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娛樂項目、仰韶文化遺址公園……坡頭鎮這個小村,走出扶貧新路子

2020-12-18 騰訊網

近年來,濟源示範區積極發揮旅遊資源優勢,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統攬,依託鄉村優秀的自然生態資源和豐富的特色農副產品,紮實推進農旅深度融合,以「鄉村旅遊+」助推產業發展,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水上娛樂項目

在坡頭鎮慄樹溝村水上娛樂項目園內,村民林碧華每天早上八點都會來到這裡上班,把停靠在岸邊的遊船仔細打掃一遍,準備迎接新一天的遊客。林碧華家裡有三個女兒,由於年齡都比較小,需要有人陪伴照看,家裡只有丈夫一人能夠外出務工,曾被確定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得益於村裡發展鄉村旅遊,林碧華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通過自己和丈夫的打拼,在當年就順利實現了脫貧。

如今,隨著村裡旅遊項目的增多,來到這裡參觀遊玩的遊客也在逐步增多,林碧華也在工作之餘還在遊樂場邊擺起了攤子,賣起了小商品。林碧華說:「就是希望自己家裡的生意越來越好,生活過得好一些。」

電商扶貧大賣場

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林碧華一家的生活有了奔頭,它更像是一池春水,讓全村的村民都找到了新的希望。依託鄉村旅遊,坡頭鎮電商扶貧大賣場在這裡開張,村裡也利用起了閒置的空房資源,接二連三的辦起了麵粉加工磨坊和手工粗布加工點,打開了慄樹溝村「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仰韶文化遺址公園

收入增加了,百姓創業致富的熱情也更高漲了。目前,慄樹溝村還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建起了慄樹溝仰韶文化遺址公園,打造以仰韶文化歷史學習、手工陶藝製作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新玩法。

脫貧致富「加速度」

據了解,慄樹溝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僅僅是示範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落實產業扶貧政策,助推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範例。多年來,示範區因地制宜,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旅遊」的合作模式,一村一策,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以「鄉村旅遊+」為思路,開發農家樂、採摘園、生態旅遊等項目,推進5個貧困村創建旅遊特色村、2個山區鎮創建旅遊示範鎮、1個貧困村創建A級村落景區,20家旅遊經營單位申報旅遊扶貧示範戶,直接和間接帶貧群眾2300餘人,在全域範圍內跑出了脫貧致富「加速度」。

相關焦點

  • 「旅遊+扶貧」發力,濟源市坡頭鎮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近年來,濟源坡頭鎮按照「宜水則水,發展水上項目;宜農則農,發展品牌農業;宜文則文,發展民俗文化;宜紅則紅,發展紅色旅遊;宜古則古,盤活古村古城」的思路,科學規劃,並以旅遊+扶貧的形式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不僅打造出了一批極具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旅遊景點
  • 我市召開杏花村酒文旅仰韶文化遺址公園等五大項目推進會
    我市召開杏花村酒文旅仰韶文化遺址公園等五大項目推進會 2020-12-10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餘名仰韶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仰韶村文化遺址參觀考察
    30餘名仰韶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仰韶村文化遺址參觀考察11月7日下午,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王仁湘帶領30餘名仰韶文化考古發現與傳播研討會專家齊聚澠池,參觀考察仰韶文化博物館、仰韶村文化遺址及仰韶村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情況,並為仰韶村文化遺址建設聽診把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仰韶酒業走進大河村遺址,探尋文化賦能創新驅動發展的密碼
    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館長胡繼忠、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書記張雲峰、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副館長戴建增、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辦公室主任韓煒煒、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社教部主任錢燕、鄭州報業集團副秘書長王見賓、河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北京正一堂戰略諮詢機構項目總監李麗賓、北京正一堂戰略諮詢機構品牌總監魯濤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 仰韶村民和仰韶文化遺址的故事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與其他地方的農民不同,住在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附近的仰韶村村民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規矩:不起墳,不打窯,不深翻土地,也不挖溝挑壕,甚至不能打井修渠。儘管這一切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生產、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但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規矩,使得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得以完整地保持著它的原始面貌。這些天,為參加紀念仰韶文化發現八十周年活動而從各地趕來的專家學者們,慕名造訪了仰韶村。20世紀50年代曾跟隨夏鼐先生參加仰韶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志敏,驚奇地發現它與50年前看到的情景幾乎完全一致,遺址地面、地堰灰坑也都保持完好。
  • 濟源慄樹溝:散落在地表的仰韶彩陶碎片
    採訪過鶴壁之後,我們原定的下一站是濮陽市西水坡,那裡有一處65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尚未動身,考古學家潘偉斌來信兒說:「下次可以到濟源市訪問仰韶文化。」於是我們先來到濟源市。村裡的仰韶文化博物館慄樹溝仰韶文化遺址在濟源市南部丘陵區,距黃河主河道不過數公裡,遺址位於高臺地,東西兩側有河流,依山傍水,背風向陽。11月29日一早,濟源市文物管理局兩名年輕幹部鄭暉、段明臣在遺址所在的濟源市坡頭鎮慄樹溝村迎接我們。
  • 濟源慄樹溝:散落在地表的仰韶彩陶碎片
    村裡的仰韶文化博物館慄樹溝仰韶文化遺址在濟源市南部丘陵區,距黃河主河道不過數公裡,遺址位於高臺地,東西兩側有河流,依山傍水,背風向陽。11月29日一早,濟源市文物管理局兩名年輕幹部鄭暉、段明臣在遺址所在的濟源市坡頭鎮慄樹溝村迎接我們。
  • 三門峽廟底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呼之欲出」
    最早的「中國」從這裡走出   如果說仰韶文化的發現,讓世界震驚於中華大地史前文明的古老和神秘的話,那麼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文化的發現,更讓人領略了其神奇的一面。
  • 祝賀河南發現雙槐樹仰韶文化遺址
    洛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最多,光延安在黃帝陵(100公裡以內)附近發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遺址就有3處:富縣交道遺址面積為250萬平方米(南距黃帝陵60公裡);陝西另一地級市銅川耀州區石柱原仰韶遺址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這個遺址北距黃帝陵也在100公裡以內並且就在黃帝傳說的沮(姬)水河畔。離黃帝陵十來公裡洛河邊上的田莊同樣發現50萬平方米的趙卓仰韶文化遺址。
  • 文化遺址:仰韶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文化遺址
    中國古代遺址多的數不清,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代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文化遺址。1921年,這一遺址在河南繩池縣仰韶村被首次發現,根據考古學上的慣例—以最先發現的地點來命名同一系統的文化,所以,黃河流域許多性質相同的遺址都被稱做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前,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人們的生活遺蹟。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遊一帶,包括關中、。山西南部和河南大部分地區。
  • 中國現代考古學100年,從仰韶文化發現出發
    100年前,澠池縣仰韶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發現地、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地
  • 「彩陶之路」——仰韶文化走進英國劍橋、牛津系列報導
    於芃參贊說,仰韶村遺址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次在世界頂尖學府——英國劍橋舉辦仰韶文化展覽,開啟了中英文化交流新篇章,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樹立了典範。仰韶文化能成功進入世界一流高校的一級研究項目之列,可喜可賀!這是華夏文化的魅力,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這個平臺是連接中華文化融入世界大舞臺的紐帶,我們要精心呵護,讓我們攜手為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貢獻。    展覽開幕式後,在劍橋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會議室舉行了「仰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 從貧困村到「鄉村樂土」——彭澤縣東紅村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九江新媒體JJXMT.CN]從落後的貧困村變成了村民宜居的「鄉村樂土」,彭澤縣黃花鎮東紅村依靠政府扶貧政策和村民勤勞的雙手,讓東紅村村民喜笑顏開。    黃花鎮東紅村位於彭澤縣中部,是典型的丘陵地帶,山林多,可用耕地2000多畝,當地村民2532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是彭澤縣省級「十三五」貧困村。
  • 秦王寨遺址——最早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
    即使這個傳說是真實的,秦王李世民來這裡的時間也算不得最早。因為早在他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並長期居住在這裡,為我們留下了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秦王寨遺址。他曾在北京、河南西部和甘肅、青海等地進行過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活動,而影響最大的就是1921年在河南省泥池縣仰韶村發掘時發現一種新的古文化,初稱彩陶文化,後被命名為仰韶文化。
  • 龍山文化遺址公園建設項目
    龍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之一,又名"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1928年因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被人們發現。在龍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黑陶製品了。黑陶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用器,而後由於質地易碎,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為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 唱著跳著快樂脫貧——廣西融水縣走出「扶貧+旅遊」扶貧新路子
    其中,南寧市獲評「2020年度中國高鐵旅遊名城」,「融水文旅扶貧五大模式」被列入「2020年度旅遊扶貧典型案例」,「廣西南丹:推動非遺文化活態保護與傳承」被列入「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廣西積極應對,創新發展,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廣西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文旅活動,奮力建設文化旅遊強區。
  • 祝賀鄭州發現雙槐樹仰韶文化遺址
    洛河流域發現仰韶文化遺址多了,延安在黃帝陵附近發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遺址就有3處:富縣交道遺址面積為250萬平方米(距黃帝陵50公裡);洛川坬盤遺址這些遺址按理更應叫「河洛古城」。陝西另一地級市銅川耀州區石柱原仰韶遺址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這個遺址北距黃帝陵也在100公裡以內這個遺址就在文獻記載沮(姬)水河邊。姬水才是黃帝活動的區域。黃帝陵東十來公裡洛河邊上的田莊同樣發現50萬平方米的趙卓仰韶文化遺址。
  • 蘭州市七裡河區阿幹鎮馬場村走出旅遊扶貧新路子
    原標題:為貧困群眾找到一條長效致富路 馬場村走出旅遊扶貧新路子金城初春,乍暖還寒。從阿幹鎮東側沿山路向雲頂山景區深入,前往曾因貧困聞名、今成脫貧案例的美麗鄉村——馬場村,崎嶇難行的山路變成了蜿蜒寬闊的硬化路,兩側林木茂密,蒼翠的松樹和尚未融化的積雪點綴其間,風景誘人。
  • 仰韶文化考古發現與傳播研討會在三門峽召開
    為進一步挖掘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內涵,11月8日,仰韶文化考古發現與傳播研討會在三門峽召開,來自豫晉陝三地的文物考古研究人員梳理分享了近期仰韶文化考古新發現、新成果。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三門峽市正在全力籌備「仰韶文化發現一百周年暨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活動。
  • 望江縣巧走「旅遊+文化」扶貧新路子
    近日,望江縣正開展以「漫步花海擁抱春天」為主題的第三屆油菜花系列賞遊活動,來自省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共賞這片花海美景,感受這份文化魅力。望江縣巧妙利用時機,將旅遊、文化與扶貧充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扶貧新路子。 通過旅遊龍頭企業帶動幫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