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很多人都會去寺廟裡燒香拜佛,寺院也會舉行普佛等法事。為什麼大家對每月的這兩天顯得格外重視呢?佛教中這兩天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佛教十齋日中的兩天。
十齋日即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中說,每逢齋日,惡鬼邪魔便興風作浪。因此在齋日,佛教徒應吃齋念佛,才可祛災消難。故而每逢十齋日,佛教徒便受持齋戒。
此外,傳說齋日也是身為天界眾生的護法神到人間「普查」的日子,護持信佛和行善的人。初一、十五不但四大天王會統領太子、部眾下界巡視,上報帝釋天,對眾生評善量惡,考量世間凡夫罪惡深淺,增減福祿壽命,帝釋天也會親自巡查。
因此在初一,若能念定光佛名號,則能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在十五,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則能滅生死罪,得寂滅樂。如能潛心念佛,並在佛菩薩聖像前誦讀《地藏經》,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造就自己的功德。
佛教中初一、十五齋日,又叫朔望齋戒,這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認可與支持。
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往往通過海洋潮汐定期漲落,體現出來。人體中,水分佔了身體的80%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一樣。
因此,每當朔望日,月亮盈虧導致潮汐變化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容易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國外有研究發現:每當農曆十五月圓之日,人們的情緒普遍會比平日更易激動,社會的犯罪率會陡增,車禍的發生率也高於平日;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們的情緒又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鬱症患者會增多,自殺率也會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會比平日更難於自我控制。
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教提倡的朔望齋,就會明白為什麼古代的高僧大德會說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廟裡選擇這個日子誦戒講戒,也是出於對佛子及眾生的愛護及慈悲。
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
《梵網經菩薩戒》中釋迦牟尼佛說:「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諸佛子聽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諸佛已誦,當誦,今誦,我今亦如是誦……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因此在家菩薩戒子還應在初一、十五布薩日,在佛像前搭衣,誦此千佛大戒,反觀己過,敬心奉持。
而在家信眾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誦經、禮佛、供香花燈,行放生、念佛、布施種種功德,同時吃素持戒。總之,這一天,要多做好事、善事,少做壞事、惡事,尤其殺生、邪淫、妄語等,因為善惡都會成百千萬倍地放大,被護法天王這些「巡視員們」記錄在案,果報自受。
當然佛教認為,只要能依教奉行,清淨自性,則「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只是凡夫俗子放逸心重,往往會大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恆。那麼,至少在初一、十五有所警覺收斂,積聚功德,一舉多得的「划算」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四大天王及天王殿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也稱為四大金剛、護世四天王等。四天王天是欲界二十八天中的第一重天,在須彌山腰犍陀羅山的四座山頂。須彌山四周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及北俱蘆洲。四大天王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一般寺院的第一重殿內,兩側會設有四大天王像,因此大殿又稱天王殿。
朔望月
我們的問題
你會在初一、十五
更加精進嗎
歡迎留言
資料︱谷竹 攝影〡釋印海
圖片︱網絡 視覺︱由由
編輯︱江瀾 統籌︱麗尼
深圳東山寺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請聯系我們
xiyougzsh_2015@163.com
深圳東山寺客堂隨喜建寺供養
掃碼聯繫客堂
參訪東山寺
點擊二維碼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