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掉水泥磚,換上「海綿磚」,昆明市東川區通過實施舊城改造,讓城市如同生態「海綿」般舒適。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一塊磚折射出生態環保意識和發展理念之變。作為擁有107條泥石流溝、泥石流暴發頻繁且危害巨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區不斷解放思想,破除傳統發展的陳舊觀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入轉型擺脫「一銅定興衰」的歷史困境。
2017年,東川區通過引進雲南中洲海綿城市建材有限公司,將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質河砂資源以及磷礦渣、磷石膏、爐渣灰、冶煉渣、尾礦渣、鐵礦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充分利用起來,走出一條「變廢為寶」新路子。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公司位於東川再就業特色產業園碧谷工業園區,項目佔地298畝,建築面積39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6億元,目前完成投資4億元。公司現已建成4條日本虎牌全自動生產線、2套德國KBH混色機系統、5套深加工設備,並擁有優秀的研發創新團隊,設備和核心技術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實現年生產各類透水磚350萬平方米或150萬立方米仿古城磚及景觀建材產品,年產值5億元,年利潤7000萬元,稅收3000萬元。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該公司董事長邢利元介紹,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的號召,力爭在雲南打造真正的海綿城市產業。項目落地東川後,致力於將開發、保護、治理工作有機結合,使東川成為全省重要的海綿城市建材基地,使東川河砂、礦渣等真正變成新型環保建材,並不斷拓寬「走出去」之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2017年,公司承接了東川區舊城改造以及巧家縣、箇舊市的海綿城市樣板路(廣場)所需高強度生態透水磚的生產供應工作,籤訂了昆明地區海綿城市建設供材合同。2018年,又主動對接昆明市五華區等6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工作。目前,公司已成為雲南省綠色建築技術與建材推廣單位,產品生產合格率、產品多元化、供貨生產效率等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通訊員 鄭加升 楊萍 攝影報導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