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繫母親河,習近平這樣譜寫黃河新篇
保護好這條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縈繞於心、謀劃於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視察調研,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傳承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初心使命,為黃河治理和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掌舵領航,彰顯了深厚的黃河情懷。
-
聯播+丨2020 習近平這樣引領中國經濟化危為機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丨聯播+丨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帶領中國人民攻堅克難,深刻認識和把握疫情影響下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化危為機,主動迎接挑戰,引領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
聯播+丨收官之年 感受習近平扶貧足跡中的真情
聯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心繫母親河 養護三江源」大型生態 公益項目在京啟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江源的綠水青山則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命脈!」「保護三江源,就是為中華民族以及子孫後代延生續命!」「心繫母親河 養護三江源」大型生態公益項目啟動儀式現場10月23日,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推出的「心繫母親河 養護三江源」大型生態公益項目在京啟動。
-
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的千秋大計
習近平指出,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初秋的河西走廊,金風送爽,瓜果飄香,祁連雪山和沙漠綠洲相映成輝。 2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嘉峪關,察看關城並聽取長城保護情況介紹。嘉峪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習近平強調,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
習近平:希望孩子們都能長成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走進四年級教室同正在上紅色教育課的孩子們親切交流。習近平說:「你們是在『半條棉被』的發生地辦的學校,你們從小就學習這些長徵的英雄故事,看到這一點我很欣慰。我們的革命事業、我們的道路會一代一代傳承延續下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想會在(你們)這一代手裡實現。你們就像小樹苗一樣,現在我們在這兒給你們澆水啊、培土啊,風雨來了還要呵護你們,(你們)最後要長成參天大樹,茁壯成長,將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大森林,人才森林。」
-
黃河為什麼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而不是長江?
譬如我是山西省文水縣人,從小就會唱「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那個交城澆了文水」,這條從交城縣的大山裡流出,卻流入了文水縣境內的河流叫文峪河,文峪河澆了文水的地,養了文水的人,所以文水人民稱文峪河為母親河是理所當然的。文峪河出山後,在不到5公裡的地方流經一代女皇武則天老家的家門口,文峪河的西邊距文水縣城不遠有子夏山,稱為河西之地,曾是孔子高徒卜子夏的講學之所。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穿越「時空隧道」 致敬那一場偉大的勝利 當天上午,這一主題展覽剛剛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
-
聯播+丨8848.86米!習近平宣布的這個數字意義重大
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習近平主席指出,去年,我們就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達成共識。在信函中,習近平主席同班達裡總統一道,代表中尼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了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並深刻闡釋了「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的重要意義。央視網《聯播+》特為您梳理信函內容,一起學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聯播+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聯播+丨支撐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反覆強調這個迫切要求
聯播+「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
-
廿年不忘 習近平心繫香江之築夢篇
廿年不忘 習近平心繫香江之築夢篇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
習近平: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
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這是我們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底蘊和自信。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四次提出「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一、中華民族有能力走出 一條成功的復興之路 展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我們的祖先曾經開創過近2000年的鼎盛歲月,遙遙領先於世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明輝煌,光照世界。在15世紀之前,中國的發展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
時政新聞眼丨從四個關鍵字看習近平澳門之行
△新聞聯播視頻:習近平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 關鍵詞一: 制 18日下午,習近平甫抵澳門,就在機場說明了此行的一大目的——澳門認真貫徹「一國兩制
-
聯播+丨最美的天使!習近平多次向他們表達崇高敬意
聯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大護士義無反顧、逆行出徵,白衣執甲、不負重託,英勇無畏衝向國內國外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為打贏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重要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
黃河不是中國第一長河,為什麼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長江、黃河是我國境內兩條重要的河流,古代詩人遊歷長江、黃河都留下不少傳世佳作,上世紀一首《我的中國心》更是唱出了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可為什麼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長江不是呢?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流域產生的文明處於古中國文明的核心地帶,黃河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也說明了黃河的重要性,從大禹治水開始黃河成為中國母親河。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流清澈,再加上黃河流域氣候溫和,利於農作物生長,我們的先民決定定居於此。
-
新聞聯播: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習近平...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共中央、國務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頒發獎章、證書。習近平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並請他們到主席臺就座。
-
端午節,感知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家國情懷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愛國是第一位的。近年來,習近平頻頻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勉勵國人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向著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前行。2015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他強調:「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
習近平:「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重溫習近平一篇文章《中青年幹部要「尊老」》(見文末)。這是他第一次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1984年12月7日第4版左下角,後面有版面圖),關注「尊老」話題。「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始終把「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
-
【夜讀】散文|念茲在茲
念茲在茲,爺爺對我,一定是懷著這一份深情的。我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後,去看外公。外公見到我,比我還高興,他望著我笑,仿佛他花白的胡茬也會笑。外公看著我笑了一會兒,像忽然想起一件什麼事兒一樣,對著站在身邊的外婆說:「快,快去給孩子泡杯茶來。」外婆先是一愣,隨即去洗茶杯,給我泡茶。那時候,我還不習慣於喝茶。而且每次到外公家,渴了,看到桌子上哪個杯子裡有水,我端起來就喝的,從來沒有這種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