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鑑 ︳佛子怎樣過初一、十五

2021-02-09 深圳東山寺

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很多人都會去寺廟裡燒香拜佛,寺院也會舉行普佛等法事。為什麼大家對每月的這兩天顯得格外重視呢?佛教中這兩天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佛教十齋日中的兩天。

十齋日即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中說,每逢齋日,惡鬼邪魔便興風作浪。因此在齋日,佛教徒應吃齋念佛,才可祛災消難。故而每逢十齋日,佛教徒便受持齋戒。

此外,傳說齋日也是身為天界眾生的護法神到人間「普查」的日子,護持信佛和行善的人。初一、十五不但四大天王會統領太子、部眾下界巡視,上報帝釋天,對眾生評善量惡,考量世間凡夫罪惡深淺,增減福祿壽命,帝釋天也會親自巡查。

因此在初一,若能念定光佛名號,則能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在十五,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則能滅生死罪,得寂滅樂。如能潛心念佛,並在佛菩薩聖像前誦讀《地藏經》,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造就自己的功德。

佛教中初一、十五齋日,又叫朔望齋戒,這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認可與支持。

 

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往往通過海洋潮汐定期漲落,體現出來。人體中,水分佔了身體的80%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一樣。

 

因此,每當朔望日,月亮盈虧導致潮汐變化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容易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國外有研究發現:每當農曆十五月圓之日,人們的情緒普遍會比平日更易激動,社會的犯罪率會陡增,車禍的發生率也高於平日;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們的情緒又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鬱症患者會增多,自殺率也會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會比平日更難於自我控制。

 

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教提倡的朔望齋,就會明白為什麼古代的高僧大德會說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廟裡選擇這個日子誦戒講戒,也是出於對佛子及眾生的愛護及慈悲。

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

《梵網經菩薩戒》中釋迦牟尼佛說:「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諸佛子聽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諸佛已誦,當誦,今誦,我今亦如是誦……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因此在家菩薩戒子還應在初一、十五布薩日,在佛像前搭衣,誦此千佛大戒,反觀己過,敬心奉持。

而在家信眾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誦經、禮佛、供香花燈,行放生、念佛、布施種種功德,同時吃素持戒。總之,這一天,要多做好事、善事,少做壞事、惡事,尤其殺生、邪淫、妄語等,因為善惡都會成百千萬倍地放大,被護法天王這些「巡視員們」記錄在案,果報自受。

當然佛教認為,只要能依教奉行,清淨自性,則「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只是凡夫俗子放逸心重,往往會大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恆。那麼,至少在初一、十五有所警覺收斂,積聚功德,一舉多得的「划算」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四大天王及天王殿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也稱為四大金剛、護世四天王等。四天王天是欲界二十八天中的第一重天,在須彌山腰犍陀羅山的四座山頂。須彌山四周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及北俱蘆洲。四大天王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一般寺院的第一重殿內,兩側會設有四大天王像,因此大殿又稱天王殿。

朔望月

我國古代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朔望月」。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為「朔日」,為陰曆每月初一;月亮最圓的一天為「望日」,陰曆每月十五(或十六)。

我們的問題

 

你會在初一、十五

更加精進嗎

歡迎留言

資料︱谷竹 攝影〡釋印海

圖片︱網絡 視覺︱由由 

編輯︱江瀾 統籌︱麗尼


深圳東山寺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請聯系我們

xiyougzsh_2015@163.com

深圳東山寺客堂

隨喜建寺供養

掃碼聯繫客堂

參訪東山寺

點擊二維碼預約

相關焦點

  •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能知道幾句歇後語或是俗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深意。這樣也讓中國文字增添了許多不同的色彩,俗語是漢字表達的一種,每一個俗語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能知道幾句歇後語或是俗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深意。這樣也讓中國文字增添了許多不同的色彩,俗語是漢字表達的一種,每一個俗語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怎樣才能「既火得過初一,又火得過十五」?
    有不少網友調侃屈楚蕭「火得過初一,火不過十五」。  春節前後,吳秀波、翟天臨、屈楚蕭等演員的「人設」紛紛遇到危機,也讓人們產生疑問,如今演員的人設為何如此脆弱?演員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讓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呢?  演員本來應該靠作品說話,但人設卻成了當下娛樂圈的剛需?
  • 初一、十五怎樣如法燒香拜佛?
    替換高清大圖若我們在家眾平時因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上香,可選在初一、十五敬香。可以是在寺院,可以是在家裡的佛堂,也可以是在心裡敬心香。但現在大部分人去寺院燒香都喜歡燒一大把、燒高香,認為燒越多越高的香越好,菩薩就會保佑他,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反而會因此影響了寺院的空氣,不利環保,給僧眾和香客的身體也帶來過患,求福不成,反造罪業,因此不得不警惕此做法。燒香並不是香越多越好,而是貴在這顆慈悲、虔誠、恭敬的心。上香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皆由於嗜殺成性,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亡。後來的諸侯大王們以之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
  • 初一、十五拜神明
    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初一和十五這兩個日子要拜神佛。
  • 初一十五生日真有那麼邪乎嗎?網友:我初一,兒子十五
    民間古話說「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意思是說男的初一出生不好,女的十五出生不好。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初一十五生日真的有那麼邪乎嗎?在嬰兒出生方面,舊時,中國有幾個日子是很忌諱的。一是正月的初一、十五一是五月初五一是七月十五。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農民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農民又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1.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很明顯就是說的小孩的生辰八字問題,老人認為孩子的出生總是有某種預兆,所以哪個時刻出生都是有重要的講究的。這句話的本意就是,初一生的女孩就是娘娘命,十五生的男孩就是當官的命,不管有沒有道理,初一和十五在農曆都是一個很特殊的時間,如果能出生在這樣特殊的時間,而且恰好男女性別也都匹配的話,也是很難得,只是是不是真的能如俗語說的那麼準,就很難說了。2.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 躲過了初一,還能逃得過十五嗎?
    拿過一瓶紅酒,在打開瓶塞的一刻又停手了,這要是打開了,是喝一杯還是會把整瓶灌下。坐在沙發上,眼睛瞥向春晚,希望春晚能燃起喜悅,卻越看越無趣,不由得眼神望向樓下又轉向屋門,隨手又抓起手機,重複著指尖的左右滑動這一簡單又機械的動作。坐在沙發上的姿勢換了又換,起身又開啟了客廳的所有燈光,仿佛這樣就會增強過年的喜慶……凌晨1點,已是大年初一了,他拖著沉重的步伐擰開了家裡的門,所有燈光已媳,她已經睡了。
  • 初一、十五怎樣如法燒香拜佛?
    替換高清大圖若我們在家眾平時因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上香,可選在初一、十五敬香。可以是在寺院,可以是在家裡的佛堂,也可以是在心裡敬心香。但現在大部分人去寺院燒香都喜歡燒一大把、燒高香,認為燒越多越高的香越好,菩薩就會保佑他,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反而會因此影響了寺院的空氣,不利環保,給僧眾和香客的身體也帶來過患,求福不成,反造罪業,因此不得不警惕此做法。燒香並不是香越多越好,而是貴在這顆慈悲、虔誠、恭敬的心。上香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怎麼來理解?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民俗,其實暗含大自然宇宙星相的玄密。明白了之後,便會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初一和十五,指的是我們的農曆,跟月曆有關,跟月亮有關。初一呢,月亮開始一天比一天大,也是陰氣初生的意思。直到十五月圓,代表陰氣最旺盛的階段,然後開始陽氣生長。我們可以拿十二長生中的長生,來比喻初一和十五。初一是陰氣的長生,十五是陽氣的長生。長生代表的意思,是開始生長,氣數綿長的意思。在我們人呢,女人屬陰,男人屬陽。那女人在初一這一天出生,就是陰氣開始茁壯生長。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呢?
    那麼,在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得十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呢?「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字面意思是男孩不得在初一日出生,女孩不得在十五日出生,這裡說的初一和十五都是指農曆正月的初一和十五日。為什麼男不得在正月初一出生,女不得在正月十五出生呢,這聽來似乎很無理。小編請教了多個鄉村輩分年齡較大的農民,綜合各個解釋,並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可以總結。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
    文/加貝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希望孩子過得好 俗語是人們通過大量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語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聊的是一句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的意思是初一出生的小女孩未來將會成為娘娘,十五出生的男孩子將來是做大官的料。這句話在今日的農村仍廣為流傳,雖然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那村民們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它表達的是一種美好的期望。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 佛教知識|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中國式忌諱:初一十五為什麼特殊
    小時候,總是聽老輩人講:「初一十五不能出遠門啊。」「今天是十五,別去理髮了,改天去吧。」「今天是初一,這件事明天辦吧。」「初一十五要上香,去逛廟會。」那麼為什麼初一十五這麼多忌諱了,我想這是我們獨有的特色了吧。廟會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適用農曆計時的,初一是一個月的開始,二十四節氣也是按照陰曆來的。中國人每年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也是正月初一這一天。
  • [素食]初一十五吃素的科學
    他們一反往日的木訥與刻板,滿面流溢出的生動慈和的光亮,在紛紛攘攘的都市人潮中顯得分外惹眼,同時又分外安寧。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凡是有虔誠傳統信仰的老人,幾乎全都遵循初一、十五進香吃齋的老規矩。 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