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青城、草原都市」——呼和浩特。
「十三五」時期,是呼和浩特市團結奮進、砥礪前行的5年。5年來,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對呼和浩特市提出的「走在前、作表率」要求,在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上昂首奮進、闊步前行。
現代經濟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5年來,呼和浩特市牢牢抓住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個中心不放鬆,緊緊圍繞提高產業鏈水平、提高產業體系供給質量,全力推動調結構、轉動能、促升級,培育形成乳業、光伏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能源化工、大數據云計算、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乳業方面,啟動實施了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業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兩家企業分別挺進全球乳業五強、八強,千億級乳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再次榮獲「中國乳都」榮譽稱號。光伏材料方面,依託中環光伏產業園,已經形成近40GW的光伏級單晶產能。圍繞補齊建強產業鏈,加快推進中環五期、半導體二期、中晶二期、歐晶科技等項目建設。生物醫藥方面,擁有三大國家級實驗室的金宇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口蹄疫苗智能製造基地,被認定為自治區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金達威集團生產的輔酶Q10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60%,生物醫藥產業正在由原料藥向成品藥邁進。現代能源化工方面,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按照油化工一體化向精細化工產業鏈延伸,久泰100萬噸煤制乙二醇及6萬噸聚甲醛、旭陽中燃焦化及制氫綜合利用等現代化工項目加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方面,呼和浩特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開通試運行,已具備到全國18個省會城市、直轄市的直通鏈路,大數據伺服器裝機能力達72萬臺,大數據相關企業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正在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現代服務業方面,立足打造內蒙古及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現代商貿中心、物流集散中心、跨境商品交易中心、休閒旅遊度假服務中心,全力做強做優現代金融、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產業,服務業佔全市經濟總量接近70%。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再上新臺階。5年來,該市立足自治區首府、呼包鄂榆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呼包鄂烏一小時經濟圈和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腹地城市、「一帶一路」戰略、黃河「幾字灣」和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重要節點城市的優勢和定位,精心規劃城市、精緻建設城市、精細管理城市,城市功能品味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一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呼高鐵正式通車,呼和浩特市歷史性跨入「高鐵時代」。作為區域樞紐機場、京津冀機場群主備降機場、一類航空口岸機場的呼和浩特新國際機場全面開工建設。地鐵1、2號線建成運營。金海路、巴彥路等高架道路建成通車,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二是城市功能配套不斷完善。組織實施了老舊小區提標改造、城市用水和產業用水保障能力提升等基礎配套工程項目。大力優化公交線網,成功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三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全面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網際網路+城市治理」行動。制定實施了32項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深入推進疏堵保暢工作。實施物業管理改革。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建成。
改革開放不斷激發新活力。5年來,該市始終堅持向改革要發展、要動力,向開放要空間、要活力。一是以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公平、高效、便利、親清、誠信、滿意等關鍵問題,下決心把助力發展的「軟環境」打造好。二是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綜合保稅區加快推進。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承接北京產業項目轉移,加強與呼包銀榆經濟區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協作,主動引領呼包鄂及烏蘭察布協同發展,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生態保護建設取得新成效。5年來,該市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全方位推進「綠化青山、守護北疆」生態建設行動,重點推進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編制呼和浩特沿黃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規劃,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哈素海和南湖溼地水生態治理、海流水庫溼地生態和大黑河故道人工溼地淨化等工程,水環境、水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和持續改善。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推進燃煤散燒綜合治理,加快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建設,首府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土更淨了。
保障改善民生實現新進步。5年來,該市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任務圓滿完成,並進一步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千方百計保障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農民、下崗失業人員和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全面推進「陽光招生」「陽光分班」,開展「名校建分校、名校帶弱校」工作,努力辦好更公平優質的教育。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獲批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完善更穩固普惠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記者 鄭學良)
[責任編輯: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