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前程 | 南京雲錦傳承人金文:逐花異色錦上緣

2021-01-13 中國手藝網

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中國手藝網主辦的「錦繡前程」——中國當代織錦、刺繡藝術展於9月25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金文作為非遺傳承人代表上臺發言。

金文

金文,1954年出生於江蘇南京,著名雲錦藝術家,國家級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織造龍袍第一人」。

金文作品《真金孔雀羽大團龍》地屏

採用高檔的龍袍製作工藝,特大團龍妝花圓光嵌入雲龍暗花地紋中,使整體更顯金碧輝煌,層次分明。該作品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件當代雲錦精品。

雲錦是我國傳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提花絲織錦緞之一,因絢爛多姿,宛若天上的雲霞而得名。南京雲錦始於元,盛於明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於2006年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京雲錦用料大量使用金線、銀線以及各種鳥獸的羽毛,有時選用珍貴的孔雀羽線來織造。圖案配色要求主調鮮明強烈,突出莊重典麗、明快軒昂的氣勢。

金文作品《秦淮繁華圖》

《秦淮繁華圖》是用98%真金線、圓金線和純銀線為主色,即 「三色金」 織成。運用場景式的透視構圖,呈現了包含房屋建築670座,人物990位,以及城牆,橋梁,船舫,花木等景物的明代金陵之秦淮地區乃至整個南京城的繁華景象。

南京雲錦的生產工藝極其複雜,講究「挑花結本」與「通經斷緯」。使用老式的斜身式大花樓木質提花織機織造,必須由兩人配合共同操作,方能織出富麗堂皇的雲錦來。這種挖花盤織的織造工藝獨一無二,無法為機器所替代,也正是這種工藝造就了雲錦獨特的逐花異色、千人千變的藝術效果。兩人共同協作工作一天,也只能織出4至5釐米的雲錦,可謂「寸錦寸金」。

從初學到精通

金文從事雲錦和古代絲綢研究工作以來,主持和承擔了數十項國家和省、市級科研複製項目,修補複製了大量文物,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和較高的創作研究能力。

40年前,金文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1973 年,因為沒有大學上,上完高中的金文在家等待分配。上進的他通過自學繪畫,被選進南京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而後分配到該公司旗下的雲錦研究所云錦車間。

這是剛恢復起來的車間,一批老藝人帶十來個青工徒弟,金文是學員組長。計劃經濟的年代,幹多幹少都是一樣的工資待遇。雲錦織造很苦,這也是「寸錦寸金」的內涵之一。不久,就剩金文一人了,但他還在堅持,因為他喜歡上了雲錦。「有我這個牌子在,雲錦車間就在。我要是不在了,雲錦車間也就沒有了。」

金文使命感很強,他師承十來個師傅,對有些保守不願教的師傅,採用「誘導」「偷學」的方法。「師傅漸漸老去,但云錦技術不能隨他們消失。」

1979 年是雲錦車間發展的轉折點,雲錦研究所和北京定陵籤署了兩個「五年計劃」的複製合同,要幫他們複製一大批包括龍袍在內的明代皇宮雲錦。但那時因為沒有龍袍的織造經驗,幾乎是從零靠自己摸索。

一件龍袍有一百多萬根緯線,由幾十個人合力製作花本,各種失誤都有可能出現。金文就是在機子上一邊織一邊改地做出來。即使是花本修對了,仍然有很多問題。

龍袍一般是由對稱的兩邊組成,包括門幅、中間的龍都是對稱的。但一幅料子就那麼寬,只能一邊邊地做。可能一邊是上半年做的,另一邊是下半年做的。如果保證不了兩邊的紋樣能完全對接起來,弄不好不僅是一年的功夫白費,十幾萬的金線、銀線織進去也就再抽不出來了。加上氣候對絲的影響特別大,南京的氣候四季分明,到黃梅天,地上潮得要泛水。到冬天又幹得不得了,絲一碰就碎。所以織的時候,必須把所有因素都核算出來。一般來說,沒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不去仔細鑽研的話,很難做成。

然而,金文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龍袍製作者,他以還原最華美的藝術,一口氣複製織出了三件龍袍,並獲得當時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珍品金杯獎」。其製作的龍袍,還被國家科委作為中國古代科技成果,送展日本筑波國際博覽會,享譽海外。

金文作品《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

其後,金文又主持和親手織造了大量古代絲綢織錦,包括戰國時期的「田獵紋絛」、漢代馬王堆「素紗單衣」、金代的「齊國王袍」、明代「萬曆皇帝十二團龍袍」、清代「丁汝昌甲冑」、日本「琉球王袍」等,並著述了《江南絲綢史研究》、《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卷中關於雲錦的8萬字內容。

金文作品 漢代《馬王素紗蟬衣》

經過勤奮學習和長期實踐,金文在青年時代就已全面掌握了雲錦傳統製作工藝,在此基礎上又對中國古代織錦和當代各地區織錦技術進行了系統的探索與研究,創造出一系列古織錦複製方面的輝煌成果,這些成果在結構與圖案上與原作品達到了驚人的一致,顏色上比原作品還要豔麗許多,顯現出原作品當年的輝煌氣勢,可謂精美絕倫、令人驚豔。

與時代接軌

「雲錦的製作先是設計,其次是立意,它首先要成為一個故事。最後才決定怎麼去做。」如今,金文的作品已不只局限於復刻古代織錦,在西方文化的滲透下,他還創作出一系列抽象派當代作品,如本次「錦繡前程——中國當代織錦、刺繡藝術展」中展出的雲錦《湯莎會》。

金文作品《湯莎會》

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時,金文攜此作品去英國參加藝術節。作品裡中國的《牡丹亭》劇主角杜麗娘和英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劇主角朱麗葉,背後站著兩位劇作者——同時代出生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周邊場景為第一次演湯劇的「黃鶴樓」劇場和一直演莎劇的「環球莎士比亞劇院」,展現了中西經典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色彩明快,虛實相映,層次分明,又賦有現代感。

金文作品《萬象太平》

《萬象太平》乃造型時尚的現代雲錦,用「視錯」藝術風格創作,只用一個紋樣,無縫穿插貫通,變象豐富。象的疊加成萬象之勢, 「萬象」意指「景象」,有「氣象萬千」之意,「太平」是指象的頭上戴有平安花,鼻子卷著如意,即太平如意之意,合意指現在正處在太平盛世,萬象太平也就是盛世太平。作品從不同角度觀看呈現出立體效果。

金文作品《想你時》

此幅作品的創意來源於熱門歌曲《傳奇》中的一段歌詞,由金文女兒設計。作品反映了一個人單相思時的心理路程,從作品實物底部角度可看出歌詞的藝術字呈現效果「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展現出一種夢幻般的美好思念瞬間。將歌詞的內容隱意地融在時尚圖案裡,像絲絮一樣捉摸不定,有一種理還亂的感覺。

談及傳承問題,金文表示,女兒現也在工藝美術領域中學習,給予他很多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創作靈感,希望她未來可以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來了解、有興趣學習雲錦織造。所謂「傳統工藝,現代表達」,即是將老手藝與現代審美喜好相結合,方能打開傳統手工藝市場的大門。

回顧閱讀

一場錦繡大展在等你!

錦繡前程 | 潮繡傳承人康惠芳:用時光繡芳華

「錦繡前程」——中國當代織錦、刺繡藝術展研討會側記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文章版權歸《中國手藝網》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雲錦、紫砂壺、馬頭牌冰棒……江蘇的「老字號」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9月27日上午,南京新莊國展中心舉辦老字號博覽館及旅遊街區開館儀式。南京工藝「三寶」之首的雲錦、為APEC會議設計國宴餐具的高淳陶瓷、輕如蟬翼的金陵金箔、出自宜興名家大師之後的紫砂壺、源自明清古法印染工藝的藍印花布等江蘇「老字號」精品集中亮相老字號博覽館。
  • 雲錦、絨花、金箔 南京非遺有了「數字博物館」
    微距拍攝的雲錦作品細節。  「ZHI藝」平臺供圖11月27日,「南京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虛擬展示」項目成果匯報暨專家研討會在南京大學逸夫館召開。南大藝術學院研究團隊經過對雲錦、絨花、金箔三項工藝的深度文化梳理與數位化採集,正式啟動非遺虛擬展示平臺「ZHI藝」,以視覺化、審美化和數位化呈現方式,對南京非遺的傳統工藝進行當代解讀與傳播。
  • 來南京新莊國展,打卡老字號博覽館
    鎮館之寶 南京旅遊集團供圖快報訊(記者趙冉)今年國慶節,南京又多了一處打卡景點。9月27日上午,老字號博覽館暨旅遊街區在新莊國展中心正式開館。南京工藝「三寶」之首的雲錦、輕如蟬翼的金陵金箔、宜興名家大師之後親手打造的紫砂壺、源自明清古法印染工藝的藍印花布等江蘇「老字號」精品集中亮相。老字號博覽館暨旅遊街區位於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西南側,分上下兩層,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老字號博覽館。走進博覽館一樓,每一步都能遇見「驚喜」。
  • 穿越千年的奢華 南京雲錦迎春拍賣會1月11日舉辦
    導讀:南京雲錦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的「吉祥」雲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濃縮了中國絲織技藝的精華,繼承了歷代織錦的優秀傳統,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此次,南京雲錦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共甄選出:胡錦濤主席贈送南美友邦國禮《丹頂鶴鳴》、佛光山貢奉《雲錦真金孔雀八吉寶蓮妝花緞袈裟》、由國家級雲錦傳承人周雙喜大師全程監製的《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龍袍》、《清紅地妝花緞龍袍》、《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歷代珍玩,將以雲錦專場華美呈現。中國,是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絲綢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發明,也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新華社「快看」走進南京雲錦博物館 佛慈雲錦聯名香囊再掀「新國潮」
    7月12日上午10點,新華社「快看」抖音直播走進南京雲錦博物館,雲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雲錦的獨特魅力。直播中,佛慈製藥與南京雲錦聯名限量版純手工香囊一經推出,便掀起了訂購熱潮。直播中的非遺文化內容獲得觀眾好評南京雲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在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2009年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因其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有「寸錦寸金」之稱。
  • 南京這些博物館都幫你安排好了
    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絕對是個選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南京各博物館為市民準備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精品展覽和特色活動,讓大家在濃濃的文化氛圍裡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假期。六朝博物館在慶祝雲錦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六朝博物館聯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金文,於近日推出了「錦繡金陵——金文大師雲錦作品展」。
  • 江蘇非遺丨南京雲錦:寸錦寸金 燦若雲霞
    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南京是2020「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在南京有很多是以展示非遺為主題的博物館,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今日記者帶領大家走進南京雲錦博物館,感受南京雲錦的魅力。
  • 「老字號」牽手博覽館 南京文旅產業「新潮」湧動
    而步入館內城牆,一方雲錦,傳承1600多年歷史文脈——館內陳列的清代朝服雲錦龍袍、明代皇帝正龍方補靜靜訴說著皇家氣派;一面蘇繡,繼承2000年精工技藝——跨越萬水千山、穿越歷史,向世界呈現刺繡之美;一桌美食,傳遞「老南京
  • 雲錦衍生品走進街頭巷尾實體店:雲錦手包、雲錦主題肯德基、星巴克...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京設計廊的雲錦文創產品。&nbsp&nbsp&nbsp&nbsp雲錦手包、雲錦主題肯德基、星巴克寸錦寸金星享卡……眼尖的市民最近不經意間留意到,古時皇家獨享的雲錦工藝元素,陸續出現在南京街頭巷尾的文創小店和快銷品店。
  • [中國文化日記]記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雲錦
    中廣網北京11月16日消息(記者姚東明 景明)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錦」是最高技術水平的絲織品,南京雲錦列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稱作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裡程碑,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南京雲錦在傳承創新中光大,並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 走進雲錦博物館 感受雲錦的神奇魅力
    活動目的: 走進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認識南京雲錦,學習雲錦各種圖案的寓意,了解創新技術在雲錦保護與發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的小雛鷹們將實地尋訪,找出雲錦歷史以來所取得的創新成就,並通過「雲錦」這一城市名片感受古都南京的迷人魅力。
  • 鐵製舊物見證往事:南京雲錦也曾嘗試機器織
    南京日報報導近日,家住黑簪巷的雲錦世家後代吉承葉在老宅牆旮旯裡翻出來一件模樣怪異的鐵製舊物。記者隨即聯繫了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等專家前往鑑定,想不到竟然牽出一段南京雲錦發展史上鮮為人知的舊事。  鐵傢伙原是老式卷緯機  昨天,記者和王寶林等專家來到吉家老宅。
  • 6位「90」後拜師學雲錦織造技術 送師傅六樣禮物
    昨天上午,「南京雲錦大師收徒儀式」在雲錦研究所舉行,18名年輕人現場拜師,成為周雙喜、鄔悉爾、郭俊等8位雲錦大師的嫡傳弟子。據記者了解,這18名弟子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其中6人是「90後」。  雲錦研究所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公開舉辦雲錦大師收徒儀式還是頭一遭。自古以來,南京雲錦人的織錦秘訣都是依靠口傳心授代代相傳,但隨著掌握織錦絕活的老藝人越來越少,加上年輕人才斷檔,雲錦織造技術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
  • 第一次參加線上遊「南京雲錦博物館」,是一種什麼體驗?
    昨天在線參觀了「南京雲錦博物館」,由主播帶著網友們一一參觀、耐心且細緻的講解:南京雲錦博物館是中國首家集知識、觀賞、娛樂為一體的織錦博物館;也是唯一的雲錦專業博物館、主要展示以南京雲錦為代表的中國民族織錦藝術。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禮品定製中的精品——南京雲錦簡介
    其中南京的剪紙、竹刻、雨花石、雲錦,這些都被「堪稱一絕」,給南京獨特的古都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南京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一種工藝品,千百年來它一直是皇宮的御用品,只有王公大臣才配使用,這就是南京的雲錦。南京雲錦有一個漫長的發展歷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
  • 【雛鷹新聞報導】走進雲錦博物館 感受雲錦的神奇魅力
    活動目的:     走進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認識南京雲錦,學習雲錦各種圖案的寓意,了解創新技術在雲錦保護與發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的小雛鷹們將實地尋訪,找出南京在雲錦上所取得的創新成就,並通過「雲錦」這一城市名片感受古都南京的迷人魅力。小雛鷹們跟隨著大白老師走進展廳,了解了南京絲織業發展的歷史,見到了南京絲織業發展的源頭——鬥場錦署。雲錦在明清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全城織機曾多達3萬多臺,「城南城北,門東門西,處處設機杼,家家有機房」。大家通過《南都繁會圖》得以一窺當時南京絲織業的繁榮景象。
  • 江蘇的特產名頭比較多難以記住,但有個讓人印象深刻——南京雲錦
    雲錦是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它被譽為中國的四大錦繡名錦,與蘇州的宋錦、成都的蜀錦、廣西的壯錦齊名。雲錦有著很長的歷史,它有著絢麗的色彩,和雲霞一樣美麗。其內容大多來源於中國吉祥文化,瑞獸、祥禽、如意、雲霞、花卉和鮮花是共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