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開園10天,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就已經成為本市的「網紅」打卡點。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8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累計接待遊客17.8萬人次。東方廠址、上上碼頭、園藝驛站、24節氣環等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熱門景點。(10月9日北京日報)
保護好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咱們。昔日舊廠房、老工廠搖身一變成為萬畝城市森林。作為北京大尺度綠化的重點項目,這裡到處都是花花草草,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像東方廠址、運河故道、上上碼頭等景點,已成為遊客去打卡的地點。尤其是紅磚廣場經過工業遺存改造提升,過去的老煙囪已成為鳥兒築巢棲息地,鳥鳴清脆,一派野趣。這是北京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成果,更印證著北京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環境以及統籌自然資源配置等方面所走出的堅實足跡,讓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副中心來到咱們身邊,生態文明建設回饋美好生活。
生態文明蘊含著對人類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體現出深邃的唯物史觀,闡明了生態建設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座開放式無圍牆設計的綠心森林公園,已成為副中心建設的標誌性工程。走在「東方廠址」景點,門房、入口標識、麒麟雕塑等,都被原狀保留下來的,在廠區原來升旗廣場位置,還設置了一處約9平方米大小的銅質沙盤,立體再現了原東方化工廠舊址上的建築布局。而在「上上碼頭」景點,由12艘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和歷史上漕船同尺寸大小的石舫,生動展現了大運河漕運碼頭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紅磚廠房、紅磚煙囪透出的懷舊氣息,體現著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治理的把握,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形成發展保護相促進、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護出「好顏值」,讓咱們享有更多綠色休閒空間。坐落在「二十四節氣環」春分節氣林窗和清明節氣林窗之間的園藝驛站,每個林窗選取一種代表當季物候的節氣樹,點綴以景觀小品、節氣標識等,既營造出節氣特有的景觀氛圍,更成為最受遊客歡迎的休閒服務區。東門進園,沿星型園路南行,依次經過迎春打牛、細雨祭魚、蟄蟲啟戶、木筆分春、詠風舞雩、紅雨滌塵六景;而在南門區域,又有槐蔭啟夏、小滿芳妍、刈麥種忙、半夏頤和、蟋蟀在堂、溽暑清荷六景;在沿著星型環路至西門區域,可見木葉楸聲、楓渡金芒、露白葭蒼、玉鑑分暉、露重重陽、丹柿履霜六景;向東北方向走,還能見到新柏稚冬、琅玕簌雪、雪嘯松濤、春旋數九、巢客青杉、雲階步歲六景依次排開。這是北京「依靠綠色技術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的具體實踐,也是「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的豐碩成果,更滿足了當代發展和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享受著人在自然中盡情舒展、和諧律動、活力洋溢。
發展走出「好氣質」,副中心有著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格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與北京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遙相呼應,塑造了美麗環境、培育了美麗經濟、創建了美麗品牌。這裡有6條市政道路與周邊的路網連接,方便咱們駕車來到綠心;有33片運動休閒場地服務群眾;5處遊客服務中心及3處遊客驛站在開放,還提供車位4992個,並配套一定數量的新能源充電樁。園區內更一期開業面積約2062平方米,為休閒餐飲、休閒零售、商亭小賣等,很好地滿足遊園時遊客需求。這個集生態修復、市民休閒、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多元森林公園,既有親近感的景觀,又有多樣性的豐富生物,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讓更多應用場景落地,成就了一座智慧公園,構築起尊崇自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走出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選用最接近自然的色彩,做到了與環境充分融合,營造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讓咱們更加期待加強公園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運營水平。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