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山西芮城走出發展新路子

2020-09-20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侯嘉慧):山西省的「南大門」芮城縣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中遊金三角地帶。躺在黃河母親臂彎裡的芮城山川秀麗,生態優美,有「表裡山河」之美譽。近年來,芮城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縣域發展,全面踐行「兩山理論」,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打造全域旅遊 發揮生態效益

為把縣域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芮城縣編制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等文件,引導整合生態文化資源,發展全域旅遊產業。近兩年,全縣共發展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1個,順利承接「鐵人三項」等賽事,成功舉辦「農民豐收節」等大型活動,使芮城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同時,芮城縣科學謀劃布局,依託美麗鄉村,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形成了以「農家樂」和聚集村為主的休閒旅遊模式,以自然景觀、特色風貌和人文環境為主的生態旅遊模式。

站在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望河亭」上,旖旎風光盡收眼底。

2018年,芮城縣開始建設黃河一號旅遊公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芮城段起於風陵渡鎮譚郭村,止於陌南鎮小溝南村,全長 93.4公裡,明年將全線貫通。公路串連起了沿線「7景5渡3址」的旖旎風光,共設8個觀景臺供遊人眺望山河,實現了「景景通」「城景通」的循環旅遊,對促進芮城縣全域旅遊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此外,公路沿線還設立了36個農副產品收購點和多個「農家樂」「採摘園」等農旅結合項目,促進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讓這條生態旅遊路也成為了產業路、致富路。

新能源產業助力綠色發展

芮城縣堅持以生態倒逼轉型,先定環境底限,再定發展上限,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走出一條高技術、低能耗的發展之路。目前,全縣有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民營科技型小企業8家,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示範企業5家。全縣共研發高新技術項目20項,開發新產品213個,其中填補國內、省內空白41個,國家和省市優質產品38種,獲發明專利63項,授權發明專利45項。

芮城縣光伏基地

2016年,全國8大光伏基地之一落戶芮城,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在縣級落戶的國家級光伏基地,也是芮城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目前,該光伏基地已實現年發電量14億度,年產值8.6億元,縣域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以光伏基地為依託,芮城縣還實施了生態扶貧工程。項目建設為沿山一帶居民提供了300個就業工作崗位,對貧困戶進行優先安置,總計支付勞務費421萬元,為當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改善了貧困人員的生活。

此外,光伏基地還創新運用「農林光互補」的用地模式,在光伏板下種植油牡丹和中藥,打造成為了全國光伏先進技術示範基地、農林光互補示範基地、光伏旅遊示範基地。在一個戰場同時打好打贏了現代農業、新型工藝、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生態保護五場戰役,譜寫了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安瀾潤兩岸 書寫綠色發展新畫卷
    水,是綠色之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力的關鍵。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的巨變。九曲黃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進入新時代,在黃河文化蘊含的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偉大奮鬥、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精神的滋養下,沿黃省區走出了一條人水和諧之路,美了家園、活了資源、富了百姓。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圓滿收官。
  • 生態固本,業態增效:黃河流域生態旅遊創新發展的「芮城實踐」
    旅遊業成為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優勢產業,「全域生態」與「全域旅遊」成為雙重驅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轉化優質生態價值,讓有風景的地方有新業態,有人文的地方有新人居。山西芮城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為「生態文明」和「全域旅遊」的發展,提供了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和生態旅遊創新發展的經驗與樣本。
  • 「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踏上三晉熱土,尋根黃河文明,赴一場與母親河的千年對話。饋贈有人說,一到山西就誠惶誠恐,因為一落腳就踩著了文化。「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 【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踏上三晉熱土,尋根黃河文明,赴一場與母親河的千年對話。 饋贈 有人說,一到山西就誠惶誠恐,因為一落腳就踩著了文化。「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 「中國夢·黃河情」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直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腳踩黃土,切身感知黃河兒女在黃河生態發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感、所為。
  • 山西芮城:探索「五域路徑」發力全域旅遊
    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就文化旅遊而言,就是要做優做深文旅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山西芮城縣依託獨特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探索「五域路徑」,蹚出了一條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擺脫傳統景區經營的理念,邁向現代經營環境,衍生業態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的優勢,堅持「生態固本、業態增效」的發展理念,全力構築「兩園四區」的產業布局。
  • 「中國夢·黃河情」山西行(一):「醉美」天
    9月18日,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山西)行程中,芮城聖天湖小鎮展示出了極為美麗的一面。聖天湖小鎮,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境內,東臨黃河,西依黃土高原是以黃河文化、黃土高原地質奇觀、生態溼地動植物保護、運動休閒康養為特色的首批掛牌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是黃河中下遊最大的國家級溼地保護區,被稱為山西河流溼地保護的典範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郜玉至)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
  • 「中國夢黃河情」在賀蘭山東麓,看寧夏吳忠「葡萄酒+」融合發展
    【環球網報導記者 張燕萍】秋雨綿綿,9月22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第二分隊結束了甘肅的行程,一路來到寧夏吳忠,感受當地「幸福飄香」的葡萄酒產業。寧夏葡萄產業起步於1984年,近年來,寧夏大力推進葡萄酒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葡萄酒產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之路,推動了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區影響力、產業帶動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得到了業界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 中國夢·黃河情|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美景 探索區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
  • 中國夢 黃河情丨閃電漫評: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
  • 「中國夢·黃河情」月亮灣巧遇《聖地可可西裡》劇組談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
    中國網訊(記者 佟明月)一望無垠的紅原草原上,草灘飲馬,山巒疊黛,一道彎彎的河流猶如天上的新月蜿蜒流轉,此地便為「月亮灣」,這也是「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採訪團在四川的最後一站。四川是一個有靈氣的地方,陰雨綿綿想要留住你前行的腳步,而這片刻的駐足,記者巧遇了一場生態文明的交流碰撞。
  • 「中國夢·黃河情」山西行(四)——登臨鸛雀
    9月19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風團,來到這首佳作之地,登上鸛雀樓,憑欄遠眺現在的鸛雀樓,復建於世紀之交的新千年,高臺重簷,為典型的仿唐建築,外觀四簷三層,內分六層,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倘若在晨曦或傍晚時分,遠遠望去,鸛雀樓與天地渾然一體,不失為濃墨重彩,可謂天然大作。
  • 【中國夢·黃河情】護生態興水利促產業 寧夏唱響黃河協奏曲
    中國網銀川9月27日訊 (記者孫靈萱)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兒女護黃河。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調研時來到黃河吳忠市城區段,了解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情況,強調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自古以來,黃河水滋養著寧夏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寧夏各族人民。
  • 「中國夢·黃河情」講好「黃河故事」助推陝西沿黃城市文旅發展
    央廣網西安9月23日消息(記者舒隆煥)近日,「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渭南市韓城市、潼關縣。挖掘黃河文化、講好講好「黃河故事」,助推文旅發展,成為當地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 「中國夢·黃河情」合陽處女泉照片
    【中國夢·黃河情】合陽處女泉照片合陽在古時稱為「莘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被譽為「中國愛情詩之源」、「中國民間文化之鄉」、「中國黃河生態美食名城」。如今,合陽正在建設中的黃河西岸生態走廊項目,未來將成為黃河流域的生態核心區,打造為生態旅遊文明樣板。
  • 「中國夢·黃河情」山西行(十一)——三十裡巨
    汾水古韻9月20日,「中國夢·黃河情」山西行活動採風團來到臨汾,實地感受汾河文化生態景區的宜人風景,親身體會貫穿其中矢志不渝的治汾理念,並用鏡頭定格下了每一個瞬間。綠化景區以生態修復為主題,主要包括河道蓄水工程、生態溼地建設、休閒景觀建設等工程,共挖填土石方1400餘萬方,鋪築三級園路約100公裡,栽植各種苗木150餘種,共計300萬餘株。
  • 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 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原標題: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這裡的物富民豐。也正因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江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 【中國夢·黃河情】壺口鬥鼓展黃河兒女豪情 宜川文化旅遊走出新路徑
    」 地道的陝西漢子姚續伍有著黃土高原人的樂觀奔放,在他看來,鬥鼓正是表現了黃河兒女徵服困難的豪情。 為了將壺口鬥鼓傳揚下去,在陝西壺口瀑布景區,姚續伍帶領一批當地村民組成鬥鼓隊。在光未然、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的音樂下,為各地遊客表演著傳統的壺口鬥鼓,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陝西省宜川縣旅遊發展注入了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