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韻板橋」喜迎...

2020-12-13 中國麗水

前不久,在市、縣兩級共同推動下,松陽縣板橋畲族鄉至蓮都區麗新畲族鄉跨縣(區)公交正式開通,便利了畲鄉百姓的出行,為加深區域交流、畲族文化走親、農旅融合發展創造良好交通環境。

走進畲鄉板橋,這樣的喜事越來越多,一場場美麗蝶變正在畲鄉精彩上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文化賦能,念好「畲字經」

曼妙的畲家歌舞,奇特的畲族服飾和民俗器物,精美的畲寨,色香味形俱佳的畲家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板橋是浙江省最大的畲族集聚區之一。自清康熙至嘉慶約130餘年間,就有藍、雷、鍾等姓的畲民落戶板橋。走進板橋畲族鄉,清新而濃鬱的畲鄉民族風迎面撲來。

高舉「文化旗」,念好「畲字經」。板橋鄉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畲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工作,畲族祭祖、彩帶編織、畲族競技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發揚光大,不斷提升畲族文化軟實力,著力打造總體風格突顯、功能布局合理、極具畲族特色的美麗畲鄉。

近年來,通過山歌比賽、山歌創作、編排畲族舞臺劇等形式,進一步弘揚了畲族文化;在特色村寨建設中突出村寨的畲族元素,新建了民族文化廣場、畲族村寨、畲鄉入口等一批項目,展示畲族魅力;挖掘畲族飲食、手工藝、畲醫畲藥等傳統特色文化,把傳統美食和工藝轉化成「鄉愁」賣點,促進了畲鄉風情旅遊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把畲族人民古老神奇的傳統展示給遊人,讓人們領略神奇畲鄉的風採,該鄉還專門修建了畲族陳列館,在一樓主要展出畲族的由來及遷徙路線、傳統習俗等,二樓展出畲族傳統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以圖片展和實物展相結合的形式,生動記述了畲族的民族特色、風土人情、手工技藝,以及畲族的特色產業等,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勇敢。

唱山歌、品美食、淘畲貨、賞民俗……在4年一次「橋竹柳新」三月三畲歌會的基礎上,板橋畲族鄉創新舉行了「三月三」風情文化節暨畲家淘貨節,將具有畲鄉風情的農特產、編織品、服飾、首飾、酒類產品等分成農產品區、文創區進行展示互動,畲鄉「好畲貨」不斷走俏。

傳承畲族文化,助推農文旅融合。近年來,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立足生態和畲族優勢,打造雲嶺麒上、麒上人家、麒麟山居等畲味民宿,不僅還原了畲族家居、窗戶的雕花,在枕頭和被褥上繡上畲族傳統圖案,在物品擺放上重歸畲族習慣,讓遊客體驗畲族風情。

眼下,板橋畲族鄉正將農村的民俗風土人情、傳統自然建築串聯起來,轉化為節日活動、特色集會、特色飲食等農旅產品,打造畲族風情體驗區。

勵精圖治,逐夢「綠富美」

曾幾何時,由於區位、交通等原因,板橋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落後。勵精圖治的畲鄉人民,大力弘揚「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致富道路上的探索卻從沒有停止過。在用足用好民族扶持政策的同時,更注重內生發展、自主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產業,大踏步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

家家有茶葉,戶戶有茶山,季季為茶忙……畲民一向有種植茶葉的傳統,茶葉在板橋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從1998年開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發動全鄉人民種植優質茶葉,畲鄉的經濟開始有了質的轉變,茶葉成為板橋名副其實的「金葉子」。

目前,全鄉共有茶葉種植面積5600餘畝,支撐著畲鄉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通過改良新品種茶葉,「奶白茶」「黃金牙」等茶葉逐步替換老品種,保護發展老茶山「土茶」,鼓勵農戶進行茶葉精深加工,品牌包裝增加附加值。同時,積極組織茶葉銷售戶通過線上打開銷路。

桐榔村積極探索村企共建模式,由強村公司領頭,村集體入股,建成三幢1400平方米的「廠房」,以出租的方式向社會招租,解決了當地茶產業加工場所問題。各地茶商開始找上門來,板橋的茶葉加工企業與麗水、江蘇、上海等地客戶建立了長期的貿易夥伴關係,茶農們再也不用愁茶葉賣不了好價錢。

在發展綠色農業上,除了茶葉,當地還發展起了油茶、香榧等主導產業。目前,當地擁有油茶麵積18000餘畝,年產茶油21000多公斤。新發展香榧約100畝,林下經濟多花黃精200畝。同時,藍莓、仙桃、軟棗獼猴桃等產業也不斷壯大。

在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鼓勵農產品開闢銷售新渠道,利用網紅進行直播銷售。目前,鄉強村公司籌備與松陽華數合作,計劃將畲茶、土雞、筍乾、番薯粉等十餘個土特產做全省直播帶貨,以此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板橋的生態旅遊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地把畲族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修復「桐川暴動遺址」,建設具有畲族風味的「紅+綠+畲」旅遊線,實現全域景區化、景區公園化。同時,通過做深農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畲鄉品牌。

麒上自然村借旅遊節慶活動聚人氣,以賞畲族傳統婚嫁表演、嘗畲鄉特色麻餈小吃、觀畲寨特色美景等作為載體,舉辦「相約畲寨麒上 享浪漫星空節」,讓原本沉寂的小山村越來越有了生機和活力。如今,一個小小的麒上村有9家民宿、近80張床位,平均每年有近80萬元收入。

一村一品,打響「風情牌」

桐榔村打造康養休閒基地、板橋村打造歷史文化村落和周權故裡、大毛科村打造畲族風情文化村、東坑村打造紅色文化村、高山村打造農耕文明體驗區……板橋畲族鄉正通過全方位推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做到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一村一品打造畲鄉風情小鎮。

桐榔村有一座距今有千年歷史的崇覺寺,至今香火繚繞。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謀劃建設桐榔文化康養基地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桐榔康養文化基地發展規劃,努力打造成為文化心靈度假目的地。通過康養文化基地建設,發展特色民宿、建設商業街、種植畲藥等,努力把桐榔打造成浙西南範圍全域康養勝地,與東西巖、古堰畫鄉形成互動的景區。

板橋村深度挖掘元代詩人周權,建設周權文化廣場,在修繕周氏祠堂中體現周權的慈孝文化,恢復「橋燈會」這一特色民俗活動。在「橋燈會」上把失傳30多年高山跳馬燈重新恢復傳承。在消除赤膊牆過程中,把「抓魚」「打紙包」「鬥雞」等勾起童年回憶的活動體現出來。

大毛科村立足民宿產業基礎,以生態文旅為主題,挖掘生態資源,依託特色畲族風情,重點發展民宿經濟,打造高品質詩意棲居地。文化禮堂的建設使用,為保護和延續畲族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連續多年舉辦畲族特色的春晚,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東坑村充分發揮梯田地形優勢,深挖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梯田運動及紅色旅遊,重點建設健身步道、紅色旅遊景點,打造休閒觀光區。目前,紅色景點「桐川暴動」遺址正在修復中。不久的將來,這裡的紅色旅遊將更加耀眼奪目。

高山村立足非遺文化優勢,深挖土茶資源、自然生態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非遺文化活化為主題,把「花鼓戲」「山背跳馬燈」等非遺進行現場展示及表演,同時宣傳高山土茶文化,實現非遺帶動旅遊發展。

……

通過打造「一村一品」,古韻、茶韻、畲韻的「三韻板橋」發展戰略,正讓畲鄉的美麗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鍾根清 通訊員 陳葉鵬


相關焦點

  • 走出一條雲南特色文化發展新路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繁榮發展雲南文化,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產業發展、影視演藝、文學創作、圖書出版、非物質遺產保護利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大典型報導等,走出了一條具有雲南特色,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嶄新路子,令人矚目。
  •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
  • 麗江市玉龍縣:特色旅遊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
    玉龍縣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同樣是『靠山吃山』,現在村民養成了『只有生態好才有出路』的意識,『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氣象。」甲子村黨總支書記和世堅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江市玉龍縣破除「靠山吃山」思維定式、樹立轉型發展意識,走出固守傳統產業、固有資源依賴的「瓶頸」,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麗江市玉龍縣:特色旅遊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
    玉龍縣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同樣是『靠山吃山』,現在村民養成了『只有生態好才有出路』的意識,『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氣象。」甲子村黨總支書記和世堅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江市玉龍縣破除「靠山吃山」思維定式、樹立轉型發展意識,走出固守傳統產業、固有資源依賴的「瓶頸」,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 筆架山鄉穩步走出發展新路子
    這是該鄉以紮實的作風抓建設、促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筆架山鄉立足現實,統籌長遠,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求突破,穩步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新路子。 根據「一鄉四地」不同面貌,筆架山鄉高起點整體規劃,堅持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兩個原則,著力「優產業、重項目、保民生、護生態」四個重點,切實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 泉州洛江虹山鄉:發展路子找對了 信心勝過黃金
    近日,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www.mnw.cn)記者一行前往,感受這處山清水秀之地,立足自身優勢,從默默無聞的貧困鄉鎮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如今,這裡不僅老百姓生活變好了,鄉鎮面貌更是煥然一新。「路子找對了,真的是信心勝過黃金。」對於虹山鄉的發展之路,洛江區虹山鄉黨委書記張勁松向記者一一介紹。
  • 汝州市溫泉鎮三個「妙招」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這座因「漢唐神湯」而得名的小鎮,一度在史書裡留下過「十帝三妃浴溫泉」的美譽。(俯視溫泉鎮區,感覺置身於一幅錦繡的畫卷之中。溫泉鎮人民政府供圖)如今,這座千年古鎮再次出發,積極探索新常態下鎮域經濟轉型、鄉村全面振興、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發展之路,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美麗小鎮,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鄉村治理新路子。
  • 走好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
    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翁光陽近年來,港北區借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契機,加快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今後,港北區將採取哪些舉措,破除發展短板,走好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做大做優全域旅遊這篇大文章?記者對貴港市港北區委書記玉彤進行了專訪。
  • 楊秀福深入德興市鄉鎮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記者劉水金報導:9月14日下午,德興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候選人楊秀福深入繞二鎮、張村鄉、黃柏鄉、萬村鄉等地實地調研各鄉鎮特色產業、民生項目、環境治理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鼓勵各鄉鎮深入發掘自身優勢,因地制宜謀發展。政府辦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
  • 山東:綠野公司走出一條特色食用菌發展之路
    山東:綠野公司走出一條特色食用菌發展之路發布時間:2014-09-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於玲)近日,在山東利津縣鹽窩鎮的山東綠野生物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食用菌生長車間裡,一位工人正忙著為杏鮑菇疏蕾。車間溫度常溫在15度左右,高架上擺滿了生長著杏鮑菇的生長瓶。
  • 聚焦東川生態之變:「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一塊磚折射出生態環保意識和發展理念之變。作為擁有107條泥石流溝、泥石流暴發頻繁且危害巨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區不斷解放思想,破除傳統發展的陳舊觀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入轉型擺脫「一銅定興衰」的歷史困境。
  • 【砥礪奮進的五年】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砥礪奮進的五年】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原標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雲南緊扣「三大定位
  • 謀劃新藍圖 走出新路子
    如何在"四好"商會建設中擬出新舉措、走出新路子,給商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目標  「四好」商會建設,是全國工商聯2017年對商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路。如何在「四好」商會建設中擬出新舉措、走出新路子,給重慶市湖北商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目標。  新藍圖引領商會新發展  2015年11月2日,新擔任四屆理事會會長的餘亞軍與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了。
  • ...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焦作市召開工業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
    努力走出一條富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焦作市召開工業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指示、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和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我市工業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努力走出一條富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臨滄鳳慶:走出去學習「大麗」模式 探索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子
    雲南網訊(記者 劉婭娟 通訊員 龔新偉 文)近日,由鳳慶縣委、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縣文旅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相關部門、13個鄉鎮主要領導、10個旅遊重點村主要負責人組成的鄉村旅遊學習考察團,以「走出去」模式到大理、麗江考察,為鳳慶縣鄉村旅遊發展拓寬新思路。
  • 唱著跳著快樂脫貧——廣西融水縣走出「扶貧+旅遊」扶貧新路子
    為了進一步展現廣西文旅的新形象,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推出「奮進的廣西文旅」系列報導,在廣西5個經典文旅營銷案例中,選取高鐵、非遺、文旅扶貧三個角度,以點帶面進行全方位報導。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導:汽車從南寧沿著高速公路向東南方向出發,行駛4個多小時,便到了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
  • 看城鄉新景 品民俗之韻——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掠影
    看城鄉新景 品民俗之韻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掠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雲祥 陳功章 文/圖 這裡的花兒悅耳動聽。
  • 河南商城:擦亮紅色老區底牌 走出綠色發展路子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河南商城:擦亮紅色老區底牌 走出綠色發展路子》8月29日,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大別山商城革命歷史紀念館商城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中心,紅色基因優勢突出,這裡誕生了紅三十二師、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主力紅軍,經典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也跟隨革命隊伍傳唱至大江南北,這裡走出了1位上將、8位中將、43位少將。
  • 湘潭縣烏石鎮平山村走出發展新路子
    從「基礎設施薄弱村」到「組組通上水泥路」——平山村走出發展新路子湘潭在線5月1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振宇)5月5日,湘潭縣烏石鎮平山村黨總支書記黃金誠站在蒔竹嶺上,指著通往毛塘組、燕子塘組,已經平整好路基的道路對我們說:「如果不是去冬今春雨水太多
  • 「二次方」效應 —十美堂鎮走出特色品牌產業扶貧新路子
    如何因地制宜,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一條特色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近年來,鼎城區十美堂鎮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鎮黨委書記羅軍初告訴記者,十美堂鎮新一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了鎮產業扶貧辦,出臺相關政策,通過扶持農村經營大戶,流轉土地,發展特色品牌產業,促進農業增效,帶領貧困戶增收,培育出了「弘富源供港蔬菜、萬畝太空蓮、十美香米、勇福富硒米、白芨中藥材、小茅吊瓜籽、十美香菌、三紅蜜柚、野兔野雞養殖、鳥兒洲生態大湖魚、河洲甲魚」等十大特色品牌產業,對接全鎮貧困戶,2018年實現產業扶貧對接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