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 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這裡的物富民豐。也正因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江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多年來,江蘇省一方面深耕以商標、地理標誌為支撐的特色產業,另一方面打造一批高質量綠色專利,讓天藍水清的良好生態成為江蘇發展的鮮明底色。

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揚州高郵位於江蘇第三大湖高郵湖畔,同時依傍著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水帶動著高郵區域經濟的興旺,也讓當地人格外珍惜著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張玉鸞從小就和家人在高郵湖旁討生活。11年前,她和丈夫開始在承包的池塘養殖螃蟹。11年間,她見證了高郵湖大閘蟹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在地標促進下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高郵湖大閘蟹養殖面積達19萬畝,產業從業人員3000多人,綜合實現年產值10億餘元。

走在張玉鸞承包的蟹塘邊,涼風拂面、鳥鳴陣陣,環境十分宜人。「只有環境好了才能養出好螃蟹。」張玉鸞告訴記者,自然環境對於養蟹十分重要——水源要清澈、空氣要清新,甚至連湖風吹動水面帶起漣漪從而形成水中溶氧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張玉鸞和丈夫沒少在維護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他們向高校院所「取經」,在塘底種草,用酒糟、塘渣培育各類菌種,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質,使水下環境達到平衡,並通過放置管道形成水循環。「我們每輪投放大閘蟹蟹苗的存活率只有不到5%,這是螃蟹自然淘汰的結果。比如鳥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它會吃螃蟹,但是人為阻止鳥到蟹塘來就會把這裡變成封閉環境,破壞自然平衡。所以我們只能適量多放螃蟹苗,留下反應更加敏捷的螃蟹。」張玉鸞說。

同樣因高郵湖水而發展起來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高郵鹹鴨蛋」及相關產業,已經在環境保護方面開展了更多探索。「我們控制高郵麻鴨的湖上放養總量,現在已經在嘗試網上養和籠上養的集約養殖方式,努力在不降低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高郵鹹鴨蛋行業協會會長尤兆榮介紹。高郵市紅太陽食品有限公司是高郵鹹鴨蛋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之一,在其加工廠,該公司副總經理胡朝兵指著幾個塑料桶對記者說:「這些桶是用來收集鹹蛋黃加工車間多餘鹹蛋清的,如果將它直接排到水體裡,就會造成汙染。我們和下遊的食品廠對接,把鹹蛋清作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儘管人力和儲存成本因此提高,鹹蛋清的銷售並不能獲得盈利,但也要收集起來,不能汙染環境。」

在太湖流域,種桑養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如今,在蘇州市震澤鎮,這一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絲綢產業不但給本地人帶來了收益,生態環境也改善了。『震澤蠶絲』也在今年3月註冊成為地理標誌集體商標。我們正在建設以絲綢為主題的特色田園鄉村,對道路進行擴建、美化鄉村風貌,形成水映桑田稻花香的生態環境。鄉村環境變好了,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當地年輕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一些外地人也被優越的環境吸引,選擇定居在這裡。」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八都街道辦事處主任薛美娟說。

在鹽城,當地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介紹,近年來,鹽城市致力於打造「鹽之有味」區域公共品牌,整合地理標誌產業資源,從品牌、品質、溯源、標準四方面入手,重點圍繞鹽城大米、鹽城海鹽、洋馬菊花等地理標誌進一步進行培育、推廣,形成環境與發展的有機統一。

據了解,今年以來,江蘇省大力開展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核准改革試點工作,實現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申請、受理、審核全流程的簡化與電子化;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壓實監管責任、加強部門聯動與自律管理,營造健康合規的地理標誌產業發展環境;同時,江蘇省創新地理標誌產品宣傳力度,開展「蘇地優品」地理標誌品牌產品直播推介系列活動,讓環境友好的特色產業成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抓手。

另一方面,一批能夠節約資源、防治汙染的綠色專利在江蘇湧現。雙良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研發的光催化水環境治理專利,運用獨創的石墨烯光催化新材料技術對黑臭河、湖泊、水源地等開展綜合治理,可迅速降解水體汙染物質,增加溶解氧,不清淤、不換水,在保留底泥基礎上提升水質、恢復生態,實現水體長效健康。目前,該項目除在江蘇省外,還在全國多個省市得到運用,成效顯著。江蘇兆勝空調有限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實現了海上風力發電電機冷卻以及海平面以下塔筒的除溼通風,能夠幫助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增加30年的壽命,同時該公司還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電纜、生態種植等方面開展了研發布局。「節能環保將是公司的未來的一大長期發展方向。」該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陳喬華告訴記者。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在智慧財產權工作的助推下,江蘇正向著綠色發展新路子行穩致遠。(本報記者 吳珂)

(責編:林露、李昉)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山西芮城走出發展新路子
    躺在黃河母親臂彎裡的芮城山川秀麗,生態優美,有「表裡山河」之美譽。近年來,芮城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縣域發展,全面踐行「兩山理論」,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打造全域旅遊 發揮生態效益為把縣域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芮城縣編制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等文件,引導整合生態文化資源,發展全域旅遊產業。
  •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
  • 生態護出「好顏值」發展走出「好氣質」
    (10月9日北京日報)保護好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咱們。昔日舊廠房、老工廠搖身一變成為萬畝城市森林。作為北京大尺度綠化的重點項目,這裡到處都是花花草草,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像東方廠址、運河故道、上上碼頭等景點,已成為遊客去打卡的地點。尤其是紅磚廣場經過工業遺存改造提升,過去的老煙囪已成為鳥兒築巢棲息地,鳥鳴清脆,一派野趣。
  • 溧陽:守住綠色底線,走出生態立市發展新路
    從國家生態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再到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城,江蘇省溧陽市只用了3年時間。12月6日舉行的第二屆溧商大會暨胡潤2020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發布儀式上,溧陽綠色發展名列胡潤排行榜第8。
  • 聚焦東川生態之變:「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敲掉水泥磚,換上「海綿磚」,昆明市東川區通過實施舊城改造,讓城市如同生態「海綿」般舒適。「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一塊磚折射出生態環保意識和發展理念之變。作為擁有107條泥石流溝、泥石流暴發頻繁且危害巨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區不斷解放思想,破除傳統發展的陳舊觀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入轉型擺脫「一銅定興衰」的歷史困境。2017年,東川區通過引進雲南中洲海綿城市建材有限公司,將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質河砂資源以及磷礦渣、磷石膏、爐渣灰、冶煉渣、尾礦渣、鐵礦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充分利用起來,走出一條「變廢為寶」新路子。
  • 山水林田湖草為一體 石嘴山走出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系列報導之石嘴山篇  2014年5月,水利部批准石嘴山市為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作為探索西北地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二期工程對鐵路橋至連心橋、恆大橋至環湖橋段5.5km,進行綠化、園路、廣場、配套建築、亭廊、親水平臺、擋牆、公共設施建設。 工程建成後,將成為連接「星海湖一賀蘭山」的一條綠色濱水長廊和紐帶,形成一條帶狀市民休閒公園,為周邊老百姓提供了一個親水休閒場所,提升了城市品質,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為打造「山水園林·尚工逸城」城市品牌,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機。
  • 以綠色技術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王善勇;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李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依靠綠色技術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
    原創 宣教中心 山東環境 收錄於話題#綠色發展示範案例2個【編者按】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黑龍江八五三農場:走綠色發展之路 致力生態文明建設
    美麗的雁窩島給黑龍江八五三農場披上了綠色的盛裝,八五三更是將「綠色」植入了發展全過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生態文明建設作用,讓生態文明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發展永無止境。
  • 用好「兩山論」 武隆探索綠色發展實踐新路徑
    8月27日,在主題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創新路徑」的2020中國 重慶(武隆)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上,眾多來自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的多位專家學者紛紛表示,近幾年,武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一步一步將「窮鄉僻壤」變成了「人間仙境」,走出了一條將「綠水青山
  • 2020「貴州生態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6月18日,貴州省第四個「生態環境日」如約而至。2017年,貴州將每年6月18日設立為「貴州生態日」,持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守護綠水青山,鞏固省內生態優勢,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生態環境日」當天,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貴州微聯盟全網推出特別報導,利用H5、短視頻全面總結了「十三五」以來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無數網友被H5刷屏,了解到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所有貴州人的努力。「十三五」以來,貴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斐然,在綠水青山裡找到了金山銀山。
  • ...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韻板橋」喜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 鄂前旗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歲歲年年講述著薩拉烏蘇河岸的風光,毛烏素沙地北部源頭的大沙頭見證著這座草原城鎮的崛起,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巴彥希泊日草原,百花爭豔、綠水環繞的鄉土植物園,奏響了鄂託克前旗綠色發展的交響樂……當保護與發展相遇,生態文明就成為經濟建設最美的邂逅。
  • 寧吉喆: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評價 著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要求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實現綠色富國、綠色惠民。
  • 杜家毫: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 走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 走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湖南日報10月15日訊(記者 賀佳)10月14日至1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來到張家界市桑植縣,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 江蘇溧陽:生態創新闖出縣域發展新路子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遲亮不久前,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江蘇溧陽榜上有名,這是溧陽於去年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後,斬獲的又一項國字號殊榮。
  • 推動綠色發展,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
    再比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正是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任務。這是宏大目標,也是具體路徑。一提起生態文明,我們會聯想到「五位一體」,即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而生態文明建設究竟怎麼建?
  • 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在臨高縣彩橋紅樹林保護區,白鷺飛舞。半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蘭州文明城市更高水平發展
    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全局和可持續的角度把生態保護與建設放到更重要的地位,要求我們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走出一條生態建設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相統一,並且互相促進的發展之路,推動更高形態更高層次的文明城市的建設發展。
  • 全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模範生」
    像大吉山鎮一樣,如今的全南,天藍、水清、樹綠、鳥飛的生態景觀隨處可見。該縣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勇站前列,厚植生態優勢,實施生態工程,發展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該縣堅持保護、建設、治理並舉,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