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永葆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

2020-12-12 金臺資訊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承載著中國人特殊的文化記憶與情感。以其為依託形成的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沿江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裡,人口和GDP總量均佔中國40%以上,一條腹地遼闊的長江經濟帶由此形成。近日,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再次開啟新航程。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為此,人民網記者採訪了生態、經濟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他們紛紛表示,這次會議的召開,在新的時代起點上,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追根溯源 為治好「長江病」開良方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遼寧大學環境資源中心主任劉佳奇表示:「這次重要講話既是 『長江大保護』的具體化,更是在長期調查研究基礎上把脈『母親河』,為治好『長江病』開出的一劑良方。」

自古以來,長江作為貫穿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如何讓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呢?

「具體來說,一是繼續從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入手,通過破除舊動能、推進高質量發展,從根子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二是在堅持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住本區域、本行業在生態修復和環境汙染治理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時因地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三是著力健全體制機制,提升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當前,《長江保護法》的制定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應當抓住此次立法契機,充分實現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制度化、法治化。」劉佳奇表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相對於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來說,綠色發展就是怎麼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去換取發展成果。說到底,綠色發展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是一種高效率的發展。」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說到。

從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到紮實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從建立「負面清單指南 沿江11省市實施細則」的負面清單管理體系到完善「國家—省—市」三級水質監測預警體系,近年來,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82.5%,優於全國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1.2%,優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一江清水浩蕩奔流。

安全預警 為安瀾長江築「銅牆鐵壁」

2020年2號洪峰通過三峽水庫時三峽大壩洩洪。水利部宣教中心供圖

「要健全長江水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河道綜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設安瀾長江。」

2020年8月20日,三峽水庫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彼時,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抵達三峽,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此時三峽水庫所剩的防洪庫容十分有限,而長江中下遊全面超警,鄱陽湖和洞庭湖區持續高水位,當時真的是如履薄冰」,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防汛一處處長褚明華至今心有餘悸。

經過水利人徹夜不停地視頻連線會商,反覆推演各種方案,精準精細調度長江上中遊水庫群,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效益,構建起抵禦長江第5號洪水的「銅牆鐵壁」。

水利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3927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洪1761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322個次、減淹耕地3398萬畝、避免人員轉移2185萬人,尤其通過科學調度長江上中遊水庫群,實現了對長江幹流蓮花塘水位精細到釐米級的控制。

劉佳奇認為,水災害是造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災害預警作為防災減災的關鍵措施,其重要性之一就在於可以為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受自然地理環境及氣候影響,長江一直以來都是洪水高發頻發的區域,歷次大規模洪災的爆發都對國家的社會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徐鶴指出,作為涉及社會、經濟、環境、民生等多方面在內的關鍵問題,加強長江流域的水災預警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完善及具體治理措施的落地。

生態優先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徐希燕表示,講話為長江經濟帶明確了發展思路,即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雙輪驅動。「生態是基礎,不能因為發展經濟而損害生態環境。生態建設是很有效率的戰略性投資行為,生態環境修復好了,區域生態資本就升值了。」

帶著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的重任,長江經濟帶環保產業大有可為。「在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的過程中,環保相關產業勢必會得到發展壯大。這就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為沿岸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培育了新增長點。」劉佳奇這樣說。

三峽集團負責人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落地總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與沿江12個城市對接互動或實質性開展地方平臺股權合作,帶動相關各方直接參與大保護人數從近5000人增加至超過1.5萬人。

徐希燕表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不僅能夠改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而且可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形成跨區域市場,進而從區域整體上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促進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

相關焦點

  • 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新論)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拉開了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序幕。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繪就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 聯播+丨心繫中華民族母親河 習近平念茲在茲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步之所至,情之所系。
  • 愛你 母親河!重慶等十省市區主流媒體聯動,共護長江黃河上遊生態
    為沿岸城市帶來生機和希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雲南最寶貴的財富,綠色是雲南最亮麗的底色。近年來,雲南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保護修復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同時,立足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發展定位,雲南舉全省之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2018-05-02 08:08:20 來源: 南通網 南通網訊(記者 湯曉峰)4月29日,一場半程馬拉松賽在風光旖旎的開沙島舉行。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立法守護母親河 讓長江經濟帶更可持續發展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貫穿始終,展示出黨中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為守護中華民族母親河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立法守護母親河,更確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兩手抓好,兩手都要抓硬。
  • 四年間,長江經濟帶發生了什麼?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晰思想指引,確立根本遵循——2018年4月26日,武漢,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
  • 【「大江奔流」看江蘇】生態長江鑲上「綠寶石」 「黃金水道」呈現...
    」的指示精神,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母親河」重新煥發生機活力的同時,呈現出更多綠意奔湧的新景象。2017年9月起,島上開始進行大面積生態種植,荒灘漸漸有了生機。常熟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王中說:「從原來的經濟開發變成轉向現在的生態保護,通過快速地增綠,對長江經濟帶起到保護作用。」
  • 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五年之變
    2021年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五周年。五年來,生態環境等部門和沿江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在新的歷史坐標點上回望,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萬裡江山越來越壯美。
  • 魏堯:牢固樹立和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切實抓好長江經濟帶發展...
    11 月28日,市委中心組召開理論學習(擴大)會議,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思想進行專題學習。市委書記魏堯主持會議並講話。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這一成績殊為不易,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也是我們奮發有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
    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化「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持續推進全流域保護修復,加快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堅決打好長江和鄱陽湖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攻堅戰,全面推進「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切實築牢長江中下遊生態屏障。要堅持生態優先,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質量水平。
  • 守護母親河 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在會上表示,長江保護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針對長江流域的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特別的制度措施,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規範各類生產生活、開發建設活動,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堅持綠色發展 重慶能為更善為
    堅持「生態優先」,是為了更好的「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07.10億元,同比增長2.6%——「綠水青山」正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
  • 我國出臺長江保護法守護母親河
    我國出臺長江保護法守護母親河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高敬)歷經三次審議,長江保護法來了!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這部法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保護法包括總則、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9章,共96條。
  • 依靠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綠色GDP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常州乘法」
    「停拆綠提轉」 五法破難題  作為全市化工產業龍頭和縮影的濱江新材料產業園,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隨之而來:長江生態保護與「化工圍江」的矛盾;化工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與傳統化工規模化發展的矛盾;化工行業新的規範要求與化工企業陳舊工藝、技術、裝備之間的矛盾;低端產品產能相對過剩與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個個都是現實難題。
  • 兩條底線:鋪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貴州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力推進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加快建設三大國家級試驗區,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毛澤東親自決策創建的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阻擊日偽西進、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國和共產國際聯繫的重要通道之一,為華北敵後戰場的開闢及堅持敵後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內蒙古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必須承擔好的政治責任,也是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機遇。
  •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今後將會怎樣發展?生態優先當示範 綠色發展...
    因此,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設要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核心關鍵,堅持一體化規劃、組團式發展、協同性建設,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董建國說,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向東聯結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在川渝陝鄂交界地區具有重要的區域中心地位。
  •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加快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加快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王鳳朝調研成都東部新區 朱志宏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