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

2020-12-17 澎湃新聞

文/蘇則(原創)

2002年末,廣東省出現多例類似肺炎的病例,即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2003年SARS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並感染了數千人。科學家鑑定出罪魁禍首為一株冠狀病毒,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基因類似的病毒。之後的調查顯示,大量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中國的菊頭蝠中傳播,這表明致命毒株可能源自這些蝙蝠,再通過果子狸傳播到人類身上。(科技日報:《中科院武漢病毒所:SARS由蝙蝠傳播至人類謎底正在揭開》)①

不同種冠狀病毒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2019-nCoV可能起源於蝙蝠,但目前尚不清楚中間傳播媒介。……1月2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證實:新型冠狀病毒不僅在感染的人體內被檢測到,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攤位也分離了出來,提示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發現水貂病毒顯示出與2019-nCov更為接近的感染模式。至於水貂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有待於進一步確證。(人民日報:《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蝙蝠很可能是病毒源頭》)②

十餘年前的SARS和近來猖獗的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都被相關專家判斷與野味或野生動物的銷售有關:「一之為甚,豈可再乎」,覆車之轍還在眼前,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中國人熱衷於野味?

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原因,當和「傳統醫學」中的某些「養生食療」理念有關。我們試看下面幾條「養生」網站/書籍的介紹——

那麼,我們就來考證一下,為什麼部分中國人會用果子狸、蝙蝠和水獺這些「野味」食療養生。舉個例子來說,養生網站所謂「果子狸還可以治療痔瘻、鼠瘻等病症」③的根據究竟是什麼?

讓我們先請出李時珍先生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裡,確實記錄了關於狸肉治療痔瘻、鼠瘻的說法:

狸肉,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各種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長的慢性病(「諸疰」),可以治療風溼病、鬼毒氣、皮膚中的刺痛。用狸肉作羹吃,可以治療痔瘻和鼠瘻,吃三頓就可以治好了。可以調補脾胃,加強中氣,去除遊風(一種皮膚病)④。

可見「狸治痔瘻、鼠瘻」是中醫的舊說,然而為什麼狸肉就可以治這些病呢?李時珍記錄了這種說法的原因:

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治療鼠瘻核腫、已經潰爛出現膿血的病例,用貓肉按通常方法做成羹吃,空腹食用,說這是不傳之密,古人都認為「癧子」類的疾病是老鼠的涎毒所致。這就是《淮南子》中所說的,用狸的頭治療「癙」以及老鼠咬人產生的瘡。又說狐狸的眼睛、狸貓的腦子,可以讓老鼠離開自己的巢穴,這用的都是動物之間相互克制的道理(「皆取相制之義耳」)。⑤

簡單解釋一下:所謂的「鼠瘻」、「癧子」、「癙」,都是中醫所謂「瘰癧」的別稱。在現代醫學之中,「瘰癧」就是淋巴結核,是病菌如結核桿菌侵入淋巴組織引發感染所致。然而古代的人們則認為這都是老鼠的毒液(「鼠涎毒」)所致。而狸貓是吃老鼠的,「取相制之義」,吃狸貓肉就可以滅鼠瘻。

推而廣之,我們就可以發現,凡是狸貓類生物,在「傳統食療」的語境裡,都可以治療關於老鼠的病症:

貓頭可以治療鼠咬瘡——《趙氏方》記載,用貓頭燒成灰,用油調開敷在瘡上面,直到完全好了為止。

貓腦可以治療「瘰癧鼠瘻潰爛」——把貓的腦子和莽草等分為末狀,放到瘰癧鼠瘻潰爛處的孔洞中。這個方子出自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貓眼燒灰,可以治療瘰癧鼠瘻——貓眼,主治瘰癧鼠瘻,把它燒成灰燼,用井華水(早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泉水)服用一方寸匕(量器)的粉末,一天服用三次。這個方子出自唐代的《外臺秘要》。

吃狸肉,外敷狸膏(狸體內的油脂),並按摩,可以治療鼷鼠咬人成瘡——這是李時珍給的方子。⑥

至於吃果子狸能去除風疾(一系列中醫認為身體有風邪所引起來的疾病,具體可表現為頭痛眩暈、抽搐、麻木、蠕動、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暈厥等種種現象),則可能來自於古人對「風狸」(一種傳說中的南方狸類)荒誕不經的神話想像,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風狸條中說道:「風狸能因風騰越,死則得風復生,而又治風疾,故得風名。」說這種動物可以乘風飛行,死了還能通過風復生。所謂狸肉治療風疾的說法,很可能就是望文生義而來,更滑稽的是,名字中有了風字,不但肉可以治療風疾,連它們的腦、尿也有了這個功能:

用酒浸泡風狸的腦子服用,可以治療風疾(出於《嶺南志》)。風狸的腦子和菊花一同服用,服用的量達到十斤,就可以長生不老(出於傳說是東方朔撰寫,實為六朝人所著的古代志怪小說集《海內十洲記》)。

用風狸尿可以主治各種風疾(唐代醫家陳藏器的觀點)。大風疾(出自宋代文人範成大所撰風俗著作《桂海虞衡志》)。⑦

至於蝙蝠,它入藥被吃或者成為野味的原因,大概也源於「傳統醫學」對動物習性和相關功能的聯想,蝙蝠晝伏夜出,在黑暗中飛行,於是醫家認為蝙蝠肉主治「目瞑癢痛」,可以「明目」,使得「夜視有精光」(《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是的,你沒看錯,古人認為蝙蝠是一種飛禽)。

於是乎,根據《本草綱目》,用蝙蝠血、蝙蝠膽汁滴目,能夠「令人不睡,夜中見物」。

蝙蝠屎,則被稱為「夜明砂」,可以用於治療「目翳盲障」(翳狀贅肉一般是眼結膜組織經過長時間的刺激導致結膜組織的病態增生)、「內外障翳」、「青盲不見」(即青光眼)、「小兒雀目」(即夜盲症)。然而,比較諷刺的是,夜間活動的蝙蝠優秀的主要不是它的視力,而是它自帶的超聲波定位系統。

在《本草綱目》中,還記錄了幾條用蝙蝠治療急性傳染病的藥方:

久瘧不止∶《範汪方》∶用蝙蝠七個,去頭、翅、足,搗千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一丸,禺中一丸。

久瘧不止∶伏翼丸∶用蝙蝠一枚(炙),蛇蛻皮一條(燒),蜘蛛五枚(去足,研如膏),鱉甲一枚(醋炙),麝香半兩,為末。五月五日午時研勻,以蜘蛛膏入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溫酒下五丸。(《聖惠方》)

從這些藥方的材料來看,應該是取中醫所謂「以毒攻毒」之意。

蝙蝠甚至可以治療咳嗽——

咳嗽不止∶蝙蝠去翅足,燒焦為末。一錢,食後白湯下。(《壽域神方》)

把上述幾條和近來病原體可能來自蝙蝠的肺炎症狀對勘,有非常深的諷刺意味。

以上關於野生動物入藥或食療的說法,固然多數荒誕不經,但我們也能比較清晰地看到其中的一條線索:即,傳統醫學往往通過野生動物的習性、能力甚至名稱,聯想到這種動物做菜或者入藥後可能具備的功效。這不是什麼「五千年文明」「獨有的智慧」,在眾多原始民族的巫術中,也有類似的理論和實踐。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弗雷澤的《金枝》中曾經提到:

……野蠻人大都認為吃一個動物或一個人的肉,他就不僅獲得了該動物或該人的體質特性,而且獲得了動物或人的道德和智力的特性。所以,如認為某生物是有靈性的,我們簡單的野蠻人自然希望吸收它的體質的特性同時也吸收它的一部分靈性。通過肉食的媒介就能獲得種種善惡……這種理論構成廣泛的門類眾多的交感或順勢巫術的一部分。

例如,克裡克人、切羅基人和與他們同宗的北美印第安人部落「都相信自然具有一種特性,能將人和動物所吃的東西或他們感官所接觸的物體的素質轉移給人和動物;以鹿肉為食的人,就身體素質來講,比以笨重的熊的肉為食的人,手腳要迅捷得多、靈活得多;和以無能的普通的家禽、粗笨馴服的牛、笨重的在泥裡打滾的豬為食的人比起來也是一樣……」在紐幾內亞的摩斯比港和莫圖英圖地區的巴布亞人中,少年人吃壯豬、袋鼠和大魚,為的是獲得動物和魚的力量。澳大利亞北部有一些土人認為吃了袋鼠或鴯鶓的肉,他們就能比從前跳得高些,跑得快些。……中亞的土耳其人遇到孩子學話很慢,就拿某種鳥的舌頭給他吃。有一個北美的印第安人認為白蘭地一定是心和舌頭製成的水。

他說:「因為,我喝了之後,就什麼都不怕,話也說得好極了。」在爪哇有一種小蚯蚓,常常發出一種尖叫聲,像一個小鬧鐘的聲音一樣。因此,當一個舞女在履行自己的職業時嗓子喊得發啞,帶隊的人就讓她吃幾條這種蚯蚓認為吃了之後,她的嗓子會恢復,能夠跟原來一樣尖叫。(見《金枝》第五十一章:吃神肉是一種順勢巫術)

在了解了原始人單純的聯想思維後,我們也可以做一做傳統養生大師,編一部「食療寶典」了。舉個例子,螢火蟲可以治什麼?它能在夜裡發光,那麼吃它大概是可以明目的:

螢火:釋名 夜光、熠、景天、救火,據火、挾火。

主治「明目,療青盲,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疰,通神精。《本草綱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蟲之三

這裡所謂的主治「通神精」,就是驅邪的意思。李時珍解釋說:「螢火能闢邪明目,蓋取其照幽夜明之義耳。」黑暗和鬼怪都怕光明,所以螢火蟲既能明目,又能驅邪。都說中醫藥方注重經驗證據,那麼吃螢火蟲明目驅邪的經驗證據何在呢?李時珍舉的一部參考文獻是《神仙感應篇》:「《神仙感應篇》載務成螢火丸事跡甚詳……雲∶務成子螢火丸,主闢疾病,惡氣百鬼,蛇虺蜂蠆諸毒,五兵白刃,盜賊兇害。」螢火蟲製成的藥丸居然還能抵擋血光之災。

吃能打洞的動物,則能治水腫、通大小便,甚至助產,比如螻蛄:

釋名:蟪蛄、天螻、螻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主治:產難(難產),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利大小便,通石淋(相當於泌尿系統結石),治瘰癧(老鼠瘡),骨鯁(異物哽於咽、喉或食道)。

……

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螻蛄二枚,取下體,以水一升漬飲,須臾即通。

大小便閉,經月欲死∶《普濟方》用土狗、推車客(即屎殼郎)各七枚,並男用頭,女用身,瓦焙焦為末。

……

甚至還能通耳塞:

塞耳治聾∶螻蛄五錢,穿山甲(炮)五錢,麝香少許,為末,蔥汁和丸,塞之。外用鼻藥,即通。《本草綱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蟲之三

通耳塞的藥裡還有穿山甲,當然是因為穿山甲也能打洞:

鯪鯉,釋名:龍鯉(郭璞)、穿山甲(《圖經》),時珍曰∶其形肖鯉,穴陵而居,故曰鯪鯉,而俗稱為穿山甲……

發明:……(李)時珍曰∶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蓋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故也。《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鱗之一

穿山甲跑得比誰都快,「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風「跑」得也快,所以在古人眼裡能治療關於風瘧之類的疾病,與此類似的還有蛇治療風疾的理論,《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鱗之二論述說:

蛇的習性是喜歡到處亂竄的,能把藥力傳達到有風疾的地方,所以能夠治療風疾。李時珍說:風的速度很快,善於變化,蛇的爬行速度也很快,可以多次蛻皮變化,而花蛇又以石南(一種中醫認為治療風疾的草藥)為食,所以(具有了石南的能力,)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成為治療「風痺驚搐、癩癬惡瘡」的重要藥物。這是取其能夠內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的特性。⑧

又因為穿山甲吃螞蟻,所以傳統醫學認為它能治療關於螞蟻的疾病(《本草綱目》:弘景曰∶此物食蟻,故治蟻)。

蟻入耳內∶鯪鯉甲燒研,水調,灌入即出。(《肘後》)

東亞大陸傳統醫學認為能夠治療水腫的野生動物中,其中的一種也許是沒有人可以想到的生物:蜥蜴。但蜥蜴和水腫又能有什麼關係呢?《本草綱目》說:

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李)時珍曰:其功長於利水,故《千金》治癥結水腫,屍疰留飲,有蜥蜴丸。

蜥蜴能「吐雹祈雨」,證據何在?《本草綱目》搬出的是一部志怪小說《夷堅志》:

……又,按《夷堅志》云:劉居中見山中大蜥蜴百枚,長三四尺,光膩如脂,吐雹如彈丸,俄頃風雷作而雨雹也。〔宗奭曰〕 有人見蜥蜴從石罅中出,飲水數十次,石下有冰雹一二升。行未數裡,雨雹大作。今人用之祈雨,蓋取此義。《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鱗之一

所以有些用野生動物作為食療藥補的材料的做法,不但源於原始落後的類比思維,還可能本身就根源於神話傳說之類的無根之談。我們翻開古代中國較早的一部傳統史料養生著作,唐人孟詵撰、張鼎增補的《食療本草》,可以發現用這兩點可以解釋其中許多的內容:

例如,《食療本草》認為,犀牛肉可以驅邪除鬼(肉∶微溫,味甘,無毒。主瘴氣、百毒、蠱疰邪鬼,食之入山林,不迷失其路。除客熱頭痛及五痔、諸血痢),原因就是犀牛在古代傳說中是闢邪的神獸。

和《金枝》中認為可以通過食用壯豬、袋鼠和大魚獲得力量的紐幾內亞土著民類似,《食療本草》也認為,吃老虎肉可以得到老虎傳說中驅鬼驅邪的力量(虎肉∶食之入山,虎見有畏,闢三十六種精魅),吃豹子肉,可以讓人筋骨強健,甚至性格也會變得「粗豪」(豹肉∶補益人。食之令人強筋骨,志性粗疏。食之即覺也,少時消即定。久食之,終令人意氣粗豪。唯令筋健,能耐寒暑。正月食之傷神)。

又例如,《食療本草》認為,鴛鴦肉可以讓人美麗(其肉∶主瘡,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則令人美麗),原因可能是鴛鴦是外表華麗的觀賞鳥類;鴛鴦做羹可以讓夫妻和睦(又,主夫婦不和,作羹,私與食之,即立相憐愛也),這大概源於「鴛鴦白頭到老」的傳說。

然而,比較毀人三觀的是,「鴛鴦白頭到老」是先民一廂情願的想像,鴛鴦並不忠貞,它們只是在繁殖期間形影不離而已,繁殖期結束後,它們就各自尋找新歡了。

鴛鴦沉迷濫交,天鵝習慣偷情,誰才能代表我的愛情?

有人說,傳統醫學的理論雖然破綻眾多、粗陋不堪,但是其藥方裡還是存在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結論的,所以要「廢醫驗藥」,這個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的,但落實在野生動物入藥食療的領域,就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野生動物本身在古代也是非常罕見的,因此傳統醫學中對這類生物的利用,往往想像是多於經驗。前面提到過的,傳說中能夠「死則得風復生」的風狸,就是其中一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它的功效的判斷,完全來自三部並非醫家著作的文人筆記,而其中之一的《十洲記》,則更是著名的六朝道教志怪作品。

和《本草綱目》類似,傳統醫家著作許多關於野生動物的入藥食療「經驗」,就是源於《十洲記》、《博物志》、《夷堅志》一類志怪小說中的江湖流言和傳說想像——例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四裡,記錄了野生動物「猩猩」的吃法和功效:(猩猩)肉,氣味甘、鹹,溫,無毒,食之不昧不飢,令人善走,窮年無厭,可以辟穀(吃了猩猩肉,可以讓人長生不老,不食人間五穀)。但是,李時珍本人也從來沒有見過猩猩,只是在一些年代極為久遠的古籍:《爾雅》、《逸周書》、《禮記》甚至是《山海經》裡摘錄了一些往往相互矛盾的記載,這種「古代先民的珍貴經驗」,又有什麼參考的價值呢?

除了思維的愚昧和落後,古代中國人食用各種千奇百怪的野生動物,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歷史上經常性的蛋白質匱乏。漢末大亂,袁紹的軍隊在河北一度以吃桑椹為生,袁術的軍隊在江淮則吃蛤蚌類生物,普通民眾則往往互相吞食⑨。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古代東亞大陸民眾對蛋白質的攝入也是極為不足的。這裡只舉一例:發展到清末,在經濟相對富庶的江南地區,堪稱當地大戶的茅盾(沈雁冰)家庭,也習慣於一個月吃四次葷的生活:

因為祖母當家,實際是二姑媽做主,每月初一、初八、十六、二十三,オ吃肉,而且祖母和三個叔父兩個姑媽,加上母親、弟弟和我,即使大碗大塊肉,每人所得不多,何況只是小碗,薄薄的幾片呢?(《茅盾回憶錄·我的小學》)

現代人食譜中習以為常的充足肉類並不是古人能夠輕易獲得的。

與這種現象可以相互印證的,是眾多中國名菜的起源傳說中主人公沒有能力選擇食材的貧窮背景。例如,夫妻肺片的一個來源傳說是:

1936年,郭超華在成都一家牛肉鋪打工,生活相當困苦。他見一些牛肉鋪的邊角廢料被遺棄可惜,便拿回家來與妻子張田政商量,是否能在這些廢料上想法賺點錢。他們將這些東西洗乾淨後用滷水滷熟,並切成薄片,用熟油海椒、花椒粉、滷水、花生米、芝麻、芹菜等精心調製好佐料,拌勻後見其紅綠相配,色香味俱全。拿到街上去賣,由於價格便宜、味道好,頗受市民歡迎。因為夫妻二人在街頭叫賣時形影不離,夫唱妻隨,人們就將這種涼拌牛雜稱為「夫妻廢片」。所謂廢片,因其原料是廢棄的牛心、肝、肚、舌、牛筋、牛肺、頭皮及牛肉邊角餘料組成。由於生意紅火,夫妻二人便開店營業。由於他們覺得「廢片」二字不好聽,容易讓人誤解,便取「廢」的諧音「肺」,改名為「夫妻肺片」。後來他們發現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因此,後來的夫妻肺片與肺毫不相干。⑩

又如重慶名菜毛血旺的一個來源傳說,是我們熟悉的「落難皇帝催生新菜」套路,同樣體現人們對蛋白質食材的選擇無能:

明代末年,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時,逃難到重慶磁器口鎮的寶輪寺。一天,寺廟住持吩咐和尚上街去買些肉來給建文帝吃,和尚來到街市,肉已經賣光,只剩下豬血。和尚將豬血和菜葉燉在一起,做成了最原始的毛血旺,供建文帝享用。⑪

所以所謂「沒有什麼是我們中國人不敢吃的」的說法,未必就是一個在幸福人生中誕生的喜劇現象,也未必值得人們自豪。在物質匱乏和精神落後的雙重枷鎖下輾轉求生的,是那不幸的古代東亞人。對於擁有了相對充足的食物來源的現代人來說,飲食時需要追求的品德應當是節制和自律。我們在物質匱乏方面的枷鎖正在解開,現在亟待解決的是另一個。

注 釋

① 科技日報:《中科院武漢病毒所:SARS由蝙蝠傳播至人類謎底正在揭開》

http://www.cjrbapp.cjn.cn/p/7597.html

② 人民日報:《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蝙蝠很可能是病毒源頭》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29/doc-iihnzahk6853242.shtml

③ 蘋果綠養生網:果子狸藥用價值豐富 食用也不錯

https://www.pingguolv.com/sl/yingyang/104027.html

④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狸肉,主治 諸疰(zhù,多指各種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長的慢性病)。治風溼、鬼毒氣,皮中如針刺。作羹服,治痔及鼠瘻,不過三頓,甚妙。補中益氣,去遊風。

⑤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肘後》治鼠瘻核腫,或已潰出膿血者,取貓肉如常作羹,空心食之,雲不傳之法也。昔人皆以癧子為鼠涎毒所致。此乃《淮南子》狸頭治癙及鼠齧人瘡。又雲狐目狸腦,鼠去其穴,皆取相制之義耳。

⑥ 鼠咬瘡痛∶貓頭燒灰,油調敷之,以瘥為度。《趙氏方》;腦,主治瘰癧鼠瘻潰爛,同莽草等分為末,納孔中。時珍。出《千金》;眼,主治瘰癧鼠瘻,燒灰,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出《外臺》;膏,主治鼷鼠咬人成瘡,用此摩之,並食狸肉(時珍)。以上諸條均見《本草綱目》。

⑦ 風狸腦:【主治】酒浸服,愈風疾(時珍。出《嶺南志》)。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長生(《十洲記》)。 風狸尿:【主治】諸風(藏器)。大風疾(《虞衡志》)。以上諸條均見《本草綱目》。

⑧ 雷公雲∶蛇性竄,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故能治風。時珍雲∶風善行數變,蛇亦善行數變,白花蛇,又喜食石楠,所以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痺要藥。取其內定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

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曰: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裡蕭條。

⑩ 玩紙,東方資訊,夫妻肺片的來歷傳說?川菜中的夫妻肺片的來歷是怎樣的

http://mini.eastday.com/a/200123034139457.html

⑪ 上遊新聞綜合,重慶特產傳說(96)丨毛血旺:建文帝當初逃難到磁器口吃的是1.0版本的毛血旺

https://www.cqcb.com/hot/2017-12-09/590218_pc.html

原標題:《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讀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央視報導非典元兇是蝙蝠 果子狸蒙冤(圖)
    嘿嘿……」(設計臺詞)(1/3張)  原標題:非典元兇是蝙蝠 果子狸蒙冤  晨報綜合消息 昨天,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 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兇」新聞,消息稱,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花蝠」的蝙蝠,當初果子狸被冤枉了。  央視新聞稱,其實,果子狸只是非典病毒的中間宿主,不是天然宿主,它也是被傳染的。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眾所眾知,2020年的這次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為蝙蝠,這件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為什麼除了禁止吃蝙蝠外還要禁止吃其他野味呢?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
  • 吃過SARS的虧,為什麼中國還沒有禁絕吃蝙蝠、土撥鼠、果子狸……?
    早在2004年,華南海鮮市場就曾因公開出售果子狸引發爭議。網友@麻辣小龍蝦回憶,2004年上初中時,他每天都要路過該市場,「市場背面有一排門面,各種野生動物,鱷魚、野雞、孔雀、果子狸,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活的」。過去十幾年,華南海鮮市場遭遇過多次投訴,但野味生意未受到影響。
  • 蝙蝠可能是非典病毒野生宿主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洛杉磯9月29日電(記者陳勇)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通過對野生蝙蝠的廣泛調查表明,野生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頭宿主,而先前廣受懷疑的果子狸不過是將病毒從野外傳染到人類身上的中間宿主。
  • 原來是蝙蝠!14年後非典病毒之謎終於揭開:錯怪果子狸了
    2003年4月起,我國廣東、香港、北京等地爆發了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並在全球擴散,造成近800人死亡,而在國內「非典」成為SARS的代名詞。SARS病毒從何而來,一直都充滿了爭議。當時,科學家鑑定出SARS病毒的罪魁禍首是一株冠狀病毒,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基因類似的病毒,從此果子狸背上了無數的罵名。
  • 當年的非典疫情,果子狸背了16年黑鍋,真正傳播源頭是它
    直到現在,人們提起2003年那場非典疫情的時候還歷歷在目,2003年4月,我國廣東,香港,北京等地相繼爆發了非典疫情,隨後在全球擴散,這種急性傳染病導致近800人死亡,至今都讓人們心有餘悸,小編記得當時學校全部放假,當時小編的父親在北京打工,回到我們本地後連親戚朋友都不敢來我家探訪了
  • 長相難看的蝙蝠,為何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味道像雞肉味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美食大國,很多外國遊客到中國來旅遊,都是奔著中國的美食而來的。
  • 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兒童讀物到底在教孩子什麼
    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存在關於果子狸的不當表述,「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也可以醫治燙傷,它們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們的尾毛和針毛,可以製成毛刷和畫筆。」
  • 非典後,果子狸被冤枉17年,它才是傳播真兇
    消息一經公布,人們一致認為非典病毒就是於果子狸體內存在並傳播的,從此人們對它恨之入骨。然而在同年的八月,最新研究表示:經過長達三個月的進一步研究發現,果子狸並不是真正的傳染源。雖然大部分人對此表示,鬆了一口氣,但是小部分人,仍然對果子狸抱有著懷疑的態度,畢竟感染上非典病毒,是誰都不願意發生的事情,一絲絲的可能性都不允許存在。
  • 泉州市區有人撿到果子狸 曾被冠以非典元兇的名頭
    原標題:泉州市區有人撿到果子狸 聽它講背了10年的黑鍋   非典二次來襲 果子狸被鎖定並撲殺   2003年末2004年初,非典再次在廣東出現。在4例SARS病例中,3名男性,1名女性,當時在廣醫一院旁邊有一家餐廳,招牌菜是「紅燒果子狸」,活生生的果子狸就放在餐館外面,這4例SARS患者都在這個餐廳裡,其中3個是食客,另一個是服務員。   分析發現,從這四個病人分離到的序列和餐廳果子狸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這來源肯定就是果子狸。之前只是懷疑,那次就明確果子狸是導火索了。
  • 非典病毒「Sars」是哪來的?果子狸被冤枉了十幾年,真兇浮出水面
    大家可能記得,在21世紀之初,曾有一場流行病傳遍世界,很多人因此喪生。這種疾病被稱為「非典型肺炎」,也叫作sars。可能一些80和90後年輕人都有記憶,那時候所有人上街都戴著口罩。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有人直接吃蝙蝠,有人吃了被蝙蝠感染的野生動物,還有人佔據蝙蝠的棲息地。明知蝠有毒,偏向蝠山行,惹出禍來又怪得了誰?2002年末,非典(SARS病毒)在我國廣東首次爆發,短短5個月之內傳播到了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是本世紀初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
  • 歷時15年,武漢病毒最終證實「非典」罪魁禍首不是果子狸!
    當時在廣東的果子狸身上發現了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由於情況緊急,為防止SARS病毒進一步擴散,野生動物市場的萬餘只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動物被迅速捕殺。因此,果子狸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來源,這個鍋一背就是15年。經過全國上下齊心奮戰,2003年年中非典疫情逐漸平息,但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始終沒有放棄對SARS病毒真正來源的追尋。
  • 果子狸,你到底冤不冤?
    第一次聽聞果子狸,是在2002年非典期間,傳聞它是SARS病毒的宿主,當時很是對這種「邪惡」的動物恨之入骨,恨不得剝其皮,啖其肉,後來一想,不對啊,那些最初中招的人不就是因為剝其皮,啖其肉才得病的嚒?算了,我還是只要大力斥責吃野生動物的行為就好!
  • 【科普】什麼是果子狸?
    這個名字有點誤導人,因為它指的是一種實際上不是貓的動物,而與貓鼬關係更密切。然而,它的外表更像一隻貓。果子狸是一種食果哺乳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貓科。麝香貓大多在夜間活動,體重在3至10磅(1.36至4.54公斤)之間,身長可達28英寸(71.12釐米)。原產於非洲南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
  • 長沙的一個果子狸繁殖基地與一個養殖戶
    以前,他從來不讓人接近這裡。一是怕果子狸被盜,這種小東西每一個都花了他2000塊錢;二是不想讓別人學會他的飼養方法。陳奎苦笑著對記者說,當初以為這是獨此一家的生財之道,沒多久就聽說河對面的陳寶南家也開始養了,「不過,現在即使你不立牌子,也沒人敢上前,聽說這東西傳病」。幾天前,村委會的幹部大清早拿著一份「蓋紅戳」的文件跑來告訴陳奎「上面不讓養了」,以後經營和販賣果子狸是「非法行為」。
  • 確診破6萬,疫情波及24國,竟然還有人在不亦樂乎地吃蝙蝠
    確診破6萬,疫情波及24國,竟然還有人在不亦樂乎地吃蝙蝠中國國家地理  作者:  2020-02-15 無懼疫情照吃蝙蝠。
  • 男子太閒上山捕食2隻果子狸 頂風作案還有這些人
    貴州男子捕殺食用果子狸被查處近日,貴州省畢節市公安局七星關分局團結派出所查處一起偷獵並食用野生動物果子狸的案件。經調查,疫情期間,閒在家無事可做的胡某想用自己做好的捕獵器去山上打點「野味」換個口味。其將捕獵器安裝在後山的樹林中,通過非法手段捕獲了兩隻野生動物果子狸,隨後自行宰殺食用。當民警訓誡其捕殺野生動物屬於違法行為且極易傳染病毒時,胡某表示十分愧疚和後悔。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果子狸。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公安局七星關分局。
  • 蝙蝠長相難看,為何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味道像雞肉味
    野味泛濫,蝙蝠成焦點早在以前,飯桌上也經常出現很多野味,例如野兔、野豬、麻雀等,只不過現在似乎更加「生猛」起來,孔雀、蝙蝠、土撥鼠、果子狸等野味逐漸泛濫。由於現在新型肺炎的出現,果子狸、蝙蝠等詞彙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也早在幾年前,就曾聽聞一道叫做「福壽湯」的菜,它的原材料則是蝙蝠。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蝙蝠卻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食,通過這幾天的各種報導,蝙蝠湯、蝙蝠刺身則出現在我們眼前。
  • 蝙蝠那麼醜,為什麼還會有人去吃呢?馬來西亞人:嘗起來像雞肉
    ,我們都敢吃,人送外號「吃貨帝國」,無物不敢吃,無物不能吃。以前的人們雖然也吃野生動物,但是最多的是野兔、野雞、野豬之類的,完全沒有現在這麼「過分」,連孔雀、蝙蝠、有狸獾、竹鼠、果子狸、麝貓等野生動物都是桌上常客,而最近發生的事情,更是讓蝙蝠在野生動物界的地位瞬間就提升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