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2020-12-10 川味龍門陣

川菜二十四種味型的名稱、特點、製法和部分菜例名單。

總目錄:

1家常味型、2魚香味型、3麻辣味型

4怪味味型、5椒麻味型、6酸辣味型

7煳辣味型、8紅油味型、9鹹鮮味型

10蒜泥味型、11薑汁味型、12麻醬味型

13醬香味型、14煙香味型、15荔枝味型

16五香味型、17香糟味型、18糖醋味型

19甜香味型、20陳皮味型、21芥末味型

22鹹甜味型、23椒鹽味型、24茄汁味型

1、家常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鹹鮮微辣,味厚醇濃。因菜式所需,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

製法:以郫縣豆瓣、川鹽、醬油調製。因不同菜餚風味所需,也可酌量加元紅豆瓣或泡紅辣椒、泡菜、料酒、豆豉、甜醬,其鹹鮮微辣的程度,因菜而異。

菜例:回鍋肉、鹽煎肉、家常豆腐、家常海參、家常牛筋、太白雞等。

2、魚香味型

特點:汁色紅亮,辣而不燥,鹹甜酸辣兼備,姜蔥蒜香氣濃鬱。

製法:熱菜以泡紅辣椒茸(或辣豆瓣)、川鹽、醬油、白糖、醋、姜米、蒜米、蔥顆調製;冷菜以川鹽、醬油、白糖、醋、泡紅辣椒茸、姜茸、蒜泥、蔥粒、香油、紅油調製,調料不下鍋,不用芡,醋應略少於熱菜的用量,而鹽的用量稍多。無論用於冷菜或熱菜,糖和醋皆不能傷,也不能缺。

菜例:熱菜如魚香肉絲、魚香烘蛋、魚香茄餅、魚香八塊雞、魚香油菜苔等;冷菜如魚香青豆、魚香豌豆等。

3、麻辣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麻辣味厚,鹹鮮而香。

製法:以辣椒、花椒、川鹽、料酒調製。其中花椒和辣椒的運用則因菜而異,辣椒或郫縣豆瓣,或幹辣椒,或紅油辣椒,或辣椒粉;花椒或花椒顆,或花椒麵,或花椒油。因不同菜式風味的不同需要,可酌加白糖或醪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醬油等。調製時均須做到辣而不死,辣而不燥,,麻辣中有鮮味。

菜例: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麻辣牛肉絲、牛舌萵筍、麻辣雞片、毛肚火鍋等。

4、怪味味型

特點:色澤醬紅,味汁濃稠,鹹、甜、麻、辣、酸、鮮、香並重而協調。

製法:以川鹽、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麻醬、白糖、醋、熟芝麻、香油調製,也有加入姜米、蒜米、蔥花的。調製怪味的各種調味品,要求比例恰當,互不壓抑,相得益彰。

菜例:怪味雞絲、怪味花仁、怪味酥魚、怪味兔丁等。

5、椒麻味型

特點:汁色淺黃,鹹鮮醇厚,香麻俱重。

製法:以川鹽、花椒、小蔥葉、醬油、冷雞湯、香油調製而成。調製時須選用優質花椒,方能體現風味;花椒顆粒要加鹽與蔥葉一同用刀鍘茸(花椒與蔥大致比例為1:3),令其椒麻辛香之味與鹹鮮味結合在一起。

菜例:椒麻雞片、椒麻肚絲、椒麻兔絲、椒麻舌掌等。

6、酸辣味型

特點:醇酸微辣,鹹鮮味濃。

製法:以川鹽、醋、胡椒粉、姜粒、料酒調製,突出胡椒和姜辣;另一種為川鹽、醬油、醋、郫縣豆瓣(或紅油辣椒)、姜粒、料酒調製,突出辣椒辣。調製時須以鹹味為基礎,酸味為主體,辣味助風味的原則,用料適度。

菜例:熱菜有酸辣海參、酸辣魷魚、酸辣蝦羹湯、酸辣蛋花湯;冷菜酸辣萵筍、酸辣蘿蔔絲等。

7、煳辣味型

特點:香辣鹹鮮,回味略甜,熱菜回味則略帶酸甜。

製法:以川鹽、幹紅辣椒、花椒、醬油、醋、白糖、姜、蔥、蒜、料酒調製。其辣香之味是以幹辣椒節在油鍋裡炸制,使之成為煳辣殼而產生的,火候不到或火候過頭都會影響其味,烹調時須特別注意。

菜例:宮保雞丁(有的歸為糊辣荔枝味)、花椒雞丁、宮保腰塊、燒拌冬筍、宮保鮮貝、熗蓮白、炒黃豆芽等。

8、紅油味型

特點:色澤紅亮,鹹鮮辣香,微帶辣香,回味略甜。

製法:以特製紅油與醬油、白糖調製。部分地區加醋、蒜泥或香油。調製時注意掌握其辣味應比麻辣味型的辣味輕,重用紅油,少用或不用辣椒。

菜例:紅油皮扎絲、紅油雞片、紅油黃絲(大頭菜)、紅油牛肚梁、紅油筍片等。

9、鹹鮮味型

特點:鹹鮮清香。

製法:本色以川鹽、胡椒粉調製;如需上色,可以川鹽、醬油(或糖色)、胡椒粉調製;亦可在此基礎上加入榨菜、芽菜、冬菜、大頭菜等增香。調製時須注意掌握鹹味適度,寧淡勿鹹,突出鮮味,並儘量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清鮮味。

菜例:開水白菜、雞豆花、鴿蛋燕菜、白汁魚肚卷、白汁魚唇、鮮熘雞絲、白油肝片、鹽水鴨脯等。

10、蒜泥味型

特點:色澤紅亮,蒜香味濃,鹹鮮微辣,汁水略濃。

製法:以蒜泥、複製紅醬油、香油、紅油調製,如需菜品不上色,則以蒜泥、川鹽、清湯、香油調製。調製時須用現制的蒜泥,以突出蒜香味。

菜例:蒜泥白肉、蒜泥肚片、蒜泥黃瓜、蒜泥蠶豆等。

11、薑汁味型

特點:色澤棕黃,姜味濃鬱,鹹中帶酸,清酸爽口。

製法:以川鹽、薑汁、醬油、醋、香油調製。熱菜時可酌情加郫縣豆瓣或辣椒油(俗稱薑汁搭紅),以不影響姜、醋味為前提;冷菜時,須在鹹鮮味適口的基礎上,重用姜、醋,突出姜、醋的味道。

菜例:熱菜如薑汁熱窩雞、薑汁肘子(東坡肘子薑汁味);冷菜的薑汁嫩肚絲、薑汁豇豆、薑汁鴨掌、薑汁菠菜等。

12、麻醬味型

特點:芝麻醬香,鹹鮮醇正,味汁濃稠。

製法:以芝麻醬、香油、川鹽、冷雞汁調製。少數菜品也酌加醬油或紅油。調製時芝麻醬要先用香油調散,令芝麻醬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用川鹽、雞汁調和。

菜例:麻醬魚肚、麻醬響皮、麻醬蹄筋、麻醬鳳尾等。

13、醬香味型

特點:醬香濃鬱、鹹鮮帶甜。

製法:以甜醬、川鹽、醬油、香油調製而成。因不同菜餚風味的需要,可酌加白糖或胡椒粉及姜、蔥。調製時,如甜醬鹹味過重,則應適量加白糖;如甜醬色澤過深,則可用香油或湯汁加以稀釋,令色稍淡。

菜例:醬燒鴨子、醬燒肘子、太白醬肉、醬燒豆腐、醬燒冬筍、醬酥桃仁等。

14、煙香味型

特點:鹹鮮醇濃,香味獨特。

製法:以稻草、柏枝、茶葉、樟葉、花生殼、糠殼、鋸木屑、大米為燻制材料,利用其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使醃漬上味的原料再吸收或粘附一種特殊香味。燻制時應用熱煙,剛冒出的生冷煙有異味。

菜例:樟茶鴨子、煙燻牛肉、煙燻排骨、米燻雞等。

15、荔枝味型

特點:味似荔枝,酸甜適口,鹹鮮味明顯。

製法:以川鹽、醋、白糖、醬油、料酒調製,並取姜、蔥、蒜的辛香氣和味而成。調製此味時,須有足夠的鹹味,在此基礎上方能顯示酸味和甜味;糖略少於醋,先酸再甜;姜、蔥、蒜僅取其辛香氣,用量不宜過重;醬油輔助調色,用量不宜過多。因不同菜餚風味的需要,可酌加泡辣椒、辣豆瓣、幹辣椒增香。

菜例:合川肉片、鍋粑肉片、荔枝腰塊、荔枝鳳脯、荔枝魷魚卷等。

16、五香味型

特點:本味鹹鮮,氣味濃香。

製法:所用香料通常有山奈、八角、丁香、小茴香、甘草、砂仁、老蔻、肉桂、草果、甘草、花椒等,根據菜餚需要酌情選用。

菜例:香酥雞、八寶香酥鴿、五香燻牛肉、五香排骨、五香豆腐乾、五香滷斑鳩、五香禾花雀、五香鱔段、五香燻魚等。

17、香糟味型

特點:醇香鹹鮮而回甜。

製法:以香糟汁(或醪糟汁)、川鹽、香油調製。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酌加胡椒粉、冰糖、姜、蔥等。調製時,要突出香糟汁或醪糟汁的醇香。

菜例:香糟雞、香精魚、糟蛋、香糟兔、香糟肉、糟醉冬筍、糟醉銀杏等。

18、糖醋味型

特點:色澤金黃,味汁濃稠,甜酸味厚,回味鹹鮮。

製法:以糖、醋為主要調料,佐以川鹽、醬油、姜、蔥、蒜調製。冷菜則以川鹽、醬油、白糖、醋、香油調製。調製時,須以鹽和醬油的鹹鮮味為基礎,重用糖、醋,以突出甜酸味。

菜例:糖醋裡脊、糖醋排骨、糖醋脆皮魚、糖醋白菜、糖醋胡豆、糖醋豌豆等。

19、甜香味型

特點:純甜而香。

製法:以白糖或冰糖為主要調味品,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輔以蜜餞、水果及果汁、乾果仁等。調製方法主要有蜜汁、拔絲、糖粘、冰汁、撒糖等。無論使用哪種方法,均須掌握用糖份量,過頭則傷、則膩。

菜例:核桃泥、魚脆羹、冰糖銀耳、杏仁豆腐、冰汁桃脯、炸荷花、糖粘羊尾等。

20、陳皮味型

特點:色澤棕紅,鹹鮮微甜,略帶麻辣,有陳皮的特殊香味。

製法:以陳皮、川鹽、醬油、花椒、幹辣椒節、姜、蔥、白糖、紅油、醪糟汁、香油調製。陳皮用量不宜過多,否則回味帶苦,以有香味為度;白糖、醪糟汁僅為增鮮,以略感回甜為度。

菜例:陳皮雞、陳皮牛肉、陳皮兔丁、陳皮燒肉等。

21、芥末味型

特點:汁色棕黃,鹹鮮酸香,衝辣濃鬱。

製法:以川鹽、醋、醬油、芥末粉、香油、冷雞汁調製。調製時,先將芥末用沸湯凋散成糊,密封靜置,臨用時方取出;醬油宜少用,避免色深。

菜例:芥末嫩肚絲、芥末魚肚、芥末鴨掌、芥末雞絲、芥末春餅等。

22、鹹甜味型

特點:鹹甜並重,兼有鮮香。

製法:以川鹽、白糖、胡椒粉、料酒調製,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酌加姜、蔥、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雞油等。調製時,鹹甜二味可有所側重,或鹹略重於甜,或甜略重於鹹。

菜例:冰糖肘子、櫻桃肉、板慄燒雞、芝麻肘子、白油青元等。

23、椒鹽味型

特點:香麻鹹鮮。

製法:以川鹽、花椒調製。調製時鹽須炒幹水分,舂為極細粉狀;花椒須去籽炕香,亦舂為細末。鹽與花椒末按1:2比例配製,現制現用,不宜久放。

菜例:椒鹽八寶雞、椒鹽蹄膀、椒鹽裡脊、椒鹽魚卷等。

24、茄汁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甜酸適口,茄汁味濃。

製法:以川鹽、番茄醬、糖、白醋、料酒、姜、蔥、蒜調製。調製時番茄醬須用溫油炒香、出色;味汁要突出番茄醬的紅色。

菜例:如茄汁大蝦、茄汁魚條、茄汁牛柳、茄汁肉等。

說明:

本文據《川菜烹飪事典》,有細微調整;川鹽即自貢井鹽;喜歡味精、雞精之類的自己加;「24」只是當前川菜複合味型的個數,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點,家庭製作時不必受數字和範式局限,大可在此基礎上發揮,不斷練習琢磨配比,酌情增加減少調料,做出符合自家人口味的私家川菜。

(全文完)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註明川味龍門陣(即川味文化)

#春節宅在家裡可以幹什麼#

【關注百家號「川味龍門陣」】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相關焦點

  •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川菜二十四種味型的名稱、特點、製法和部分菜例名單。總目錄:1家常味型、2魚香味型、3麻辣味型4怪味味型、5椒麻味型、6酸辣味型7煳辣味型、8紅油味型、9鹹鮮味型10蒜泥味型、11薑汁味型、12麻醬味型>13醬香味型、14煙香味型、15荔枝味型16五香味型、17香糟味型、18糖醋味型19甜香味型、20陳皮味型、21芥末味型22鹹甜味型、23椒鹽味型、24茄汁味型1、家常味型特點
  • 川菜的24種味型,是哪24種?
    人們常說「食在廣東,味在四川」,說到川菜,人們總是讚不絕口,常常被那美妙的「味」所傾倒。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來源:東方美食烹飪藝術家 | 公眾號:dongfangmeishiprysj(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中國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
    川菜擁有24種味型,是目前全國八大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川菜常用的這24種味型,都互有差異,各具特色。味型就是指用幾種調味品調和而成的、具有各自的本質特徵的風味種別。川人結合在風格多變的川菜上,與百味相融,由此便生出層出不窮的千香百味來,最基本的有24種,這就是川菜的24種味型。
  • 川菜24基礎味型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說的就是這樣的味型搭配
    川菜24基礎味型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說的就是這樣的味型搭配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的豐富多彩在於味型的多種多樣上。  味型就是指用幾種調味品調和而成的,具有各自的本質特徵的風味種別。川人結合在風格多變的川菜上,與百味相融,由此便生出層出不窮的千香百味來,最基本的有24種,這就是川菜的24種味型。  川菜擁有24種味型,是目前全國八大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川菜常用的這24種味型,都互有差異,各具特色,反映了調味變化之精華,並形成了川菜菜系的獨特風格。
  • 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 ,太透徹了
    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由此演變出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川菜擁有24種味型,是目前全國八大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川菜常用的這24種味型,都互有差異,各具特色。
  • 中國川菜的24種味型
    人們常說「食在廣東,味在四川」,說到川菜,人們總是讚不絕口,常常被那美妙的「味」所傾倒。不過,川菜講究色、香、味、型、器,味居其中,被稱之為川菜之魂。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真正了解川菜的人都知道,川菜之味,絕不僅限於人們所熟知的麻辣。
  • 中國川菜24種味型解析,值得收藏!
    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由此演變出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川菜擁有24種味型,是目前全國八大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川菜常用的這24種味型,都互有差異,各具特色。
  • 詳解川菜24種味型,川菜魅力不止於辣
    (如燉品、時蔬、燒滷、烤魚、排骨、蒸菜、涼菜、熱菜等),請務必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稱」,上千種烹飪方法,上萬道菜品等您欣賞!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 ,而由此所演變出的味型多達幾十種,生活中常見的也有24種,居各大菜系之首。麻辣
  • 川菜館首開「24味型」宴 「成都名宴」創建與推介走進「許家藝創菜」
    川菜之味,在於豐富,絕不僅限於麻辣,它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由此演變出24種味型,居各大菜系之首,是目前中國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
  • 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蜀鄉緣】
    不過,川菜講究色、香、味、型、器,味居其中,被稱之為川菜之魂。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而由此所演變出的味型多達幾十種,生活中常見的也有24種,居各大菜系之首。
  • 守正與創新 如意宴「川菜的24味型」為川菜正名
    1981年,四川省組織成渝兩地專業廚師和飲食文化研究者,經過4年的系統梳理,1985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次全面介紹川菜文化、飲食歷史、烹調技藝和相關烹飪科學知識的工具書《川菜烹飪事典》。這本書的一大貢獻,是首次明確規範了川菜的23種味型,以前沿襲的味型概念,只在民間流行,以「典籍」形式正式發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川菜的烹飪技術規範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川菜《四大派系》以24種味型不同特色的用辣習慣組合成今天的川菜
    簡單的說川菜帶給觀眾的就是麻辣,川菜世家認為其實不然,川菜既然是八大菜系之一肯定會在各種口味中運籌帷幄,川菜不等於麻辣,而辣椒和花椒傳到四川也不過300年,過去的千年就已經有川人足跡,只是四川人在這300年裡開始喜歡和善用了辣椒和花椒的特點,組合成今天的麻辣而已。
  • 成都名宴:「川菜的24味型」守正與創新為川菜正名
    1981年,四川省組織成渝兩地專業廚師和飲食文化研究者,經過4年的系統梳理,1985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次全面介紹川菜文化、飲食歷史、烹調技藝和相關烹飪科學知識的工具書《川菜烹飪事典》。這本書的一大貢獻,是首次明確規範了川菜的23種味型,以前沿襲的味型概念,只在民間流行,以「典籍」形式正式發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川菜的烹飪技術規範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老湯坊| 凝聚了四川人民烹飪的智慧和結晶,川菜24味型.
    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真正了解川菜的人都知道,川菜之味,絕不僅限於人們所熟知的麻辣。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而由此所演變出的味型多達幾十種,生活中常見的也有24種,居各大菜系之首。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
  • 川菜涼拌菜的味型詮釋
    印象中的四川涼拌菜川菜中的涼拌菜不僅廣泛地運用於大小餐館,也頻繁出現在家庭餐桌。同時,涼拌菜也是川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品種和味型的多樣化,還是製作方法,都可以與川菜的熱菜相抗衡。川菜中的涼拌菜從適用範圍、選料、製作方法、刀工成形和堆擺樣式、色彩搭配、味型結構等上來說,說其「獨一無二」,毋庸置疑。
  • 川菜24味型介紹 川菜「一菜一格 別以為川菜就是麻和辣
    川菜24味型介紹: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的豐富多彩在於味型的多種多樣上。
  • 相約川菜匠人蘭明路——入行32年 川菜24種味型一個都捨不得丟
    現場探訪 味型多變 才能演繹川菜的精彩   多功能電磁感應爐灶、全自動萬能電烤爐、紅外線測控儀……走進工作室,只見各種國內外先進的廚房設備整齊排布。面積約150平方米的教室,可容納100人進行課程培訓,還專門配有產品研發中心。   「川菜有24種味型,丟一個我都捨不得。
  • 淺解川菜之魂 24道味型
    川菜的精髓,當屬「調味」。人們常說「食在廣東,味在四川」,說到川菜,人們總是讚不絕口,常常被那美妙的「味」所傾倒。不過,川菜講究色、香、味、型、器,味居其中,被稱之為川菜之魂。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
  • 五味調和,以味為本,當今川菜的24種味型,你知道多少?
    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以味為本」。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當今川菜計有24種味型,分為三大類。 烹飪水平空前提高,川菜在調味品和味型的組合上發生了根本變化。 第三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這個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餐飲業更是欣欣向榮,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在這一時期,川菜在眾多菜系中脫穎而出。川菜的獨特味型經川菜廚師們的開發、複合,變得更加豐富,使川菜有了規模空前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獨佔螯頭。
  • 川菜館首開「24味型」宴 「成都名宴」創建與推介走進「許家藝創菜」
    川菜之味,在於豐富,絕不僅限於麻辣,它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由此演變出24種味型,居各大菜系之首,是目前中國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