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烏龍茶,武夷巖茶和鐵觀音,保存方法為什麼不一樣?

2020-12-20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十多年前,茶圈裡鐵觀音一家獨大。

妥妥的,舉國上下,全國一片鐵。

那時,不論走到哪。

茶桌旁要是沒在泡鐵觀音,總會差了點意思。

而當時,如果在各地的茶城裡開店。

店面裡沒賣幾款鐵觀音,那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茶葉店。

那個屬於鐵觀音一統天下的時代。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時至今日,茶界裡的老班章、金駿眉、「牛肉」、龍井……

都難以匹及當年鐵觀音的江湖地位,妥妥的穩坐頭把交椅。

並且,當時流行的鐵觀音。

還不是傳統香型的,那種發酵程度重一些的。

而是清香型的,改良版的,蘭花香悠悠的。

顏色綠綠的,像蜻蜓頭那樣的小顆粒茶葉,讓很多人一度誤認為是綠茶。

當時,清香型的鐵觀音,講究要放進冰箱冷藏保鮮。

這種冰箱存茶的方法,一度引領了存茶的風尚。

受到鐵觀音的影響,時至今日,很多人喝茶存茶。

仍習慣懶人式的,往冰箱裡一塞,然後不管不顧。

《2》

不久前,曾到老友那聊事情。

那位多年不見朋友,畢業之後,就直接回家做海鮮生意去了。

剛一坐下,他就順手從桌子旁的小冰箱。

掏出了一個盒子茶,是大紅袍。

客氣的說到,「這是過年時,別人送來的。」

「只喝過一次,香氣還不錯。」

然後,剪開了泡袋,燒水泡了喝。

一嘗茶湯,徹底返青了,滿滿的冰箱綜合味。

話說起來,武夷巖茶的保存,是不能放進冰箱哇!

除了巖茶外,其實大部分的茶葉,包括白茶、普洱、紅茶、黑茶等等,都不建議放冰箱。

相比常溫保存,大部分茶葉在放進冰箱後,更容易存壞變質!

只不過, 當年風靡全國的鐵觀音,帶來的影響深遠。

以至於當一個人喝了很多年的鐵觀音後,會養成這樣的習慣。

任何拿回家的茶,一律想放進冰箱保鮮。

這樣的存茶習慣,哪怕在鐵觀音這位茶界老大哥,隕落多年後。

在武夷巖茶、普洱茶、福鼎白茶這些後輩崛起後。

一時半會間,這樣的存茶習慣,仍然沒改變。

《3》

上文麻花明確肯定了。

巖茶的保存,不能放冰箱。

武夷巖茶,非焙火不成茶。

巖茶的得來,必須要經過焙火。

這一點,與改良工藝的清香型鐵觀音,完全不同。

冰箱的低溫環境下,會讓巖茶的條索內好不容易焙進去的「火」,難以為繼。

換言之,容易讓茶葉返青。

運行過程中的冰箱,因為製冷的需要。

內部的溼度大,水汽瀰漫。

再加上,哪怕是專門用於存茶的冰箱。

也會因為內部的塑料元件、金屬構造的影響,帶出難聞的「冰箱綜合味」。

這對於巖茶的妥當保存而言,傷害很大。

乾燥的巖茶條索,容易吸附外界的水汽與異味。

水汽源源不斷生成的冰箱內部,完全是茶葉的一場煉獄。

品質再好,幹度再低的茶葉,放進冰箱後沒多久。

幹茶一旦吸附過多的水汽後,很容易受潮變質。

而對經過殺青與焙火的巖茶而言,則是會增加返青概率。

導致茶香變弱,生出青味,湯水變薄,整體風味一去千裡。

《4》

清香型鐵觀音,適合放進冰箱保存。

而焙火的巖茶,不能放進冰箱。

除了這兩種茶之間,風味特性完全不相同。

那種顏色綠綠的鐵觀音,需要保鮮。

要用到低溫冷藏,來達到保持風味清鮮的狀態。

而焙火的武夷巖茶,則壓根沒有存在「保鮮」之說。

更重要的一點,也是容易被茶友們忽視的一點。

在於它們的包裝,根本不一樣!

清香型的鐵觀音,外形是一粒一粒狀的。

通用的包裝,用的是抽真空。

像超市裡賣的真空大米那樣。

經過抽真空後,乾燥的茶葉,結結實實的縮在一團。

原本上,任何的茶葉保存,都怕受潮。

清香的鐵觀音,也不例外。

然而,在抽真空的絕對嚴實防護下,茶葉根本沒辦法和外界聯繫。

外界的水汽入侵,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抽真空包裝的鐵觀音,能夠無所畏懼的放在冰箱裡保鮮,不怕受潮。

PS,這點只針對包裝還沒拆開前。

如果是拆封過後的鐵觀音,那麼最好的法子,也是放在乾燥、陰涼、避光的環境存茶。

妥當保存,及時喝完。

《5》

聊回到武夷巖茶。

巖茶的包裝,市面上以單獨的泡袋裝常見。

於是,會有很多人覺得。

一次一泡的巖茶,袋口嚴實的密封著。

所以,哪怕放在冰箱這樣比較潮溼的環境。

茶葉也不容易吸附到太多的水汽。

NO,NO,NO。

這裡麻花要勸一句,千萬別這麼說。

巖茶的泡袋密封≠真空包裝。

所以,泡袋內的巖茶條索,並非是徹底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

經泡袋密封的巖茶,平常在保存的時候,仍需要放在乾燥、陰涼、清潔的地方。

多花點心思存茶,才能延長巖茶的保存時間,不會那麼快就返青。

那,既然如此,巖茶為什麼不用真空包裝呢?

早兩年,這樣的想法,曾聽武夷山當地的小夥伴提起。

他當時說,想推一款真空包裝的巖茶新品。

不過,後來試行時,推廣難度比較大。

武夷巖茶,很少出現大規模真空包裝的情況。

一個是因為巖茶的條索易碎,經不起任何的磕碰。

如果是像清香型鐵觀音那樣,直接用抽真空包裝。

那麼,茶葉早就得碎成沫沫了。

另外,巖茶有褪火的需要。

剛剛完成焙火加工的巖茶,不能直接飲用。

要放一放,等到明顯的火味褪去後,才適合飲用。

而真空包裝之下,不利於巖茶的褪火。

所以,就當前的巖茶市場而言。

採用真空包裝的情況,少之又少。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不實用,不適用!

《6》

任何茶葉的保存,都是一件細心活。

武夷巖茶,也不例外。

經過泡袋包裝後的巖茶,儲存起來可千萬不能疏忽大意。

除了不能將茶葉放進冰箱外。

也不能隨手的將泡袋,放在泡茶桌的邊上。

那裡的水汽,實在太重。

平常三五不時的,茶桌旁就需要燒水,泡茶。

等一壺水燒到滾沸,水汽瀰漫,周圍的溼度驟然變大。

如果這時,巖茶沒有尋得安身之所。

最後的結局,往往逃不脫受潮、返青、變味的下場!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烏龍茶如何儲存比較好,看看安溪鐵觀音與武夷巖茶就知道了!
    抽真空小泡袋包裝開始流行起來之後,安溪鐵觀音、閩北巖茶都紛紛改用這種抽真空小泡裝,安溪鐵觀音一般每泡7-8克,閩北巖茶每泡8克-10克,這種方式既乾燥密封,又便於攜帶,而且按照最佳衝泡克數分裝,取用方便。
  • 鐵觀音屬於武夷巖茶嗎?有什麼不一樣?
    鐵觀音並不是武夷巖茶,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都歸屬於烏龍類,而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是不一樣的兩種茶。鐵觀音茶葉是閩南地區烏龍茶的代表,武夷巖茶是福建武夷山烏龍茶的代表,相關詳細介紹如下。1、採摘標準不一樣:武夷巖茶在採摘茶過程中,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大開面到中開面的茶,茶枝的第一葉與第二葉的比例必須維持在1:1到1:2之間的;鐵觀音茶葉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小開面到中開面的茶,第一葉和第二葉之間的比例略小。
  • 烏龍茶與武夷巖茶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當然的,武夷巖茶也是烏龍茶中一種非常好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去說烏龍茶。烏龍茶的口感特徵茶湯滋味不應帶有苦味、澀味、酵味、酸味、餿味、煙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烏龍茶一品種一個味,品味時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 鐵觀音、巖茶、臺灣茶,都是烏龍茶嗎?
    烏龍茶的來源: 明末清初。安溪西坪南巖之麓,住著一位退隱的打獵將軍,單名叫"龍"。因為從小飲經烈日灸烤,風雨洗鍊,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烏龍"(閩南方言"烏"通"黑")。有一天,烏龍與往常一樣,身背獵槍,腰別茶簍,上山打獵,兼採一些野生茶葉,過午時分,烏龍忽見一頭山獐從前方溜過,他急提獵槍,擊傷山獐。
  • 喜歡烏龍茶的朋友,這裡有最全的武夷巖茶知識!
    這個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巖茶不是「空心菜」,真正意義上的正巖茶本身就是不可能便宜的,數量少、品質高,絕對不遜色任何其他茶系幾千上萬茶品的品質,這是所有武夷山真正茶人和外界茶迷的心聲,否則武夷茶就不會有千年盛名了,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正巖茶標價低廉,我們只能說:請讓茶葉來說話,同時同條件衝泡對比就知道原委了。
  • 烏龍茶裡的鐵觀音和大紅袍,你更喜歡誰呢?
    在烏龍茶裡,名聲最大的可能就是兩種:鐵觀音、大紅袍。前者香味高昂,是典型烏龍茶的代表之一,大江南北都有人喜愛這馥鬱之味。後者聲名斐然,獨特的巖茶火味在烏龍茶中獨樹一幟,從古到今都有著大批粉絲。但是,同樣都是烏龍茶,為何鐵觀音和大紅袍,不論口感滋味,還是香氣外形,會相差著這麼多?就好像變成了兩個品種。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從以下幾方面來比較。鐵觀音是烏龍茶系列中較早出現的品種,誕生於福建省安溪縣,位於武夷山脈的南段,也就是所謂的閩南烏龍茶。
  • 烏龍茶中極品,武夷巖茶概述
    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明末清初,武夷巖茶成為烏龍茶的始祖,開始大量出口境外。武夷巖茶文化也因此而成為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之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武夷巖茶的傳奇故事和文人名士讚美武夷巖茶的詩詞等,體現出了武夷巖茶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因素富有傳奇文學色彩。2003年武夷山,獲得了「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這是我國惟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
  • 烏龍茶中的鐵觀音,安溪鐵觀音,烏龍茶之首!
    中國傳統意義上將茶分為六大類,分別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又稱青茶)、黑茶和紅茶。烏龍茶屬於青茶類,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它的製法複雜而特殊,基本工序是:鮮葉—曬青—晾青—晾青—做青(搖青)—揉捻—焙乾。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福建的武夷山是全球知名茶區,其中有一個強大的茶葉群體,就是巖茶,俗稱武夷巖茶。「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說的就是這裡。武夷巖茶是當地採摘的鮮葉採用獨特的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巖韻品質特徵的烏龍茶,按照六類茶來分屬於青茶。
  • 烏龍茶中的極品,武夷巖茶知識大全
    巖骨花香、厚重溫順,巖韻風華,湯色金黃,這就是巖茶。沒有亮麗的外表,沒有窈窕的身姿,但它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高貴奢華。都說好茶生爛石,正是這日久天長的風化巖石,成就了錚錚鐵骨的武夷巖石韻。五、關於陳茶只要保存得當,陳化的茶味道更足,陳茶的水浸出物,隨著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茶湯色更加深橙或帶琥珀色,清澈明亮;香氣更加細膩深沉,呈現出木質香、梅子香等的陳香氣息;滋味更加潤滑、醇厚、甘甜、爽口,令人舒適愉快。六、巖茶如何存放?
  • 烏龍茶中的獨特工藝——「炭焙」,巖茶與鐵觀音的炭焙
    導讀:烏龍茶中的獨特工藝炭焙,炭焙,指利用上等好炭的餘火持續焙茶。(一)、武夷巖茶的傳統炭焙(1)、初焙(初制)。這種烘焙作業,20世紀70年代前普遍採用,現仍有少數茶農依舊使用此傳統統烘焙方法焙茶。(2) 、足火(初制復火)。是巖茶加工的一道關鍵工序,烘焙採用暗火,即炭上蓋灰,第一次用芒萁灰。文火慢焙原則,要烘多久?烘到什麼程度才適宜,全靠烘焙師傅根據烘焙的茶葉實際狀況,或市場特定要求而靈活掌握。
  • 烏龍茶、鐵觀音和凍頂烏龍的區別
  • 茶書精選丨 八閩茶韻 大紅袍、鐵觀音、紅茶、白茶,巖茶、烏龍茶...
    明清時,福建人民首創烏龍茶、紅茶、白茶、茉莉花茶,豐富了茶葉品類。千百年來,福建的茶人、茶葉、茶藝、茶風、茶具、茶俗,積澱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近年來,福建茶產業在繼承和融合的基礎上,著力優化茶產業結構布局,積極推進茶葉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茶產業質量水平,閩茶產量、單產、良種普及率、茶樹良種數量、銷售總額、市場佔有率等八大指標居全國*。福建也是中國擁有茶業知名品牌*多的省份,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等一批茶葉品牌深受消費者的認可。
  • 毛茶: 武夷巖茶與鐵觀音橫評
    巖茶的初制環節:包括了採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乾這些環節,經過了這幾道工序制出的毛茶,已初具巖茶的品質特徵,鐵觀音的初制環節:大體上和巖茶初制環節相似,但在每個環節的操作上略有差異,特別是流行清香型鐵觀音後,巖茶和鐵觀音的初制環節區別漸大。
  • 同樣是春茶,巖茶的標準和綠茶完全不一樣!不要再將它和綠茶對比
    茶都不知道長多粗、多老了!麻花跟他說,兄弟,你是不知道。這巖茶的標準和綠茶,完全不一樣!《2》清明節之前,是很多茶葉的採摘黃金期。如,鄰省的龍井綠茶。由此見,喝武夷巖茶,完全不像綠茶那樣,要講究喝嫩的!「開面採」的巖茶,茶青雖長得略老一點。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它,擁有獨特而迷人的魅力。《4》再則,聊聊巖茶與綠茶的保存。
  • 烏龍茶詳細分類
    武夷山的茶樹種類繁多,除去五大名叢、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之外,其中也不乏精品,而選育出品種優良的單株被稱為武夷名叢,其它的就可以稱之為武夷奇種,也可以叫它們武夷菜茶。大紅袍則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名氣最大者。武夷巖茶外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色澤光潤,葉背起蛙皮狀小泡。顏色砂綠褐黃,葉底、葉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呈墨綠色。品飲此茶,香氣濃鬱、滋葉濃醇、鮮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巖韻」。
  • 烏龍茶的分類
    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  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製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 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水仙,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閩北水仙等等。烏龍茶(青茶)的初制加工工藝:茶青——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造型)——毛茶。而武夷巖大紅袍即有烏龍茶起源之說,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品種簡介武夷山有茶樹品種王國之稱。武夷巖茶大紅袍申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後,頒布執行了武夷巖茶大紅袍國家標準(GB18745-2002)。
  • 烏龍茶中的極品茶,武夷巖茶中的王者茶——大紅袍
    而在武夷山自然風景區孕育出來的大紅袍:其具有綠茶之清香,又有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巖茶。烏龍茶的特性是介於全發酵和不發酵茶之間的茶葉,而武夷巖茶其具有紅茶的醇香、又有著綠茶的清爽。因葉中綠、葉邊紅,具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武夷巖茶產品按國家標準分為五類:大紅袍、肉桂、水仙、名叢、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