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次疫情,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有多重要

2020-12-09 騰訊網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以產業鏈為紐帶,各國企業共克時艱,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不是這次疫情,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到底有多重要。」

鴻海科技集團鄭州工廠恢復產能的進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蘋果公司這一季度的營收,以及全球消費者拿到新款手機的時間。

「就在這短短3個月時間,智利一般要賣出10億美金車釐子,其中90%都銷往中國。」

春節前,日本生活空間nikoand在上海開設全球最大旗艦店,開業當天,成百上千的消費者在淮海中路分批排隊,預計等待時間超2小時。(IC Photo/圖)

作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進口國,中國正在全力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多個省市臨時決定順延春節假期,將開工時間推到2月10日,有些甚至更晚。這令全球經濟也跟著「打了一個噴嚏」。

不僅是中國的供應鏈卡了殼,中國人原本強勁的消費力也暫時消失了。

據美聯社2020年2月9日報導,在義大利米蘭的奢侈品購物區蒙特納波隆,幾十個奢侈品牌裝飾了他們的櫥窗,就為了迎接中國新年。但中國消費者沒有如期而至。

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費來自中國。在義大利,他們的消費超過了俄羅斯人、阿拉伯人和美國人的總和。

作為國際石油交易基準的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從2020年1月初的每桶70美元跌至2月10日的55美元左右,部分原因是中國需求疲弱。中國是包括石油在內的許多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進口國。

2月19日,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

2018年10月4日,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家奢侈品商店前,排著進店購物的中國遊客。但2020年的春節,這些奢侈品店沒有等來中國消費者。(IC Photo/圖)

消費:延緩進口

作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中國是食品、電影票、汽車以及其它商品的主要買家。過去一段時間,這些商品不得不放緩進入中國的步伐。

徐鴻斌是北京一家中型規模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他的公司近些年開始從俄羅斯進口小麥、牛奶、蜂蜜、酸黃瓜等各色農產品。

「與世界上大多數產麥區不同,俄羅斯最好的小麥生長在北緯50度(大多數長在北緯40度),那裡的土壤相當於東北的黑土地。」與南方周末記者談起這些進口產品,徐鴻斌很是興奮。

春節前,徐鴻斌就安排好了節後前往俄羅斯的行程。但受疫情影響,他不得不取消這些計劃。幾家俄羅斯供貨商每天通過微信和郵件詢問他,什麼時候需求才能恢復。

徐鴻斌有些無奈,他暫時也沒辦法進口更多產品。一方面,春節前的存貨還躺在中國的倉庫裡,因交通、物流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無法發往全國各地的商超。

他剛去過一趟天津,因為要從天津港進口,他的倉庫設在那裡。他得知,天津港也面臨 「爆倉」的局面,進口貨物仍在源源不斷地進來,但所有碼頭均堆滿了貨櫃卻發不出去。天津港是京津冀及華北最大的港口。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2月10日發布消息稱,接到交通部水運局公告,目前天津上海港口堆放冷藏箱運力已滿,建議近期企業到港不要選擇天津和上海,並貼出了其他可能尚有能力接受貨物的港口。

好在部分物流恢復了,於是,徐鴻斌僱傭了一些高價的臨時工,先通過電商給零售客戶發貨。「臨時工一天要300元。」他說,過去只要一半價錢,而貨車司機則更緊俏,再高的價格都難以找到。

這也是徐鴻斌為什麼放棄進口的第二個原因。因為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上漲,商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所以消費者這段時間只會購買生活必需品,放棄一些原本價格就更高的進口商品。

這段時間,進口價格反而會下降,但徐鴻斌不敢冒險。比如俄羅斯牛奶,保質期6個月,從海上運到中國要45天,可一旦超過3個月,就沒有超市願意進貨了。

「全球互通太頻繁了,現在中國感冒了。」徐鴻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其它國家都很難受。」

據《亞洲水果》雜誌報導,智利政府與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近日發布評估數據,稱目前智利水果出口的收入損失可能高達1億美元。

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車釐子。自春節假期結束中國批發市場重開以來的48小時內,市場上估計有1500貨櫃的櫻桃,但僅有249個貨櫃售出。

夏非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目前這個季節,南美和東南亞的水果正是銷售旺季,因此受影響最大。尤其是車釐子,銷售旺季是11月底開始到2月下旬。夏非曾是一家頭部水果電商的採購總監。

「就在這短短3個月時間,智利一般要賣出10億美金車釐子,其中90%都銷往中國。」夏非說,「智利有太多人靠車釐子活著,包裝工人、碼頭工人等等。」

車釐子滯銷,是因為中國批發市場關閉了一段時間,以及交通受阻,沒有辦法抵達中國消費者手中。夏非說,過去這些車釐子一般從港口送往廣州江南、上海輝展、嘉興以及北京新發地這幾大批發市場,但現在大多都積壓在港口。

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主席 Ronald Bown表示,將繼續向中國的醫院和療養部門捐贈新鮮水果。第一批已在上周完成,包括向上海的一家醫院捐贈1000箱(1.5公斤/箱)藍莓。

徐鴻斌說,國外供貨商更著急,每天都在與他溝通。因為時差的原因,有時,他要線上辦公至深夜11點。

不過,這些消費需求只是暫時的壓抑。隨著物流的恢復,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憋壞了」的中國消費者將會再次犒勞市場。

2019年1月27日,市民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裡縣貴州雙龍水果批發市場選購車釐子。(IC Photo/圖)

供應鏈:全球一體

世界製造中心意外停擺,連鎖反應很快傳導給全球產業鏈。

緊鄰中國的韓國、日本車企,率先感受到汽車產業鏈的環環相扣。

由於中國的延期復工,汽車線束供應商Kyungshin(京信)和Yura(裕羅)在中國生產的線束產品無法及時供應韓國,現代汽車在韓國的部分工廠從2月7日起不得不暫時停產。

日產汽車的日本九州工廠、雷諾汽車的韓國釜山工廠也先後宣布,由於中國區零部件供應中斷,臨時停產。

南方周末記者從京信公司內部人士處獲知,京信和裕羅供應韓國的線束產品,主要由其設在山東省境內的工廠生產。目前,它們已經部分復產,正在趕工中。

疫情甚至還影響到了非洲。2020年2月2日,中國貿促會向浙江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匯大機械製造(湖州)有限公司,出具了第一份新冠肺炎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受疫情影響,該公司無法按時履行此前籤訂的合同——每周向法國標緻集團非洲工廠交付1000套轉向機殼體。

南方周末記者從匯大機械製造(湖州)有限公司所在的河西社區了解到,該公司已於2月12日開始復工,但目前返崗率約為30%。但社區主任丁鑫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月17日開始,藉助支付寶健康碼、加上軌跡查詢,符合健康要求的外地員工無需居家隔離,體溫正常就可以直接上崗了。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編寫的《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2019)》提到,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725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主要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在一些細分領域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並已進入跨國汽車企業OEM採購體系。

許多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均已出海投資,如中信戴卡這樣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製底盤零部件供應商。自2008年以來,中信戴卡生產的汽車用鋁車輪銷量連續居全球第一,2018年賣出5401萬隻車輪。這意味著全球每7輛車就有一輛使用了中信戴卡的車輪。

其母公司中信股份(00267.HK)的2018財報顯示,中信戴卡的車輪客戶包括12家海外車企、6家中國車企。「當前客戶對疫情影響非常敏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與客戶都一一做了承諾答覆。」中信戴卡以母公司財報發布前的靜默期為由,不願透露更多關於復工和供應鏈信息。

產業鏈上下遊相互傳導,由於中國整車工廠延期復工,豐田在日本本土的發動機工廠,也不得不暫停部分原本供應中國市場的生產線。

如果中國再不復工,全球消費者也將在電子消費品領域感受到中國工廠引發的蝴蝶效應。

受疫情影響,日本遊戲機公司任天堂公司近日宣布其「Nintendo Switch」及其配套設備將推遲出貨。

2月17日,蘋果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文件稱,受疫情影響,中國合作夥伴無法如預期在2月10日復工,iPhone全球供應將暫時受限,進而影響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收。

復工,是鴻海科技集團近日被問詢最多的問題。2020年2月8日、10日,鴻海科技集團連發兩則聲明,表示不會針對單一廠區、客戶、產品發表評論,其在大陸各廠區正在分批覆工之中。

鴻海科技集團鄭州工廠是iPhone主要組裝基地。鄭州工廠恢復產能的進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蘋果公司這一季度的營收,以及全球消費者拿到新款手機的時間。

為了早日復工,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工業富聯(601138.SH)甚至啟動了口罩生產。口罩是復工的重要防疫物資之一,鴻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口罩需求量巨大。為此,他們在深圳龍華園區導入生產線,2月5日開始試產口罩,預計2月底可以實現日產200萬隻,用於員工內部生產防疫保障,未來視情況還可對外支援輸出。

關於復產更多細節,工業富聯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特殊時期,不便接受採訪。

2017年1月8日,義大利佛羅倫斯奢侈品打折村THE MALL進入打折季,中國遊客及留學生成為「村子」的消費主力之一。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國遊客大幅減少。(IC Photo/圖)

原材料:既是出口大國,也是進口大國

疫情也讓印度製藥企業感到緊張,擔心原料藥庫存不足。

據金融時報近日報導,印度一家大型製藥集團的負責人警告說,印度各製藥商可能面臨嚴重的生產停頓。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其70%的原材料依賴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在維生素類、解熱鎮痛類、抗生素類以及皮質激素類產品頗具競爭優勢。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料藥產品出口額930萬噸、出口金額300.48億美元。2019年上半年,原料藥出口額172.47億美元,同比增長6.64%。

石藥集團(01093.HK)是中國原料藥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該公司公共關係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疫情發生後,石藥集團也收到海外客戶對原料藥安全、供貨情況的關切。因該集團在國際原料藥供應商的頭部地位,且客戶多為多年積累的優質長單客戶,備貨充足,目前訂單銷售未受影響。

作為抗疫重點藥品生產企業,春節期間,石藥集團生產的抗疫藥品鹽酸阿比多爾片等生產線一直在持續生產。其他產線目前也已全面復工,大部分產品已基本恢復正常產能。

石藥集團的情況並非特例,不少醫藥企業在疫情期間承擔了抗疫藥物保障功能,很快復產。2020年2月14日,另一家主要的原料藥出口商普洛藥業(000739.SZ)也公告稱,公司復工率接近90%。

中國是藥品原材料的最大出口國,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材料消費國。

自病毒出現以來,銅、鐵礦石、鎳、鋁和液態天然氣等關鍵工業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下跌。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亞等以高匯率出口這些商品的國家,其貨幣匯率已接近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2020年2月18日,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BHP.US)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半年財報,受中國需求和鐵礦石價格高企所支撐,必和必拓上半年營收222.9億美元,淨利潤49億美元。

財報發布同一天,必和必拓市場分析和經濟事務副總裁Huw McKay發布《經濟和商品展望(2020)》,認為疫情將對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構成風險,如果疫情在本季度「沒有得到明顯控制」,他們將下調對經濟和商品需求增長的預期。

共克時艱

從事外貿工作十多年,KEDO在2020年第一次代理口罩進口清關。

此前,他經手的口罩業務都是出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偶爾有防毒面罩的進口。但這次疫情讓中國口罩需求激增,轉而成為進口大國。

2020年2月的第一周裡,KEDO清關了八十多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它們分屬約10家企業,一些是中國企業請外國客戶幫忙採購,也有一些是外國客戶主動代購、贈予中國供應商,用來保障生產。

以產業鏈為紐帶,各國企業共克時艱,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一家位於深圳寶安的電子產品企業主向他感嘆,外國客戶比自己還要著急開工。

一些企業對產業鏈轉移產生擔憂。

KEDO不這麼認為,服裝、鞋子等能轉移的都已經轉移到東南亞了,留下來的中國製造大多是很有特點、不可替代的。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性價比太高,在海外根本找不到類似的供應商。」

「要不是這次疫情,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到底有多重要。」雲南一家山葵種植企業的市場負責人高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高婷的公司將山葵加工後,賣給美國一家保健品公司。疫情暴發後,由於交通運輸受阻,他們無法正常發貨,主動與美國客戶協商。一開始對方有些猶豫,但仍然很理性,在查閱了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之後,在產品包裝、消毒等方面給出建議,並沒有暫停合同。

(應受訪者要求,徐鴻斌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萍

相關焦點

  • 全球上百家工廠停工停產 疫情下汽車產業鏈承壓增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原本就不景氣的汽車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從整車生產企業,到零部件生產企業,再到經銷商,全球汽車產業鏈都在承受著巨大壓力。全球產業鏈承壓汽車生產涉及上萬個零部件,不僅產業鏈長,而且全球化程度高,很難離開全球產業鏈支撐。「最初是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停產,衝擊了全球汽車產業鏈。」
  • 借疫情「東風」,越南能承接中國部分產業鏈?想多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供應鏈的中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企在華運營,關於疫情推動供應鏈加速移除中國的論調不絕於耳。但是,企業轉移供應鏈的動因有多強,可行性有幾分,卻不是一句「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 理性看待疫情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影響
    農曆己亥年歲末寒冬,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引爆中華大地。時至今日,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它帶來的危害仍未有明顯減弱跡象。 汽車產業作為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系統,任何意外事件的發生都有可能帶給這個超長產業鏈中的一環停工或延誤的影響,從而引起全產業鏈上下遊的連鎖反應。此次疫情在影響到主機廠不能按時復工復產的同時,也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造成了極大衝擊,其後果直接影響到零部件的準時交付。
  • 疫情下的汽車業:中國產業鏈感冒,世界車企打噴嚏
    當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的商品發往全球各地,各國巨頭組隊跑到中國「安營紮寨」,世界似乎已經習慣了享受中國市場帶來的紅利與便利,沒有人懷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最關鍵的一環。如今,車企對中國市場有多依賴,現在的產業鏈就有多動蕩。時間推移,動蕩可能越發劇烈。
  • 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惠州如何應對?
    // 產業面臨挑戰,但也迎來機遇 // 受疫情影響,全球的半導體汽車等產業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惠州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此,惠州如何應對?
  • 這次疫情讓我們感受到沒有中國的世界經濟究竟有多遭
    在未知病毒的威脅下,人類似乎不堪一擊,即使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的二十世紀,面對病毒依然毫無還手之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一共造成了5000多萬人死亡,之後伊波拉病毒、愛滋病毒均讓人談虎色變。即是超級大國美國,本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也已經至少有2600萬人感染流感、25萬人住院,造成至少14000人死亡。
  • 疫情期間也能喝澳洲a2鮮奶,az全球購(myaz)打通跨境全產業鏈
    「沒想到疫情宅家裡,也能喝到澳洲空運過來的新鮮牛奶!」家在上海的小王感嘆。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傳統外貿受到了嚴峻挑戰。但與此同時,跨境電商依然釋放出巨大潛力。前不久,在鍾南山等專家多喝奶製品的提倡下,小王在az全球購訂購了產自澳洲的a2鮮奶,幾天時間就送到了家,讓他大感意外。
  • 疫情過後,總算知道在日本擁有存款有多重要!
    為什麼疫情變得更嚴重,日本卻一直沒有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為什麼「10萬日元」的補助對日本人民那麼重要?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疫情的嚴重性,更沒有人相信疫情能持續這麼久,對於生活在日本,常常經歷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人來說,更沒想到這場疫情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窘迫。
  • 新冠疫情籠罩全球市場 這次暴跌和以往或不一樣
    全球市場暴跌現在,令全球資本市場猝不及防的是,疫情已經從國際間有限傳播轉變到全球蔓延擴散。世衛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境外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超過中國境內。海外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韓國、日本和義大利。截至27日上午,韓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34例,累計確診1595例。韓國政府上調疫情預警至「嚴重」級別。
  • 疫情後全球新格局對經濟和產業意味著什麼?
    這一輪經濟跌下來坑確實是跌得比較深的,但是爬出來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比較快,相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要快得多,原因有三:1)這次疫情本質上是一個外生衝擊,而不是經濟內部失衡導致的內生衝擊;2)這次企業去槓桿的壓力也是比較溫和的;3)這次全球的政策刺激力度大。
  •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疫情下跨國公司...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疫情下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作者:編輯:趙妍  2020-11-04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4號在上海開幕,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圖爾克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
  • 疫情衝擊遊輪業,上海寶山將持續打造千億規模郵輪經濟全產業鏈
    8月13日,上海市寶山區區委書記汪泓表示,疫情對全球郵輪產業帶來了衝擊,但其影響是階段性的,寶山區將持續打造千億規模郵輪經濟全產業鏈。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創造了三年登頂亞洲第一、五年進入全球前四的上海品牌、中國傳奇。
  • 馭勢2020|對話交大安泰陳憲:疫情大流行不會引發類似大蕭條的全球...
    經濟觀察網: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進一步爆發,將怎樣影響中國經濟?陳憲:不說疫情在全球的爆發,即使疫情僅在中國爆發時,從總量意義上來講,出口就受到很大影響。儘管現在出口在中國整體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比較小,但仍是一個重要因素。即便貢獻小,一旦為負,即進出口變成赤字,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仍很大。從結構上來講,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產業鏈的問題,我認為還要觀察。
  • 魏建國:這次疫情對外貿的影響不同於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
    魏建國:目前疫情的全球蔓延確實已經直接衝擊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貿易圈,即以美國為樞紐的北美貿易圈,歐盟貿易圈的德國、義大利等,以及東北亞貿易圈的中日韓三國。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和服務等消費需求量大幅縮減,無疑會對2020年前半年的全球貿易造成較大影響。但這次疫情對外貿的影響不同於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
  • 泰國偉華工業園區趙迪:未來全球產業鏈布局一定是去中心化
    所有的這些經濟的產經政策,對於我們整個的中國全球產業鏈的中心實際上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就詳細的數字來分析一下,比如說全球的1000強當中有一級供應商163家在中國,二級供應商達到了938家,經過改革開放之後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基礎設施、人民的勞動,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的供應鏈。
  • 全球最大咖啡公司星巴克投資蘇州打造千億級咖啡產業鏈 中國仍是...
    蘇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國重要經濟城市,蘇州的吸引外資實力長期位居全國前茅,蘇州的吸引外資也是中國吸引外資實力的重要象徵之一。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但是作為全球最大咖啡公司星巴克在這個時候選擇了蘇州崑山投資,這是國際資本對蘇州和中國市場的高度認可,中國仍然是世界資本投資的首選地。
  • 郵輪旅遊產業鏈受疫情波及 市場何時恢復尚未可知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多方採訪了解到,郵輪旅遊從最初的小眾市場到這幾年成為新興旅遊產品,再到進入下滑期,郵輪旅遊產業鏈原本計劃在今年可以進入格局和市場產品升級調整期,然而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規劃,而各大郵輪公司、旅行社、平臺、港口運營者等都受到波及。  業者預計今年郵輪旅遊經濟損失巨大,下半年是否能全面恢復,還要看全球疫情的控制以及遊客心理的恢復情況。
  • 要不是朋友帶路都不知道
    要不是朋友帶路都不知道,原來五仙觀旁邊新開了一個展館,手機預約免費參觀。在正門看以為是很小的一個館,到了裡面才發現我錯了,我低估了它。它向地下發展,有負二層,面積很大,裡面有近代先賢的介紹講解,除了正常的展示之外,還有一些自己動手的小趣味。國慶期間沒什麼人,所以空調可能沒怎麼開,有點熱。
  • 中國公司在首爾: 疫情下中韓產業鏈的自救與互救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酵,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生存狀態受到更多關注。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時兩國也互為重要的投資來源國。目前,韓國國內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雖進入了平穩期,但每天仍有100例左右的確診病例,且由於疫情高發地區距離大型產業園區較近,現代汽車、三星電子、LGDisplay等作為韓國經濟支柱的大型企業的工廠先後停產,由此也引發外界對於中韓產業鏈活力的擔憂。「無法否認的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對於絕大多數在韓國的中資企業來講,影響是巨大的。」
  • 新發地疫情陰影下的三文魚產業鏈:有個體戶10天虧100萬
    在上海陸家嘴,一家大型日料店老闆估算,6月13日至今,她的店已虧損200多萬元。在張偉看來,這是斷章取義帶來的誤傷,「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而他所代表的的日料店,只是受新發地疫情影響的三文魚產業鏈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