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哥在上海:臺灣真的沒什麼,要好好拼一下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一位居住在上海的25歲臺灣小哥「弱肌店長Jeremy」,前不久在微博分享一段自己錄製的視頻,從各種角度比較臺北與上海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是便利程度,還是大陸年輕人身上的奮鬥精神,都比臺灣好很多。臺灣小哥直言「臺灣真的沒什麼,要好好拼一下」。

據香港中評社4月5日快評,該段視頻引爆話題,臺灣小哥也因此爆紅。臺灣有媒體日前報導該事,數小時內引來400多則跟貼評論,不過不以為然的居多,比如有人說,該段視頻「一看就知是很典型的中國思維,是被中國(大陸)環境及社會給同化了」;也有人說「大陸社會充滿焦躁不安,強欺弱現象比比皆是」,「方便不等於先進,大陸沒有乾淨的空氣」,等等,看法都很負面。

評論稱,兩岸交往、交流已持續數十年,臺灣仍有不少民眾對大陸存有深深的誤解,一些人因到大陸工作生活,耳濡目染,態度才出現轉變,這位臺灣小哥應是這一類人。在他眼裡,上海很進步,住在上海的人,反應能力也比較快;而且上海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方,因為變化速度實在太快了!

變化快,意味著有創新、活力、進步和發展,不滿足臺式「小確幸」,這是兩岸差異,以及未來差距會繼續拉大的要害之處。臺灣小哥提醒,「臺灣年輕人該努力了,真的要謙虛一點好好去打拼,不要再做井底之蛙活在自己世界裡面。」

評論指出,「臺灣真的沒什麼,要好好拼一下」,臺灣小哥的切身感受,反映的是臺灣現實的大問題。臺灣不進步多年了,現在最需做的是檢討與改變,看清自己,看清整個世界,而非一味懷疑別人政治不正確。臺灣生活便利度已比不上大陸,如果年輕人連拚勁也輸了,未來更無希望。

相關焦點

  • 生活在大陸的臺灣小哥:「上海太可怕了,便利到害死人」
    【文/觀察者網 徐喆】一直以來,臺灣對大陸都有著深深的誤解。但隨著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工作生活,一部分人的態度便發生了轉變。前不久,一位臺灣小哥@弱肌店長Jeremy 在微博分享了一段自己錄製的視頻,從各種角度比較了臺北與上海的不同。
  • 他「眼中的上海」攪動島內,勸誡臺灣人莫做井底之蛙
    在談到上海的便利性時,「弱肌店長Jeremy」直言,上海光是網絡速度就吊打臺灣,生活只需要一臺手機就夠了,不管買菜、吃飯還是加油,任何付款都可以用手機搞定,幾乎用不到錢包,在家就能付房租、水電費,不像臺灣要走到超商才能繳款;APP叫計程車很快,到達目的地也不用掏現金;想吃飯就通過手機叫外賣,不只便當,連火鍋也能送到家裡,「上海太可怕了,這種便利害死人」,他語帶驕傲地說,「不要再認為臺灣很方便
  • 對比臺北與上海的方方面面,臺灣小哥告誡臺灣人「謙虛一點」
    【文/觀察者網 徐喆】一直以來,臺灣對大陸都有著深深的誤解。但隨著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工作生活,一部分人的態度便發生了轉變。 前不久,一位臺灣小哥@弱肌店長Jeremy 在微博分享了一段自己錄製的視頻,從各種角度比較了臺北與上海的不同。在他眼裡,不管是便利程度,還是大陸年輕人身上的奮鬥精神,比臺灣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 臺灣小哥稱讚大陸被臺網友討伐,港媒勸臺灣檢討自己
    【文/觀察者網 林西】最近,一段臺灣小哥比較臺北和上海,稱讚大陸的視頻火了。 這位居住在上海的25歲臺灣小哥@弱肌店長Jeremy,從各種角度比較臺北與上海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是便利程度,還是大陸年輕人身上的奮鬥精神,都比臺灣好很多。
  • 旅美臺人從上海回來後說:我不拼了,臺灣下一代自求多福吧
    環球時報微信公號6月11日消息,熟悉兩岸事務的臺「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最近在臉書上轉發了他一位住在美國的臺灣朋友發給他的一篇文章《到上海的新體驗》,大談上海「軟體的進步與發展」,結尾表示「我已退休,不拼了,臺灣的下一代就自求多福吧!」林中斌將文章發到個人臉書,特別強調,不敢獨佔,或知情不報。
  • 拼旅遊 臺灣苗慄馬家莊要蓋「馬奮館」
    拼旅遊 臺灣苗慄馬家莊要蓋「馬奮館」 2008年06月01日 13:47 來源:-- 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旅美臺人從上海回來後說:我不拼了,臺灣下一代自求多福吧!
    熟悉兩岸事務的臺「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最近在臉書上轉發了他一位住在美國的臺灣朋友發給他的一篇文章《到上海的新體驗 》 ,大談上海「軟體的進步與發展 」 ,結尾表示「我已退休,不拼了,臺灣的下一代就自求多福吧! 」林中斌將文章發到個人臉書,特別強調,不敢獨佔,或知情不報。以下是全文:
  • 臺灣小哥臉書抱怨淘寶大陸貨太多 遭到臺灣網友圍攻
    最近,有人在臉書吐槽淘寶,這回,連臺灣網友也看不下去了。29日中午,臺灣網友@呂家輝 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抱怨「可以不要每天都這麼多大陸貨嗎…臺灣經濟到底哪邊不好了…大陸貨每天都炸裂…」
  • 旅美臺人從上海回來後說:我不拼了 臺灣下一代自求多福吧!
    熟悉兩岸事務的臺「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最近在臉書上轉發了他一位住在美國的臺灣朋友發給他的一篇文章《到上海的新體驗 》 ,大談上海「軟體的進步與發展 」,結尾表示「我已退休,不拼了,臺灣的下一代就自求多福吧! 」  林中斌將文章發到個人臉書,特別強調,不敢獨佔,或知情不報。
  • 臺小哥吐槽淘寶大陸貨,臺灣網友先不高興了
    原標題:臺小哥吐槽淘寶大陸貨,臺灣網友先不高興了【文/觀察者網林西】最近,有人在臉書吐槽淘寶,這回,連臺灣網友也看不下去了。29日中午,臺灣網友@呂家輝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抱怨「可以不要每天都這麼多大陸貨嗎…臺灣經濟到底哪邊不好了…大陸貨每天都炸裂…」
  • 重慶小哥去臺灣旅遊 當地司機:你們很少蓋大樓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一位重慶小哥赴臺灣旅遊,乘車時與當地司機的一段對話,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昨晚(20日),這段視頻在微博上流傳。二人對話如下:視頻截圖臺灣司機:「你從哪裡來?」重慶小哥:「從重慶。」臺灣司機:「大陸重慶?」重慶小哥:「對。」臺灣司機:「像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路嗎?」重慶小哥:「有啊。」臺灣司機:「也有?應該很少蓋什麼大樓吧?」重慶小哥:「啊?」
  • 重慶小哥去臺灣旅遊 當地司機問:你們很少蓋大樓吧?
    海外網8月21日電近日,一位重慶小哥赴臺灣旅遊,乘車時與當地司機的一段對話,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昨晚(20日),這段視頻在微博上流傳。二人對話如下:視頻截圖臺灣司機:「你從哪裡來?」重慶小哥:「從重慶。」臺灣司機:「大陸重慶?」重慶小哥:「對。」
  • 臺灣腔速成教學 真的是一下就學會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腔速成教學 真的是一下就學會了 滷煮有一個朋友,每次出來聚會之前,如果剛好看了幾集《康熙來了》,都會馬上被大家發現,因為她整個語氣都仿佛被臺灣國語格式刷了。 這個有趣的現象讓我思考,maybe臺灣腔其實是有速成法的!?!?
  • 作為交換生在臺灣遇到的10件事
    >臺灣這邊的牛奶盒是要撕開喝的,不像大陸直接插根吸管就能喝。到了警局,環衛小哥跟我們道歉,說因為要上班,所以這麼晚才把包包送到警局。包裡的東西一樣沒少,朋友和我簡直感激涕零。05丨課堂便當臺灣的大學課堂,最讓我吃驚的就是,在這裡,上課時是允許吃東西的。
  • 一張機票飛臺灣,臺灣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臺灣,我們是跟團去的,剛到臺灣的時候,感覺和自己所了解的還是有點區別,這邊的空氣品質會好些,畢竟它是個島嶼,然後工業相對比較少。你能從圖片看出來,臺灣的空氣品質還是很不錯的。這裡,我就不每張圖片都介紹了,我就把去臺灣的一些經歷簡單的說一下。第一、給我的感覺就是它整個城市的建築大部分和我們三線城市差不多,生活環境也一樣。第二、在臺灣,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幾乎所以的生活便利,都圍繞著便利店,真的是和便利店這個名字很符合,具體便利到什麼程度呢?
  • 重慶小哥去臺灣旅遊,被當地司機問:你們很少蓋大樓吧?
    據媒體8月21日報導,視頻中是一位重慶小哥曾經赴臺灣旅遊,乘車時與當地司機的一段對話(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在微博上引發熱議。兩人對話如下:臺灣司機:「你從哪裡來?」重慶小哥:「從重慶。」臺灣司機:「大陸重慶?」重慶小哥:「對。」臺灣司機:「像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路嗎?」重慶小哥:「有啊。」臺灣司機:「也有?
  • 初試臺灣雅思有感
    有一天在圖書館看到班裡的臺灣同學有在複習雅思,心想當初在上海也是當過屠鴨者,但是由於口語真的很差,考的不是很好,所以想趁著剩餘在臺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試試臺灣雅思,說不定就過了……開始著手準備!Tips1 相關證件由於是以交換生的身份來到灣灣,一些手續在來的時候學校已經幫忙辦理了。
  • 發現臺灣人真的沒見過世面......
    ▲對話視頻近日,一位重慶小哥赴臺灣旅遊,乘車時與當地司機的一段對話,在微博上引發熱議。二人對話如下:▲視頻截圖臺灣司機:「你從哪裡來?」重慶小哥:「從重慶。」臺灣司機:「大陸重慶?」重慶小哥:「對。」臺灣司機:「像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路嗎?」重慶小哥:「有啊。臺灣司機:「也有?應該很少蓋什麼大樓吧?」重慶小哥:「啊?」
  • 臺灣之行,東海岸之城,我來告訴你臺灣值得去的地方,記得收藏哦
    來臺灣很多人是跟團,少數人是自由行。其實我覺得大家都是喜歡自由行,只是如果自由行自己沒什麼方向和目標,所以才被迫跟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是否在以開放臺灣自由行的47座城市裡,如果是,那就要準備三大件了:臺灣通行證、G籤、入臺證。儘可能的要穿一些純色的服裝,還有防曬霜要不離身!
  • 不拼經濟拼政治?臺灣政務仍然在空轉
    臺灣自「九合一」選舉結束迄今已經一個月了,選後信誓旦旦要檢討、要變得不一樣的民進黨,卻仍然看不出有任何改變的跡象。不僅如此,為防制所謂的「假新聞」,臺當局「行政院」日前在「院會」中通過7項相關法律的修正草案,將散布假訊息的法律明確化,提高刑度或罰款,試圖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