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漢文化旅遊節將於10月26日—29日舉行,大徐為你推介3條徐州精品旅遊路線,親們,不用謝!
1、漢文化專題遊:徐州博物館—龜山漢墓—聖旨博物館—項羽戲馬臺—漢文化景區;
2、民俗文化遊:龜山民博館—民俗博物館—淮海文博園—李可染藝術館—聖旨博物館;
3、山水生態遊:雲龍湖景區—雲龍山—賈汪潘安湖溼地公園—督公湖—微山湖千島溼地。
話說,跟大徐一起走過了漢文化旅遊路線,流傳至今的漢式傳統名菜,你又吃過多少?
霸王別姬:原名龍鳳燴。項羽稱霸王都彭城(徐州)舉行開國大典時,為盛典備有「龍鳳宴」。相傳是虞姬娘娘親自設計的。「龍鳳燴」即「龍鳳宴」中的主要大件。其料用「烏龜」(龜屬水族,龍系水族之長)與雉(雉屬羽族,鳳系羽族之長),故引申為龍鳳相會得名。現以鱉、雞取代龜、雉。這道菜經世代相傳至今,乃徐州名饌,近年風靡一時,成為喜慶宴會上不可缺少的大菜。
魚汁羊肉:為漢高祖劉邦青壯年時愛吃菜餚之一。豐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豐生豐長漢高祖,魚汁羊肉飽口福。東徵西戰探故鄉,樂吃魚汁羊肉方。」此菜源於彭祖的「羊方藏魚」。
羊方藏魚:因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中文火同燉而得名。相傳彭祖小兒夕丁喜捕魚。彭祖恐其溺水而不允。一日,其子捕魚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讓其母剖開燉煮的羊肉藏其中。彭祖回來吃羊肉,感覺異常鮮美,於是如法炮製,便得此餚。據傳漢字中的「鮮」字即源於此。
東坡回贈肉:徐州傳統名菜。先用五花豬肋條肉,切成大塊,經焯水刮洗乾淨置砂鍋中,配多種調味料及鮮湯,旺火燒沸,後轉小火燜至酥爛。原汁鮮香醇厚,食之回味無窮。烹肉之法在其《燉肉歌》中可見奧妙:「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它自美。」
金絲纏葫蘆:徐州烹飪界素以拔絲技藝著稱。「金絲纏葫蘆」即拔絲楂糕的改進,系彭門徐州廚行宗法的一大絕技,執烹壇之牛耳,獨擅其美,由古迄今久盛不衰,為其它菜系所望塵莫及。不僅蜚聲國內,而且飲譽海外。此菜因象形而得名。其原料選用桂花楂糕。
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徐州特產,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醬製成。據徐州《銅山縣誌》載:「士人磨楂實為糜,和以飴,曰楂糕。」《徐州文史資料》第三輯詠楂糕詩云:「紅如硃砂透如晶,色似珊瑚質更瑩。金桂飄香果酸釅,味回津液兩頰生」。
黿汁狗肉:秦末時樊噲以屠狗為主。劉邦喜食其售狗肉,手頭據拮時常拖欠樊噲的狗肉錢。樊為免賒欠之苦,渡河另徙它處。不料劉邦得一大黿相助,也渡河追蹤而至。樊知大怒,跑到河邊,將那大黿捉來殺了,與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爛熟後,鮮香十倍於初時。黿汁狗肉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