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路」——仰韶文化走進英國劍橋、牛津系列報導

2021-02-19 V觀澠池

 10月22日下午14時,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澠池縣仰韶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彩陶之路」仰韶文化展在英國劍橋大學唐寧學院開幕。

 英國劍橋大學考古系劍橋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瑪麗·路易絲·斯蒂格·索倫森教授、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科林·倫福儒勳勳爵、考古學家馬丁•瓊斯教授、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於芃先生、河南省委宣傳部外宣辦副主任張保進、河南大學中國陶瓷學院院長王洪偉、三門峽市宣傳部副部長任戰洲、澠池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石線偉等出席開幕式並剪彩。

仰韶遺址的發掘和仰韶文化的確立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標誌,也是以考古學的方法科學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開始。以瑰麗彩陶聞名的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直根系,也是推動最初的中國形成的核心力量。仰韶遺址發掘以來近百年的考古發現和多學科研究充分證明,中國史前文明的繁盛印證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虛言。古史傳說也不是後人的虛構,而是有「真實的素地」。仰韶時代各地區的領導者們管理古國、建造大型公共建築、創造藝術,溝通天地、交流遠方的英雄業績,就是五帝傳說的真實背景。

位於黑海岸邊的特裡波利-庫庫特尼文化和仰韶文化是歐亞大陸兩端幾乎同時興起的農業文明,同樣有燦爛的彩陶文化。她們在幾乎相同的時間衰落,都引發大規模人口移動。仰韶文化人群西進,特裡波利-庫庫特尼人群東進。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兩大文化的彩陶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強烈提示我們在這樣的人群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了早期的中西交流。這一交流大約發展在距今5300年前後,涉及羅馬尼亞和烏克蘭的特裡波耶-庫庫特尼文化,土庫曼斯坦的納馬茲加文化,中國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這些歐亞大陸上的史前文明百花齊放,但在彩色陶器的工藝、器型、紋飾、符號有驚人的相似性。歐亞大陸的後續文化繼承了這樣的交流,很可能形成了「絲綢之路」以前的「彩陶之路」,成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對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

本次展覽通過實物和圖片全面展示了仰韶文化彩陶的特徵和仰韶社會的發展狀況,並對東西方彩陶藝術的相似性進行了充分展示與研究,意在探尋兩地文化交往的路徑。

英國劍橋大學考古系劍橋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瑪麗·路易斯·斯蒂格·索倫森教授在致辭中說,仰韶文化是科學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起點,劍橋大學率先將仰韶文化列入重大研究課題,在大學研究項目部X5系統註冊,成立了《百年仰韶文化研究史和遺產影響》項目。項目由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勳爵和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先行者馬丁·瓊斯教授等組成該研究項目的學術顧問委員會,考古學系、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和劍橋遺產研究中心具體執行實施,我們將用5年或更長的時間,對這一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內涵進行梳理和研究,目的將喚醒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加快保護步伐,使之儘快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成員。「彩陶之路」仰韶文化展,為我系深入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鮮活的史料依據,使我們用新的視角,對仰韶在世界彩陶中的影響和作用進行深入探討。

於芃參贊說,仰韶村遺址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次在世界頂尖學府——英國劍橋舉辦仰韶文化展覽,開啟了中英文化交流新篇章,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樹立了典範。仰韶文化能成功進入世界一流高校的一級研究項目之列,可喜可賀!這是華夏文化的魅力,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這個平臺是連接中華文化融入世界大舞臺的紐帶,我們要精心呵護,讓我們攜手為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貢獻。    

展覽開幕式後,在劍橋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會議室舉行了「仰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英兩國的考古學家就彩陶之路各大遺址的保護利用以及仰韶文化的最新考古科研成果進行交流,並圍繞仰韶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與建設、仰韶彩陶工藝的復燒與創新等課題,各抒己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仰韶文化引領中國史前時代進入最為燦爛的轉折期,開啟了中國文明形成的波瀾壯闊的宏大進程。特裡波利-庫庫特尼文化對歐洲文明的形成和歐亞大陸中部的社會發展也發生了深遠影響。期望英中乃至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攜手努力,推動「彩陶之路」的研究,並致力於推動仰韶文化遺址的跨學科研究以及聯合申遺步伐。下一步劍橋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將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澠池仰韶文化博物館共同開展世界「彩陶之路」的專題研究,探索建構世界彩陶研究的學術新體系。

23日下午14 時,仰韶文化走近英國的另一所知名世界高校——牛津大學,在這裡舉行了一場隆重而熱烈的仰韶文化專題學術研討會,中英兩國高校及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就仰韶文化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仰韶文化博物的展陳提升方案,彩陶之路的研究項目進深入探討並交換意見,會議認為,仰韶文化作為世界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擴大對外的交流宣傳,與世界考古、科研、教育等領域開展廣泛的、有效的合作,使之這一人類瑰寶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據悉,這次「彩陶之路」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將走進英國、烏克蘭、羅馬尼亞等三國,活動將依託沿線國家的史前文化資源,舉辦仰韶文化交流展覽活動,開展相關學科的研究。活動將以「彩陶之路」為載體,充分發揮三門峽澠池作為「彩陶之路」起點的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先行的融合與共贏,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做出貢獻。(楊拴朝)

相關焦點

  • 一條閃亮中西的彩陶之路
    □本報記者趙慎珠    弧線勾勒的三角、帶豎紋的花瓣紋、細膩的斜線紋、規整的繩索紋……來自羅馬尼亞庫庫特尼文化遺址的彩陶,在與中國仰韶出土的彩陶相對而列時,遠隔重洋的陶器,竟有那麼多相似。    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中心、中國社科院外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同根同脈——走進庫庫特尼文化和仰韶文化》展覽,5月24日在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中心開幕。    早在1921年,中國考古學的重要開創者、瑞典學者安特生,在發掘河南澠池的仰韶遺址後,曾依據這些相似性,提出中國文化西來的假說。
  • 仰韶彩陶坊天時日月星 系列酒在鄭州上市
    本報訊 8月28日,河南仰韶酒業「轉型升級,仰韶再出發:彩陶坊天時新品上市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0名經銷商共同見證了彩陶坊天時系列新產品上市的盛況。    縣委書記楊躍民,仰韶酒業董事長侯建光等出席會議。
  • 《彩陶幾何紋盆》仰韶文化(中國)-雕塑作品欣賞(十四)
    今天給大家介紹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幾何紋盆》,高16.4釐米,口徑37.4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 英國學術之旅——細數劍橋與牛津景點
    劍橋大學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嘆息橋如果說到和英國有關的話,那我覺得你應該指的是康河上的嘆息橋,也就是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城的嘆息橋。在劍橋大學所有的橋中,嘆息橋的名氣最大。
  •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乃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發現的中國「國粹」
    許多彩陶作品中,融合了許多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精彩紛呈。彩陶因時間的不同,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類型。彩陶最早於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其後在中華大地各省份陸續有所發現。聞名的有仰韶文化彩陶、半坡文化彩陶、馬家窯文化彩陶、廟底溝彩陶、半山彩陶等,各具特色。
  • 匠心加持、品質為王,「豫酒龍頭」仰韶彩陶坊閃耀濟南糖酒會!
    其次,超級大單品仰韶彩陶坊酒以卓越的產品品質、驚豔的市場表現,躋身國際烈酒(中國)大獎賽榜單,並成功斬獲最高榮譽「大金獎」。自2008年以來,彩陶坊系列酒,市場營收連年以超30%的速度增長,2019年更是達到了45%,成功突破20億元營收。
  • 親子遊就應該去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參觀,感受頂級學術氛圍
    今天在這裡就位有孩子的家長推薦英國的兩個知名學府,牛津和劍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去看看。牛津大學說到牛津大學,相信我們都不能否認它的地位和含金量,劍橋大學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英國最古老的的大學了,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牛津大學培養出了27位英國首相,69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就是成就,相信國際上的很多大學都不能比得過。
  • 牛津與劍橋,英國的兩個不一樣的大學城
    牛津與劍橋 牛津位於英國英格蘭地區中部,人口約13萬,這樣的規模在我國連四線城市都算不得,然而它的名氣卻一點兒也不輸於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離此不遠還有另一個小一點的城市劍橋,人口不足10萬,同樣名聲在外。這兩個城市有個共同點——它們因大學而知名,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事實上,提到牛津與劍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兩所大學,而非兩個城市。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07、仰韶文化四條龍,兩條在「華博」!仰韶文化,是炎黃文化,彩陶文化,也是龍文化。仰韶文化目前發現了四條龍,分別為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魚龍」(圖八),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鱷龍」(圖九),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繪製在彩陶盆上的兩條「鳥龍」(圖十)。
  • 英倫風情 走進牛津劍橋校友的隱秘家園
    牛津劍橋俱樂部校旗在倫敦市中心聖詹姆士宮附近,有一座大隱隱於市的二級保護建築,這裡是被牛津劍橋校友稱為「家」的私密感懷之地、位於71-77 Pall Mall 的牛津劍橋俱樂部。日前,筆者有幸參觀了牛津劍橋校友的隱秘家園,一個頗有些神秘的高大上俱樂部。
  • 營盤山考古發現5000年前「彩陶之路」
    記者在陳列室看到,陶器中最為精美的是彩陶,經復原後可辨的器形主要有瓶、罐、盆、缽等平底器,紋飾均為黑彩繪製,圖案題材有草卉紋、線條紋、變體鳥紋、弧邊三角紋、蛙紋等。  根據文物出版社近期正式出版的《茂縣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報告,這些彩陶中的一部分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測試分析,其化學成分更接近黃土高原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腹地出土彩陶器物的化學成分,說明這些彩陶非本地燒制,加上器型和紋飾風格,均具有明顯的甘青仰韶晚期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特徵。
  • 劍橋與牛津——最全景點攻略!文化藝術之旅必收藏!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高等學府。如果說到和英國有關的話,那我覺得你應該指的是康河上的嘆息橋,也就是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城的嘆息橋。在劍橋大學所有的橋中,嘆息橋的名氣最大。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參觀這座橋時,讚嘆不已:「這麼秀麗!這麼別致!」
  • 牛津的封閉保守與劍橋的自由開放
    在劍橋參加研討會時遇見一位來自牛津的博士,她說劍橋比牛津好看,因為這裡學院的景色從街上就可以看到。從此我便有了個印象,劍橋是開放的,而牛津是封閉的。在牛津遊蕩的這一天,我唯一看到的開放綠地就是牛津城堡。牛津城堡始建於11世紀的諾曼徵服時代,一直是牛津郡重要的軍事要塞,在17世紀的英國內戰中被徹底損壞,從18世紀開始用作牛津地區的監獄直到1996年,之後被改造成酒店經營。現在,牛津城堡除了由舊建築翻建的酒店和作為歷史建築保護的聖喬治塔之外,就是那一座四五層樓高的綠色山丘了,一條小路在青草間蜿蜒,通向丘頂有兩棵參天的古樹。
  • 重赴韶山,再訪彩陶「尋根仰韶,讀懂中國」許昌文藝界名家仰韶行
    18日下午,許昌文化藝術參觀團先後參觀了仰韶文化博物館,生態釀酒園,非公黨建文化展館、陶藏館、萬噸洞藏酒窖、釀酒車間等極具仰韶特色的展館,從細節處感受企業濃厚的文化氛圍,從發展歷程窺知生產經營的制勝法寶。近距離感受仰韶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仰韶酒與陶的淵源,見證了仰韶在歷史長河的發展與傳承。
  • 仰韶文化:中國考古學文化的源頭
    隨後,他發表了在仰韶村等遺址調查、發掘的初步結果,提出「仰韶文化」是中華遠古文化。在研究初期,雖然安特生認為仰韶文化的彩陶與中亞、東歐等地的彩陶有相似之處,但他並未對此作出肯定解釋。1923—1924年,他到甘肅、青海等地進行調查後,認為甘肅齊家坪的彩陶較河南者更早,並提出仰韶文化是從新疆遷入黃河河谷,而新疆遠古文化又受中亞、西亞文化的影響,即「仰韶文化西來說」。對於這一觀點,我國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明確指出,山西夏縣西陰村、河南澠池仰韶村的遺存都較甘肅的仰韶文化更早。夏鼐先生在甘肅陽窪灣發掘所獲的地層證據則證明了甘肅仰韶文化較齊家文化為早。
  • 「黃帝定星次」與仰韶彩陶的日月星紋飾疊合
    黃帝是中華人文始祖,這是億萬炎黃子孫虔誠的共識,早在1955年,著名史學家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說:「(黃帝)這些傳說,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大致有跡象可尋,因之推想仰韶文化是『黃帝』文化。」  如是,仰韶文明找到了人,黃帝時代找到了根。從此,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看《黃帝與仰韶》,解千古之問。  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仰韶時期的許多彩陶,具備明顯的日、月、星紋飾,以至於考古學家把這裡稱作——星空下的村落。  對日、月、星的認識,始自黃帝時代,史多記載。
  • 招募令:山東交通廣播《唱遊天下》《環球旅行加》攜手新東方學校【英國牛津劍橋夏令營】火熱招募中!
    走進牛津、劍橋、等世界名校,近距離感受頂尖高校濃鬱的文化氣息。KKCL 國際語言學校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北方向環境宜人的哈羅區的一座二級保護建築中,距希斯羅機場30分鐘車程,英國著名的私立貴族中學哈羅公學就位於此區。這裡有現代化的設施、明亮溫馨的教室、舒適的學生休息室,還有獨具一格的餐廳,提供世界各地多種風味美食。
  • 【牽掛慢遊】#英國# 倫敦 牛津 劍橋 曼城品質9日遊(編號:2019-1)
    映入眼帘的白房子有滿滿的花花草草,臨街而立的小店裡擺著與彼得兔相關的各式紀念品,波特小姐的故居前多彩的鮮花日日盛開,講解員老奶奶耐心地解答著彼得兔迷們各種各樣的問題……靜靜地走在花園裡,仿佛和彼得兔一起走進了童話故事中。
  • 探秘神奇的小口尖底瓶:河南僑商會執行會長王廣國一行走進仰韶!
    4月15日下午,河南僑商會執行會長王廣國、中機六院總經理毛衛東、河南匯金融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一行人走進仰韶酒業參觀交流,在鬧中取靜之地,探秘7000仰韶酒文化的陶醉之美。河南仰韶營銷有限公司天 寶中心總監鄭磊等陪同。跟隨講解員踏入陶香天地,蘊含著7000年彩陶文化的微型文化浮雕牆映入眼帘。
  • 牛津和劍橋哪個好玩?
    牛津和劍橋的愛恨情仇同樣傑出的地位,同樣的學術氛圍,造就了同樣心高氣傲的牛津人和劍橋人,牛津、劍橋一路走來相愛相殺。而他們神聖不可複製的,不只是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如夢變幻的校園,還有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另一個地方牛津和劍橋人喜歡稱對方為「另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