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侯嘉慧):山西省的「南大門」芮城縣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中遊金三角地帶。躺在黃河母親臂彎裡的芮城山川秀麗,生態優美,有「表裡山河」之美譽。近年來,芮城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縣域發展,全面踐行「兩山理論」,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打造全域旅遊 發揮生態效益
為把縣域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芮城縣編制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等文件,引導整合生態文化資源,發展全域旅遊產業。近兩年,全縣共發展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1個,順利承接「鐵人三項」等賽事,成功舉辦「農民豐收節」等大型活動,使芮城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同時,芮城縣科學謀劃布局,依託美麗鄉村,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形成了以「農家樂」和聚集村為主的休閒旅遊模式,以自然景觀、特色風貌和人文環境為主的生態旅遊模式。
站在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望河亭」上,旖旎風光盡收眼底。
2018年,芮城縣開始建設黃河一號旅遊公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芮城段起於風陵渡鎮譚郭村,止於陌南鎮小溝南村,全長 93.4公裡,明年將全線貫通。公路串連起了沿線「7景5渡3址」的旖旎風光,共設8個觀景臺供遊人眺望山河,實現了「景景通」「城景通」的循環旅遊,對促進芮城縣全域旅遊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此外,公路沿線還設立了36個農副產品收購點和多個「農家樂」「採摘園」等農旅結合項目,促進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讓這條生態旅遊路也成為了產業路、致富路。
新能源產業助力綠色發展
芮城縣堅持以生態倒逼轉型,先定環境底限,再定發展上限,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走出一條高技術、低能耗的發展之路。目前,全縣有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民營科技型小企業8家,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示範企業5家。全縣共研發高新技術項目20項,開發新產品213個,其中填補國內、省內空白41個,國家和省市優質產品38種,獲發明專利63項,授權發明專利45項。
芮城縣光伏基地
2016年,全國8大光伏基地之一落戶芮城,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在縣級落戶的國家級光伏基地,也是芮城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目前,該光伏基地已實現年發電量14億度,年產值8.6億元,縣域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以光伏基地為依託,芮城縣還實施了生態扶貧工程。項目建設為沿山一帶居民提供了300個就業工作崗位,對貧困戶進行優先安置,總計支付勞務費421萬元,為當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改善了貧困人員的生活。
此外,光伏基地還創新運用「農林光互補」的用地模式,在光伏板下種植油牡丹和中藥,打造成為了全國光伏先進技術示範基地、農林光互補示範基地、光伏旅遊示範基地。在一個戰場同時打好打贏了現代農業、新型工藝、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生態保護五場戰役,譜寫了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