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縣法院積極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

2020-12-09 澎湃新聞

磴口縣法院積極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出15條意見

2020-06-18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及對內蒙古「一湖兩海」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磴口縣做好「四篇文章」,做優「四大產業」中關於沙漠生態保護和沙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安排部署,6月15日,磴口縣人民法院經認真調研,充分論證,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關於為推進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法院服務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具體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審理執行好相關案件,全力為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意見》指出,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烏蘭布和沙漠生態建設和沙產業發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烏梁素海綜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黃河流域社會治理體系,把服務和保障沙漠生態和沙產業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當前磴口縣法院為大局服務的重點工作來抓,充分發揮刑事審判的震懾和教育功能、行政審判預防和監督功能、民事審判救濟和賠償功能與公益訴訟裁判的評價和指引功能,妥善處理涉及烏蘭布和沙漠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資源利用等國家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沙漠農牧業、沙漠生態旅遊、協調水沙關係等相關糾紛,為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保護和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建成和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氛圍。

《意見》強調,要依法審理涉烏蘭布和沙漠環境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案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要依法審理涉沙漠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案件,保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要依法審理沙漠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堅持預防和修復並重,有效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和國家所有者權益;要公正高效審理涉「沙漠生態和沙產業」項目建設相關案件,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投資環境。

《意見》指出,建立完善「外延內聯」工作機制,為「沙漠生態和沙產業」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堅持司法職能與縣情實際相結合,及時研究「沙漠生態保護和沙產業」建設中的司法需求和司法政策以及案件的特點和規律,加強審判委員會指導作用,規範自由裁量,統一法律適用,及時為行政管理、市場活動提供指引;加強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機關的協同配合,在證據的採集與固定、案件的協調與化解、判決的監督與執行等方面有序銜接;圍繞審判執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提出司法建議;加強訴源治理,深化「分調裁審」機制實質化運行,進一步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高效服務烏蘭布和沙漠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好訴訟與和解、調解、仲裁、公證、行政裁決、行政複議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有機銜接,對調解協議、經磋商達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依法予以司法確認;按照審判專業化和內設機構改革的要求,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合議庭,明晰職責分工,打造既精通法律又熟悉沙漠生態保護知識的專業化審判團隊。

磴口縣地處烏蘭布和沙漠腹地,沙地面積426.9萬畝,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68.3%,而黃河穿境而過,綿延52公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使磴口縣成為生態保護和沙產業發展的前沿,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烏梁素海綜合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的出臺,為磴口縣法院服務大局,促進縣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揮了指引作用。(石磊)

來源: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人民法院

原標題:《磴口縣法院積極服務和保障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出15條意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巴彥淖爾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作
    烏蘭布和沙漠猶如狂放不羈的公牛不斷東侵,嚴重威脅著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成為烏梁素海流域上遊治理的重中之重。面對風沙肆虐的狂暴,勤勞的河套人民不畏狂沙危害,勇敢地進軍烏蘭布和沙漠,艱難探索造林治沙之路,闖出了一條變「沙害」為「資源」的致富之路。上世紀50年代,烏蘭布和沙漠是一處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前,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綠化覆蓋率僅為0.04%。
  • 內蒙古建設穿越烏蘭布和沙漠公路 全場71.6公裡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14日電(記者任軍川 姜德群)近日,我國首條穿越烏蘭布和沙漠的穿沙公路在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開工建設。該公路從磴口縣黃土檔起,穿越烏蘭布和沙漠後與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交界公路連接,全長71.6公裡。
  • 「中國旅遊日」磴口縣主題活動啟動
    近日,2020年「中國旅遊日」內蒙古磴口縣主題活動暨文明旅遊宣傳活動啟動。期間,磴口縣旅遊服務中心組織了全縣講解員實地培訓、文明旅遊志願服務活動,同時開展了面向全社會的免費、半價、打折等惠民活動和「綠色出行,環保旅遊」、線上雲遊等主題活動。  內外兼修,提升旅遊綜合服務水平。
  • 杭錦後旗烏蘭布和沙漠旅遊區 項目簡介
    項目區所在地沙區面積21萬畝,北邊界為五烏公路(312省道杭錦後旗西段),南邊界為杭錦後旗與磴口縣交界,東邊界為杭錦後旗雙廟鎮太榮村,西邊界為太陽廟農場八分場。項目區處於烏蘭布和沙漠杭錦後旗境內區域的西北角,該項目建設面積2萬畝。由312省道為北入口,距沙區直線距離700米,北邊為季節性溼地,東邊為農田,農田與沙區均有林帶防護。沙區最高海拔為1084m,距沙區北邊沿2.3km。
  • 國慶黃金周,巴彥淖爾磴口走起|沙漠|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磴口縣...
    門票:免費地址:磴口縣巴彥高勒鎮同心鎖廣場西側踏沙海綠洲烏蘭布和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景區,探險家的樂園,運動拓展勝地。烏蘭布和蒙語意為「紅色的公牛」,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磴口境內達2846平方公裡,佔全縣總面積的68.3%。
  • 走進聖牧 探秘烏蘭布和沙漠「綠色寶藏」
    沙漠是荒蕪之地,但往往也是孕育珍寶的地方。位於非洲的納米比亞沙漠沿海地帶因為蘊藏著豐富的鑽石寶藏,被人們稱為「鑽石海岸」。而在中國烏蘭布和沙漠,一家叫聖牧的有機牛奶企業也選擇在沙漠中建立全程有機產業鏈,藉助其天然病毒隔離條件生產純淨、稀缺的有機牛奶,孕育出沙漠裡的一片「綠色寶藏」。
  • 蒼天聖地阿拉善:阻擊烏蘭布和沙漠,讓母親河的腳步更輕鬆
    近年來,當地政府下大力氣治沙,通過發展沙產業,變沙害為沙利,探索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經濟雙軌發展的路子。  「愚公移沙」  位於阿拉善左旗與烏海市烏達區交界的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是國家生態建設重點治理地區之一,也是沙塵暴發源地。行走其間,你會明顯地感到這裡的風很大,在沙漠中站不到5分鐘,臉上一抹便是一層細碎的沙粒。
  • 【壯美黃河行】蒼天聖地阿拉善:阻擊烏蘭布和沙漠,讓母親河的腳步...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阿拉善是沙漠的代名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對阿拉善風沙肆虐最真實的寫照。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近三成是沙漠,其中,黃河流經阿拉善境內85公裡,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帶入黃河,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近年來,當地政府下大力氣治沙,通過發展沙產業,變沙害為沙利,探索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經濟雙軌發展的路子。
  • 寧吉喆: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評價 著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要求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實現綠色富國、綠色惠民。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切實增強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黃河從寧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內蒙古,穿行於庫布其、烏蘭布和兩大沙漠之間,一路向北,遇陰山山脈向東再向南蜿蜒流淌,在陰山南麓和鄂爾多斯高原間形成巨大「幾」字彎。
  • 【十九大回聲|專家談】十九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路線圖
    第一,必須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建立環境管控的長效機制,讓環境管控發揮綠色發展的導向作用,有效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技術創新,走向綠色生產。同時,鼓勵發展綠色產業,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使綠色產業成為替代產業,接力經濟增長。  第三,全面深化綠色發展的制度創新。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愈發蔚藍的天空、愈發清澈的江河、愈發繁茂的森林,共同譜寫著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篇章。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同步提升,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安全、氣候安全的現代化氣象觀測、預報、預警、服務綜合體系初步建成。在這條通向綠水青山的路上,氣象部門正以篤定的步伐,不斷前行。
  • 磴口縣中法低碳生態示範城市合作項目專家到德豐利達集團酒莊考察
    2018年11月23日中法生態示範城中方負責人戴國雯、法方負責人柯蒂娜、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商務經理江友誼、法國建築科學技術中心(CSTB)生態城市項目負責人、景觀師、規劃師關鍵、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景觀設計師由鑫、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城市規劃師邊晉如等磴口縣中法低碳生態示範城市合作項目專家考察組到德豐利達集團內蒙古漠北金爵葡萄酒莊進行考察
  • 固沙又增效 我國第八大沙漠發展「甜蜜產業」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記者李雲平)眼下,作為我國第八大沙漠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種植的1000畝有機仿野生甘草喜獲豐收,在固氮治沙的同時每畝可實現產值9000多元,進一步發揮沙生中藥材產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中國第八大沙漠 實施生態補水
    我國第八大沙漠的烏蘭布和沙漠正在實施生態補水,預計9月15日前結束,補水總量將達6500萬立方米,會逐步緩解沙區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約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紮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
    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途徑,以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重點,以培育生態文化為支撐,以綠色美好家園建設、綠色產業培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態保護建設、汙染綜合治理、生態文明風尚塑造等六大工程建設和皖江、淮河、新安江、巢湖流域示範創建為抓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 ...和沙漠治理區被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區被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1月30日,「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在京舉辦
  • 「回眸十三五」山川起翠屏 幸福踏歌來——我區「十三五」推進生態...
    5年來,草原兒女一路逐綠前行,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綠色基因已經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回眸時光,我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銖積寸累。「十三五」期間,年均造林綠化面積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提高,荒漠化整體擴展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 以綠色技術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王善勇;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李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依靠綠色技術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