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著跳著快樂脫貧——廣西融水縣走出「扶貧+旅遊」扶貧新路子

2021-01-21 風情柳州

近日,2020年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風雲榜單正式出爐,廣西5個案例入選該榜單。其中,南寧市獲評「2020年度中國高鐵旅遊名城」,「融水文旅扶貧五大模式」被列入「2020年度旅遊扶貧典型案例」,「廣西南丹:推動非遺文化活態保護與傳承」被列入「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廣西積極應對,創新發展,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廣西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文旅活動,奮力建設文化旅遊強區。為了進一步展現廣西文旅的新形象,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推出「奮進的廣西文旅」系列報導,在廣西5個經典文旅營銷案例中,選取高鐵、非遺、文旅扶貧三個角度,以點帶面進行全方位報導。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導:汽車從南寧沿著高速公路向東南方向出發,行駛4個多小時,便到了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

融水縣位於廣西北部,黔桂交界處,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苗族自治縣,聚居著苗、瑤、侗等13個民族,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深度貧困縣。

山清水秀、洞奇物美的融水風景獨好。但如何讓好風景變成「錢景」,讓「開門見景」的融水縣,開闢出一條具有融水特色的旅遊脫貧致富路線?「開拓全域旅遊新模式,實現旅遊與扶貧深度融合。」融水苗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周衛軍給出了答案。

在唱唱跳跳中脫貧了

▲夢嗚苗寨景區門口 攝影 尚天宇

位於融水縣雙龍溝景區的夢嗚苗寨,是融水縣著力打造的旅遊扶貧示範點。它以生態搬遷的方式,從大山裡整體搬出苗寨木樓,在景區內還原了近百棟原生態純木結構吊腳樓,形成景區獨有的苗寨景觀。

多彩的民族文化,與生俱來的表演稟賦,使苗族人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唱歌跳舞遠比說話自信。

夢嗚苗寨景區結合苗寨人民天生能歌善舞的天賦,通過聘請柳州市藝術劇團的導演對農戶進行整合培訓,耗資3000萬元,打造大型苗族文化實景演出《苗魅》,實現苗族文化的就地傳承發展。整臺演出時長為75分鐘,參演人員多達150多名,主要由當地貧困戶和一些景區的職工構成。他們「穿上戲服是演員,脫下戲服是社員」,表演節目成為他們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觀眾與表演團隊一起跳竹竿舞 攝影 鄭肖君

苗族青年韋妹花是夢嗚苗寨演藝部的一名唱跳演員,依靠在景區表演節目,每月她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但在此之前,韋妹花一家生活條件並不樂觀。

2016年,韋妹花家因病致貧,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4口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如何脫貧,怎麼讓全家人過上幸福的日子,韋妹花一籌莫展:「我一點主意也沒有。」

就在這時,當地旅遊產業扶貧出現了,如同雪中送炭。得知夢鳴苗寨招募唱跳演員,韋妹花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出家門,從杆洞鄉錦洞村搬到夢嗚苗寨,當起了唱跳演員。2018年6月,韋妹花加入了夢嗚苗寨的演藝團隊,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每年參加演出能掙到3萬元左右。

嘗到甜頭後的韋妹花,還鼓勵自己的丈夫潘星拾一起來到景區工作,之後潘星拾被安排到景區的扶貧管理辦公室上班,成為景區的「管理人員」,每月工資3000元。

2018年,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韋妹花家脫貧了。「我和老公一起在景區上班,家裡的條件改善了,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韋妹花開心地說道。

截至目前,夢嗚苗寨已經入住了14戶像潘星拾、韋妹花家這樣的苗族貧困家庭,景區為他們提供工程維護、綠化保潔、遊樂設施管理、田園管理和民俗表演等工作崗位,保證每個貧困家庭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還解決了住房問題,此外,孩子的就學條件、老人的就醫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貧困戶還可以通過銷售民族手工藝品、為遊客表演民族歌舞,提供打同年、品油茶、簸箕宴等特色服務,多渠道增加收入。

「旅遊+扶貧」 風情苗鄉美麗綻放

▲在夢嗚苗寨景區表演的苗族老人 攝影 鄭肖君

多年來,融水縣獲得了諸多榮譽。自201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融水縣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旅遊名縣」「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佳民俗風俗風情旅遊目的地」「中國魅力文化旅遊名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多個榮譽稱號。

在諸多榮譽的背後,是這樣一幅光景:全國各地遊客紛紛慕名前來融水縣,憑藉獨特的民族文化,當地不少群眾開始吃上了「旅遊飯」,踏上了脫貧路。

「融水圍繞『秀美融水·風情苗鄉』的旅遊發展定位,充分利用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圍繞『以一個龍頭景區,帶動一片鄉村旅遊,帶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思路,創新旅遊多元化發展模式,開闢了一條扶貧工作依託旅遊發展齊頭並進的新路子。」周衛軍介紹說。

就這樣,融水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雙龍溝景區打造的叢林飛鼠、玻璃滑道、帳篷酒店等系列「網紅」景點落成;「打同年」等一批資源品位高、品牌形象優、核心吸引力強的旅遊產品推向市場;「融水環縣城風情觀光遊」「環元寶山生態觀光遊、民俗風情遊」等系列獨具特色的精品旅遊路線也同步推向市場,融水縣以成熟的景區景點項目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實現了旅遊資源「活」起來,農村要素「動」起來,貧困群眾「富」起來。

擁有多姿多彩民俗文化的融水縣,還按照「天天有表演、月月有節慶、年年有大型主題活動」的發展思路,利用百節民俗活動,打造中國苗族蘆笙鬥馬節、金秋燒魚季等民族節慶文化品牌,吸引近百萬人次遊客及群眾參與節會賽事活動,既豐富了旅遊產品,又為貧困戶就業、農副產品外銷搭建了平臺。

目前,融水縣擁有5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87.85萬人次,是2016年的兩倍,實現旅遊總收入104.39億元,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6.43%,2.9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走出了一條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扶貧富民之路。融水縣的群眾在唱唱跳跳中實現了快樂脫貧。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圖片:僅做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綜合編輯: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 如有侵權,請聯繫(chenfuyou3313)刪帖

相關焦點

  • 旅遊扶貧協作助力圓夢苗山
    今年國慶假日期間,廣西融水縣雙龍溝旅遊度假區憑藉著優良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苗族文化,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體驗。從大山裡的村民易地扶貧搬遷到旅遊點,變成社員和演員,他們在景區裡既從事節目表演、景區維護等工作獲得就業,又以自家房子作為資產入股獲得收益,走出了旅遊扶貧新路子。這是廉江-融水積極參與苗族文化體驗園建設,通過旅遊扶貧協作助力融水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一大縮影。
  • 蘭州市七裡河區阿幹鎮馬場村走出旅遊扶貧新路子
    原標題:為貧困群眾找到一條長效致富路 馬場村走出旅遊扶貧新路子金城初春,乍暖還寒。從阿幹鎮東側沿山路向雲頂山景區深入,前往曾因貧困聞名、今成脫貧案例的美麗鄉村——馬場村,崎嶇難行的山路變成了蜿蜒寬闊的硬化路,兩側林木茂密,蒼翠的松樹和尚未融化的積雪點綴其間,風景誘人。
  • 望江縣巧走「旅遊+文化」扶貧新路子
    望江縣巧妙利用時機,將旅遊、文化與扶貧充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扶貧新路子。 通過旅遊龍頭企業帶動幫助脫貧。望江縣充分發揮「油菜花海」的旅遊資源優勢,依託各類特色農業產業帶動就業、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等幫扶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 廣西羅城:旅遊扶貧帶動一方百姓脫貧
    幾年前,他還是一個久居深山,普通話都說不流利的村民,棉花天坑旅遊度假區開放迎客後,位於景區內的他把自己的房子改造裝修後,開起農菜館,當上小老闆,幸福日子節節高。   這是羅城縣旅遊扶貧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   羅城縣四把鎮棉花村以仫佬族人口為主,是典型的仫佬族群眾聚居地。
  • 水上娛樂項目、仰韶文化遺址公園……坡頭鎮這個小村,走出扶貧新路子
    近年來,濟源示範區積極發揮旅遊資源優勢,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統攬,依託鄉村優秀的自然生態資源和豐富的特色農副產品,紮實推進農旅深度融合,以「鄉村旅遊+」助推產業發展,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水上娛樂項目
  • 巴馬探索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新路子
    近年來,巴馬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和長壽資源,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大力發展旅遊業,讓老百姓擺脫貧困、吃上旅遊飯。巴馬因地制宜,創新舉措,圍繞「黨建引領、能人帶動、深化改革」推動了扶貧開發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探索旅遊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黨建引領,「昔日窮窩窩」變為「旅遊香饃饃」   一是黨員帶頭解放思想。
  • 離石信義鎮精準扶貧有新路子
    依靠青山綠水 發展鄉村旅遊11月22日,離石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信義鎮精準扶貧有新路子。那兒的老百姓守著青山綠水,鄉村遊搞得紅紅火火,帶動全鎮果蔬銷售50餘萬斤,賣出了5萬份農家飯套餐,鄉村遊收入600餘萬元,帶動了2000多人脫貧。11月26日,記者在夜色中趕到了信義鎮。
  • 廣西巴馬:康養旅遊深度融合 助推扶貧新樣本
    全域發展旅遊成扶貧新樣本2017年巴馬被列為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巴馬以發展全域旅遊為目標,積極探索走出一條貧困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新路子。19歲的黃海英說,她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洞天福地打工,為我們本地人提供了「家門口上班」的機會。2015年,投資超過6億元洞天福地建農莊,2018年,把景區集休閒觀光、奇妙體驗、養生度假、民俗演藝、長壽探秘等功能為一體,通過多方合作可提供300多個扶貧就業崗位,目前已成為巴馬旅遊精準脫貧的一張靚麗名片。
  • 廣西柳州繪製旅遊扶貧「路線圖」 幫助七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廣西柳州繪製旅遊扶貧「路線圖」 幫助七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2016-   中新網柳州11月5日電 (林馨)廣西柳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與該市扶貧開發辦公室11月4日-5日,舉行2016柳州市旅遊扶貧推介會。
  • 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日前,在東源縣船塘鎮主固村秀珍菇產業基地內,村民們正忙著將菌棒小心翼翼地移進栽培基地,一排排比肩而立的菌架已載滿菌袋,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大棚內。「這個季節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秀珍菇生長。」村民羅飛疊一邊熟練地擺置手中的菌棒,一邊向記者介紹。
  • 苗山脫貧影像志——廣西融水發展旅遊助脫貧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雨卜村,工人在修築旅遊公路(2016年11月17日攝)。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利用民族風情濃鬱、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旅遊業打造成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作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2019年融水縣接待國內外遊客88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4億元。2016年至今,全縣近3萬人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實現脫貧,約佔全縣脫貧人口的25%。 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8.53%,是目前廣西尚未脫貧摘帽的8個縣之一。
  • 廣西:創優金融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位於廣西南部,縣城距離南寧市僅100公裡,是個典型的農業縣。根據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上思縣被列為2016年廣西首批扶貧摘帽的9個貧困縣之一,金融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全縣總面積2816平方公裡,轄四鄉四鎮,83個村、4個社區,全縣人口2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1萬人。
  • 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生態扶貧樹 脫貧路子寬
    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生態扶貧樹 脫貧路子寬 2020-10-29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巴馬坡納屯:脫貧路上黨旗揚 旅遊扶貧奔小康
    廣西新聞網記者廖志榮攝廣西新聞網巴馬7月25日訊(全媒體報導組)「坡納屯2005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窮則思變,最後首先是村裡三個黨員站了出來,引領當地村民開始了脫困之路。」25日,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鎮黨委書記吳昌勳向2019年全國網絡媒體廣西行採訪團介紹道,「到2010年,坡納屯建成了鄉村度假村,發展農家樂,並成立了農家旅館黨支部,201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26萬元」。脫貧路上黨旗揚,旅遊扶貧奔小康。
  • 「二次方」效應 —十美堂鎮走出特色品牌產業扶貧新路子
    如何因地制宜,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一條特色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近年來,鼎城區十美堂鎮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018年12月16日,記者驅車來到十美堂鎮看到,公路一旁樹林中立著一塊廣告牌:「精準扶貧到戶到人,發展產業齊心脫貧」,格外引人注目。  十美堂鎮地處澧水河畔,是鼎城區三鄉合一的農業大鎮,以前多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農民創收渠道單一。
  • 南寧市江南區:文旅融合拉動消費扶貧成效明顯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8日訊(通訊員 郭超前)「今年揚美村集體經濟有望突破100萬元、同江村三江坡的客也越來越多,鄉村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拉動消費扶貧,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近日,南寧市江南區文廣體旅局負責人在總結合文化旅遊時,道出了江南區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助力脫貧攻堅的成效。
  • 祁陽:龍溪村走出文化旅遊扶貧「新路徑」
    紅網時刻永州5月6日訊(通訊員 祁宣)「五一」前夕,在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暨文旅產業促消費助脫貧行動啟動儀式上,永州市祁陽縣龍溪村被評為「2020年湖南省文化和旅遊扶貧示範村」,並獲授牌。龍溪村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全國森林鄉村和全省「多規合一」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編制試點村,也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龍溪村從實際出發,多措並舉,著力打造「文化旅遊+扶貧」品牌,走出了具有龍溪特色的脫貧路徑。
  • 香港優質「正」印助廣西扶貧特產走出大山
    (中國減貧故事)香港優質「正」印助廣西扶貧特產走出大山中新社南寧12月27日電 題:香港優質「正」印助廣西扶貧特產走出大山中新社記者 林浩「通過香港高端認證後,我們茶葉的品質得到認可,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目前已收到很多國際買家的訂單。」
  • 貧困村開起了旅遊節,中國重汽精準扶貧走出新模式
    本次旅遊節是由王元氣村委會和中國重汽老年大學聯合策劃舉辦,為推廣鄉村旅遊新產業而做出的新動作。旅遊節的成功開展,標誌著王元氣村開啟了由精準扶貧向致富奔小康過渡的新局面。據了解,王元氣村特色旅遊項目是中國重汽精準扶貧的新舉措,在全村貧困戶脫貧摘帽之後,結合當地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經濟產業,幫助村民建立起可持續的脫貧機制,真正做到脫貧不返貧,徹底走上富裕之路。
  • 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扶貧電商大會開幕
    大會以「文旅扶貧·百『電』爭鳴」為主題,採取「網際網路電商+扶貧產品代言人+文化旅遊產業脫貧」的模式,結合「十大人氣廣西爆款扶貧產品代言人」線上評選活動的影響力,通過網際網路、電商為廣西各地市旅遊產品、非遺產品以及文創產品,提供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充分擴大文化旅遊消費扶貧,助力全區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