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有著許多歷史瑰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洗禮,傳承至今。而農村的老話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廣受農民群體歡迎,經過多年的歷史推敲,其蘊含的人生道理和自然規律,放在當今時代仍然使用。這些農村老話有關於做人道理的,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折射出人性醜陋的一面。
也有關於天氣預測的,如「久晴大霧必雨,久雨大霧必晴」、「天上魚鱗斑點,曬穀不用翻」,對農民預測天氣,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那麼,在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得十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呢?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字面意思是男孩不得在初一日出生,女孩不得在十五日出生,這裡說的初一和十五都是指農曆正月的初一和十五日。為什麼男不得在正月初一出生,女不得在正月十五出生呢,這聽來似乎很無理。小編請教了多個鄉村輩分年齡較大的農民,綜合各個解釋,並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可以總結。這裡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在農村,正月正是新年慶祝的時候,大多農民數正月是不工作,在家休息的。忙碌了一年,終於在正月得以休息放鬆的時間,如果這時候有個新生命的降臨,大人又要跟著忙裡忙外的,緊張孩子的食宿成長問題,不僅麻煩自己,還要勞煩親朋戚友。而且,在正月,農村存在一個風俗,就是過年期間不能打罵孩子,即使犯了點小錯誤,也要「忍氣吞聲」,因為罵了就預示小孩整年都不聽管教。所以,在部分農村地區,正月初一和十五出生的小孩在農村都不太受大人待見,因為這兩天出生的小孩缺乏「管教」。
另一方面的解釋是,在民間,有一個說法:正月初一和十五出生的小孩生了病都難以醫治。這其中的解釋是這樣的:正月初一和十五這兩天,太陽和地球兩者的相對位置都會跟往常不太一樣,由此會影響地球周圍的磁場,最終引發地球上水分分布的變化。中國人認為人的陰陽五行是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之中的,缺乏了其中一部分或者其中一部分失衡,都會引發人體的不平衡,甚至引發疾病,運氣的改變。
所以過去的人認為正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出生的小孩,由於出生之日正是地球和相對太陽位置發生變化、陰陽五行失調之時,身體機能相對其他小孩可能會更差,抵抗力低下,所以生病了也不好醫治。於是便有了「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
小編認為,這些農村老話,既有其精華可取之處,也有其糟粕該棄之處。我們應該傳承其精華可取部分,抵制其封建迷信思想部分,你覺得呢?關於以上兩句農村老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