色奇蹟|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塞罕壩是綠色發展的奇蹟主動降低木材蓄積消耗,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培育山地園林大苗基地……塞罕壩人逐步改變以木材生產為核心的單一產業結構,構建可持續經營的綠色產業體系,讓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和諧統一於莽莽綠海之中。
  • 「溫泉花都」探索生態發展之路
    花卉與溫泉,是大多數商河人介紹家鄉的兩張名片,它們背後的發展都離不開商河良好生態環境的支持。近年來,商河正不斷推進綠色生態經濟,在力求做到「樹多、地淨、水清、天藍」的同時,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新路子。
  • 15年接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 讓綠色成為浙江...
    面對遮天蔽日的粉塵和多發的安全事故,餘村人決心關停礦山和水泥廠,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習近平稱讚餘村人這一選擇是「高明之舉」。他說:「一定不要再想著走老路,還是迷戀著過去的那種發展模式。所以,剛才你們講了,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來,餘村堅定踐行「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
  • 福建東山縣闖出一條生態致富路
    昔日風沙小漁村 如今旅遊寶藏地 福建東山縣闖出一條生態致富路 東山縣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如今已成遊客揚帆出海的熱門目的地。  新中國成立後,東山縣迎來了縣委書記谷文昌,「老人們對谷書記感情很深,現在這裡都還有一個谷文昌幹部學校。」谷文昌1950年來到東山後,發出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鬥沙治災。築堤攔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經調查研究,東山縣形成初步治沙方案。僅1958年,東山縣便完成荒山造林4.3萬畝、沙荒造林2.78萬畝,成活率達80%以上。
  • 《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圍繞綠水青山做文章,溫州把生態優勢真正...
    七山一水二分田,綠色,是溫州鄉土天然的底色,也是溫州發展的底氣和動力。當前,溫州正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綠色崛起。咬定「綠水青山」不放鬆「圍繞保護和改善楠溪江流域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宣傳,我們全力配合縣普法辦的工作。」
  • 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 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原標題: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這裡的物富民豐。也正因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江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 生態 | 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 「牧區大寨」老典型煥發新活力
    有「牧區大寨」之稱的內蒙古烏審召鎮,用傳承「紅色基因」、秉持「綠色信念」、追尋「金色願景」的發展理念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這幾天,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察罕蘇力德遊牧生態旅遊區正在舉行第十三屆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風民俗旅遊風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