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科技引領 中國核電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15 金臺資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在踐行「兩山論」的系統實踐中,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不斷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如何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表示,一是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不動搖;二是從技術上、質量上等全方位確保核電安全發展;三是注重技術領先、科技創新,讓核電項目更好地造福社會。

生態核電:踐行和諧共生理念

「誰在落實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全國的前列,誰就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表示,中國核電環保發展的理念,就是尊重自然、綠色發展。中國核電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和更好的發展路徑,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發揮核能綠色低碳的獨特優勢。

秦山核電站區內環境優美,人未走近,便聞聲聲鳥鳴,這裡棲息著許多白鷺在水域覓食。那麼,如何將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如何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秦山核電站發展全過程?

秦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潛認為,一是核電是公認的零碳排放清潔能源,到今年9月,秦山核電安全運行近130噸/年,累計發電6200億度電,為國家節約標準煤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6億噸,二氧化硫大約330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2.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393個西湖景區,1.5個北京面積,為長三角大氣汙染防治,助力浙江清潔能源省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是秦山除了本身核電是清潔能源,也很注重環境保護。實現廠區植樹造林,雨汙分流,達到汙水正常排放,保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而且核電站與周邊居民距離很近,到現在為止,沒有對他們的農作物種植產生任何的影響。

三是努力做到企地融合。秦山每年為地方繳稅大約35億元左右,每年的城建費約一個億,教育附加1.2億元左右,由此秦山能夠更好的為地方環境保護作出自己的貢獻。另外,秦山核電和海鹽縣共同打造「中國核電城」形象,未來還要繼續與海鹽縣,合力打造「零碳未來城」,為此,秦山核電為打造成「零碳排放「的重要能源窗口,不斷地作出努力。

秦山核電經營計劃處業務經理、跑步協會會員熊曉東則表示:「核電站在海鹽已經落地幾十年了,因為核電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和粉塵、二氧化硫這些有害物質,也能夠看到很多白鷺在自由的翱翔。」為滿足清潔能源建設的新需求,中國核電將繼續堅持追求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的目標。

中國核電在不斷踐行環保發展的理念,制定更高目標。在杜運斌看來,「我們打造清潔能源的基地,不僅是核發電,還有核能供熱、核能制氫、同位素,還包括其他核醫療,制定零碳未來城的規劃等,也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歡迎。」

科技核電:著力打造創新高地

為堅持生態優先,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科技創新成為中國核電改進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杜運斌認為,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這一重要動能:「中國核電業引進了很多國際上的堆型,但是自力更生、自主發展的道路,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經過長期不斷地科技攻關、創新,我們自己研發出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這也是享譽全球,在國際核工業界和公眾都非常了解的。」

位於中國南端的海南核電,從2008年籌備到2010年開工,再到2015年和2016年兩臺機組的相繼投產,年發電量九十億到一百億度電,是海南省的一號能源工程。

海南核電工程管理處工藝科科長趙龍認為,海南核電不斷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充分發揮了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智能電網的形式搭建的一套智能用電網絡,把施工用電進行合理節約,避免浪費,提高了用電的可靠性和利用率,這都是節約我們的投資,同時對環境也是友好型的科技創新。」

在此過程中,海南核電不斷調整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實現科技創新的規範性,提升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建新進一步介紹說,調動員工科技研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供科研平臺,為海南核電攻克工作中的難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吸引更多科研人員進入,形成與多所高校進行雙向的、共同的交流與研究,並對核電科研創新的不斷深入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責任核電:嚴守安全防線

建設生態文明需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責任先行成為中國核電腳踏實地踐行綠色發展,嚴守安全防線的重要保障。

田灣核電輻射防護一科科長易柏元說:「田灣核電站廠區環境輻射水平均屬於天然本底水平漲落範圍內,較機組首次裝料前沒有明顯變化。」

針對田灣核電站展開責任核電的工作,田灣核電運行一處實習值長張瑞提出,核安全是核電廠的生命線,田灣核電站在建設各階段內、工作人員技能培訓的過程中,都以高標準嚴格要求,以保證機組設備安全運行,實現安全生產。

張瑞進一步強調,完善技術程序體系、管理制度都是保證田灣核電能夠安全運行的重要因素:「通過這些控制系統,一旦參數發生微小的偏離,我們可以隨時做出反應,把參數糾正到正常範圍內,此外還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所有人員在管理程序的規範之下進行工作,可以儘量地減少人員失誤,避免出錯。」

除此之外,在宿城街道辦事處主任黃水亮看來,田灣核電站對拉動周邊地區經濟、城市建設、解決就業、貧戶幫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田灣核電參加了我們宿城建設的共建,投資1300萬元,興建宿高公路,投資800萬元,建設水渠,還積極參與了我們宿城街道的幫扶。」

在「兩山論」的引領下,中國核電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聚焦「強核強國,造福人類」的企業使命,努力減少項目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為綠色發展添加動能,逐漸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無論是能源,還是生活各個方面,我們相信核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會有更好的影響,特別是在實現綠色低碳、沒有霧霾、蔚藍的天空和綠色的世界,我們將承擔更多的責任。」 杜運斌說道。

相關焦點

  •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加快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
  • 呼和浩特:走上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5年來,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對呼和浩特市提出的「走在前、作表率」要求,在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上昂首奮進、闊步前行。現代經濟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 湖北省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的通知
    【國際能源網 訊】近日,湖北省發改委,省能源局正式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的通知》。該《通知》指出,推動發電設備升級和創新,推動智能電網與輸配電設備提質升級,推動電能替代,支持智能電動汽車充電樁、充電站等技術裝備發展。
  • 強化科技引領 加快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_基地風採_食用菌新聞...
    福建順昌縣食用菌特別是海鮮菇產業在各級組織的強力保障下,強化科技引領,多措並舉,旨在加快食用菌的高質量發展,在縣域打造出「中國海鮮菇之城」。 順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立了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縣委分管副書記任組長,全面負責產業發展協調工作。2016年1月,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扶持海鮮菇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順委〔2016〕4號),細化了八條措施,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順昌縣工廠化食用菌同業公會在縣食用菌辦的指導下,在統一原輔材料採購、技術、信息交流、產品控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雲浮以七大產業集群引領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之二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雲浮是「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的先行優勢,統籌推進「2+9」(2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面實施「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當好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
  • 關於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為全面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蘇政辦發〔2020〕37號)精神,進一步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加快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漁業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訪嶽西縣縣長江春生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訪嶽西縣縣長江春生 2020-10-23 09:54:2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以「兩山」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池州實踐」
    近年來,池州市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著力打造綠色崛起試驗區、人居環境示範區、共享發展先行區,努力實現「人均爭先、生態領先、環境居先、文明創先、民生優先」奮鬥目標。同時,制訂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池州段)實施方案,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的綠色池州、產業結構優化的創新池州、群眾生活優越的幸福池州」。
  • 澄邁:新興產業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久久為功調結構 跑出產業轉型「加速度」澄邁:新興產業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在加快建設騰訊生態村、中國遊戲數碼港、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今年以來,澄邁共籤約項目18個,籤約金額約40.2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9個,正在積極洽談跟蹤的重點產業項目48個。
  • 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科技工作者獻出「金點子」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董曉明)為更好服務長沙營商環境優化和產業項目建設,促推長沙高質量發展,市科協今年面向全社會,尤其是全市科技工作者、科協工作者群體,開展了「我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建一言」活動,大家圍繞營商環境、產業建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等,獻出10多萬字建言。
  • 加快走出黃山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兩個堅持」「兩個更大」的目標要求,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文化旅遊+」和新型工業化,加快打造「科創+產業」體系。把握「兩個方向」。
  • 知與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航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協調成為內生特點,就是要把協調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和重要手段,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通過改革創新,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持續優化三次產業、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促進消費、投資和出口協同拉動,使協調成為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
  • 萬連步代表:加快推廣生態種植模式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生態種植模式推廣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萬連步說,我國農業以往主要靠肥料、農藥等的大量投入實現高產的種植模式,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為推動化肥行業和種植業全面轉型升級,加快生態種植模式推廣,實現化肥行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萬連步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推動雙減項目新技術新產品在化肥行業的推廣應用,促進化肥行業轉型升級。在減肥減藥方面,「十三五」期間,國家啟動了多個「雙減」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著力開展減肥減藥增效技術的集成研究與示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掌握了一批行業關鍵技術。
  •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加快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濟南高新區堅持走生態賦能的發展道路,產業結構比重持續優化,產業集聚能力凸顯。2020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成為濟南高新區產業發展的關鍵詞。聚焦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晶片、量子科技、信息技術、人力資本、基礎研究7大產業方向,夯實主導產業、突破新興產業,堅定不移地走產業強區之路。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毛澤東親自決策創建的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阻擊日偽西進、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國和共產國際聯繫的重要通道之一,為華北敵後戰場的開闢及堅持敵後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內蒙古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必須承擔好的政治責任,也是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機遇。
  • 以「兩山」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之本,其核心是發展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為引領,以綠色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互促共進。
  • 長沙雨花經開區加快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雨花經開區緊扣「一主一特」產業,即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主導產業,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含傳感器)特色產業,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加快淘汰落後行業,推動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目前,園區產業結構日益優化,「一主一特」產業產值比例在80%以上,工業產值佔技工貿總量的近70%。  雨花經開區有高效益這一根本。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日照市東港區、臨沂市蒙陰縣、濱州市惠民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榮譽稱號,青島萊西市、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威海市環翠區威海華夏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今天為你介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綠色發展 蒙陰縣「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 打好三大攻堅戰 致力發展高質量 泰州泰興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創新轉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之年,也是泰州泰興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發展高質量的關鍵之年。全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好三大攻堅戰、致力發展高質量,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創新轉型追趕超越,努力實現「質量全面提升、總量蘇中爭先、人均全省進位」。全市將突出重點全力攻堅,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推進創新轉型,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奮力衝刺全面小康,進一步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