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前旗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2020-12-07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歲歲年年講述著薩拉烏蘇河岸的風光,毛烏素沙地北部源頭的大沙頭見證著這座草原城鎮的崛起,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巴彥希泊日草原,百花爭豔、綠水環繞的鄉土植物園,奏響了鄂託克前旗綠色發展的交響樂……當保護與發展相遇,生態文明就成為經濟建設最美的邂逅。

  11月30日,「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在北京舉行,鄂託克前旗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旗稱號。

  榮譽背後是鏗鏘實踐。近年來,鄂託克前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守生態保護紅線,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構建起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7116」工作格局,生態制度基本建立,生態指標持續向優發展,生態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優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比達到100%,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連續三年內未發生飲用水汙染事故。

  用行動呵護綠水青山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

  「數位化草原信息中心應用3S技術,通過遙感影像、人工監測相結合的數據分析,能及時發現每個區域的草原變化情況、利用情況。」鄂託克前旗數位化草原信息中心主任王伊拉圖說。在鄂託克前旗上海廟鎮牧民熱希那木扎拉家裡,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手持GPS定位測量儀和他核對草原圖斑的面積和方位,通過實地測量,熱希那木扎拉需要將標出的17.39畝人工草地恢復成原來的草地。像這樣通過GPS技術實現草原圖斑實時監測,為草原管理提供依據已成為鄂託克前旗草原網絡化監測的一部分。

  通過網上監管催生「智慧草原」,自治區首家旗縣級「草原信息中心」在鄂託克前旗建設投用,利用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對草原生態進行動態監測,為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草原生態項目及草原生態補獎提供了科學依據。截至2019年,鄂託克前旗牲畜量由2000 年的70萬頭(只)增加到197.17萬頭(只),草原植被覆蓋率由過去的38%增加到48.7%。

  有科技作為後盾還遠遠不夠,全民參與才能更好地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2020年陽春三月,踏進鄂託克前旗巴音烏珠日嘎查的檸條種植基地,一臺臺種植機在田間地頭往來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平疇交錯的沙壕地上一派忙碌景象。 「種植檸條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還能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融合發展。」巴音烏珠日嘎查牧民謝佔祥認識到種植檸條的好處,就毫不猶豫地將自家1800多畝草牧場用來種植檸條。鄂託克前旗昂素鎮於今年3月份啟動百萬畝檸條種植行動,全鎮16個嘎查村的農牧民都參與其中,計劃利用5年時間檸條種植面積新增100萬畝,並通過就地轉化飼料、增大養殖量、推行設施養殖,讓農牧民  的經濟收入跟著檸條種植同步提高。

  這只是鄂託克前旗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此外,鄂託克前旗還深入推進全旗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任中、離任審計制度,推動實施資源管控監測預警評價機制的一體化建設,建立「輸血型補償」和「造血型補償」同步進行的生態補償機制,推行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全民參與的環境民主模式,發展節水型農牧業,推廣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全旗每年節水率達20%以上;在全旗範圍內推廣滲滴灌檸條補水造林,打造文冠果良種繁育基地,引進果苗 1 萬多株,成活率達90%以上,生態文明之花在這裡絢麗綻放。

  「十三五」期間,鄂託克前旗毛烏素沙地重度和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628.2萬畝,建設完成防護林體系438萬畝,打造生態恢復區654萬畝。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任務268萬畝,全旗森林覆蓋率由7%提高至23.9%。2017年,鄂託克前旗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用綠色生態產業富民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項目建成後可節約標準煤近1300噸,並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塵、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為綠色礦區的建設增添新動力。」榆樹井煤礦機電運輸科節能辦副主任冉海艦說。位於鄂託克前旗上海廟經濟開發區的內蒙古上海廟礦業公司榆樹井煤礦為打造綠色礦區,實施了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量1.5兆瓦,可以代替原先的3臺10噸燃煤鍋爐,每年可減少汙染物排放96噸,是榆樹井煤礦的又一個節能減排項目。綠色礦區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礦區職工帶來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2008—2018年,榆樹井煤礦在礦區內外種植了8萬多株喬木、灌木,植樹種草1300多畝,綠化率達到了80%以上,著力打造的60畝生態園也已投入使用,礦區的職工吃上了自己種植的天然蔬菜。

  堅持將綠色生態建設與礦區建設、旅遊康養、產業培育、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深度融合,挖掘生態產業潛力是鄂託克前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新技能」。 「阿吉泰健康養生園裡特有的心身互動療法,可以讓旅居老人在聽課的過程中釋放心中的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幫助。」來自陝西的蘇雪梅已經是第五次來這裡養生度假了,每次來總要住上兩周。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鄂託克前旗最大的無形資源。鄂託克前旗將良好的生態資源融入到文化旅遊的每一個環節,利用豐厚的蒙醫藥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蒙醫藥展覽、科普宣傳、養生療養等活動,將傳統蒙醫治病、養生的觀念融入到旅遊中。2017年被確定為自治區首批醫養結合示範試點單位的阿吉泰健康養生園是一家「醫養結合型」養生園,每年吸引著來自新疆、青海、甘肅等全國各地養老、度假療養人員前來體驗。其獨特的「養老+健康、養老+快樂、養老+不老」模式不僅為老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養生、養老生活,同時又滿足了老人們休閒、娛樂、候鳥式旅遊度假生活,使之成為健康養生、養老基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何更好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良好的生態效益轉變為經濟效益,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是鄂託克前旗不斷探索的議題。

  鄂託克前旗全力推進北緯37度經濟林建設,構建南部果樹、西部葡萄、全域棗樹的發展格局,發展經濟林1萬畝,計劃5年內達到10萬畝,配套建設一批加工、儲存運輸企業,全產業鏈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加快生態農牧業發展,全旗種植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5萬畝,標準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到70%。培育農畜產品品

  牌26個, 「鄂託克前旗辣椒」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鄂託克前旗羊肉」被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中高端精品民宿數百戶,建成10個新型鄉村旅遊示範村和自駕房車營地,建設文化產業園、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聖火公園、職教園區、阿吉泰養生園「五位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爭創國家5A級景區。綠色工業、林沙產業、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業成為了助推鄂託克前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用成效增進民生福祉共享一方藍天碧水淨土

  夏秋季節,一場大雨過後,鄂託克前旗的新鮮空氣讓人忍不住深呼吸。天空蔚藍,白雲朵朵,地面和樹木也被衝洗得一塵不染,處處透著潔淨、清新。 「街上的花雕、花卉非常漂亮,有時間我就會帶孩子過來轉一轉、玩一玩、拍拍照。」雨過天晴,敖勒召其鎮居民高巧霞常帶著孩子出來散步。

  春夏秋三季,鄂託克前旗在各街口綠地擺放造型松、花球類組合等花壇小品,並通過增花色、增密度、增層次的方式,利用花盆、花壇提升植物的裝點品位,提高城市花卉景觀水平,為城區增添了一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在鄂託克前旗馬蘭花廣場,春夏時節園林工人將萬壽菊、海棠花等花卉組拼成了美妙的花堆造型,配以錯落有致、色彩鮮豔的五色草、佛甲草打造出了主題獨特、創意百變的造型花雕。「我們打造的『吉祥如意』花卉造型,主要體現全旗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共同奮鬥,也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鄂託克前旗園林綠化管理局科研所所長許穎峰說。

  良好生態環境,事關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始終將促進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力點也是鄂託克前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為民情懷。

  鄂託克前旗著力增加城鄉居民綠色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3%以上,PM2.5常年維持在 22ug/?。2013—2019 年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14.98平方公裡。全旗耕地有機質提升5%,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到95%。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不再是規劃理念和人文情懷,而是與這個草原小城居民日夜相伴的生態之果。鄂託克前旗持續改善城鎮面貌,實施21項重點市政項目,完成立面改造6萬平方米,現有公園廣場(包括小遊園)10處,城鎮綠化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7.53%、23.89平方米。通用機場通航運營,敖東高速、通史至城川二級旅遊公路等全部建成通車,縣道優良路率達到79.8%,鄉村道路暢通率100%。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光在這裡靜靜地流淌,微風訴說著動人的故事,位於祖國北疆的鄂託克前旗,逐漸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在這裡,蔥蘢樹木生長出的不僅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是優美生態帶給人民的幸福、健康和喜悅。

相關焦點

  • 開化以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為牽引,創意繪就鄉村綠色發展新圖景
    開化以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為牽引,創意繪就鄉村綠色發展新圖景 2020-11-12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興:新能源產業繪就 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原標題:新能源產業繪就 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一個個機器人在高速揮舞著手臂,自動化生產軌道上有序進行著組裝……連日來,在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
  • 鄂前旗強化網絡執法建立綠色網絡新秩序
    今年以來,鄂託克前旗將網絡執法大隊改革作為全旗重點突破任務,以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創新聯合執法為抓手,以規範網絡管理為重點,有力有效地推進了改革任務的落實。創新建立了「111」聯動工作機制,打造具有鄂託克前旗特色的「3141」網絡文化市場執法運行平臺,制定五項規劃化管理制度,有效的引領鄂前旗執法工作,取得了網絡執法新成效。
  • 鄂爾多斯市鄂託克前旗:築牢內蒙古生態「南大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8日電(石毅周望)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助推下,鄂託克前旗這個偏遠的欠發達旗縣結合區位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走上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 綦江古劍山「滿山花開」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古劍山林江緣的馬鞭草花開爭豔 通訊員 孫治波 攝    如今,無論是久居綦江的市民,還是外地來的遊客,都會由衷地感嘆:古劍山的天真藍、水真清、地真綠、空氣真新鮮……「生態古劍山」的新圖景也徐徐展開古劍山綦香花谷27日正式對外開放 通訊員 孫治波 攝    為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今年植樹節當天,重慶市綦江旅遊度假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近100人,以「植樹造林,美化景區
  •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0-12-01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湖評論:以全域旅遊為筆,建始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做抓手,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進程,這是很多地方正在進行的嘗試。情懷事大,見於細微。把大自然的「盆景」打造成搞發展的「苗圃」,很多政策和舉措要落實到底,中間必然需要諸多環節的「輕推一掌」。
  • 東湖評論:以全域旅遊為筆,建始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做抓手,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進程,這是很多地方正在進行的嘗試。情懷事大,見於細微。把大自然的「盆景」打造成搞發展的「苗圃」,很多政策和舉措要落實到底,中間必然需要諸多環節的「輕推一掌」。
  • 鄂前旗便民信息
    定購電話:18347773555/18747710687/14709583999/13904775411地址:鄂前旗旗門北環路口紅綠燈向東500米即到雙卡雙待,支持中國移動、聯通、電信、5.5無邊框高清屏幕,全金屬材質帶指紋識別,充電5分鐘通話3.5小時,10核64位處理器3GB運行內存32GB存儲,後置1600萬像素,內置樂視生態平臺各種直播大片隨意看,價值三千多元,這麼好的手機現在只要1399元,聯通老用戶還可得兩千多元話費呢。鄂前旗希望電腦城郵政儲蓄旁 電話:7627199
  • 磴口縣法院積極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
    磴口縣法院積極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出15條意見 2020-06-18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和浩特:走上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5年來,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對呼和浩特市提出的「走在前、作表率」要求,在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上昂首奮進、闊步前行。現代經濟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 湖北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高質量發展不...
    2017年,湖北率先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1+5+N」系列規劃,為未來發展留足綠色空間。  破立結合,最嚴立法,治水、治氣、治土、治江。著眼水汙染防治、秸稈露天禁燒、土壤汙染防治,連續3年地方立法治汙,為生態環境劃下不能逾越的紅線。  2017年,湖北在全國率先出臺河湖長制,探索水生態治理新路徑。省裡主要領導掛帥,擔任長江湖北段第一總河長。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堅持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原則」,才能進一步擦亮全面實現小康的綠色底色,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不斷提高紅河生態顏值,建成低碳循環發展的「綠色生態靚州」。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承尊重自然的生態理念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早在哈尼族神話古歌《窩果策尼果》中,哈尼族先民就認識到了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
  •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蘭州文明城市更高水平發展
    比如在生態環境方面,這方面的短板成為我們留住和吸引人才以及招商引資的重大制約因素。特別是在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發展戰略背景下,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面臨著更加艱巨的建設任務。從文明城市建設的角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發展戰略,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重大機遇。
  • 綠色築底,生態文明深入人心
    關鍵詞:習近平;經濟發展質量;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質量;生態文明 內容摘要:「十三五」時期我國成為世界上汙染治理力度最大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 深圳全力推進政府工程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將貫穿項目工程始終
    據了解,今後市建築工務暑將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政府項目選址、設計、招標、建設、驗收、運維、報廢管理的全過程,結合先進建造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提高政府工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管理水平,為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 以「綠」為底繪藍圖——通化縣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上)
    榮譽背後,盡顯「發展本色」:環保與發展、生態與經濟「琴瑟和鳴」,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通化縣繪出厚重的綠色篇章。  綠色擔當:從理論到行動,跨越一條條溝壑  回答好「綠色發展」的命題需要智慧和勇氣。  一路探尋,通化縣勇挑「綠色擔當」,從理論的發掘到行動的落地,跨越了一條條溝壑。  「綠色發展,綠水青山是結果、是導向,其中隱含著重大命題,是在城市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中,在環境容量日漸緊迫的現實狀況下,如何取捨,如何平衡,如何進步。」
  • 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高地
    作者:中共廣水市委書記 黃繼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廣水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努力探索推進生態修復、保護和開發的有效路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寧吉喆: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評價 著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要求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實現綠色富國、綠色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