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正名」老把戲這幾天又在臺灣上演,這次話題談的是「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要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先是前兩天綠媒鋪天蓋地宣傳,所謂「美國挺臺再出現新動作!」報導稱,美國眾議院連線共同主席夏波,聯合78位眾議員致函給國務卿蓬佩奧。信函內提到「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臺美關係」,而且在「臺灣關係法」內,也不是以「臺北」一詞稱呼臺灣,呼籲國務院應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據稱,去年「美國在臺協會」的對等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也已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然後,昨(21日)上午,臺灣外事部門「次長」曾厚仁證實稱「相關工作正進行中」。當晚,臺灣外事部門回應感謝美國多位眾議員的提議,「我方將就本案持續與美方交換意見,並進行內部研議工作,未有確切推動時程。」
「未有確切推動時程」,也就是沒有明確時間表,還不知道八字有沒一撇。所以,島內網友多數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政客嘴炮居多,如果正名那麼簡單,臺灣早『獨立』了。」「看看這些膽小鬼,不敢直球對決,只搞這些小動作!」
「所以吃萊豬只有換到一個『外館』改名哦?」有的直接諷刺,「為啥不改成『臺灣駐美大使館』啊?沒有『建交』,都是騙人的。」
連曾厚仁自己都說,「正名議題」有一定敏感性,須待時機成熟。而熟悉對外事務的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今(22)日也在臉書發文潑冷水,他表示,推動改名「臺灣代表處」現在言之過早、不切實際。他還說,蔡英文現讓人民期待愈高,期待落空時的傷害也會愈大。
那麼,陳以信本人對「更名臺灣」抱持什麼態度?事實上,國民黨在「親美」的黨主席江啟臣帶領下,都是樂見「更名」的。
日前臺當局立法機構成立「臺灣英國議員交流協會」,有跨黨派38位「立委」參加,值得注意的是,該協會的中英文名稱全都使用「臺灣」,而且創會會長就是江啟臣,陳以信則是副主席;成立大會當天,吳斯懷、曾銘宗、李貴敏、吳怡玎、謝衣鳳等國民黨「立委」都到場慶賀。
由此可見,在江啟臣的領導下,國民黨越來越能夠接受是涉外事務以「臺灣」之名行之。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暨文傳會發言人何志勇今天也向臺媒表示:「我們樂見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
不過,「更名臺灣」並非簡單事。臺灣「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笑笑不語:我一個公司,多少年都做不到啊!只能縮小、隱藏,自嗨一下,騙騙大家。